Search 2.0

Wednesday, May 21, 2008

451

周易本義通釋十二卷 元新安胡炳文雲峯自序在延祐丙辰 何焯曰汲古元本

易纂言十三卷 元吳澄書成于至治二年秋

周易本義集成十二卷 元南昌熊良輔季重自序在至治二年五月

周易會通十四卷 元鄱陽董真卿季真自序在天歷元年前有例目姓氏因革一卷圖二卷其姓氏因革頗足以資攷据此書板心云周易會通而其每卷題云周易經傳集程朱解附錄纂注後學鄱陽董真卿編集

452

並無會通二字之名蓋宋朝刊書已有此失矣

易圖通變五卷 元臨川道士雷思齊

易象圖說六卷 元清江張理仲純自序在至正二十四年 何焯曰道藏本

大易象數鉤深圖三卷 元張理 何焯曰道藏本

周易參義十二卷 元新喻梁寅孟敬自序在後至元六年

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 成德編 何焯曰集義粹言本係兩書兩人所著今合編之頗屬杜撰

453

 方綱按宋陳友文大易集義摭周邵朱子及上蔡和靖南軒藍田五峯屏山漢上東萊十一家之說曾穜大易粹言摭二程張子及龜山定夫兼山白雲父子七家之說此書彙輯成八十卷凡采十八家之說而義門以為杜撰亦過泥矣又按大易粹言今攷定是宋方聞一撰宋史藝文志作曾穜誤也

453

書古文訓十六卷 宋永嘉薛季宣士龍撰純以古字寫之 何焯曰焦氏家藏宋本今歸東海

454

尚書全解四十卷 宋三山拙齋林之奇少穎撰原闕第三十四卷多方篇今於永樂大典中得之鈔補乃成完書 何焯曰此書朱子所稱

禹貢論四卷 宋新安程大昌泰之淳熙四年六月自序上進 何焯曰從天乙閣鈔本惜乎無圖應訪有圖者補之方綱按今於永樂大典鈔補

增修東萊書說三十五卷 宋東萊吕成公輯書說自秦誓洛誥未畢而卒門人清江時瀾以平昔所聞纂成之 何焯曰影鈔宋本

455

尚書說七卷 宋新昌黃度文叔 何焯曰明書帕本

書疑九卷 宋金華王柏魯齋撰多更易經文蓋并今文而疑之矣

書集傳或問二卷 宋陳大猷既集書傳復自為或問同時東陽都昌有兩陳大猷都昌陳大猷號東齋饒雙峯弟子著書傳會通仕為黃州判官即陳澔之父也東陽陳大猷紹興二年進士官六部架閣今集傳不可見而或問猶存張雲章以集解或問是東陽之書朱氏經義考則謂菉竹堂書目萬卷堂目皆載尚書集傳一十四册

456

未知是誰之書而鄱陽董氏書纂注列引用姓氏於陳氏書集傳注云東齋則未可定為東陽而非都昌也陳氏蔡傳旁通亦引東齋集傳 何焯曰汲古元本

禹貢集解二卷 宋義烏杏溪傅寅撰此書凡闕四十餘板 何焯曰宋本

初學尚書詳解十三卷 宋廬陵胡士行 何焯曰從天乙閣鈔本 通志堂原目無初學二字杭世駿道古堂文集有跋謂初學二字不當刪

457

尚書表注二卷 元蘭谿金履祥撰王柏弟子也書之上下四旁皆有識語 何焯曰金仁山表注名重而書僅中等且元刻有殘闕處補全者未可盡信是顧湄伊人妄為補全耳

尚書纂傳四十六卷 元梅浦王天與立大撰 何焯曰李氏元刻最精

書蔡氏傳輯錄纂注六卷 元鄱陽董鼎季亨撰真卿之父

今文尚書纂言四卷 元吳澄其卷前序目即草廬之古今文攷也

458

書蔡氏傳旁通六卷 元彭蠡陳師凱不錄經文但摘蔡傳語猶如蔡傳之疏耳然頗足資攷据 何焯曰汲古元板

尚書句解十三卷 元廬陵朱祖義子由撰 何焯曰六經皆有句解不過節略舊注非另出手眼者

書集傳纂疏六卷 元新安陳櫟定宇 何焯曰汲古元板

尚書通考十卷 元昭武黃鎮成存齋 何焯曰汲古元刻惜有闕葉

459

應為標出

讀書管見二卷 元吉水王充耘耕野摘取經語說之

定正洪範集說一卷 元諸暨胡一中允大於九疇皆分大禹之經箕子之傳以斂時五福至民用僭忒為九五福六極之傳以王省惟歲至則以風雨為三八政四五紀之傳 何焯曰汲古元刻李中麓藏本中闕一葉從黃梨洲處補全

459

毛詩指說一卷 唐成伯瑜撰凡四篇其傳受一篇足資攷核唐世說詩

460

正義而外傳者惟此書耳其中尚有闕字瑜新唐志作 真按:成伯瑜 真按:成伯璵 何焯曰李中麓鈔本

毛 詩本義十五卷(附)補鄭氏詩譜一卷 宋歐陽修前十二卷摭篇為論為本義多規毛鄭之說其偶從毛鄭者則於第 十三卷取舍義一條中著之蓋後三卷是總論也 此書召南篇內闕失二十餘行又此詩譜一卷當云補鄭氏詩譜板心云詩本義譜專系之本義者非也目云鄭氏詩譜又專以歸鄭者 亦非也 何焯云遵王宋本伊人校勘未當深為可惜真按:真按:本書引用人氏 真按:顧湄 真按:顧湄之誤 本書引用人氏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