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祭文
譚蟬雪
我國自古以來,都把祭祀列為重大的禮儀之一,所謂“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禮,禮有 五經,莫重于祭”(《禮記‧祭統》)。其祭祀對象可分為兩方面:一是父母親眷,“祭祀者所以追養繼孝也”(同上),這是對人而言;一是宇宙萬物,包括天地 山川、日月星辰、風師雨伯乃至鳥獸蟲魚等等,這是對神怪而言。不管祭祀的對象是誰,其中心目的都是為了祭者本身。“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 也,心怵而奉之以禮”(同上)。這就是說,通過祭祀之儀,來表達現存者的希冀或要求。正是由於有這種內心需求,在祭祀時必有所表示:或祝之以儀,或言之于 聲,或行之于文。這樣,伴隨著祭祀,祭文也就自然產生,並成為一種文體了。正如王充《論衡》中所說:“凡祭祀之義有二:一曰報功,二曰修先,報功以勉力, 修先以崇恩也。”
在《詩經》中,已有祭文之雛形。如《秦風‧黃鳥》,就可說是哀悼子車奄息的祭文。稍後,《楚辭》的《九歌》、《招魂》,對後世的祭文,產生過深遠的影響。東晉陶潛的《祭程氏妹文》,唐宋以來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歐陽修的《祭石曼卿》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祭文之作。
莫高窟藏經洞出土文書中,也有不少唐至五代的祭文。經初步檢點,知其總數不下于120件。其中,祭文專卷有:S.381、S,1477、S.1725、S.2832,S.5637、S.5639,P,2614、P.2385、
122
P.2622、P,3163、P.3213、P.3214,P.3556、P,4978等卷。其它為雜見卷。其基本情況如下:
(一)從來源方面看:有外來祭文和本土祭文之分。有的祭文中,明確寫有祭主的姓名、職銜和所在地點,審之實非敦煌之作。如S.4642有《李十一父祭文》,內云“今日意者,爰有大白馬寺大德嗣安法師奉為前懷州李司法周忌追齋”;P.3129內的幾篇祭文,標題為《慶州高僧安和尚忌日文》、《西隱三藏為先師中祥文》等等。很明顯,這些都是來自內地之作。敦煌本土的一些條文,體例格式和內地是相類似的。如P.3213所抄祭文,全為當地作品,其中一篇如下:
維歲次庚寅十一月朔十一日,和尚以香藥之奠致于小師惟英之靈。嗚呼!爾靈幼而慕道,行質清貞,聰慧溫著,美歟嘉聲。忽癭時疾,悠爾魂傾。盛年促壽,永謝荒扃。悲汝異矣,令余涕泠。致祭郊外,爾神歆馨。尚饗!
這是祭文的傳統格式。在敲煌祭文中,亦有通篇如抒情散文者,還有祭文和佛事齋文彼此揉合者,下文將詳細介紹。
(二)從用途來看:祭文卷子可分成範文和實用祭文兩類。範文即樣本性質的,多載 於《釋門應用文範》和《釋門書儀》之中。盡管有些文字駢儷,卻總難免程式化之病,大同小異,給人以呆滯之感。實用祭文多數有具體內容,寥寥數筆即把亡靈之 特徵勾勒出來。其中上乘之作,有血有肉,能引起共鳴。如P.3129第八篇《李侍中為亡男十五郎司空追七文》:
煞身成人(仁),毅之烈者也。唯貞與義,前哲攸難,所以馬援移孝從義。伏 惟司空十五郎,天資毅烈,神助忠貞,少慕文房,長親□(武)略。效諸葛亮七縱七擒,山南獨豎,求功名魏比再成,求勛□蕃部憑凌,搔擾郡城,振(震)驚戶 口。我大王與侍中為民父母,□寧安侵膳,遂乃聊興師旅,遠用干戈,選將推兵,分都領眾
123
。□□ 既遵,發命克赴,良辰辭弟,誓心絕席立志,功不成而不返!□場親當矢石,搴旗 奪鞘之勢,有類求揄窠軒路功成之威。□□反無救軍,蒼鷹遭狐兒之機,猛虎陷豺狼之口。故知□生榮烈,士酬恩乃終。明求死節,灰身報主,粉骨還家,寧慚吞 炭。我侍中悲傷,一臂長緘,向涓涓(泫)之言;國夫人痛貫五情,永絕□□。念爾盛年,爰備齋酒,用資神識!
悲壯之情溢于言表,使人不禁想起楚辭之《國殤》一詩。真是為國捐軀,錚錚鐵骨,喪子之痛,綿綿此恨!
(三)從名稱來看:設供祭奠亡靈之文名目不一。有以下諸種:
1.行香文:用於國忌日,祭奠逝世了的皇帝、皇后等。如:《張議潮國忌行香文》(P.2854、.P.2815);《睿宗大聖皇帝忌晨(辰)行香文》(S.5637);《太宗皇帝國忌行香文》(S.5709)。
2,亡文:這是通稱。具體運用時,祭父曰“亡考文”,祭子女曰“亡孩文”,等等。
3.忌日文:亡靈忌辰之祭文,用於七齋(從逝世的當天算起,每七天為一齋,至七七為止)、百日齋,小祥(一周年)、中祥(兩周年)、大祥(三周年)。
4.奠文;是祭文的一種別稱。S.1725有“釋奠文”。
5.臨壙文;亦稱嘆壙文。用於埋葬之際,在墓穴前祭拜。P.3172、S.4979,S.4474等卷均有此一名目的祭文。
6.亡齋文:亦稱追福文。實際上也是忌日文,不同的僅是在佛事道場上出現,是有錢有勢者才能辦到的,因為佛事道場耗資頗巨,非輕而易舉之事。如S.6026是為亡考亡妣而寫的追福文,用於佛事道場,而此次佛事,捨施麥10碩、粟5碩,這個數目比當時雇一個工一年的身價還多。①這類追福文或亡齋文,是祭文和齋文的結合體
124
,其前半完全是祭文。如P.3163《陽都衙齋文》:
曾聞青山極峻,寧無散壞之期,日月雖明,必有虧盈之限!是知精心稱饌,懇志延 僧,希垂鑒照之恩,願降慈悲之會。于日哀聲盈于埂地,珠淚落于靈前,尋思手足之傷情,為憶□林之慘切者。今則有我捧爐孔目都頭,優為故兄都衙大祥之晨 (辰),有是設也!伏惟亡過都衙,在生作明王之肘臂,為郡主之肱股;窮三賁而直地金聲,善五典而連珠掇玉:實可謂名傳四海,聲透八方。懷寬弘而解恤蒼生, 把忠直而能安梨(黎)庶。比望長居人世,與彭祖齊年,何期命謝丹霄,魂魄歸于逝水!謹課芭詞,乃為誦曰:雁行悲失序,□林折一枝。手足今朝斷,賢兄何日 期!小弟肝腸烈(裂),兒女哭聲齊。傍人皆泣淚,□舍少哀恓!□(總)斯多善,莫可宣陽(揚),荐□幽途,與過白業。
後半段則是為孔目本人、娘子、郎君等祈福。正是由於當年敦煌崇尚佛教,所以祭文也同樣具有宗教色彩。這類祭文與齋文的結合,正是敦煌祭文的特點之一。
(四)從祭祀的地點來看:可分3種。第一種是墓前郊野:包括簡單的祭文和臨壙文,比較隨便、自由。如P.3213和P.3214兩卷的祭文,全都是“致祭郊荒”、“瀝藥乳于路左”、“路邊簞笥”、“臨岐設祭”等所用。第二種是寺院設會:主要是追福文和亡齋文。第三種是家庭齋筵:有條件者把僧人直接請到家中祭奠亡靈,其祭文形式亦為追福文和亡齋文。
(五)從祭祀的對象來說:亦可分為3類。
第一類為社會人事。上自皇帝、州縣府主、僚佐,下至鄉間百姓,均為受祭者。人事之中以父母、夫妻、兒女、兄弟姐妹等宗親關係為主,這是骨肉之情的自然流露,亦即孝悌之禮。還有師徒、至交好友,均屬人之常情,全國各地一致。這類祭文總要反映出生離死別的哀傷
125
,而什麼“攀號擗踊”、“肝腸寸斷”、“涕淚交流”、“血垂點滴”等等,已成為這類祭文的套語。但是在敦煌祭文中,有的卻反此常態,從佛家的觀點出發,認為死亡是一種歸宿,是出離茫茫火宅,是進入極樂世界,於是以歡快明朗的筆觸去謳歌讚美死亡。比較典型的是S.4081中的祭文:
亡 惟願遨游淨土,舞身業于七池;消散蓮台,戲心花于八水。承斯勝福……形游佛國,影入花台;逍遙功德之林,散誕天仙之界;承七花之淨國,游八解之天宮;向十地之無窮,登一生之補處。
此類祭文之存在以及敦煌祭文中僧尼祭文較多,顯然與當時佛教興盛之風尚有密切關係。另外,還有祭奠奴婢的祭文,如S.5637內的《僮僕德》:
……務僮人已盡終,念平生之驅策,既思苦效,寧不哀傷。睹蹤勣(跡)而雨淚含悲,值南畝而噫嗟不絕……惟願嗔罵之恨,變成法味之歡;鞭撻之冤,還生捧蓮之喜……
這與其說是祭文,毋寧說是祭者的一篇自我解脫的懺悔文:死者生前既被祭者驅策役使、嗔罵、鞭撻,當然會有對祭者的怨和恨,祭者通過祭奠,以求得空虛心理的慰藉,也可以說是一種自我解嘲。
第二類是神話人物。在古敦煌,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賽神活動。P.2555卷載有:“今月十三日常侍大夫祈著淨羊、淨酒、香火、祗賽三伯六十神”。沙州和敦煌縣各設有社稷壇各一,春秋二時祭奠。還有四所雜神:土地神、風伯神、雨師神、祆神等。(見P.2005《沙州都督府圖經》)與此相適應的是有各種神的祭文。在藏經洞出土的文書中,這方面的卷子有:
后土氏,后土夫人(S.1725、S.5639)
后稷氏、稷神(S.1725,P.3896)
126
雨師神(S.1725,P,3896》
雷神(S.1725)
風伯神(S.1725)
都河玉女娘子(S.343)
蠶神(S.5639)
馬鳴菩薩(S.5639)
王母(S.5639)
麻姑(S.5639)
四天王(P.2854、P.3098)
這 類祭文內容,往往與農業生產,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如祭后稷氏曰“爰以仲秋,敬修恒 禮,荐于稷神,惟神功叶稼穡,善修農政………,祭雨師神曰“百穀仰其膏澤,三農粢以成功,蒼生是依,莫不咸賴:……”。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都河玉女娘 子文》。此文用擬人的手法,把都河的威猛之勢、壯麗之景,寫得非常生動。祭文最後點出了都河對人民生活的重要意義。此都河可能是指沙州都鄉渠。P.2005《沙州都督府圖經》云:“州西北又分一渠,北名都鄉渠,諸鄉共造,因號都鄉渠。”當地人往往稱渠為河,故都鄉渠可能就是都河。玉女娘子可能與開元三年刺史張嵩于城西北玉女泉刺殺妖龍而後立廟祭拜之事有關。其文如下:
天威神勇,地泰龍興。逐三光而應節,隨四序而騁申(伸)。陵高山如掣電,閃霹 靂如岩崩。吐滄海,泛洪津;駕雲輦,衣霓裙。纖纖之玉面,赫赫之紅唇。噴驪珠而水漲,引金帶如飛鱗。與牛頭如觕聖,跨白馬而稱尊。邦君伏願小娘子:炎光掃 殄,春色霞鱗。都河石堰,一修永全。平磨水道,堤防峻堅。俾五稼時稔,百姓豐年。天沐高(膏)雨,地湧甘泉。黃金白玉,報賽神前。十方諸佛,為資勝緣。龍 神八部,報願福田!
127
水在乾旱的沙州,是至關緊要的,而水利灌溉又是保證農業豐收的關鍵。祭文正是反映了當地百姓對都河水祝願祈求的迫切心情。
第三類是役力牲畜。在長期的勞動生活過程中,人畜之間也會建立一定的感情。牲畜一旦死去,人們是會產生痛惜之情的。這種感情的文字流露,便構成了祭畜文。另外,從佛教的輪回觀點出發,通過追福設齋,助其超昇,使其來世再不當牛馬,也會形成祭畜文。敦煌寫卷S.4081中有一篇總的祭畜範文,其文曰:
惟願永捨無明,長辭瘖啞,斷傍生之惡趣,受勝果于人天……
此外,分別有祭馬文、祭牛文、祭犬文、祭驢文等等。比較集中的是S.5637,還有P.3545。馬,應是沙州的名產。早在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就有渥洼池天馬之說。直至歸義軍時期,向唐王朝的進貢物之中,馬仍是少不了的。如長興元年(930),曹議金一次就貢馬多達400匹。②所以,沙州百姓對馬是熟悉的。S,5637中的祭馬文就寫得很生動:
……其馬乃神蹤駿驪,性本最良。色類桃花,目如懸鏡。鬃高臆闊,■小腹平。促 骨起而成峰,長肋密其如辨(辮)。騁高原以縱轡,狀浮雲之揚天;馳豐草以飛鞭,等流星之入霧。陵東道而僭響,望北風以長嘶。戀主比于賢良,識恩同于義士。 忽以驅馳失候,檢馭乖常,魂躡電而不還、影逐風而莫返,已絕如龍之跡,空留似鹿之形。裔其致遠之功,念以代勞之效;不謂浮雲滅影,吾門無曳練之征;流水停 車,魏花絕尋香之智。既而代勞以速,便生念惜之情;愴悼逾深,遂發壇那之會……
先是靜態的寫生,筆墨不多,即勾勒出馬的音容色貌,接著從動態方面來描繪
128
,對其奔騰馳騁之狀,同浮雲、流星作比,使馬的驕健迅捷之態,歷歷如在目前;最後突出了馬與人的情義。此種祭文,也可以說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狀物抒情散文。
(六)從祭文的宗教性質來看:絕大多數為佛教的,但也有少數道教祭文。如P.4978《王道祭楊筠文》:
維大唐開元二七年,歲在拭丑(? )二月東朔,■(黎)陽故通玄學士王梵志直下孫王道,謹〔以〕清酌白醪之奠,敬祭于逗留風狂子,朱沙(砂)染□兒洪農楊筠之靈……
P.3556為《高宗仙蛻哀祭文》:
蓋聞玉臺秘境,紫陽開大道之元;金洞真區,碧落啟上仙之奧。所以發揮妙有,光闡太無。拔苦九禹之內,締福三真之表。伏維高宗天皇大帝,提衡馭宇,握境承天。功高步驟之前,道軼驪騵之上。杳然汾水、欽若雪而方遙;悠示鼎湖,乘披雲而遂遠。哀纏萬國、痛結九天……
佛教祭文和道教祭文在體例格式上基本一致。但語言風格卻迥然不同,各自用的是本教門的術語,彼此的特點都很明顯,使人一看即能分辨。
(七)從祭文的體裁來看:有散文、韻文和散韻結合3種。散文多駢偶之句,在敦煌祭文中占多數,韻文沿用四言的居多,出現在傳統形式的祭文中,開首是“維歲次……祭于XX之靈”,接著是韻文,最後以“尚饗”作結;散韻結合的較少,多見於亡齋文,以散文為主,韻文有五言、四言,是散文內容的重複。
最後,以一篇比較典型的祭畜文《祭驢文一首》,作為對整個祭文的進一步概括和了解。其文如下:
□□山館裡為覓□□,或醉歸而沖夜,亦遣人扶也,曾騎汝□□□,曾徒步以空驅也,曾深涂裡陷倒也,曾跳溝時撲落
129
。吾憶昔得太行山上,一場差樣:天色漭漭蕩蕩,路遙磽磽嶨嶨,碎石裡欲倒不倒;懸崖處踉踉蹌蹌;投至下得山來,直得魂飛膽喪!
又憶得向陽(揚)子江邊,不肯上船,千推萬托,向後向前,兩耳卓朔,四蹄拳攣,教人隨後行掊,吾乃向前自牽。爛繮繩一拽拽斷,窮醋大一閃閃翻;踏碎艎板、築損船舷;蘸濕鞋底,砦(跐)破衫肩;更被傍人大笑,弄卻多小(少)酸寒!
吾乃私心有約:報汝勤恪。待吾立功立事、有官有爵、雖然好馬到來,也不牽汝買(賣)卻。遣汝向朱門裡出入,瓦宅裡跳躍;更擬別買豬皮、換卻朽爛繩索;覓新鞍子以備,求好籠頭與著。準擬同受榮華,豈料中途疾作!
嗚呼!道路茫茫,賴汝相將。疲羸若此,行李交妨(放)。肋底氣脅脅,眼□ (中)淚汪汪。草雖嫩而不食,豆雖多而不嘗。小童子凌晨報來,道汝昨夜身亡!汝雖殞斃,吾亦悲傷。數年南北,同受恓惶。筋疲力盡,冒雪衝霜。今則長辭木 凳,永別麻繮。破籠頭拋在牆邊,任從風雨;鞔鞍子棄于槽下,更不形相。念汝畜類之中,實堪驚訝。生不逢時,來于吾舍。在家時,則小刨小刷;趁程時,則連明 至夜。胡不生于王武子之時,必愛能鳴;胡不生于漢靈帝之時,定將充駕;胡不如衛懿公之鶴,猶得乘軒;胡不如曹不興之蠅,尚蒙圖寫!……
教汝托生之處,凡有數般:莫生官人家,軛馱入長安;莫生軍將家,打毬力雖(須)攤;莫生陸腳家,終日受皮鞭;莫生和尚家,道汝罪彌天。願汝生于田舍汝家,且得共男女一般看!
此文從內容上看來,應為唐佚文,因“入長安”,“打馬毬”等等,乃唐時之風尚。文中涉及的地點有“太行山”、“揚子江”,
130
說明此文可能是由內地傳來。它擺脫了祭文之舊窠臼,無宗教祭文那種華而不實的習氣,而是直抒胸臆,於縈回中見深摯,於嗚咽處見沉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心情的披露跌宕起伏,音韻鏗鏘,琅琅上口。既是一篇精彩的祭文,又是一篇出色的抒情小賦。
敦煌祭文以其種類的繁多,內容的豐富,既使我們得見中古祭文豐富多樣的大致面貌,又為我們提供了珍貴的歷史資料和民俗資料,是應予重視的。
注釋:
①S.5504記有令狐愿興丙戌年付陰愿德身價麥10碩事。
②見《冊府元龜》卷九七二。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