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May 30, 2008

27

故鄉的野菜  周作人

  我的故鄉不止一個,凡我住過的地方都是故鄉。故鄉對於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情分,只因釣於斯游於斯的 關係,朝夕會面,遂成相識,正如鄉村裡的鄰舍一樣,雖然不是親屬,別後有時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東住過十幾年,南京東京都住過六年,這都是我的故鄉;現在 住在北京,於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鄉了。

  日前我的妻往西單市場買菜回來,說起有薺菜在那裡賣著,我便想起浙東的事來。薺菜是浙東人春天常吃的野菜

28

,鄉間不必說,就是城裡只要有後園的人家都可以隨時採食,婦女小兒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籃」,蹲在地上 搜尋,是一種有趣味的遊戲的工作。那時小孩們唱道:「薺菜馬蘭頭,姊姊嫁在後門頭。」後來馬蘭頭有鄉人拿來進城售賣了,但薺菜還是一種野菜,須得自家去 採。關於薺菜向來頗有風雅的傳說,不過這似乎以吳地為主。《西湖遊覽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薺菜花。諺云:三春戴薺花,桃李羞繁華。」顧祿的《清嘉 錄》上亦說:「薺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諺有三月三螞蟻上灶山之語,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陘上,以厭蟲蟻。清晨村童叫賣不絕。或婦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號眼 亮花。」但浙東卻不很理會這些事情,只是挑來做菜或炒年糕吃罷了。

  黃花麥果稱通鼠麴草,係菊科植物,葉小,微圓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黃色,簇生梢頭。春天採嫩葉,搗爛去汁,和粉作糕,稱黃花麥果糕。小孩們有歌讚美之云:

黃花麥果韌結結,

關得大門自要吃:

半塊拿弗出,一塊自要吃。

29

  清明前後掃墓時,有些人家——大約是保存古風的人家——用黃花麥果作供,但不作餅狀,做成小顆如指 頂大,或細條如小指,以五六個作一攢,名曰繭果,不知是什麼意思,或因蠶上山時設祭,也用這種食品,故有是稱,亦未可知。自從十二、三歲時外出不參與外祖 家掃墓以後,不復見過繭果,近來住在北京,也不再見黃花麥果的影子。日本稱作「御形」,與薺菜同為春天的七草之一,也採來做點心用,狀如艾餃,名曰「草 餅」,春分前後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總是日本風味,不復是兒時的黃花麥果糕了。

  掃墓時候所常吃的還有一種野菜,俗名草紫,通稱紫雲英。農人在收穫後,播種田內,用作肥料,是一種 很被賤視的植物,但採取嫩莖瀹食,味頗鮮美,似豌豆苗。花紫紅色,數十畝接連不斷,一片錦繡,如鋪著華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狀若蝴蝶,又如雞雛, 尤為小孩所喜。間有白色的花,相傳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日本《俳句大辭典》云:「此草與蒲公英同是習見的東西,從幼年時代便已熟識,在女人裡 邊,不曾採過紫雲英的人,恐未必有罷。」中國古來沒有花環,但紫雲英的花球卻是小孩常玩的東西,這一層我還替那些小人們欣幸的。浙東掃墓用鼓吹,所以少年 們常隨了樂音去看「上墳船裡的姣姣」;沒有錢的人家雖沒有鼓吹,但是船頭上篷窗下總露出些紫雲英和杜鵑的花束,這也就是上墳船的確實的證據了。

30

作者

  周作人(一八八五年~一九六七年),中國新文化先驅者之一。魯迅二弟,浙江紹興人。一九○六年赴日 留學,畢業後返紹興任教員、視學,一九一七年到北大任教授。五四前後,與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發起新文化運動,倡導文學革命,發起文學研究會,並成為語 絲社主要成員。在女師大風潮與「三‧一八」慘案中,支持學生運動。「七七」之後,被任命為留平(北平)教授。一九三九年被刺客所襲,遂投敵附逆,先後任北 大圖書館長、文學院長與華北政務委員會教育督辦等偽職。抗戰結束後,被判十年徒刑,一九四九年出獄。五十年代以後,開始撰寫紀念魯迅的文章,並翻譯了不少 古希臘與日本的文學作品。

  周作人一生的文學活動,主要是創作小品文。他倡導「美文」,早期作品大都為注重議論、批評的雜感,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精神;也有一些充滿恬淡、閑適韻味的敘事與性靈的小品。一九三○年前後開始創作大量讀書隨筆以及有關花木蟲魚的小品文,追求閒適、隱逸的 趣味。其作品真率從容、平和沖淡。在當時以及以後影響極大。主要作品有小品散文集《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永日集》、《談龍集》、《談虎集》、 《澤瀉集》等等。後人編輯有《周作人全集》與《周作人集外集》

31

題解

  本篇選自一九二四年出版的《雨天的書》,後收入《周作人全集》。本篇文章是作者透過對故鄉幾種野菜的描述,表達懷鄉念舊的情懷。文中的故鄉在今浙江紹興。

賞析

  周作人學識豐瞻淵博,舉凡政治、宗教、倫理、神話、植物動物、掌故、中西典籍,都廣泛涉獵。其小品 文的取材也自由隨便,不拘一格,東土西洋、偉人凡人、宇宙昆蟲、野草閑花、狐仙神怪,都可入文。在北京時,他常常憶念故鄉,記敘故鄉的風土,以慰思鄉之 情。本篇通過對故鄉幾種野菜的介紹,描敘了浙東鄉間的人情風格,與民情掌故。

  本篇一起筆,就用了一句警句(epigram):「我的故鄉不只一個,凡我住過的地方都是故鄉。」,這是典型的小品文寫法。

32

  警句是用一句有意義、簡潔有力的言語,總括一篇小品文的主旨要義。或者自嘲嘲人,或者自家獨特的觀 察。必要妙語如珠,一說出口,足以代表小品文作者一家的看法或哲學,並展現小品文家個人領悟的智慧。而警句的形式不一,語言也極靈活開放。可以用墓誌銘、 短詩、或一種格言形式。例如:

人類提議,上帝決定。

唯有應受輕視的人害怕被輕視。

滾動的石頭不長苔。

  警句總以小品文家個人人生經驗的體悟與領會,化作直截、清晰、優美的語句為要點。周作人的小品語文正是表現這類型警句的名家高手。

  有了警句起頭,全文接下去,是回憶故鄉野菜的品種與相關的民俗風情。分別介紹了野菜、鼠麴草、紫雲英等。並穿插兒歌,童年情趣的描寫。總結而言,是用「知識」創作。有些是書本知識

33

,而有些是個人特殊的經驗知識。前者,人人可得而用之。後者,才是真正展現小品文家獨特風格的重點。

  周作人這種散文的寫法,一般稱作「小品文」。周作人的小品文風格,形成一種新文學散文創新體類,造 成一種流行的文派,即叫小品文派。以他為首,師承模仿,孳乳增益者多有之。稍晚的林語堂寫小品文,加上幽默風趣。梁遇春則廣用西洋典故。吳魯芹結合二者, 又加上個人體驗的生活哲學,把小品文風格之多元,境界之美,推向極致。這便是新文學史上小品文的源流。

  不過,小品文的定義,原自西洋文學essay這個術語而來。若改用適切的古代文學講法,可改稱這一類小品文的寫法叫「類書式散文」。

  類書,像《白孔六帖》、《藝文類聚》、《淵鑑類函》等,廣集天文地理的知識,兼收人文自然的典故。設一名目,臚列各朝各代的語詞典故於其下,古人叫類書,西人叫百科全書。

  此類文章的寫法,可依題而先找資料,再加以變化剪裁。譬如〈故鄉的野菜〉,即可以野菜為主軸,而詳 列故鄉曾經有者,再引述類書典故,助成其說,中間適時插入警句醒語,以暗示提醒人生哲理,一篇類書式散文大抵可成。凡此類小品文寫法大多如此,故而改用 「類書散文」稱之並無不可。

  周作人這篇〈故鄉的野菜〉除了具有前述的寫作技巧之外,他更成功之處,便是發揮以下二點藝術風格

34

  其一是具有恬淡從容、親切自然的風格。不但取材隨便,寫法也隨便、不造作,沒有感情與筆墨的誇飾,舒徐自在,不知不覺中洋溢著鄉情野趣。

  其二是描述中引經據典、旁徵博引,見出作者的廣見博識。作者在介紹野菜時,引敘了許多有關的風俗、兒歌、典籍、諺語,侃侃而談,有一種爐邊閑談的逸趣。

問題與思考

1何謂小品文?請翻查文學辭書,參考多種說法而評議之。

2周作人早期小品文大致可分為哪幾類?

3以此篇文章為例,討論周作人小品文恬淡從容,親切自然的風格。

4請翻檢類書,根據書內資料,試作一篇類書散文。

35

 參考資料

  1舒蕪,一九八七,《周作人概觀》,南昌:岳麓書社。

  2錢理群,一九九二,《周作人論》,上海:人民出版社。

  3楊牧,一九八三,《周作人論》收入《周作人文選》乙書之代序,臺北:洪範書店。

  4常小菁,一九九六,《周作人散文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作者自印。

  5張挺、江小蕙,一九二二,《周作人早年佚簡箋注》,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

36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