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May 25, 2008

64

。 陳設尚能移出豈殿中最貴重之書籍反不能救護移出之理?明永樂大典一萬一千九十巨冊嘉靖三十六年三殿失慎尚能救護未被焚燒,乾隆之於天祿琳琅愛護當不下嘉靖 之於永樂大典謂無人為之搶救似不近理。據理推尋,似天祿琳琅及岳刻五經尚屬仍在人間惟前編及五經於何時散落,今則不能確定以檢出之排架圖證之,則其散落自 不在近數年中也。

故 宮存有書籍之處為南書房上書房懋勤殿、位育齋、摛藻堂、景陽宮、毓慶宮緞庫古董房 等處現皆查畢雖或有善本,然非目載之書。養心殿之燕喜堂雖有數種,但為數甚少。推測書籍散落原因不外竊賣移存數項。先是於懋勤殿曾查出賞溥傑單一件內列宋 本及影宋本書三十二種,後又由養心殿檢出賞溥傑單一束共四十八紙。自宣統十四年七月十三日起逐日皆有賞賜除字畫千餘件外,書籍計有宋板一百七十五種影宋抄 本十種元本十七種,明抄一種,宋本中有御題者五種為御題宋板易傳御題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御題唐陸宣公集御題三禮圖御題尚書詳解,凡此五種皆可確定為天祿琳 琅後編之書。其他各種當亦目載之本。又同時查得宣統十四年九月二十三日起至十一月二十五日止,收到單一厚束內中所列物件與賞單相合可斷定此二單為一發一 收,其所謂賞人特避宮中耳目巧運出宮之代名詞而已。至偸盜竊賣等,想更歷年所不免也

由前述之各項記載可得下之二結論一嘉慶二年乾清宮失慎,昭仁殿同時被焚。二天祿琳瑯後編之書其大部分於近年始流落出宮,前編何時散失尚難確定。

由天祿琳瑯散失流落之書皆宋元精槧遼金祕笈,所謂古人命脈、邦國精華胥在乎是,焉得有心人黽勉訪求奉歸公有,俾免流入異域。否則皕宋樓之損失尚不足方此之百一也,是所望於博雅好古之君子。

現歸故宮圖書館掌管該館整理結果自殿內提出之書凡一千九百三十三種二萬五千一百三十七冊。

武 英殿殿宇前後二重皆藏書板時稱為武英殿本或曰殿本。乾隆之時既以疉命諸臣編纂羣籍 復自即位以來屢頒殿版及欽定諸書儲之學宮,俾士子就近觀摩。元年三月命頒十三經二十一史於各省會及府州縣學又命於聖祖御製周易折中、性理精義朱子全書詩書 春秋各傳紀彙纂諸書頒存太學刊示諸生。四月復以聖祖御纂諸書前經世宗特敕直省布政司刊刻准士子呈請刷印,顧以守候多勞赴司一刷印者寥寥,因命召募賈人聽其 印賣以廣流傳。其雕板精妙邁前代,板片悉紅棗木,經久不裂。塊數甚多,即史記一部板片已有二千六百七十五塊,實錄館與之相近。館中供事或劈板圍爐或去字出 售。光緒初年非完物矣

內 閣大庫即明代之文淵閣在午門內東南隅。大門西嚮二門南嚮,其內廣厦三楹內閣大堂也 後門遙對文華殿東為紅本庫,又東為實錄及書籍表章庫俱北嚮。庫中舊藏明清檔案書籍及有清一代實錄起居注之屬清宣統間出所藏書籍試卷及舊檔之一部移交學部以 其書籍設學部圖書館,後改為京師圖書館,現併入北平圖書館

65

檔 案置於國子監南學,試卷置於學部大堂後樓。洎民國五年教育部歷史博物館成立乃將檔案試卷併移於端門,僅擇其比較完整者別存於午門樓上,餘俱裝入麻袋。十 年,博物館以資絀舉其收入麻袋者貨諸紙商,約計八千袋,羅振玉氏聞訊急購歸,稍加整理,取其可校寫者編為史料叢刊,餘復轉售與李盛鐸氏。十七年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乃購歸公有,而中間輾轉散失頗復不少,其歷史博物館所存者則於民國十一年由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請於教育部撥交該所辦理,此內閣大庫書籍檔 案分散之略史也。至庫中未經移出之檔案為數尚多,故宮博物院成立即將紅本實錄兩庫收歸保管,民國十八年始行點查紅本庫樓上貯紅本樓下貯紅本史書及他項檔案 實錄庫樓上貯實錄聖訓,樓下貯起居注及書籍表章檔冊之屬。

順治廿五年真按:順治只有十八年,此必有誤也. 諭 禮部翰林院曰:自古帝王致治隆文典籍具備,因思通都大邑應有藏編籍乘名山豈無善本?今宜廣為訪輯搜羅罔遺以副朕稽古崇文之至意。禮部等議覆購求遺書應令直 隸及各省督撫出示曉諭彙送禮部因諭曰:自古經史書籍所重發明心性裨益政治必精覽詳求始成內聖外王之學朕披閱載野研究義理凡厥指歸務期於正諸子百家泛濫奇詭 有乖經術,今搜訪藏書善本惟以經學史乘實有關修齊治平助成德化者方為有用,其他異端稗說概不准錄。然成効尚求大見。至乾隆帝六年又下購求遺書之命。三十七 年正月初四日從御史王應綵、安徽學政朱筠之請復諭曰朕稽古右文聿資治理幾餘典學日有孜孜,因恩策府縹緗截籍極博其鉅者羽翼經訓垂範方來固足稱千秋法鑒即在 識小之徒專門撰述細及名物象數兼綜條貫各自成家亦莫不有所發明可為游藝養心之一助是以御極之初即詔中外搜訪遺書竝令儒臣校勘十三經二十一史徧布黌宮嘉惠後 學。復開館纂修綱目三編通鑑輯覽及三通諸書,凡藝林承學之士所當戶誦家絃者既已薈萃略備第念讀書固在得其要領,而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真按:摘要 惟 蒐羅益廣則研討愈精,如康熙年閒所修圖書集成全部兼收竝錄極方策之大觀引用諸編率屬因類取裁,勢不能悉載全文,使閱者沿流溯源一一徵其來處。今內府藏書插 架不為不富,然古今來著作之手無慮數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正宜及時採集彙送京師以彰千古同文之盛,其令直省督撫會同學政等通飭所屬加意購訪除坊肆所售 舉業時文及民閒無用之族譜尺牘屏幛壽言等類,又其人本無實學,不過嫁名馳騖編刻酬倡詩文瑣屑無當者均無庸採取外其歷代流傳舊書內有闡明性學治法關繫世道人心者,自當首先購覓。真按:清代禁燬書的真諦 真按:摘要 至若發揮傳注攷覈典章旁暨九流百家之言有裨實用者亦應備為甄擇又如歷代名人洎本朝士林宿望向有詩文專集及近時沈潛經史原本風雅如顧棟高陳祖范任啟運沈德潛輩亦各著成編竝非勦說卮言可比均應概行查明在坊肆者或量為給價家藏者或官為裝印

66

其 有未經鐫刊祇係鈔本存留者不妨繕錄副本仍將原書給還竝嚴飭所屬一切善為經理毋使吏胥藉端滋擾,但各省蒐輯之書卷帙必多,若不加之鑑別悉令呈送煩複皆所不 免。著該督撫等先將各書敘列目錄注係某朝某人所著書中要旨何在簡明開載具摺奏聞候彙齊後令廷臣檢覈有堪備閱者再開單行知取進庶幾副在石渠用儲乙覽從此四庫 七略益昭美備稱朕意焉

三十八年二月初六日聖旨曰昨據軍機大臣議覆朱筠條奏內將永樂大典擇取繕寫各自為書一節議請分派各館修書翰林等官前往檢查恐責成不專徒致歲月久稽汗青無日。此書移貯年深,真按:葢 既 多殘闕又原編體例係分韻類次先已割裂全文,首尾難期貫串,特因當時採摭甚博,其中或有古書善本世不恒見,今就各門彙訂可以湊合成部者亦足廣名山石室之藏。 著即派軍機大臣為總裁官,仍於翰林等官內選定員數責令及時專司查校將原書詳細檢閱竝將圖書集成互為校覈擇其未經採錄而實在流傳已少尚可裒綴成編者先行摘開 目錄奏聞候朕裁定其應如何酌定規條著派出之大臣詳悉議奏。真按:本書有即亦有卽! 至朱筠所奏每書必校其得失撮舉大旨敘於本書卷首之處若欲悉仿劉向校書序錄成規,未免過於繁宂但向閱內府所貯康熙年閒舊藏書籍多有摘簡明略節,真按:叙 附夾本書之內者,於檢查洵為有益應俟移取各省購書全到時即令承辦各員將書中要指櫽括總敘厓略粘開卷副頁右方用便觀覽餘依議。

此諭為四庫全書館採輯遺書標準,大旨分為五項:一歷代流傳舊書內有闡明性學治法關於世道人心者真按:摘要 真按:清代禁燬書的真諦 二發揮傳注考竅典章暨九流百家之言有裨實用者;真按:當作考覈典章! 三歷代名人與清初士林宿望向有詩文書集及乾隆初年沉潛經史,原本風雅,各著成編,並非勦說卮言可比者。以上三項皆須採集。四坊肆所售舉業時文(然著錄書中之經義模範及四書文二書皆八比時文)真按:辦理四庫全書的缺失 及 民間無用之族譜尺牘屏幢壽言等類。五其人本無實學不過駕名馳騖編刻酬倡詩文瑣屑無當者以上二項不採。三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及閏二月初一日復諭以採詩之法及 防止弊端二三日間諭令兩下,可見視其事之重要矣。三月二十九日上諭曰:昨以各省採訪遺書奏到者甚屬寥寥已明降諭旨詳切曉示予以半年之限,各督撫作速妥辦 矣。遺籍珍藏固隨地俱有而浙江人文淵藪其流傳較別省更多果能切實搜尋自無不漸臻美備聞東南從前藏書最富之家如崑山徐氏之傳是樓常熟錢氏之述古堂、真按:當作江浙! 嘉興項氏之天籟閣朱氏之曝書亭、杭州趙氏之小山堂、甯波范氏之天一閣皆其著名者,其餘亦指不勝屈,並有原存書目至今尚為人傳錄者即其子孫不能保守而輾轉流播仍為他姓所有第須尋原竟委自不致湮沒人間,縱或散落他方為之隨處蹤求亦不難於薈萃。又聞蘇州有一種賈客惟事修賣舊書如山塘開舖之金姓者乃專門世業於古書存佚原委頗能諳悉又湖州向多賈客書船平時在各處州縣兌賣書籍與藏書家往來最熟,真按:當作收買舊書! 其於某氏舊有某書曾購某本問之無不深知

67

, 如能向此等人善為諮詢詳加物色因而四處借鈔仍將原書迅速發還諒無不踊躍從事,至書中即有忌諱字面並無妨礙現降諭旨甚明即使將來進到時其中或有妄誕字句不應 留以貽惑後學者亦不過將書毀棄,傳諭其家不必收存,與藏書之人并無干涉,必不肯因此加罪。至督撫等經手彙送更無關礙,又何所用其疑畏乎。朕平日辦事光明正大可以共信於天下真按:摘要 高晉尤所深知。而其所隸州縣藏書十倍於別省,徵書之事更當是責成真按:據五版字訂. 真按: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作徵訪之事更當向其責成,是也.是字誤也. 著將此事專交高晉、薩載、三寶即恪遵朕旨實力購覓並當舉一反三迅速設法妥辦以副朕殷般竚望之意真按:摘要 如有覓得之書即行陸續錄送,毋庸先行檢閱,致稽時日,將此由四百里傳諭知之。

閏 三月初一日又諭曰前經降旨令各督撫等訪求遺書彙登冊府,近允廷臣所議以翰林院舊藏 永樂大典詳加別擇校勸其世不經見之書多至三四百種,將擇其醕備者付梓流傳,餘亦錄存暈輯與各省所採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統按經史子集編定目錄為四庫全書, 俾古今圖籍薈萃無遺,永昭藝林盛軌。乃各省奏到書單寥寥無幾,且不過近人解經論樂詩文私集數種聊以塞白,真按: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作且不過近人解經、論學、詩文、私集數種,樂字誤也. 其實係唐宋以來名家著述或舊板僅存或副稿略具卓然可傳者竟不概見當此文治光明之日名山藏書何可使之隱而弗彰真按:當作當此文治光昭之日! ? 此必督撫等視為具文,地方官亦第奉以故習,所謂上以實求下以名應殊非朕殷殷諮訪意且此事並非難辦,尚爾率略若此。其他尚可問乎!況初次降旨時惟恐有司辦理 不善藉端擾累,曾諭令凡民間所有藏書無論刻本寫本皆官為借鈔,仍將照本給還。揆之事理人情,並無阻礙,何觀望不前一至於此?必係督撫等因遺編著述非出一 人,疑其中或有違背忌諱字面恐涉干礙預存略毋濫之見,真按:原文尚有異體! 藏書家因而窺其意旨一切祕而不宣甚無謂也!文人著書立說各抒所長,或傳聞互異或紀載失實固所不免,果其略有可觀原不妨兼收並蓄,即或字義觸礙,如南北史之互相詆毀此乃前人偏見真按:摘要 真按:清代禁燬書的真諦 與 近時無涉,又何必過於畏首畏尾耶?朕辦事光明正大可以共信於天下豈有下詔訪求遺籍預於書中尋摘瑕疵罪及收藏之人乎?若此番明切宣諭後仍似從前疑畏不肯將所 藏書名開報聽地方官購借,將來或別有破露違礙之處則是其人有意隱匿收存其取戾轉不小矣!且江浙諸大省著名藏書之家指不勝屈,即或其家散佚仍不過轉落人手, 問之蘇湖間書賈書船,皆能知其底裏,更無難於物色。督撫等果實力訪覓,何遽終湮?惟當嚴飭地方官勿假手吏胥藉名滋援,眾人自無不踊躍樂從真按:當作踴躍樂從! 即 有收藏吝惜之人,泥於借書一癡俗說在友朋則然,今明旨黴求,借後仍還故物,於彼毫無所損,又豈可獨抱祕文,不欲公之同好乎?再各省聚書最富者原不盡皆本地 人之撰著祇論其書有可採更不必計及非其地產,則搜緝之途更寬方不致多有遺逸。着再傳諭各督撫等予以半年之限,即遵朕旨實力速為妥辦俟得有若干部卽陸續奏報 不必先行檢閱若再似從前之因循搪塞,惟該督撫等是問。將此一併通諭中外知之。

68

當 時各書採進繳還獎勵之方法如下:凡各督撫訪得遺書後在書肆者或量給代價,家藏者或官為裝訂祇係抄本者,繕錄副本,先將各書敍列目錄注明係某朝某人所著書中 要旨何在簡明開載具摺奏聞候令彙齊送館校辦凡敕撰本內府本用後仍送原處存貯各省採進本私人進獻本通行本如係購進者彙交武英殿另行陳設收藏,借用者則原本付 還本家。凡借鈔之書於進呈時卽在各書面頁標記藏者姓名進到年月以便給還。還書時在外省者由各督撫派員領回分送本家,在京者親赴書館領回。對於進書者有三種 獎勵方法一獎書進書在五百種以上者賞古今圖書集成一部在一百種以上者賞佩文韻府一部。二題獎進書,中有精醇之本乾隆帝親為評詠題識簡端並令書館儘先發還。 三記名。私人進書在百種以上者其姓名附載各書提要之末。各省採進本在百種以下者亦將由某省督撫某人採訪所得附載於後真按:疑為以上之訛!

乾 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上諭曰:前經降旨博採遺編彙為四庫全書用昭石渠美備竝以嘉惠 藝林旋據浙江江南督撫及兩淮鹽政等奏到購求呈送之書已不下四五千種竝有稱藏書家願將所有舊書呈獻者,固屬踴躍奉公,尚未能深喻朕意。方今文治光昭典籍大備 恐名山石室儲蓄尚多用是廣為蒐羅俾無遺佚,冀以闡微補闕。所有進到各遺書竝交總裁等同永樂大典內現有各種詳加核勘分別刊鈔,擇其中罕見之書有益於世道人心 者壽之棃棗以廣流傳,餘則選派謄錄彙繕成編,陳之冊府。其中有俚淺譌謬者,止存書名彙為總目以彰右文之盛,此採擇四庫全書本指也。今外省進到之書大小長短 參差不一,既無當於編列縹緗而業已或刻或鈔,其原書又何必復留內府,且伊等將珍藏善本應詔彙交,深可嘉尚,若因此收存不發,轉使耽書明理之人不得保其世守,於理未為公允,朕豈肯為之?真按:摘要 所有各家進到之書俟校辦完竣日仍行給還原獻之家但現在各省所進書籍已屬不少。嗣後自必陸續加多,其如何分別標記俾還本人,不致混淆遺失之處,著該總裁等妥議具奏,仍將此通諭知之。

三 十九年五月十四日上諭曰:國家當文治休明之會,所有古今載籍宜及時蒐羅大備以光冊 府而裨藝林因降旨命各督撫加意採訪彙上於朝,旋據各省陸續奏進而江浙兩省藏書家呈獻種數尤多,廷臣中亦有紛紛奏進者,因命詞臣分別校勘應刊、應錄以廣流 傳,其進書百種以上者竝命擇其中精醇之本進呈乙覽,朕幾餘親為評詠,題識簡端。復命將進到各書於篇首用翰林院印竝加鈴記真按:當作竝加鈐記! 載 明年月姓名,於書面頁俟將來辦竣後仍給還各本家自行收藏。其已經題詠諸本竝令書館先行錄副將原書發還,俾收藏之人益增榮幸。今閱進到各家書目其最多者如浙 江之鮑士恭、范懋柱、汪啟淑,兩淮之馬裕四家為數至五六七百種皆其累世弆藏,子孫克守其業,甚可嘉尚。因思內府所有古今圖書集成為書城鉅觀,人閒罕覯此等 世守陳編之家俾專藏勿失,真按:原文仍有異體! 以裨留貽。鮑士恭范懋柱汪啟淑馬裕四家著賞古今圖書集成各一部以為好古之勸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