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忽期南面稱尊日,活捉粉骨細颺塵。”
這就使故事一開始就呈現出十分緊張的氣勢,從而也就使表現劉邦必欲置季布於死地的內心活動具有了一個堅實的基礎,當然也就使季布從一出場就表現出明顯的大智大勇。民間作家高度的藝術創造能力,於此充分顯示了出來。2,修改了史籍所載周氏定計把季布賣給朱家的情節。在詞文中,周氏友情為重,以巧藏作長久之計,而季布自己設計,讓周氏把自己賣給朱解。這一修改,既突出了周氏的敦厚,又寫出了季布的巧智。3,純增了劉邦派朱解專使至齊捉季布一節。既增強了故事的跌宕,又刻劃了劉邦對季布的刻骨之仇,突出了人物的矛盾衝突。4,修改了史籍所載朱解認出所買奴隸是季布之後,主動求助於夏侯嬰,請諫劉邦赦季布罪的情節。在詞文中,朱解認出季布後欲獻功,季布設計讓朱解賺蕭何、夏侯嬰赴宴,宴中季布主動現身,陳述實情,請蕭何、夏侯嬰諫劉邦赦罪賞金。5,增添了劉邦為安民而赦季布後,在見到季布時理智控制不了感情而出爾反爾和季布以智辯使劉邦息怒的情節。這裡除了再三突出季布的機辯辭敏外,于表現帝王的淫威及反覆無常的同時,又稱讚了劉邦的終明大理而知己非。
這篇作品共寫了項羽、季布、劉邦、周氏、朱解,夏侯嬰,蕭何等7個 人物,而始終以季布和劉邦為中心,重點突出,兩人的形象塑造得都極為成功。以季布的形象為例,作品始終圍繞他的巧智慧辯展開描寫。罵陣之前,季布大言自負 地對項羽說:“臣罵漢王三五口,不施弓弩遣抽軍”。項羽雖欲得其神效,卻大疑其可能。於是,面對劉邦所率三軍,季布擺出身,揭老底,鄙夷其微賤家世,又數 落其“百戰百輸天不佑”的戰敗史。這是彩繪季布巧智的第一手,可謂筆下生輝,詩中傳神。以後又寫季布三次設謀用計,化險為夷,絕處逢生,使其藝術形象更加 深化和充實。為了使季布的形象不停留在多謀多智這個單層次的平面上
311
, 在寫朱解買他為奴的前後,專意插入了表現其多才多藝的三處描寫。先是周氏的口頭介紹: “偏切按磨能 柔軟,好衣緤襵著香熏。送語傳言兼識字,會交伴戀入庠門。若說乘騎能結綰,曾向莊頭牧馬群。”接著是朱解檢驗這些本領時的誇讚:“典倉牒紙而吮筆,便呈字 勢似崩雲。題姓署名似鳳舞,書年著月象烏蹲。上下撒花波對當,行間鋪錦草和真。”後面又敘寫季布在朱解家中表演騎馬、擊球、弄劍、射箭等各種功夫。這樣, 季布的智能就有了多層次結構,具有了充沛豐盈的立體感。
詞文作者的語言運用也頗有功力,既善於以洗練的語言敘事,又善於工筆描繪。比如寫楚敗漢勝,季布潛 逃隱身: “季布得知皇帝恨,驚狂莫不喪神魂。唯嗟世上無藏處,天寬地窄大愁人。遂入歷山嵠谷內,偷生避死隱藏身。夜則村墅偷飧饌,曉入山林伴獸群。嫌日 月,愛星辰,晝潛暮出怕逢人。”把一個為時不短的過程中的種種艱辛縮微而聚合成一幅幅輪廓圖,連續而快速地向讀者映過。然而在周氏向季布說到劉邦二次稽令 的嚴緊時,作者又出以細膩的刻劃: “白土拂牆交畫影,丹青畫影更邈真。所在兩家團一保,察有知無具狀申。先拆重棚除複壁,後交播土更颺塵。尋山逐水熏岩 穴,踏草搜林塞墓門。察貌勘名擒捉得,賞金賜玉拜官新。隱藏一餐停一宿,滅族誅家斬六親。”前一段敘事將千里縮于咫尺,後一段則是半粒米中藏乾坤,于細微 處作文章。這種大擒大縱、點面結合的筆法,是令人欽佩的。
這篇詞文,共646句,4522字②,篇幅宏偉,是明代以前最長的一首詩。它共323韻,一韻到底,主押文真韻,押韻字多達70餘個。這也表現了作者語言駕馭上的嫻熟自如。
二、《季布詩詠》
《季布詩詠》題名,不副內容之實, 可以改為《“四面楚歌”詞文》
312
。寫的是垓下
之 戰中張良用四面楚歌戰術渙散項羽軍志而獲勝的故事。此事不見史書有載。《史記‧項羽本紀》僅云: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 ‘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史記‧高祖本紀》也只 是說:“項羽卒聞漢軍之楚歌,以為漢盡得楚地。”詞文說“四面楚歌”是張良獻的計策,這當是作家的想像和創造。
作品由3個部分組成:首敘張良挑選漢軍練唱楚歌,中敘歌詞,後敘楚軍鬥志渙散四逃,項羽知軍心已去而悲唱《垓下歌》。但項羽歌中無“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兩句之意,整個作品也僅止於“此時不亡若何為”的悲嘆,不及虞姬及項羽結局。由此看來,似非完卷,當有殘佚。
作品的主題是贊譽四面楚歌戰術,贊譽不戰而勝的戰略思想。現存部分的主要內容就是楚歌之辭,約占全部篇幅的一半。其辭是寫得很動人的:
人總俱從父母生,生子還從父母養。
三年不食胸前乳,六尺之軀何處長?
養兒只合知家計,四時八節借■■。
■■由來總不供,拋卻耶娘虛度世。
這裡,先把六尺之軀的楚軍戰士回復為嗷嗷叫的覓乳嬌兒,再提醒他們贍養父母的義務:
躭人負戰已數年,百戰百傷命轉然。
夢時(醒)有時槍下臥,覺來原在鼙鼓邊。
千萬(辛)之卒(萬苦)何處徹?雁足之書早脫回。
戰馬有時恒被著,一(拽)弓無夜不張弦。
急兮急兮催人老,速兮速兮催人早。
開(關)山磻■路行難,那個是我家鄉道?
用戰場之苦、思鄉之念撥動楚軍心弦,鼓動他們罷戰歸田。果然
313
,預期的效果收到了,
楚卒聞言雙淚垂,器械槍旗總拋卻。
各自思歸營幕內,三三五五總波逃。
而項羽也就不得不哀嘆“此時不亡若何為”了。
三、《董永詞文》
《董永詞文》是目前所知把董永故事作為獨立題材加以處理的最早的文學作品。它的主題是:貧困的勞動 人民因為大孝而爭得了男耕女織的愛情和生活。比起後世的同類題材作品來,這篇詞文的主題還是比較單純的,其情節較為簡單,人物形象描繪也只是粗線條的勾 勒。但同作為它的素材的據云西漢劉向所撰《孝子傳》(《法苑珠林》卷六二引)、東漢武梁祠石磚畫像、曹植《靈芝篇》詩和干寶《搜神記‧董永》等相比,不僅 增加了男耕女織願望的描寫,而且使其居於主位,原來的侍父至孝而感天的主題,已退為副主題。由於主題有變化,所以情節也有了不同:捨棄了對鹿車載父的正面 褒敘,僅將賣身葬父而感天作為情節的開始,又將原來所寫母親早喪,改為父先母後相繼去世的禍不單行的情節。這樣,不僅文學性增強了,而且社會意義也提高 了。詞文情節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增衍是讓董永夫婦有子董仲。人神夫妻而有子,這本身是情理和意料中事,並無什麼特殊意義。因此早期素材只言天女助織,未及 夫妻關係,《搜神記》也只言結為夫妻。但生子是愛情的結晶,增加此一描寫,強化了愛情的幸福。
詞文最精彩的是對仙女織錦的描寫: “經絲一切總熨了,明機妙解織文章。從前且織一束錦,梭齊動地樂花香。日日都來總不織,夜夜調機告吉祥。錦上金儀對對有,兩兩鴛鴦對鳳凰。”這裡既言織錦的美麗,又兼說織藝的神秘。
314
詞文寫仙女與凡人結合,自然屬於道家範疇。但其中卻又寫有董仲7歲時,因孫臏指點,在阿耨池邊偷衣認母的情節:
董仲長年到七歲,街頭由喜(游戲)道邊傍。
小兒行留被毀罵,盡道董仲沒阿娘。
遂走家中報慈父: “汝等因何沒阿娘?”
“當時賣身葬父母,感得天女共田常(填償)。”
如今便即思憶母,眼中流淚數千行。
董永放兒覓父(母)去,往行直至孫賓(臏)傍。
夫子將身來誓挂(筮卦),此人多應覓阿娘。
“阿耨池邊澡浴來,先于樹下隱潛藏。
三個女人同作伴,奔波直至水邊傍。
脫卻天衣便入水,中心抱取紫衣裳;
此者便是董仲母,此時修(羞)見小兒郎。”
“我兒幽(幼)小爭知處,孫賓(臏)必有好陰陽。
阿娘擬收孩兒養,我兒不儀(宜)住此方。
將取金瓶歸下界,捻取金瓶孫賓(臏)傍。”
天火忽然前頭現,先生失卻走忙忙。
將為當時總燒卻,檢尋卻得六十張。
因此不知天上事, 總為董(仲)覓阿娘。
不僅情節很生動,而且染上了佛教色彩。因為,這裡面所寫的“阿耨池”即“阿耨達池”。據《西域記》,此池在贍部洲之中心,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800里,金銀琉璃頗黎飾其岸,金沙彌漫,清波皎鏡,八地菩薩以願力之故,化為龍王,中有潛宅,出清冷水供給贍部洲。董仲覓母的情節中出現“阿耨池”,大約是佛徒在利用董永故事時所作的改動。這也多少透露出敦煌佛、道二教在文學上相互影響和利用的消息來。
除上述幾種外,其他兩種詞文也都比較好。《下女夫詞》是敦煌地區禮俗範疇中用於婚禮場合的吉慶祝頌詞,其表達方式是由男方伴郎、女方伴娘和儐相人員口誦問答
315
, 而其目的則是給婚禮場面增添喜悅熱鬧的氣氛。有人以為《下女夫詞》中的女家,是敦煌地區的豪華高門, 而不是普通人家,婿家與女家“門門相對,戶戶相當”,而女婿的身份更非尋常,當是一位刺史,這位刺史,當是張淮深的某一個兒子。③此說是否能夠成立,尚需 研究。但作為一說,很有助於我們認識《下女夫詞》這篇詞文。至於《悉達太子修道因緣詞》,則是借詞文形式敘寫太子(即釋迦牟尼)成道故事的。它脫胎於《太 子成道經》變文,形式由有說有唱的變文變為類似《下女夫詞》式的對唱體的詞文。其李正宇整理本全文④云:
〔對仗白說〕日月才沉形,紅日初生,儀仗橫行,天下宴靜,爛漫繡衣花璨璨,無邊神女貌瑩瑩。
〔大王吟〕撥棹乘船過大江,神前傾酒五三缸,傾杯不為諸餘事,(大王!)男女相兼乞一雙。
〔夫人吟〕撥掉乘船過大池,盡情歌舞樂神祗;歌舞不緣別餘事,伏願大王乞一個兒。(回鸞駕卻)
〔吟生〕聖主摩耶往後園,嬪妃彩女奏樂喧。魚透碧波堪賞玩,無憂花樹最宜觀。
無憂花樹葉敷榮,夫人彼中緩步行,舉手或攀枝與葉,釋迦聖主袖中生。
釋迦慈父降生來,還從右脅出身胎,九龍洒水卓是詫,千輪足下瑞蓮開。
〔相別吟〕阿斯陀仙啟大王,太子瑞應極禎祥。不是尋常等閑事,必作菩提大法王。
〔婦別吟〕前生與殿下結良緣,賤妾如今豈敢撰?是以耶輸再三請,太子當思脫指環。
〔老相吟〕眼暗都緣不辨色,耳聾高語不聞聲;欲行三里二里時,須是四回五回歇。
316
少年莫笑老人貧,老人不奪少年春,此老老人不將去,此老還留與後人。
〔死吟〕國王之位大尊高,煞鬼臨頭無處逃,死相之身皆若此,還漂苦海浪滔滔。
〔臨險吟〕卻笑危中也大危,靈山會上亦合知,賤妾一身猶乍可,莫叫辜負阿孩兒。
〔修行吟〕夫人已解別陽臺,此時二蓮火裡開。曉鏡罷看桃李面,紺雲休插鳳凰釵。
無明海水從茲竭,煩惱叢林任意摧;努力鷲峰修聖道,
〔新婦(吟)〕莫慵饞不擎卻回來。
〔(尾聲)〕長成不戀世榮華,厭患深宮為太子,舍卻金輪七寶位,夜半逾域願出家。
六年苦行在山中,鳥獸同居為伴侶,長飢不食珍饈飯,麥麻將來便短終。
得證菩提樹下身,降伏眾魔成正覺,鷲嶺峰頭放毫光,說此三乘微妙經。
或以為這篇作品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漢文劇本。⑤對此自然還可討論。但至少可以說,這篇作品是帶有從曲藝發展至曲劇的萌芽性質的詞文作品。即此一點,就值得人們加以注意了。
注釋:
①“修制”當為“修飾”之訛。如按原句“修制”講, 句意則為: “人們都說《漢書》已寫成了,別 說我唱的不真實。”然而,唐代人是不會再說《漢書》已寫成之意的;同時,《漢書》是否寫成,與所唱是否真實並無什麼關係。故疑“修制”當為“修飾”,義為 對《漢書》所說有所修飾改變。
②《敦煌變文集》此篇《校記》謂其共640句,4473字。此處係據筆者重加勘定之句數和字數而書
317
。
③參看李正宇《〈下女夫詞〉研究》,見《敦煌研究》1987年第2期。
④⑤見李正宇《晚唐敦煌本〈釋迦因緣劇本〉試探》,見《敦煌研究》1987年第1期。
318
〔附錄〕
十多年來我國的敦煌文學研究 顏廷亮
自粉碎“四人幫”以來,特別是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至今,我國敦煌文學研究有了空前迅速的發展。為了更上一層樓,茲對10多年來我國敦煌文學研究的基本情況、學術成就和發展趨勢,略事介紹。
我國敦煌文學研究發展的新階段
敦煌文學研究,在世界各國中,我國是開始最早的。還在1909年,羅振玉、蔣斧等就已刊布了某些敦煌文學文獻,并對之有所論述。自此之後,一直到1966年“文革”開始,敦煌文學研究在我國,人才輩出,成果豐碩,在世界各國中處於領先地位。就中,可以大致分為3個階段: (1)從1909年到1924年為第一階段。這是我國學術界人士由驚悉遺書出土被劫,到驚呼朝野識寶重寶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上,也產生了一些比較重要的研究成果。王國維的《敦煌發見唐朝之通俗詩及通俗小說》(《東方雜誌》)17卷8號)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2)從1925年到1949年為第二階段。這是在繼續呼籲朝野重視的同時,以到國外搜求資料為基礎,以俗文學研究為主要內容,進一步整理研究敦煌文學文獻的階段
319
。 因劉復、王重民、向達、王慶菽等先生先後到國外查閱、抄錄、拍攝被伯希和、斯坦因劫掠而去的敦煌文學 文獻並在國內陸續加以刊布,我國敦煌文學研究結束了先前主要依靠零碎的第二手資料進行工作的歷史;俗文學成為主要的研究內容,則表明我國敦煌文學研究界抓 住了敦煌文學文獻中最有特色、最有價值的部分。(3)從1950年1966年 為第三階段。這是我國敦煌文學研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開始走向繁榮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上,出現了好幾部在國內外迄今仍具有重要價值的敦煌文學資料專集,如 《敦煌變文集》等,出現了許多研究論著,其中不少都具有相當高的學術水平,研究隊伍也逐步壯大,湧現出了一些確有發展前途的研究新人。如果沒有“文革”發 生,我們完全可以指望我國敦煌文學研究盡快進入真正的繁榮昌盛階段。
粉碎“四人幫”,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敦煌文學研究重又出現生機。1982年7一8月甘肅省社會科學院召開的我國敦煌文學研究史上的第一次盛會——敦煌文學研究座談會,順應潮流,回顧歷史,分析現狀,展望未來,大大加速了發展的進程,清楚地表明我國敦煌文學研究確已進入了第四階段——繁榮昌盛的階段。10多年來我國敦煌文學研究的基本情況,證明了這一點。
(一)研究隊伍迅速壯大并組織起來。現在,全國大部分省市,都有專門從事或以主要精力從事敦煌文學研究的人員,其總人數比以前多得多。1983年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成立大會和全國敦煌學術討論會期間,與會的敦煌文學研究方面的代表和敦煌語言研究方面的代表,共同倡議在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下成立語言文學分會。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語言文學分會在1984年10月宣告成立。這樣,我國敦煌文學研究工作者,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全國性學術組織,過去那種游兵散勇、各自為戰、互無聯繫、互不了解的狀況宣告結束。應當特別指出的是,敦煌所在的甘肅省,10多年來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