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Wednesday, May 28, 2008

283

5.張舜徽

  張舜徽為邵廷采的學術不顯於世,感到婉惜,而推究因由,認為和全祖望有關,他說:

   “廷采(按:‘采’原誤作‘寀’,以下同,不復注明)之學,所以不顯於世,亦全祖望、邵晉涵諸家未加表章之過也。祖望於廷采為鄉後進,讀思復堂文,未能窺其深處而誹詆之,亦以其性好譏彈,故不免於吹毛索瘢。真按:全祖望的個性 晉涵為廷采族孫,早年不知廷采學行之卓。晚遇章學誠,聞其極口稱道,乃歸取是集反覆讀之,而心大服,亦徒歎其文辭之高而已,未能辨其學術之淺深也。知德者稀,遂致閟暗而不見重於世,故論者尤惜之。”191

邵晉涵雖未能辨析邵廷采學術的深淺,但曾為他撰寫行狀,並請朱筠為作墓表192。因此祇能說晉涵表章廷采不力,不可說是“未加表章”。然而全氏既未能窺見邵學的深處,又輕加誹詆,所以邵學的沈淪,全氏到底難辭其咎。

  張氏又說:

   “祖望為人刻峭寡和,負氣忤俗,喜雌黃人物。真按:全祖望的個性 (原注略)其恃才傲物之狀,真按:全祖望的個性 固可想見。真按:全祖望的個性 ……吾觀祖望一生,非第睥睨當世,且好譏彈前人。真按:全祖望的為人 論黃宗羲,則曰:黨人之習氣未盡,文人之習氣未除。(原注略)譏閻若璩(1636

284

1704)為學究陋儒,(原注略)薄邵廷采讀書太少。(原注略)其實祖望記醜而博,不名一家,專精固不逮若璩,醇實亦未必過廷采,若欲上駕宗羲,多見其不知量也。真按:張舜徽語 ”193

張氏不滿全祖望信口詆諆邵廷采的態度,於此表露無遺。

  張舜徽接著又論述《鮚埼亭集》的譌誤194。但全氏記載的舛錯,張氏未能盡及。《鮚埼亭集》本已有楊鳳苞(1715-1816)、嚴元照、蔣學鏞、李慈銘、平步青等不同的評校本,真按:楊鳳苞之生卒 考訂集中錯誤不少195。此外如張宗泰(1750-1832) 〈跋《鮚埼亭集》〉、〈再跋《鮚埼亭集》〉、〈三跋《鮚埼亭集》〉、〈《鮚埼亭集》別字〉、〈書《經史問答》後〉196、嚴元照〈寄戴刑部金溪書〉 197、李慈銘〈書《鮚埼亭集外編‧蕭山毛檢討別傳》後〉及《越縵堂日記》數則198、平步青《霞外攟屑》數則199、蕭穆〈跋嚴修能評閱《鮚埼亭 集》〉、〈跋嚴修能評閱《鮚埼亭集外編》〉200等,真按:張宗泰之生卒 皆能糾正全氏之失;近人如陳垣(1880-1971)201、柴德賡(1908-1970)202、王伯洪203、謝國楨204等亦曾先後為全氏辨誤。真按:陳垣之生卒 全祖望自恃博學而輕訿前賢時彥,上述論著對他未嘗不是一大諷刺。真按:對全祖望的批評

285

     附註

1關於邵廷采的生平和思想學說,參看拙著:《邵廷采思想研究》(香港大學哲學碩士論文,1978年)。近人姚名達(1905-1942)著有《邵念魯年譜》(上海:商務印書館,1928年),亦可供參考,但姚書錯誤甚多,散見上引拙著及柴德賡(1908-1970):真按:柴德賡之生卒 真按:柴德賡之生卒 真按:柴德賡 〈跋《邵念魯年譜》〉,《輔仁學誌》,1512合期(194712月),頁175-176。又柴跋亦有疏漏,詳本書《邵廷采三題——柴德賡《跋邵念魯年譜》訂誤〉一文。

2章學誠:〈與胡雒君論校胡穉威集二簡〉,見氏著:《校譬通義外篇》,《章氏遺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13,冊2,頁94

3〈邵與桐別傳〉,《文集》1,同上,卷18,冊3,頁133

4同上,頁136

5李慈銘(1830-1894):真按:李慈銘之生卒 《越縵堂日記》,“同治乙丑(四年,1865)十月十九日”條語,據由雲龍(輯):《越縵堂讀書記》(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下冊,頁751

6全祖望:《鮚埼亭集外編》(《四部叢刊》本),卷47,葉15上下。全祖望對吳農祥有十分嚴厲的批評,如在〈明故權兵部尚書兼翰林院侍講學士鄞張公神道碑〉中說:“杭人吳農祥所作公(張煌言,16201664)傳尤誕妄,真按:張煌言之生卒 不足取信。”(《鮚埼亭集》〔《四部叢刊》本〕,真按:全祖望之傳記學 9,葉15上)〈周躄堂事辨誣〉說:“吳農祥所作擬史諸傳,如朱孩未(大典,1616年進士)、章格菴(正宸,真按:朱大典 1631年進士)、張蒼水(煌言)事,真按:張煌言 大半舛錯,全無考證。然猶可曰,此皆前輩臣公,故不免耳視而目聽。若躄堂,則既冒託於生死之交,而亦從而誣之。郢書燕說,不幸而傳,則文獻之禍也已。”(同上,真按:全祖望之傳記學 35,葉21上下)〈明文華殿大學士兵部尚書督師金華朱公事狀〉說:“野史流傳,所記公(朱大典)事多謬,吳農祥為公傳亦然。……農群於公有戚屬,尚不可據,予故作事狀以正之。”(《鮚埼亭集外編》,卷9,葉16下)〈與趙谷林辨《嘯臺集》中紀蒼水事迹書

286

〉說:“吳農祥《嘯臺集》,其文散漫冗長,固不足言,而所紀明季事尤失實。……信口妄言,欺世人之不知,愚不能屈指數也。……總之,無一語足據者。郢書燕說,混淆信史,吾不知其何意也。農祥自負博物,近則方文輈(楘如,真按:方楘如 1706年進士)、杭大宗(16951772,或作1696-1773)皆力推之,不知其言無足采也。”(同上,卷43,頁22上-24上)。

7董秉純(1724-1794):真按:董秉純 《(全祖望)年譜》(附見全祖望《鮚埼亭集》,及蔣天樞:《全謝山年譜》(書內作《全謝山先生年譜》,上海:商務印書館,1932年)都沒有記載〈答帖〉寫於那一年。真按:引文格式 真按:論文寫作的原則-引文的原則 真按:古書格式 但全氏在乾隆十三年秋主紹興蕺山(劉宗周,1578-1645)書院講席(董譜,真按:劉宗周之生卒 真按:蕺山書院 13上;蔣譜,頁129),由於邵廷采學宗劉宗周,而名字不出鄉里,因此,問《思復堂文集》的諸生,極可能就是蕺山書院中人。換言之,〈答帖〉可能在那時所寫。真按:全祖望作品編年

8見錢儀吉(17831850):真按:錢儀吉之生卒 《碑傳集》(光緒十九年[1893]江蘇書局校刊本),卷128,頁23上下。

9參看王藻(1693-?)、錢林(1762-1828):真按:錢林之生卒 真按:王藻之生卒 《文獻徵存錄》(咸豐八年[1858]嘉樹軒本),卷5,頁82上;嚴可均(17621843):真按:嚴可均之生卒 〈全紹衣傳〉,真按:全祖望 見氏著:《鐵橋漫稿》(光緒十一年[1885]長洲蔣氏重刊本),卷7,頁3上。

10如下列諸文都讚揚全氏治史的態度和精神:真按:全祖望之傳記學 真按:全祖望之史學 周黎菴:〈清代民族史家全謝山〉,《大風旬刊》,54期(193911月),頁16671669;黃雲眉(1899-1977):〈試論全祖望的表章明季忠義及其文學的特徵〉,《文史哲》,19582期(總第66期,19582月),頁4652;杜維運:〈全祖望之史學〉,《中央日報‧學人〔第99100期〕》,1958922日,第3版;1958929日,第3版;甲凱:〈由《鮚埼亭集》看全謝山之史學〉,《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5期(19735月),頁97107;謝國楨:〈清代卓越的史學家全祖望〉,《清史論叢》,2輯(19808月),頁340-347George C.Henrichson,“The Historiography of Ch'üan Tsu-wang”(Ph.D.dissertation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287

1983),po.90-141

11李光璧真按:正文作李光壁,不知孰是?! 〈谷氏《明史紀事本末》採原〉,《中和月刊》,312期(194212月),頁3450

12《鮚埼亭集》,卷35,葉21下。

⑬ 邵廷釆:《思復堂文集》(《紹興先正遺書》4集本,光緒十九至二十年〔1893—1894〕徐氏鑄學齋重刊本),卷1,頁49下。

⑭《鮚埼亭集外編》,卷47,頁15下。

⑮  黃宗羲:《明儒學案‧楚中王門學案‧孝廉冀闇齋先生元亨》說:“癸未,南宮發 策,以心學為譏,餘姚有徐珊者,亦陽明之門人,不對而出,先生(冀元亨)之對,與徐珊之不對,一時兩高之。而珊為辰州同知,侵餉縊死。(原注:時人為之語 曰:‘君子學道則害人,小人學道則縊死。’)人差稱之,所謂蓋棺論定者。非耶?”(《萬有文庫》本,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年,卷28,冊6,頁8)。

⑯ 錢德洪:《陽明先生年譜》,見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萬有文庫》本,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卷34<附錄>3<年譜>3,冊13,頁4

⑰ 王守仁:<書徐汝佩卷>,《王文成公全書》,卷24<外集>6<雜著〉,冊9。頁81——82

⑱見《王文成公全書》,卷35<附錄>4<年譜附錄>1,頁51

⑲ 徐友蘭:<思復堂文集跋>,見《思復堂文集‧文集跋》,頁1下。

⑳ 《思復堂文集》,卷1,頁53下;《邵念魯文稿》(扉頁作“康熙五十年〔1711〕鐫”本),卷一,頁數缺,關於《邵念魯文稿》的刊年和書內篇章的排列,頗有問題,參看拙著<記日本靜嘉堂文庫藏《邵念魯文稿》>,《大陸雜誌》,604期(19804月),頁28—42

21﹞ <答帖>,《鮚埼亭集外編》,卷47,頁15下—16上。

22﹞ 黃宗羲(著)、陳乃乾(編):《黃梨洲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傳狀類>,頁14

23﹞ <劉伯繩先生墓誌銘>,同上,<碑誌類>,頁141

24﹞ <貞孝先生傳>,《思復堂文集》,卷2,頁61上。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