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Wednesday, May 21, 2008

131

,例如明史遲至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元月始繕錄完成,而當年四庫館的處理辦法,是預為空函,以待補入。

132

註一: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國五十八年影印)卷首 凡例

註二:林鶴年撰 四庫全書表文箋釋(北平 文物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卷四 頁一

註三:王重民編 辦理四庫全書檔案(北平北平圖書館,民國二十三年)上冊 頁七

註四:仝前註頁十

註五:仝前註

註六:清高宗御製詩文五集(清乾隆間武英殿刊本)卷十七 頁五

註七:仝前註

註八:四庫全書總目 前引書 卷首 頁十九

註九:四庫全書薈要總目(清乾隆間寫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一真按:此一不知何義也!

註十:四庫全書總目 前引書 卷首 聖諭 頁一真按:原誤作聖論,徑改!

註十一:辦理四庫全書檔案 前引書 上冊 頁三 亦見笥河文集卷一

註十二:姚明達撰 中國目錄學年表(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六年)頁一○四

註十三:辦理四庫全書檔案 前引書 頁九

註十四:仝前註 頁十五

註十五:吳哲夫撰 四庫全書薈要纂修考(臺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民國六十五年)頁六十二

註十六:辦理四庫全書檔案 前引書 頁十

註十七:仝前註 頁四十一

註十八: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小方冊上諭檔 乾隆三十八年六月十六日上諭

註十九:辦理四庫全書檔案 前引書 頁二十九

註二十:仝前註 頁八

註廿一:四庫全書總目 前引書 卷首 凡例 頁三十七

註廿二;辦理四庫全書檔案 前引書 頁七十二

註廿三:仝前註 頁七十三

註廿四;四庫全書薈要簡明目錄(清乾隆間寫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本。)卷首

133

註廿五: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臺北 華聯出版社 民國五十三年影印)卷九六八 第二○冊 頁一四二○

註廿六:四庫全書總目 前引書 卷首 凡例 頁四○

註廿七:四庫全書薈要總目(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摛藻堂原抄本)卷首

註廿八: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 前引書 卷九六八 第二○冊 頁一四二。

註廿九:辦理四庫全書檔案 前引書 上冊 頁三十七

註三○:同前註 頁六十七

註三一:同前註 頁一○五

註三二:同前註 頁八十五

註三三: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上諭檔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十七日上諭 編號○○一五九

註三四:仝前註 乾隆四十八年十月十九日上諭 編號○○一二五

註三五:仝前註 軟隆四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上諭 編號○○二0四。

註三六: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上諭檔 乾隆五○年元月十七日奏摺 編號○○三○三

134

 第五章 七閣四庫全書之完成暨異同

 清高宗於敕修四庫全書之初,便已屬意繕錄四部,分貯大內、盛京、御花園及避暑山莊,用昭文治之盛,並廣石渠天祿之儲。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十二月,第一分書告竣,高宗令貯之大內文華殿後之文淵閣。真按:四庫全書之成書時間 次年,高宗為光大文治,擴展四庫全書之影響力,又令續四閣之後,再繕錄三部,庋藏於人文淵藪之江浙地區,後人遂以收藏地區及成書時間有別,稱前者為北四閣,後者為南三閣。

 第一節 北四閣成書之次第真按:四庫全書之成書順序

 四庫全書成書次第,舊說不一,其成書確切年代,殊未系統交待。如:

王伯祥四庫全書述略云:

  乾隆四十七年,全書才得告成。

又云:

  庋藏在禁城文華殿後的文淵閣;明年(乾隆四十八年,西元一七八三年),第二部寫畢

135

,即送往盛京(瀋陽)文溯閣;不久,第三、第四部也繕就了,便放在圓明園的文源閣,和熱河的文津閣。」(註一)

而杜定友的四庫全書述略則云:

  文淵閣書第一部,成于辛丑(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文溯閣書第二部,成于壬寅(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文津閣書第四部,成於甲辰(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註二)

楊家駱四庫全書學典同杜說,亦認為文淵閣完成於乾隆四十六年,文溯閣成于乾隆四十七年,文源閣成於乾隆四十八年,文津閣成於乾隆四十九年。(註三)足見各家對全書的成書年代,看法略有不同。今據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初六日上諭云:

  四庫全書第一分書現在辦理完竣,所有總校、分校人員等,著該總裁查明,咨部照例議敘。(註四)

知第一分書,應完成於乾隆四十六年年底,則前所引述之杜定友氏說法可信。而清高宗御製詩第四集卷九十五第一首題「文源閣」(編年癸卯三)云:真按:疑為癸卯三月之敓!

  文淵昨歲慶筵行,文溯因巡亦促成。

  自註云:昨歲,四庫全書第一分成,……其二分書照式謄寫,亦于今春告竣,至三分書應庋此閣者,又可接續繕辦

136

,明春,想亦可蕆事。(註五)

其自註中所云「昨歲」,乃指壬寅年(乾隆四十七)。清高宗御製詩與上諭所以不同,迨因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歲末,文淵閣已抄錄完成,而裝潢書冊及入閣收藏,則遲至次年始告結束,故清高宗御製詩中做上述之言。真批:然則何不引證文獻以明之? 真按:四庫全書之成書時間

  文淵閣告成後不久,清高宗欣喜之餘,於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七月初八日指示云:

四 庫全書現在頭分已經告竣,其二、三、四分,限於六年內,按期蕆事。並特建文淵、文溯、文源、文津等閣 以供藏庋。因思江浙為人文淵藪,允宜廣布流傳,以光文治。現特發內帑銀兩,雇覓書手,再行繕寫全書三分,分貯揚州大觀堂之文匯閣、鎮江金山寺之文宗閣,杭 州聖因寺內擬改建文瀾一閣,以昭美備。著傳諭陳輝祖、伊齡阿、盛住等,所有大觀堂、金山寺二處,藏貯圖書集成處所空餘格甚多,即可收貯四庫全書,若書格不 敷,著伊齡阿酌量自行添補。至杭州聖因寺後之玉瀾堂,著交陳輝祖、盛住改建文瀾閣,並安設書格備用。伊齡阿、盛住於文淵等閣書格式樣,皆所素悉,自能仿照 妥辦。至修建書格此項工費無多,即著兩淮浙江商人捐辦,伊等情殷桑梓,於此等嘉惠藝林之事,自必踴躍觀成,歡欣從事也

137

。將此各傳諭知之。(註六)

除 興起續北四閣後,再繕抄三分全書,置之於江浙地區外,並指示二、三、四分書,限於六年內完成。高宗之 以六年為期,迨因第一分費時近十年,日後雖不必有纂編之勞,然卷帙浩繁,謄繕必費時日也。事實上,二、三、四分書,僅僅三年,便全部告竣。乾隆四十九年 (一七八四)十一月二十六日上諭云:

  現在四庫館全書四分告竣。該館書籍每分三萬六千冊,卷帙浩繁,自第一分書成後,迄今甫屆三年,其二、三、四分俱以次呈進全完,辦理尚為迅速,真按:原誤作辦現,徑改! 所有總裁、總閱、總纂等,俱著交部從優議敘,其提調、總校、分校、收掌、謄錄人等,並著該總裁,查明分別具奏,咨部議敘。(註七)

知續文淵閣外之北三閣,至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已全部完成。至於各閣完成之次第,據清高宗御製詩第五集卷十七編年乙巳第十三首文津閣作歌云:

   四庫全書胥告成,如種樹以十年計。(自註云:自癸巳年輯四庫全書,及今閱十年,計薈要兩部、全書四 部均次第告成。)自淵而溯復生源,茲乃於津厥薈萃。(自註云:辛丑年全書第一部成,貯文淵閣;壬寅第二部成,貯盛京之文溯閣;癸卯第三部書成,貯御園之文 源閣;茲第四部書於甲辰歲全完,以今乙巳夏臨幸避暑山莊之前庋儲文津閣真按:真按:四庫全書之成書時間 四庫全書之成書順序

138

。……甫越十年,次第觀成,……實慰夙懷也。)(註八)

可以得知文溯、文源、文津三閣四庫全書,繼文淵閣之後,分別完成於乾隆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等三年。

 第二節 南三閣全書之完成書真按:末書字應為衍文!乃竟連大標題亦誤,可見本書刊行之草草矣!

 清高宗修纂四庫全書,本不及南三閣。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底文淵閣書成進呈後,清高宗於睹見全書浩翰壯觀,真按:宜作浩瀚! 乃 興起南三閣四庫全書之心意(已見於前引之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日上諭文中)。南三閣修纂之有別於北四閣者,為謄錄人員不再採用「自備資斧效力,五年期滿, 咨部議敘」的方式,而採雇覓書手繕寫書冊,至於儲書之架槅,則希望兩淮浙江商人捐辦。高宗此項構想,當時受到江浙人士的立即響應。可從乾隆四十七年(一七 八二)七月十八日伊齡阿奏摺中瞧知:

  ……仰見皇上聖治光昭,樂育人文之至意,隨即親詣大觀堂之文匯閣檢查書格,現在藏貯圖書集成外,所餘空格儘多,併查金山文宗閣書格一律相同,將來收貯四庫全書即有不敷,所添書格無幾,一面轉飭商人遵辦。去後隨據總商江廣達等呈稱

139

,商人遭逢聖世,真批:嗟呼!真是盛世也.然可悲是由盛轉衰之世.愚今所在可謂亂世也,卻無亂世之悲苦,謂之盛世者,亦難以駮如矣. 荷蒙皇上教養生成,無微不至,茲以江浙為人文淵藪,特發內帑,僱覓書手繕寫四庫全書,分貯文匯閣等處,廣布流傳,洵為千古未有之盛典,商等聞命自天,歡忭無地。竊思文匯、文宗兩閣,並建在淮南地方,今分貯全書係商等分應承辦之事,何敢動費帑金,況查兩處書格俱全,即有添補工費有限真按:當斷作即有添補,工費有限! 所有僱覓書手銀兩,商等理宜照數按年呈繳,稍竭蟻忱真按:纂修四庫全書檔1601頁案此摺竟無此句.且文亦不同,豈軍機處錄副故耶?且多有空格,蓋吳氏所見愈為全本或原本矣!覈之其註腳乃出自「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宮中檔 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十八日伊齡阿奏摺」,則固較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本為善也! 懇 求轉奏等情。奴才伏查四庫全書,珍藏中秘,今蒙聖主,嘉惠藝林,江浙兩省,均得邀恩分貯,誠為熙朝榮遇,千載難逢,該商等緣桑梓情切,踴躍歡欣,自以分應 承辦之事,不敢上費聖心,實屬出於至誠,合無仰懇天恩,俯賜允准,敕交總辦四庫全書大臣,酌定僱覓書手銀數章程,或於年終彙解,或分春秋二季解交之處,一 并飭知奴才,以便按期解交。所有遵奉諭旨及商眾下情,理合恭摺陳奏,伏乞皇上睿鑒。(註九)

清高宗對此奏摺的批示為:「不必。仍當用官項。」對江浙人士出資僱覓書手未予同意。但為貫徹其嘉惠藝林的構想,對南三閣書,特令公開觀摩,更觀迎廣為傳抄。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二月二十一日上諭云:

  前因江浙為人文淵藪,特降諭旨發給內帑繕寫四庫全書三分,於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杭州文瀾閣各藏庋一分

140

,原以嘉惠士林、俾得就近鈔繕傳觀,用光文治。第恐地方大吏,過於珍護,讀書嗜古之士,無由得窺美富,廣布流傳,是千緗萬帙,徒為插架之供,無俾觀摩之實,殊非朕崇文典學,傳示無窮之意,真批:愚雖非朕,此亦愚意,愚恐也! 將來全書繕竣,分貯三閣後,如有願讀中秘書者,許其陸續領出廣為傳寫,全書本有總目,易於檢查,祇須派委妥員,董司其事,設立收發檔案,登註明晰,並曉諭借抄七子,加意珍惜,母致遺失污損,俾藝林多士,均得殫見洽聞,以副朕樂育人材,稽古右文之至意。(註九)

清高宗於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秋七月下令動用公帑,偏覓書手繕錄南三閣書,共經歷多少歲月始告完成,甚少有確切史料依據。真按:南三閣四庫全書之成書時間 真按:四庫全書之成書時間 任松如先生四庫全書館大事表謂續鈔四庫全書三分成於五十三年,但於資料來源,未加列舉,實不詳何所依據。真按:不注明出處 張崟先生七閣四庫成書之次第及其異同文中,引天津大公報文學副刊第二九三期所載選印四庫全書平議附錄二中之甲項云真按:何必引來引去,此在辦理四庫全書檔案裡已有.(見陳援菴先生全集(專著 十三)467頁) 「乾隆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六月十四日內閣抄出十二日奉上諭中有云:『規(應為現字)續辦三分書,真批:本書亦不少以現字為訛者. 應發文瀾、文匯、文宗三閣陳設者,現經該鹽政等陸續領運,……今續辦三分,全書已均告竣。』」並推斷曰:

  則南三閣書,至遲在乾隆五十二年六月中旬以前,已經蕆功,且開始頒藏三閣矣。真按:南三閣四庫全書之成書時間 (註十一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