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May 20, 2008

391

1899年在北京做官的山東福山人王懿榮,在藥店買龍骨,發現了帶字龜版。由於王氏是當時第一流的金石學家,所以能夠意識到這是與金文類似的上古文字。於是重金收購,每字一兩白銀。濰縣范壽軒是首先把作為文物的甲骨文販到京津的人,王襄在1899年 (光緒二十五年己亥)秋購買范壽軒的甲骨時,范壽軒要價很高,“字償一金”,這顯然發生在王懿榮出高價收購甲骨文“每字銀一兩”之後。最初購買甲骨文僅在 一個極小的範圍內,北京的學者只了解王懿榮購買甲骨文,天津的王襄購買甲骨文之事似乎北京的學者不了解,而王襄知道王懿榮購買,也是從范壽軒聽說。同時了 解京、津人士購買甲骨文的當事人是范壽軒。明義士親自到安陽調查並購買、研究甲骨文,又多次向范壽軒了解情況,因此明義士《甲骨研究》中記述及轉述范壽軒 回憶關於甲骨文發現及最早購藏情況的史料是可信的。王懿榮是發現、購藏、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時間在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即公元1899年。

(二)甲骨文的發掘及出土數量

  甲骨文發掘主要分兩個時期,即早期亂掘時期和1928年以後的科學發掘時期。

 1.亂開掘時期

 出土甲骨文的地點在今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洹河兩岸,面積約24平方公里。甲骨文出土時,這一帶是農田。1910年羅振玉“于刻辭中得殷帝王名謚十餘,乃恍然悟此卜辭者,實為殷室王朝之遺物”(羅振玉《殷商貞卜文字考自序》)。從而確定出土甲骨的小屯村一帶為商代後期武乙、文丁、帝乙都城。經學者進一步研究,證明這裡是盤庚遷殷至紂王滅亡共八代十二王的國都。

  《史記‧殷本紀》張守節正義:“《竹書紀年》:自盤庚徙殷,至紂之滅,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紂時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據邯鄲及沙丘,皆為離宮別館

392

。”

  《史記‧項羽本紀》:“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集解引應劭曰:“殷墟,故殷都也。”從出土甲骨文印證,正相符合。

   紂王敗于牧野之戰,自焚于鹿臺,商為周所滅。《史記‧殷本紀》:“周武王遂斬紂 頭,縣之白旗,……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令修行盤庚之政。殷民大說。”又《周本紀》:“封商紂子祿父殷之餘民。武王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鮮、 蔡叔度相祿父,治殷。”又《殷本紀》:“周武王崩,武庚與管叔、蔡叔作亂,成王命周公誅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續殷後焉。”據這些記載,周初封武庚于殷,殷 都仍未廢棄,至武庚叛亂,周公誅滅之,殷都始漸衰落。

   周初,紂王的親戚箕子被封于朝鮮。《史記‧宋微子世家》:“於是武王乃封箕子於 朝鮮而不臣也。其後,箕子朝周,過故殷虛,感宮室毀壞,生禾黍。箕子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其近婦人,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其詩曰:‘麥秀漸漸 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所謂狡童者,紂也。殷民聞之,皆為流涕。”箕子朝周,作《麥秀之詩》當在成王時周公平定武庚叛亂之後。

  唐杜佑《通典》、宋羅泌《路史》、宋呂大臨《考古圖》、元納新《河朔訪古記》等都把殷墟誤認為河亶甲城。甲骨文出土,才糾正了唐以來的誤說,確定了小屯一帶為殷之故都“殷墟”。

  光緒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被認識之後,價錢很高,農民為了利益,開始大規模挖掘。

  董作賓、胡厚宣《甲骨年表》光緒三十年甲辰:“冬,小屯村地主朱坤,率領農佃,大舉挖掘甲骨文字于村北洹河南岸朱氏田中。搭席棚,起爐灶,工作甚久。所得甲骨盈數車。村人賈文元、劉金聲等與朱姓爭挖掘之地,械鬥成訟。從此縣官禁止,不許挖掘。”

393

   又宣統元年:“春,小屯村前張學獻地,因挖掘山藥溝,發現甲骨文字。村人相約發掘,得‘馬蹄兒’及‘骨條’(村人呼牛胛骨端曰‘馬蹄兒’,胛骨之邊破裂 成條者曰‘骨條’,皆甲骨刻辭較多之處)甚多。又此次挖掘,未得地主允許,學獻母大罵村人,因被毆打,頭破血出。經人調解,未致成訟。真批:這就是自詡五千年文明的中國人?!

  羅振常《洹洛訪古游記》宣統三年二月十八日:“土人售此,絕少大宗。緣村人數十家,各售所掘。甚至一家之兄弟婦稚,亦不相通假,人持自有之骨。真批:這就是自詡五千年文明的中國人?! 故來必數人,或十數人,筐相屬,真按:詞:筥1 j ㄐㄩˇ〕〔《廣韻》居許切,上語,見。〕1.圓形的盛物竹器。《詩‧召南‧采蘋》:“于以盛之,維筐及筥。” 傳:“方曰筐,圓曰筥。”2.量詞。古代割稻時,用手握禾滿一把稱為一秉,四秉為一筥。《儀禮‧聘禮》:“四秉曰筥,十筥曰稯,十稯曰秅,四百秉為一秅。” 鄭玄 注:“此秉謂刈禾盈手之秉也。筥,穧名也,若今 萊陽 之間刈稻聚把,有名為筥者。” 論價極喧擾。間有大宗,則數人合掘一坎,以所得藏于一家,封之,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疑為誌或識之簡化字! 不得獨發,既售,乃分其資。有一家藏骨甚多者,必以良窳相錯,均配為若干分,陸續售之。恐一次售出,不得善價也。每有童子持骨來售,雖甚少,且破碎,亦有佳者。蓋掘者于土中撿之未盡,兒童乃拾取之。”

  又二月二十三日:“出骨之地,多非土人所自有,而別有田主。其出骨最多之十餘畝為朱姓。初掘時,田主不過問。近知有利,乃令就所得价中,抽若干為稅金。土人不允,遂禁發掘,而雇人掘之。土人又于夜間盜掘。主人覺,使人監守。客冬真按:詞:【客冬】去年冬天。 黃景仁 《曉過滁州》詩:“客冬記經此,歸路方駸駸。” 薛福成 《上李伯相論西人傳教書》:“客冬 金陵 侍坐……英氣偉辯,感發愚衷,至今耿耿。” 掘者與監者互毆,破二人之顱,乃興訟,今尚未結。真按:人性本賤又一章-真是血淋淋的人性寫真呀! 田主因不明方位,某處已掘,某處未掘,漫掘之,往往無所得。

  明義士《甲骨研究》:“1924(甲子,民國十三年),余有疾一月,才好了。小屯人打牆,發現一坑甲骨,為余所得。其中有大的。19271928(丁卯、戊辰,民國十六、十七)二年間拓本成,即《殷虛卜辭後編》。”

  從以上這些記載,可以想見早期亂開掘甲骨文的情形。這種狀態從1899年到1928年共持續30年之久,出土的甲骨文數量龐大,據胡厚宣《殷墟發掘》統計有10萬餘片,董作賓《甲骨學六十年》統計則約6萬片(參王宇信《甲骨學通論》第四章第二節。王宇信、楊升南主編《甲骨學一百年》第14頁、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42

394

)。這些甲骨文散藏各處,並無出土記錄及次序可言,而且破碎嚴重。由於有利可圖,這時期出現的偽刻也為數不少。

 2.科學發掘時期

 19288月 董作賓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籌備處代所長傅斯年派遣到河南安陽實地調查。董作賓經過周密調查後,確認甲骨文尚未挖盡,認為“由國家學術機關以科學方 法發掘之,實為刻不容緩之圖”(《民國十七年十月試掘安陽小屯報告書》)。傅斯年當即決定發掘,與中研院磋商,得到院長蔡元培支持,撥一千銀元經費。董作 賓因而組成6人考古工作團,于當年10月進行了第一次科學發掘,得有字甲骨854片。12月,經傅斯年推薦,中研院聘李濟為史語所考古組主任。李濟到開封與董作賓協商,達成協議:董作賓研究甲骨文資料,李濟研究其他古物。次年1月李濟正式上任,37日至510日主持第二次發掘,出土有字甲骨740片。1017日至20日、1115日至1212日進行第三次發掘,得有字甲骨3012片。1931321日至511日進行第四次發掘,得有字甲骨782片。1931117日至1219日進行第五次發掘(董作賓主持),得有字甲骨281片。193241日至531日進行第六次發掘,得有字骨1片。19321019日至1215日進行第七次發掘(董作賓主持),得有字甲骨29片。19331020日至1225日進行第八次發掘(郭寶鈞主持),得有字甲骨257片。193439日至531日進行第九次發掘,得有字甲骨457片。第十至十二次未出甲骨文。1936318日至624日進行第十三次發掘(石璋如、郭寶鈞主持),得有字甲骨17804片。1936920日至1231日進行第十四次發掘(石璋如、梁思永主持),得有字甲2片。1937316日至619日進行第十五次發掘(石璋如主持),得有字甲骨599片。以上共得有字甲骨24918

395

  1929年至1930年河南省政府也派何日章組織一支發掘隊到小屯發掘兩次,得有字甲骨3656片。

  由於日本侵華,科學發掘工作中斷。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曾屢次來安陽盜掘。據胡厚宣調查,1938年春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北支學術調查團由大山柏率領來安陽考古。同年秋,日本東方文化研究所水野清一、岩間德也等人來安陽考察發掘。1940年至1941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考古學教室來安陽發掘。1942年至1943年駐河南日軍曾利用奸匪大肆盜掘。所出文物運往日本(參吳浩坤、潘悠《中國甲骨學史》)。從抗戰爆發到1949年十餘年間,當地村民盜掘活動也時有發生,究竟掘出多少甲骨,無法統計。

  1950年政府在小屯村設立“殷墟遺址保管所”。19504月殷墟科學發掘恢復,到6月結束第一次發掘。以後陸續不斷地有發掘活動。其中19733月至8月、10月至12月兩次在小屯南地發掘,發掘出灰坑120個,其中58個出土甲骨,H24坑出土卜骨1315片。總共出土甲骨萬餘片,有字者4589片。後繼續清理,又有收穫。總計小屯南地所得有字甲骨5335片。真批:怪哉當時殷人有如許多之龜甲可供耶!乃有養殖耶!另不知是海龜或陸龜… 1989年考古所在小屯村發掘出有字甲骨294片。1991年考古所在安陽花園莊東發掘出有字甲骨579片。總計1950年至1991年出土有字甲骨6243片。(參《甲骨學一百年》第45頁、46頁、50頁)

  從甲骨文發現至今,出土的有字甲骨尚無確切統計數字,約略說有10萬至15萬片。

  (三)甲骨文資料的結集與考釋

  甲骨文被發現以後,很快引起部分學者的重視,他們根據自己的能力購藏並結集公布這些新史料,供大家研究,從而形成一門新學問“甲骨學”

396

。在進入科學發掘之後,獲得的資料更為系統,更為可靠,進一步使這門學問科學化。據王宇信《甲骨學通論》附《甲骨文著錄目》,1899年至1999年出版的有關甲骨文結集的專書(包括單行本與非單行本)有139種之多。這裡擇要介紹二十餘種。真批:就概畏來說實在太多了!杜氏捨不得剪裁也?

  1.《鐵雲藏龜》

  清劉鶚(18571909)輯。這是第一部匯集甲骨文材料的專書。劉鶚是著名的文物收藏家和金石學家,除本書外還有《鐵雲藏陶》、《鐵雲藏封泥》、《鐵雲藏貨》等專書行世。王懿榮殉國以後,真按:王懿榮之卒 其子王翰甫將王氏藏甲骨的大部分售給劉鶚。劉氏自己又購得四千餘片,合計達五千餘片。本書從藏品中選取拓本1058片,內有重出3片,偽刻4片,實有1051片。光緒二十九年(1903)劉氏抱殘守缺齋石印本六冊,有羅振玉、吳昌綬、劉鶚序。劉鶚序中對干支、數字共40餘字作了論述,其中34個無誤。宣統三年劉鶚流死新疆,甲骨文四散。羅振玉輯有《鐵雲藏龜之餘》(1915年《孴古叢編》影印本)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葉玉森輯有《鐵雲藏龜拾遺》(1925年影印本)、李旦丘(亞農)輯有《鐵雲藏龜零拾》(1939年上海中法出版委員會印本)。1931年上海蟫隱廬重印《鐵雲藏龜》,附羅氏《鐵雲藏龜之餘》,拓片旁附鮑鼎釋文(此釋文專家評價不高)。1959年臺灣藝文印書館嚴一萍重印本則于拓片旁附摹本。1975年嚴一萍又對本書重加分類斷代整理,由藝文印書館出版《鐵雲藏龜新編》,收甲骨1043片。

  2.《契文舉例》

  清孫詒讓(1848-1908)撰。是第一部考釋甲骨文的專著。光緒二十九年《鐵雲藏龜》出版,光緒三十年孫詒讓即撰成此書,書前有光緒甲辰(三十年)十一月孫氏自序云:“邇年河南湯陰古羑里城(澤遜按:此地址係古董商謊稱,劉鶚《鐵雲藏龜自序》言之)掊土得古龜甲甚夥,率有文字。丹徒劉君鐵雲集得五千版,真按:劉鶚 甄其略明晰者千版,依西法拓印,始傳于世

397

。劉君定為殷人刀筆書。”又云:“不意衰年睹茲奇跡,愛玩不已,輒窮兩月力校讀之,以前後者參互審繹,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以意訂為複也! 真按:詞:緟1 chn ㄔㄨㄥˊ〕〔《廣韻》直容切,平鍾,澄。〕“ 2 ”的古字。重複。《說文‧糸部》:“緟,增益也。” 段玉裁 注:“增益之曰緟,經傳統假‘重’為之……今則重行而緟廢矣。增益之則加重,故其字從重。 書重文若干皆當作緟文。”參見“ 緟貤 ”、“ 緟複 ”。【緟貤】重疊。【緟複】重複。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金史>詳校》:“凡緟複錯出者,俱改正之。” 章炳麟 《訄書‧民數》:“無校讎者,卒不為刪除緟複,若是則以一人為二人也。” 乃 略通其文字,大致與金文相近,篆畫尤簡渻,形聲多不具。又象形字頗多,不能盡識。……今就所通者略事甄述,用補有商一代書名(澤遜按:書名,指文字)之 佚,兼以尋究倉後籀前文字流變之跡。”全書分十類:日月第一,貞卜第二,卜事第三,鬼神第四,卜人第五,官氏第六,方國第七,典禮第八,文字第九,雜例第 十。陳夢家認為孫氏“所認的對的以及和羅氏水平相等的共185字, 雖然大部分也見於羅氏《殷虛書契考釋》書中,並且多半是從和單個金文的比較中得出來的,但這些字畢竟是最基本的常用字。因此我們認為在甲骨文字考釋上,孫 氏還是有他開山之功的。他是初步的較有系統的認識甲骨文字的第一人”(《殷墟卜辭綜述》)。此書孫氏生前未刊,王國維在上海得到稿本寄羅振玉,1917年印于《吉石庵叢書》中,始得問世。孫氏生前另有修訂稿本,1993年齊魯書社出版樓學禮點校本即從修訂稿本出。

  3.《殷虛書契》

  羅振玉(1866-1940)輯。羅氏從1906年開始搜集甲骨,計得近二萬片,為早期收藏最多者。1902年羅氏在劉鶚家獲見甲骨,為之墨拓,慫恿劉氏印行為《鐵雲藏龜》。其後即留心研究甲骨文,1909年撰成《殷商貞卜文字考》一卷,次年石印行世。1911年派其弟羅振常到安陽收購甲骨文,所獲甚豐。是年冬赴日本,王國維同行。1913年在日本編印出《殷虛書契》八卷,收錄甲骨拓片2221片。1914年羅氏又編印《殷虛書契菁華》,收錄甲骨文照片68版。1915年為紀念劉鶚,羅氏輯印《鐵雲藏龜之餘》,收拓片40片。1916年羅氏編印《殷虛書契後編》二卷,收錄拓片1104片。同年出版的《殷虛古器物圖錄》收錄甲骨拓片4片。以上各書,共收錄3437片,已將羅氏所藏精品大都包括在內,在當時是絕無第二人可與比肩的

398

。其後羅氏又搜集甲骨拓本三千紙,擇其2016片輯為《殷虛書契續編》,于1933年印行。唯此書所收多與他書重複,“經《甲骨文合集》編輯組的重新校對,與《殷虛書契》同年出版的《卜辭通纂》、《殷契佚存》不計入外,共與此書出版前著錄者重1140片,自重98片(含重2片次),共計重1538片”(《甲骨學一百年》第59頁)。這樣僅有478片為新公布者。與前相加,已近四千片。羅氏在甲骨文資料的搜集、流布方面所作的貢獻,就私人來說,是無與倫比的。

 4.《殷虛書契考釋》

 羅振玉撰。民國三年十二月由王國維手寫石印行世。共八篇:都邑、帝王、人名、地名、文字、卜辭、禮制、卜法。共釋字485個。民國十六年(1927)二月又出版《增訂殷墟書契考釋》三卷,增加王國維序。增訂本釋字561個。羅氏提出“由許書以上溯古金文,由金文以上窺卜辭”的研究方法,並主張釋字應注意辭句通讀和分類。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說:“甲骨自出土後,其收集、保存、傳播之功,羅氏當居第一,而考釋之功亦深賴羅氏。羅氏于1910年有《殷商貞卜文字考》一卷,此書僅屬椎輪。1915年有《殷虛書契考釋》一卷(後增訂本改為三卷),則使甲骨文字之學蔚然成一巨觀。談甲骨者固不能不權輿于此,即談中國古學者亦不能不權輿于此。”

  5.《殷虛卜辭》

  加拿大明義士(James Mellon Menzies18851957)輯。明義士1905年畢業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獲土木工程學士學位。後來學習神學,獲學士學位,1910年接受加拿大長老會委任的牧師職務,被派往中國傳教。先在一位老先生指導下學漢語三年,讀四書五經等經書,然後被派往豫北傳教,駐理彰德府(今安陽市)。1914年春在傳教途中發現“殷墟”。明義士在安陽,由於地利,購買了大量甲骨、青銅器、陶器,並進行研究

399

,在甲骨文發現史、甲骨文流散、甲骨文真偽、甲骨文綴合、商代帝王世系等方面均達到較高水平,並且多有發明。1932年至1937年明義士應聘為齊魯大學文學院考古學教授,講授《考古學通論》、《甲骨研究》等課,1937年回國,到1957年病故,終身研究中國文化。明義士于19173月輯《殷虛卜辭》一冊,其《甲骨研究》中說此書係“自摹所藏甲骨,自在開封石印摹寫片,由上海別發洋行印序出版。共收甲骨2369片。甲十之六七,骨十之三四,小片十之八九,大片十之一二,只有一塊假的即明758。”1933年他在齊魯大學又印行了專著《甲骨研究》,至今為人稱道。1927年至1928年明義士又輯有《殷虛卜辭後編》。明義士《甲骨研究》云:“1924(甲子,民國十三年)余有疾一月,才好了。小屯人打牆,發現一坑甲骨,為余所得。其中有大的。19271928(丁卯、戊辰,民國十六、十七)二年間拓本成,即《殷虛卜辭後編》。”又云:“《殷虛卜辭後編》(1927,丁卯,民國十六年拓出),約2700片。”但這部書當時未印行,曾將部分拓片分送馬衡、容庚、于省吾、商承祚等專家。最全的一份拓本在明義士去世後歸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館,共九冊,前六冊為龜甲,後三冊為獸骨,共2819片。經臺灣學者許進雄整理,1972年由臺灣藝文印書館出版(二冊),其中7片已經綴合,2片原冊被撕去,2片偽刻,3片不清晰,實收2805片。明義士收藏的甲骨原件大部分還在中國,《殷虛卜辭》部分在南京博物院,共3370片,《後編》部分現在北京故宮。另有萬餘片埋于齊魯大學校園,1952年挖出,現藏山東博物館。明義士帶回加拿大的部分後歸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有4700片,其中3176片被許進雄編成《明義士收藏甲骨》(上冊,圖版,1972年安大略博物館影印,下冊釋文1977年出版)。明義士還曾編有《柏根氏舊藏甲骨文字》(載1935年《齊大季刊》六十七期,又單行本一冊),明義士《甲骨研究》說:“第一批中,駐濰縣柏爾根牧師(Rev. Paul Bergen)得七十餘片,贈濟南廣智院,至今仍陳列

400

。”該書收錄的當即這批甲骨文。

 6.《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及《考釋》

 王國維(18771927)輯著。民國五年(1916)春王國維從日本回上海,在英商哈同創辦的倉聖明智大學編輯《藝術叢編》。倉聖明智大學由姬佛佗(字覺彌)為總管。是年冬,哈同在上海購得劉鶚舊藏甲骨千片,次年閏二月王國維獲見其拓片八百紙,為選655片,輯為《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民國六年(1917) 五月收入《藝術叢編》第三集石印行世。題姬佛佗輯,前有哈同夫人羅詩氏(羅迦陵)敘,實皆出王氏。民國六年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考》云:“丁巳 二月余作《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逾月得見英倫哈同氏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拓本凡八百紙。”又致羅振玉函云:“《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已于昨日編竣, 序文亦已作就。”(《王國維全集‧書信》1984年中華書局排印本第195頁)此書又有單行本,與王國維《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考釋》合訂二冊。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考》主要依據哈同所藏這批甲骨文資料寫成。

 7.《龜甲獸骨文字》

 日本林泰輔(18541922)輯。林泰輔購藏甲骨文是通過東京文求堂主人田中慶太郎。1917年林泰輔輯為是書一冊。1918年日本東西書房影印。後增補為二卷二冊,1921年日本商周遺文會影印。後有附錄二卷,自序謂“抄釋其字體明白無誤者”,大體相當於釋文。本書所收1023片,並非林泰輔獨家所藏,包括商周遺文會、榷不齋、聽冰閣、繼述堂等藏品。是日本學者所編第一部甲骨文匯編。林泰輔早在190910月即發表《清國河南湯陰發現之龜甲獸骨》一文(日本《史學雜》第20卷第810期)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不知是否為誌之簡化字!○據中研院線上目訂.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並將該文寄羅振玉。羅振玉受林泰輔啟示,撰《殷商貞卜文字考》一卷(1910年石印本),是羅氏第一部考釋甲骨文的著作。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