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Wednesday, May 21, 2008

351

  這一時期也有私人家譜。《世說新語》劉孝標注就引用了許多家傳,但家傳的作用不像官修通譜那麼大,占不了主導地位。

   隋文帝廢九品中正制,改為科舉取仕,從此以後選官制發生了很大變化。唐朝建立以 後,仍隋制,科舉取仕。經過社會變革,舊世族普遍衰落下去。但在隋唐時期舊觀念和習慣仍然存在,而且皇族內部仍然靠血緣關係維持其地位,因而出身仍有一定 重要性,一些新貴仍以與舊世族通婚為榮。李淵、李世民門望不高,就通過修譜來提高聲望,吏部尚書高士廉等奉命修譜,將2931651家 區分為九等,仍以山東舊世族崔氏為第一。唐太宗不滿意,命他“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級”。於是改皇族為第一等,崔氏降為第三等,編成《氏族志》(《舊唐書 ‧高士廉傳》)。高宗時因譜中無武則天家,侍中許敬宗提出重修,宰相李義府也因譜中無本宗而附議,於是命孔志約等重修,改名《姓氏錄》,共2352287家,以四后姓、三公三師、宰相為第一,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為第二等,共為九等,凡“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因軍功升五品的都入譜。這與舊世族標準完全不同,當時稱為“勛格”。中宗時又重修,到玄宗時修成,定名《姓族系錄》二百卷(《舊唐書‧柳傳》)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據瀚典文本定. 。唐朝官修譜是為提高新貴的社會地位,以政治為標準,不以出身為標準,更多地是為家族榮耀,而不是為選官,其政治作用相對降低,倫理教育作用則相對提高。對於婚姻仍有一定影響力。

   經過五代社會動蕩,許多舊家族淪為下層,出身在決定個人前途方面已失去意義。鄭 樵指出:“自五季以來取仕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故其書散佚,而其學不傳。”(《通志‧氏族略‧氏族序》)所以宋代家譜由官修為主變為私修為主,除皇族 玉牒外,天下通譜不再由官方來專門纂修。

  宋代對譜牒學有貢獻的是歐陽修和蘇洵。

  歐陽修《歐陽氏譜圖》,包括譜圖序、譜圖、傳記、譜例。以圖的形式列出始祖至當世的世系

352

, 每五世一圖,第一世至五世為第一圖,第五世至九世為第二圖,第九世至十三世為第三圖,第十三世至十七世為第四圖,代代下衍,直到修譜時已出生的人為止。所 謂圖,就是表格,自上而下分五橫格,第一格記“一代”,第二格記“二代”,以下“三代”、“四代”、“五代”各占一橫格。後世沿用此式甚多,內容詳略不 同。詳的第一格記第一代祖的名,大字書寫。名下小字注其字、號、別名,生某年月日時,卒年月日時,葬某處。娶某地某氏女(有記名,有不記名),生某年月日 時,卒某年月日時,合葬(不合葬者書葬某處)。繼娶某氏女,生某年月日時,卒某年月日時。生育幾子、幾女,婚姻情況,出嗣情況,嫡庶情況,均一一記載。

  第二格記第二代。先記長子,內容同上。再記次子、三子,從右到左,均排在第二橫格內。

  第三代至五代亦同。越往下人越多。就要分房派,每房派一冊,但代數仍從始祖排下來。

  歐陽修的家譜只收九代,往上不收,因為弄不清楚。

  蘇洵的《蘇氏族譜》與歐陽修的《歐陽氏譜圖》同時修,並且參考過《歐陽氏譜圖》。但格式不同。蘇譜是世系表,在某人之下書其子、孫、曾孫、玄孫,一代代注明。然後在表中人名下注其仕宦、配偶、生卒等。

  明清時期私修家譜已很普遍,數量繁多,每家家譜一般定期重修。其格式一般用歐陽修格式,從上到下分五格,記一至五代,五代記完了,再記五至九代,依次往下記。例如乾隆四十五年修《新安吳氏家譜》①:

  ①乾隆木活字本,正文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殘存卷首、卷一、卷四、卷八,共三冊,余藏。

353

季歷 武丁四十一年丁酉生,帝乙元年庚午年為侯伯,丙子薨,享年百有一歲。文王之父,武王之王父,實始肇基周室。

仲雍 武丁二十二年生,共和二年卒,享年八十有一。葬海虞山東括。據史葬常熟。生子季簡。

泰伯 考世家,伯生商高宗武丁十年四月初四日,葬于常熟梅平墟。

一代


季簡 生子叔逵。


二代


叔逵 生子周章、虞仲。


三代

虞仲 武王元年封為西吳,今虞姓始此。

周章 按史記武王元年己卯四月罷兵西歸,求泰伯、仲雍之後,得周章于吳而封之,世襲其爵,遂以國為氏。生子熊遂。


四代


熊遂 襲爵十七年。生子柯相。


五代

354

  據此譜,第十八代為壽夢,生子四:諸樊、餘祭、餘昧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以印象暫定(瀚典當機中.. 季札。第十九代為諸樊,生子二:闔廬、夫概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疑當作夫槩! 第二十代為闔廬,生子二:終累、夫差。到修譜時已傳至百餘代。清代及民國一般家譜都是這種格式。

   宣統元年編刻民國四年增刻的《朱氏重修遷浙支譜》十卷(余藏一部),則是另一種 格式。從第一代開始,每人立一條,記其生卒、婚姻、生育等情況。先父後子,先兄後弟,一代一代羅列,直到修譜時出生者為止。很像家族中男子的小傳,按輩分 長幼先後排列而已。在遷浙以前只記本支,一條線下來。不記旁支。旁支中重要的附案語說明。自遷浙開始,每支都記。每一代開始時都標明第幾代。

  1997年中華書局出版《中國家譜綜合目錄》,著錄1949年以前出版的現藏國內外的家譜有14719條。這個數目並不全,僅可供參考。

  建國以後家譜就很少再修,舊家譜也多遭毀壞。“文化大革命”以後,又有修譜的。隨著海外來大陸尋根熱的出現,家譜又逐漸為世人重視,一些收藏單位開始清理館藏家譜。真按:人性本賤又一章 不少家庭也開始尋訪自家家譜。已故的中華書局副總編輯趙守儼先生曾四處訪求“文革”中失去的家譜,終於在中國書店找到買回去了。家譜,這一特殊的文獻又重新受到重視。真按:人性本賤又一章-人性本賤的最好事證!看到沒有,這就像觀察天文自然一樣,是現象也.

(二)家譜的內容

  1.世系。又稱世表,實際是血緣關係圖。

  2.世系錄。是對世系表中每個人簡歷的記錄,不單獨列出,而是與世系融為一體。一般包括所出(誰的兒子)及排行(第幾子)、字、號、科第、官歷、封賞、生卒年月日時。娶某官某地某人女,生卒年月日時,繼娶、側室、妾。葬所。子幾人,女幾人,娶嫁情況。

355

凡未成立而死者記某子殤。凡妻妾多人者,子女要記明誰氏出。凡訂婚未娶者曰聘某氏女。凡訂婚未嫁者,曰字某氏子。過去訂婚早,父母包辦,未及嫁娶而夭折者往往而有。更有未嫁夫亡而為之守節之貞女,列女傳中屢見不鮮。真批:顧母王碩人即如此也.按:此乃不二手的義也.用過了不再用,不像今人可以給好多人用.以前的女人可謂免洗式的,現在的,是可洗式的,洗劑為時間也.

  世系是家譜的主體部分,上面舉了《新安吳氏家譜》的實例。這裡再舉《朱氏重修遷浙支譜》一例:

  三十二世[]之榛,山泉公(朱善張)次 子,字仲蕃,號竹石,恩蔭知州,江蘇蘇州府總捕同知,遇缺題奏道,賞戴花翎二品頂戴,歷署江蘇督糧道,按察使,布政使,特賞頭品頂戴,江南淮揚海兵備道, 誥授光祿大夫。生道光二十年庚子七月二十二日巳時,卒宣統元年己酉三月十四日巳時。著有《常慊慊齋文集》兩卷、《志慕齋詩集》兩卷、《陳言》、《芻言》、 《蠡說》各一卷。娶同邑布政使理問干諱鴻次女,生道光十七年丁酉八月初五日子時,卒光緒十六年庚寅九月二十五日午時。繼娶秀水國子監典籍沈諱文鈺女,生咸 豐四年甲寅八月初一日子時,卒甲寅年十月初一日巳時。副室崔氏,生咸豐四年甲寅四月初六日□時,卒光緒十六年庚寅十一月初四日巳時。合葬東門外徐埭坊躬字 圩。子景行、景邁。景邁崔氏出。女,長字兵部主事嘉興錢發榮子附生鎬齡,次字江蘇候補知府歸安沈鳳韶子候選府經歷祖侃,三適安徽廬江縣原任四川總督劉諱秉 璋三子直隸候補道體信。餘殤。均崔氏出。

澤遜按:景行,此未云誰出,查上文知朱之楠子,側室張氏出,嗣之榛為長子。長女字錢發榮子鎬齡,曰“字”,係未嫁而卒。另以朱之模長女適錢鎬齡。又據譜,朱之懋次女適錢發榮子鑲麟。

  3.譜序。有舊序、新序、跋,能幫助我們了解家譜歷次修纂情況及此次修譜經過,刊刻情況。還可從中了解有關家譜的理論。

356

  4.恩榮錄。或叫絲綸錄,記歷代皇帝對家族或某成員的褒獎。主要是誥命、敕書、御製碑文、匾額等。多在卷首。

  5.譜例。修譜凡例。譜例末有派語真按:詞無!待查! 即排行字。真按:派語-的定義. 《新安吳氏家譜》所載《行第詩》云:“遇際昌明日,彥士喜逢良,欣榮肇俊秀,德澤遠承祥。”子孫命名以此為輩。真批:我家則為鴻元維守益,懷安心傅永.無義文也,愚也僅知此.亦大陸家書來者.伯父尚存還知,還考過我,幸我對此還蠻有興趣的,故牢記之.然與大陸親友已不復往來,況此末事乎.

  6.贊。真按:此字竟無簡化作象?!下同. 始祖及顯達者有像及贊,在卷首。

  7.圖。祖廟、祖塋、祠堂、住宅等繪有圖。

  8.傳志。家族中重要人物有專門的傳、墓志、墓表等。

  9.誦芬錄。外人為家族中人物題詩、作詞、贈文、通信,這一部分往往保存重要文獻。

  10.懿行錄。婦女中有懿言嘉行者之傳記、壽序及外人投贈詩、詞等。

  11.宗規家訓。宗規是宗族內帶有法律色彩的條規。家訓則是教育族內子弟的訓詞。

  12.文獻。本族著述、詩文、目錄等。《朱氏重修遷浙支譜》還有書畫墨跡目錄。

  13.志。科名、節孝、仁宦、宗行、宗壽、宗才、封贈、祖屋、祖塋、祖產等的專門記載。

  14.修譜人員。指參與修譜者名單。

  15.陳設圖。祀祖所用。許多家譜末都附有這種祭祀時陳設祭品的位次圖,可供研究禮制風俗用。真批:看到沒,有現在大概都只作研究觀了.

  16.領譜字號。家譜是分房領收的,都有編號,以一個字代替,謂之字號。如《新安吳氏家譜》載《領譜字號詩》:“采美擷芳,裾今袖古。千年喬木,共擢珠珂;五色甘瓜,兢綿丹瓞。人傳擊轂,俱為平子名家;族并虞珠,咸云柏松如裔。”各房領譜以此為代號。真按:不解之處!真按-此仍言之未詳.前云以一個字代替,又不詳言操作手續,囫圇一長句,將如何以一字為字號耶,又未說明,有幪混之嫌也.

  由此可見,家譜的內容非常豐富。

357

(三)家譜的價值和存佚狀況

 1.家譜的價值

 (1)人物傳記資料

 國史、方志有傳記者,往往不如家譜詳細,尤其是有關祖上的情況、生卒年月日時、字號、婚姻情況、子女情況、葬所,都比較詳細。國史、方志無傳者,只能求之於家譜。家譜在考世系、考生卒等問題上,比較可靠,用途很大。

  例如袁行雲撰《許瀚年譜》于道光十八年載許瀚《攀古小廬金文集釋》附朱善旂手札一通,知許瀚與朱善旂有交誼。於是引張廷濟《桂馨堂集‧感逝詩》注:“朱弟椒堂……子建卿,名善旂,道光戊子順天舉人。”又據《新安先集》、真按:疑有誤! 《平湖縣志》謂為道光辛卯舉人,官國子助教。中舉年有出入,真按:簡字系裡似只作分. 袁行雲未置可否。今檢《朱氏重修遷浙支譜》:朱善旂字大章真按:朱善旂 建卿真按:朱善旂 朱為之子,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不知為乾或幹之簡化字! 嗣 為朱為弼長子,附監生,道光辛卯恩科順天舉人,癸巳考授國子監學正學錄,升助教并署博士監丞,俸滿記名六部主事,武英殿校理。生嘉慶五年六月十三日,卒咸 豐五年六月初十日。可證中舉為道光十一年辛卯,張廷濟《感逝詩》所注有誤。《許瀚年譜》又在咸豐六年書“朱善旂卒”,亦誤。據《支譜》在咸豐五年六月十 日。《年譜》又注“年未詳”,據《支譜》可知享年五十五歲。

  再如曹雪芹原來許多人認為是河北豐潤人(楊向奎《清儒學案新編》即主此說),但據《五慶堂重修遼東曹氏宗譜》可知曹雪芹祖籍遼陽,後遷瀋陽。先人係明軍官,降滿,隸漢軍,改滿洲正白旗。這就解決了一個公案。

  (2)詩文資料

  傳志錄、誦芬錄、絲綸錄,都有不少出自文人學者手筆,由於這些原始資料保存在私人家中,外間不易流傳,收在家譜中,反而借以保存下來

358

  例如《朱氏重修遷浙支譜》,我作了一個初步統計,保存有詩、詞、文470多 篇,其中許多作者是著名人物,如吳之振、沈德潛、王昶、趙懷玉、金農、杭世駿、程晉芳、焦循、楊以增、葉志詵、阮元、林則徐、高均儒、梅曾亮、顧文彬、黃 文暘、郭麐、張廷濟、宋翔鳳、沈濤、吳榮光、黃彭年、俞樾、潘世恩、顧蒓、何紹基、唐翰題、孔憲彝、羅以智、湯金釗、許瀚、龍啟瑞、劉履芬、薛福成、丁 晏、吳重熹、王闓運、葉昌熾、梁鼎芬、鄭孝胥、劉世珩、鄭文焯、沈曾桐、金兆蕃、吳棠、英和等數十人。大量不見於各人別集,獨見於此。

  如阮元致朱為弼信一封、詩五組二十七首、跋二篇,見於《揅經室集》者僅《月潭八景》詩八首、《秋齋摹篆圖》詩絕句十六首、《題西泠話別圖》一首,其餘書信、跋、詩共五篇,不見別集。

  再如焦循《蜀道歸裝圖書後》、《致椒堂兵部書》、《與朱椒堂月下聯句詩》、《題慈竹居圖詩并序》,僅《題慈竹居圖詩》收入《雕菰樓集》。其餘文二篇、詩一首均未收。《致椒堂兵部書》述焦氏《雕菰樓易學》宗旨,頗具學術價值。

  有些詩文雖另見他書,但仍有校勘價值。如林則徐致朱為弼信一封,論漕運事頗詳,時朱為弼任漕運總督,林則徐任江蘇巡撫。楊國楨輯《林則徐書簡》已據朱為弼《聲館文集》收入,真按:unicode字元,國無!待查!異:椒之異體 按:尚未用系統字也.字號 C11484 正字 【茮】艸-06-10 音讀 (一)ㄋ|ㄠˇ (二)ㄐ|ㄠ 釋義 (一)ㄋ|ㄠˇ:草長。見集韻.上聲.篠韻。(二)ㄐ|ㄠ「椒」之異體。 按:本以為乃菽之異體.卻未收. 唯 以《茮聲館文集》校此譜,異文多至十餘處,互有得失。其中“欲得首進總運一員,先行到淮”,《茮聲》本脫“先行到淮”四字。“聞近年添至四閘十三壩之數, 未知尚可減少否”下有雙行小注“瀠流以北各閘并不在內”十字,《茮聲》誤作正文。均可正《茮聲》本之誤。又信末“至懇至懇,燈下草泐,不恭為罪”十二字, 《茮聲》本作“幸甚”二字,顯以此譜為原貌。知此譜非但多存遺文佚篇,且頗足訂傳世諸家別集之誤。

  (3)人口學的重要資料

359

  家譜中記生育特詳,其中夭折亦有詳細記錄,對研究生育狀況、成活率是一手資料。家譜中對生卒年月日時有準確記錄,可用來統計男子、女子平均壽命,也屬於一手資料。例如根據清代玉牒統計,清代皇子平均壽命32歲,皇女26歲。根據生育數量也可以統計人口增長率。家譜中對婚姻情況有詳細記錄,可供研究婚姻史。

  (4)移民史資料

  家譜對遷徙記載非常重視,記載遷徙時間、地點、原因。如對大批家譜中遷移情況作綜合分析,可以找出移民流向,分析出移民原因。同時對移民生活亦可獲得詳細了解。

  (5)研究宗族制度的史料

  修家譜的目的在宋元以來主要是睦族收親、團結家族成員,尊祖敬宗,教育家族成員提高道德倫理水平。

   家譜中對宗族的構成有詳細記錄。另外,家族的活動與管理場所是祠堂,祠堂有管理 人員,有組織,有財產,是祭祀祖宗的地方,重要事務均在這裡處理。家譜中還有家訓、家規。家訓是教育家族成員的訓詞。家規則規定允許做什麼和不允許做什 麼,以及犯家規的懲處辦法。《澄江袁氏宗譜》祠規不許族人作奴僕。益陽《熊氏續修族譜》規約禁止作巫師、胥吏。《毗陵修善里胡氏宗譜》家誡要求不得“唱曲 吹彈”、“勿閱淫邪小說”、“勿籠禽鳥、養蟋蟀、放風鳶”、“勿學拳棒”(參《中國家譜綜合目錄》馮爾康序)真批:從另一個側面亦可看出當時風俗流行什麼. 。 對於不守規者,輕則打板,罰米,重則“出譜”。出譜是重大懲罰。光緒間何乘勢等修《方何宗譜》規定九種人削名不書:男子為樂藝、僧、道、義男、奸盜、過 惡、犯祖塋、盜賣墳地、嫁娶不計良賤。另有大惡六種,犯一即出譜:一是棄祖。忤逆不孝,毆打兄弟致殘、族人致死,嫖妓生子,均是。二是叛黨。參加叛亂,欺 君害民,連累宗族者,均是。三是犯刑。犯法受刑,殺人逃跑者,均是。四是敗倫。亂倫、同姓通婚等

360

。五背義。與娼、優、隸、卒通婚,丟失家譜,修譜不出錢等。六雜賤。為人奴,從事娼、優、隸、卒等職業,自甘下賤者皆是。

  族長是有權處置族內成員的。真批:這一句豈不落單?太薄弱了。

  宗族內有的有義莊,即公共田產,用來救助孤兒寡婦。宗族有的有義學,鼓勵族人讀書進學,對學習優秀者獎給飯銀,資助購買文具或外出應考盤費等。真批:今仍有許多獎學金屬此類也. 可見宗族制度對穩定社會有一定作用。

  家譜還可供我們研究地方史、倫理學史、教育史、風俗史、慈善事業史、經濟史、宗教史等,其資料相當豐富。一些望族與中國社會史有密切關係,又是研究社會史的重要資料。

 2.家譜的存佚情況

 在封建社會,家譜編號發放,分房收存,定期查驗,不許外傳,所以收集家譜不容易。民國以來有所變化,有些家譜還請外人作序。1949年建國後歷次政治運動,都把家譜作為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予以禁燬,不准修譜、不准收藏。大量家譜化為灰燼或紙漿。已故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廷龍先生曾率十多人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搶救家譜,從化漿池邊搶出5800餘種47000多冊。現上海圖書館收藏家譜最多,達到12000餘種,近10萬冊,這是了不起的文化資源。

  臺灣很重視收藏家譜,而且新修較多,真批: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算有點成效了. 1987年出版《臺灣區族譜目錄》,收10600多部,,多新修者。臺灣《聯合報》文化基金會下設國學文獻館,成立于1981年,重視收藏家譜。

  日本二戰前即重視收中國家譜,東洋文庫有800多種,日本國會圖書館有400多種,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有200多種。總計1500多種。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收藏家譜近千種。哈佛大學、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學也有收藏。最有名的是猶他家譜學會,總部在猶他州鹽湖城東北廟街,收有中國家譜膠卷五千餘種(參《中國的年譜與家譜‧家譜》,徐建華撰,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年排印本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