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Wednesday, May 21, 2008

438

。初步整理,發現有十多種古籍殘片。其中《蒼頡篇》120餘片540餘字,內有《爰歷篇》首句“爰歷次貤,繼續前圖”,知還應包括《爰歷篇》簡文。《詩經》170餘片,涉及《國風》65首,《小雅》4首殘文,已經胡平生、韓自強整理成《阜陽漢簡詩經研究》于1988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周易》近600片,其中與今本不同的卜事之辭約400片。《呂氏春秋》40餘片,涉及《孟夏》、《勸學》、《蕩兵》等20餘篇。《莊子》約20片。《離騷》殘文4字,《涉江》殘文5字。另有《萬物》130餘片、《作務員程》170餘片等(參《中國大百科全書》文物博物館卷胡平生“阜陽漢簡”條)。

  9.銀雀山漢簡。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出土。下葬時代為漢武帝時期。1號墓出土4942枚,2號墓出土32枚。簡均為竹簡,牘為木牘。銀雀山漢簡主要是古書,有失傳的古佚書,也有傳世古書的古本。主要有:

  《孫子兵法》,200餘簡,2400餘字,除《地形》篇外,傳本十三篇中的十二篇文字均有發現,與宋本《孫子》對照,簡文約存三分之一強。另有佚文四篇:《吳問》、《黃帝伐赤帝》、《四變》、《地形二》。專家認為與孫子有直接關係,列為《孫子》佚文。

   《孫臏兵法》,共三十篇,整理為上下兩編。上編十五篇,第一至四篇及第十五篇 《強兵》記孫子與齊威王、田忌問答,其餘亦稱“孫子曰”,而內容書體與同時出土的《孫子兵法》佚篇不相類,所以推定為孫臏兵法。下編十五篇沒提到孫子,據 其內容、文例、書體推定為孫臏兵法。張震澤《孫臏兵法校理》認為下編“似非孫臏之書,而應別題書名”。

   《尉繚子》,五篇,與傳世本《兵談》、《攻權》、《守權》、《將理》、《原官》 五篇文字相合。另有《兵令》一篇與傳本《尉繚子》合,但其簡式與《尉繚子》各篇不合,而與《守法》篇同,所以在簡本系統《兵令》一篇屬於《守法守令十三 篇》,而不屬於《尉繚子》。這對探討傳本《尉繚子》的形成過程有一定啟發

439

   《守法守令十三篇》,共十篇,是以木牘篇題為線索整理出來的。其中《守法》、 《守令》兩篇不易分,暫合為一。《上篇》、《下篇》疑即簡本《六韜》,因無直接證據,這兩篇暫缺。其餘為《要言》、《庫法》、《市法》、《田法》、《委 積》、《王兵》、《李法》、《王法》、《兵令》。其中《守法》與《墨子》的《備城門》、《號令》等篇相似,《王兵》內容散見於《管子》的《參患》、《七 法》、《兵法》、《地圖》等篇。《兵令》與傳本《尉繚子》的《兵令》篇合。

  《六韜》,共十四組。其中一至七組見於傳本《六韜》,八至十三組見於《群書治要》、《通典》、《太平御覽》所引《六韜》佚文,第十四組為殘簡,據簡式、字體、內容定為《六韜》佚文。

  《晏子》,共十六章,散見於傳本八篇之中,其中第十、第十一兩章傳本分別又析為兩章。

  《地典》,一篇,見《漢書‧藝文志》兵陰陽家。

  《唐勒》,一篇,為唐勒、宋玉論馭賦。

  另有《十官》、《五議》、《務過》、《為國之過》、《起師》等四十餘篇論政、論兵文章,《曹氏陰陽》等十餘篇陰陽、時令、占候之書,《相狗》、《作醬》等技藝之書。

  2號漢墓出土的《元光元年歷譜》以十月為歲首,是迄今發現的較早的完整的歷譜。能糾正《通鑑目錄》以來相關諸書的錯誤(參《中國大百科全書》文物博物館卷吳九龍“銀雀山漢簡”條)真按:本書引用材料

  10.江陵漢墓簡牘。198312月至19841月從江陵張家山M247249258三座西漢早期墓中出土,共1600餘枚。內容包括:

  《二年律令》,呂后二年頒布的法令,律名有《金布律》、《徭律》、《置吏律》、《效律》等二十餘種,有些律名與睡虎地出土秦律同。

  《奏讞律》,法律案件匯編,包括二十餘個案例。

440

  《蓋廬》,記吳王闔廬與伍子胥對話,屬於兵陰陽家內容。

  《脈書》,主要內容與馬王堆出土帛書《五十二病方》中關於脈法部分相同。

  《引書》,討論古代導引術的著作,可與馬王堆出土《導引圖》參證。

  《算術書》,與《九章算術》前七篇相似,但成書更早。

  《日書》,與睡虎地秦簡《日書》相似。

  《歷譜》,為考古發現較早的歷譜。

  《遣策》,記隨葬物。

  20世紀90年代,又在張家山M327336兩座漢墓中出土竹簡一批,也是文書類竹簡,使張家山出土竹簡達到3000餘枚。張家山之外,江陵毛家園、鳳凰山、楊家山、高台也出土有漢簡。

  11.武威漢簡。甘肅武威出土。其中1959年武威磨嘴子6號漢墓出土的《儀禮》簡469枚,其他日忌雜占簡11枚。《儀禮》簡分甲乙丙三本。甲本木簡398枚,包括《士相見》、《服傳》(單傳)、《特牲》、《少牢》、《有司》、《燕禮》、《泰射》7篇。乙本木簡37枚,僅《服傳》一篇(單傳)。丙本竹簡34枚,僅《喪服》一篇(單經)。抄寫年代約西漢晚期,下限為成帝和平年間。1959年磨嘴子18號漢墓出土有10枚木簡,記東漢永平十五年(72)幼伯受王杖事,錄有西漢本始二年和建始二年詔令,被稱為“王杖十簡”。1981年武威文管會又徵集到王杖詔令簡26枚,簡背有編號“第一”至“第廿七”,中缺第十五簡。內容包括建始元年、元延三年關於高年授王杖及關於汝南郡王安世等因毆辱王杖主而棄市的詔令。1972年武威旱灘坡漢墓出土木簡78枚,木牘14枚,內容涉及臨床醫學、藥物學、針灸學等。以上這些漢簡因同出於武威而稱武威漢簡。簡文收入《武威漢簡》(1964年文物出版社出版)、《漢簡研究文集‧武威新出土王杖詔令冊》(1984年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武威漢代醫簡》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