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August 31, 2009

502

,今即仍將尊著原本奉繳,其中并未加粘簽者,實無可刪訂之處,并非不細心也。真按:翁方綱的細心 真按:翁方綱幫人校書 真按:翁方綱為尹嘉銓校訂著作 真按:翁方綱與尹嘉銓的交情 至於嘉善葉氏之書,先生必須借來一看,即札商之自牧,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祈字.愚猶以先生此誤識而了悟前空園之似""""之字乃""字也!-即祈札商之自牧,即云是弟所說。 真按:翁方綱與尹嘉銓與勵守謙 即云是弟所說。真按:翁方綱的著作方法論-相關參考書的閱讀 昨已問該供事,據云此書早晚要交武英殿抄,如本纂者要看,真按:沈津識字功 則尚可借留旬時云云。真按:四庫全書館校辦書籍進度 真按:翁方綱在四庫全書館任職情形考-借書的規則 真按:翁方綱在四庫全書館任職情形考-校辦書籍 與其從弟處需一轉手之功,不如直由先生商之自牧更為便耳。真按:尹嘉銓與勵守謙 專此上覆,并候日祺不既。

  注:此札見《復初齋文集》稿本(影印本)第一冊第189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142_復初齋文稿(二)\_000189.jpg

真按:原稿題云〈又致亨山論小學續編〉.此亨上則無塗去之字矣.則殆只是行文圈塗爾,非為諱也.

  再辱惠書,示以《小學或問》一編,真按:翁方綱為尹嘉銓校訂著作 真按:尹嘉銓著作考 評析允發真按:詞無.國無.疑為"允當"之訛.然又不似""字寫法也. 真按:疑有誤! 此應刻入《續編》後者也。真按:翁方綱與尹嘉銓論小學書 真按:翁方綱為尹嘉銓校訂著作 葉氏之書,真按:國:禾  部首 禾 部首外筆畫 0 總筆畫 5     注音一式 ㄏㄜˊ     1. 穀類植物的總稱。詩經˙豳風˙七月:「十月納禾稼。」唐˙李紳˙古風詩二首之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2.姓。如宋代有禾實。      3.二一四部首之一。               詞:禾1 h ㄏㄜˊ〕 〔《廣韻》戶戈切,平戈,匣。〕      1.粟。 《詩‧豳風‧七月》:“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陳奐 傳疏:“禾者,今之小米。” 馬瑞辰 通釋:“此詩以禾與麻菽麥並言者,禾即粱也。 戴侗 《六書故》云:‘北方多陸土,其穀多粱粟,故粱粟專以禾稱。’”《管子‧封禪》:“古之封禪, 鄗上 之黍, 北里 之禾,所以為盛。”《呂氏春秋‧任地》:“今茲美禾,來茲美麥。”2.粟的植 株;穀類作物。《書‧金縢》:“秋,大熟,未穫,天大雷電以風,禾盡偃。”《左傳‧宣公七年》:“ 赤狄 侵 晉 ,取 向陰 之禾。” 孔穎達 疏:“苗秀乃名為禾。”《淮南子‧繆稱訓》:“夫子見禾之三變也,滔滔然曰:‘狐鄉邱而死,我其首禾乎!’” 高誘 注:“三變,始於粟,粟生於苗,苗成於穗也。” 漢 劉向 《說苑‧復恩》:“臣笑臣鄰之祈田也,以奩飯與一鮒魚,其祝曰:‘下田洿邪,得穀百車,蟹堁者宜禾。’”3.禾稈。《禮記‧聘義》:“米三十車,禾三十車,芻薪倍禾,皆陳於外。”4.稻。 唐 聶夷中 《田家》詩之一:“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宋 歐陽修 《陪府中諸官游城南》詩:“田荒溪溜入,禾熟雀聲喧。” 沈從文 《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到秋收時,我便同叔父或其他年長親戚,往二十里外的鄉下去,監視佃戶,督促臨時雇來的工人割禾。”5.即木禾。上古神話傳說中所謂神穀之類植物。《文選‧張協〈七命〉》:“ 大梁 之黍, 瓊山 之禾。 唐稷 播其根, 農帝 嘗其華。” 李善 注:“ 瓊山 禾,即 崑崙之山 木禾。《山海經》曰:‘ 崑崙 之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 唐 韓愈 《駑驥贈歐陽詹》詩:“飢食 玉山 禾,渴飲醴泉流。”6.通“ 和 ”。《呂氏春秋‧必己》:“一上一下,以禾為量。” 陳奇猷 集釋:“ 于省吾 曰:‘禾乃和之借字。’ 楊樹達 曰:‘和從禾聲,《說文》謂“禾得時之中和”(《繫傳》本),故謂之禾,知禾本含和義。’” 馬王堆 漢 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自趙獻書燕王章》:“今臣欲以 齊 大﹝惡﹞而去 趙 ,胃(謂) 齊王 : 趙 之禾也,陰外 齊 ,謀 齊 。 齊 趙 必大惡矣。”7.姓。《列子‧黃帝》有 禾生 。       . 真按:疑有誤! 真按:葉鉁-禾字疑有誤也! 弟今日始披讀義例,果紊亂無次,不足繼朱子之書真按:疑有誤! 真按:翁方綱對葉鉁《續小學》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序跋凡例的重視 真按:翁方綱的書評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書評方法論-讀義例 真按:敓文-繼上應有"". 真按:翁方綱的書評方法論-目驗-不耳食 然其所列幼儀諸條,則猶有可節取者,僭綴一簽,未知可真按:真按:此字原稿應已塗掉了. 國:採  部首 手 部首外筆畫 8 總筆畫 11    注音一式 ㄘㄞˇ        1. 摘取。同「采」。史記˙卷一一九˙循吏傳:「秋冬則勸民山採,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樂其生。」唐˙李白˙子夜吳歌˙春歌:「秦地羅敷女,採桑綠水邊。」   2.擇取。同「采」。後漢書˙卷六十三˙李固傳:「可令中宮博簡嬪媵,兼採微賤宜子之人。」唐˙李白˙明唐賦:「採殷制,酌夏步,雜以代室重屋之名,括以辰次火木之數。」   3.掘取。同「采」。魏書˙卷九十三˙恩倖傳˙茹皓傳:「皓性微工巧,多所興立,為山於天淵池西,採掘北邙及南山佳石,徙竹汝穎,羅蒔其間。」      4.扯、拔。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若是惱咱性兒起,揪住耳朵採頭髮。」   5.理會。通「睬」。北齊書˙卷九˙後主穆后傳:「后既以陸為母,提婆為家,更不採輕霄。」醒世恆言˙卷六˙小水灣天狐詒書:「眾人那個採他,一味亂打。」            詞:採1 cI ㄘㄞˇ〕〔《廣韻》倉宰切,上海,清。〕       1.砍伐;摘取。《孫子‧行軍》:“散而條達者,樵採也。”《史記‧循吏列傳》:“秋冬則勸民山採,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樂其生。” 晉 陸機 《招隱》詩:“朝採南澗藻,夕息西山足。” 前蜀 李珣 《南鄉子》詞:“歸路近,扣舷歌,採真珠處水風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拒媒》:“一點芳心採不去,朝朝樓上望夫君。”2.開采發掘。 晉 王嘉 《拾遺記‧炎帝神農》:“採 峻鍰 之銅以為器。”《舊唐書‧食貨志上》:“今請於 郴州 舊 桂陽 監置兩所,採銅鑄錢。” 宋 蘇軾 《東坡志林‧爾朱道士煉硃砂丹》:“《本草》言丹砂出 符陵 谷。 陶隱居 云, 符陵 是 涪州 。今無復採者。”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銀》:“採者穴土十丈或二十丈,工程不可日月計。”3.選取;搜集。《後漢書‧孔融傳》:“ 融 聞人之善,若出諸己,言有可採,必演而成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十條之中,一不足採。” 唐 羅隱 《蜂》詩:“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忙。” 宋 姚宏 《題〈戰國策〉》:“訪《春秋後語》,數年方得之,然不為無補,尚覬博採,老得定本,無 劉公 之遺恨。”《儒林外史》第十八回:“看那 衛先生 、 隨先生 的詩,‘且夫’‘嘗謂’都寫在內,其餘也就是文章批語上採下來的幾個字眼。”4.觸動,交感。《莊子‧天地》:“故其德廣,其心之出,有物採之。” 成玄英 疏:“採,求也。” 林希逸 口義:“採,猶感也。”5.捕捉。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六:“秋浦田舍翁,採魚水中宿。”6.扯;揪。《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若是惱咱性兒起,揪住耳朵採頭髮。”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四摺:“ 張千 ,與我採那 張海棠 下去打者!”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佩服紀略》:“又 神廟 時,凡宣召太監 田義 等,皆值(直)指其名,曰叫某人來。如值聖怒,則曰採某人來。”《儒林外史》第十八回:“那分府坐在轎裏,一眼看見,認得是 支鍔 ,叫人採過他來。”7.理睬。《北齊書‧後主穆后傳》:“后既以 陸 為母, 提婆 為家,更不採 輕霄 。”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一摺:“兄弟每把盞則管吃酒,不要採他。”《醒世恒言‧小水灣天狐貽書》:“眾人那個採他,一味亂打。”8.“ 埰 ”的訛字。參見“ 採清 ”。                 . 真按:不以人廢言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昔繼朱子□□學者,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自字!-自昔繼朱子治小學者 真按:沈津識字誤-應係"而治小""而疏小"二字.沈此尚缺一空圍.-自昔繼朱子而治小學者;自昔繼朱子而疏小學者 於宋則有漳州教授張時舉取《管子》,《□□□真按:沈津識字誤-弟子職三字也.-於宋則有漳州教授張時舉,取《管子‧弟子職》. 真按:沈津識字誤因-未能參攷相關資料-此愚亦檢索張時舉而見也! 真按:識字誤以致斷句標點皆誤! 班氏《女誡》,□嘉叔《鄉約、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呂和叔.-呂和叔《鄉約、鄉儀》 真按:呂大鈞-當作和叔! 鄉儀》真按:標點不當-《鄉約》、《鄉儀》 司馬溫公《家雜儀》合為一編,真按:沈津識字誤-居字.-司馬溫公《居家雜儀》 真按:沈津識字誤因-未能參攷相關資料 曰《小學五書》。真按:此段重讀如下:自昔繼朱子而治小學者,於宋則有漳州教授張時舉取《管子‧弟子職》、班氏《女誡》、呂和叔《鄉約》、《鄉儀》、司馬溫公《居家雜儀》合為一編,曰《小學五書》。 海潘倚琴繪小學為圖,真按:沈津識字功 真按:疑有誤! 凡二卷。真按:翁方綱受禁燬書政策的影響-翁研小學事,乃至於其學術史皆如此嫻熟.乃愚今近讀遍翁詩文集,卻未見此多者也!疑亦與尹氏遭禍有以至之!! 至於近時則有鹽運使高熊徵所注《小學分節》真按:四庫提要. 因陳注之本而增釋之者。若蠡縣李剛主之書,真按:李塨與小學 真按:李塨 則實為小學之實際,雖與朱子所言不同,而其理未嘗不一貫也。先生之書,既專言行,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撮字!-先生之書,既專撮言行,則亦毋庸採乃後學氏矣。 則亦乃後學氏矣。真按:沈津識字功 真按:疑有誤! 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及字!-先生之書,既專撮言行,則亦毋庸採及後學氏矣。 真按:疑有誤! 雖然方綱尤願有真按:白話干擾文言 真按:斷句不當!-當下逗號.雖然如此也. 真按:疑有誤!-疑為僭字! 真按:疑有誤!-應不止者一字. 今日童子入家塾之始,有塾師所不言,而切於終身立行之者真按:敓文-之下有""字!-而切於終身立行之大者. □□□□。真按:翁方綱重視紮根教育 真按:翁方綱重視風俗教化士習人心 真按:翁方綱重視人物品格 真按:插入塗改位置誤判,以致遺失原文-蓋此下即接愚前校之插入畫線處也!此4字應係「約有數端」.下即接本書前頁文「其有審於立教者,無若好談;其有審於明倫者,無若濫交鶩聲氣;其有審於敬身者,無若夜飲。三者相因,而益相募也。先生誠能出片言以為提撕,使夫學者之心不用於彼而用於此,其於身心義理,必多所警悟,先生以為何如?」          又疑此篇札只到「未知可採否」為止,「再昔繼朱子□□學者」(自昔繼朱子而治小學者)以下,應即欲插入前一札之內容也. 然插入又義不對!仍俟詳考!

  注:此札見《復初齋文集》稿本(影印本)第一冊第189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142_復初齋文稿(二)\_000189.jpg          今重讀如下:    再 辱惠書,示以《小學或問》一編,評析允發,此應刻入《續編》後者也。嘉禾葉氏之書,弟今日始披讀義例,果紊亂無次,不足以繼朱子之書。然其所列幼儀諸條, 則猶有可節取者,僭綴一簽,未知可採否?自昔繼朱子而治小學者,於宋則有漳州教授張時舉,取《管子‧弟子職》,班氏《女誡》,吕和叔《鄉約》、《鄉儀》, 司馬溫公《居家雜儀》合為一編,曰《小學五書》。又臨海潘倚琴繪小學為圖,凡二卷。至於近時則有鹽運使高熊徵所注《小學分節》,因陳注之本而增釋之者。若 蠡縣李剛主之書,則實為小學之實際,雖與朱子所言不同,而其理未嘗不一貫也。先生之書,既專撮言行,則亦毋庸採及後學氏矣。雖然,方綱尤願有綴述者,今日 童子入家塾之始,有塾師所不言,而切於終身立行之大者,約有數端:其有審於立教者,無若好談;其有審於明倫者,無若濫交騖聲氣;其有審於敬身者,無若夜 飲。三者相因,而益相蔓也。先生誠能出片言以為提撕,使夫學者之心不用於彼而用於此,其於身心義理,必多所警悟,先生以為何如?

真按:原稿題〈再致亨山論小學續編書〉.

  方綱迂愚無似真按:沈津識字誤因-未能周顧前後文-前有無以乃不知為無似之訛也? 乃先生督率獎勵,屢示以大著,俾得盡出其所欲言。真按:翁方綱與尹嘉銓論小學書 竊為覆覽誦先生之書,已極理之詳而訂正之備矣,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條字!-已極條理之詳而訂正之備矣 其他無可言者。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固字!-其他固無可言者 惟是中間論禮器書數一段,於鄙懷未盡者,既數語於簽條上,真按:原稿作踈. 而復不能已於言者。君子扶樹教,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道字!-君子扶樹道教,期其不偏於一邊而已。 期其不偏於一邊而已。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真按:翁方綱的思想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對邊見的批判 真按:翁方綱對門戶之見的批判 往者朱、陸異同之說,其害至蔓衍於數百年而不可止,幸今日明然後人知其無庸辨矣。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聖字. 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大字.-幸今日聖學大明然後人知其無庸辨矣。 真按:翁方綱對朱陸異同的態度 乃近日又有稍稍歧出者,則諸考證者每抑宋儒,而言義理者多輕漢儒。真按:翁方綱對漢學宋學的態度 近日又有妄取性道字義,闌入漢儒之學,以文其艱棘者,此則破碎大道之尤者矣。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對戴震的批判 真按:翁方綱對當時學風的批判 推其所以然之故,則由一二君子見窮理敦行之是,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原稿作于! 而名物、象數之不足以言學也,於是棄漢唐注疏,真按:又似吷字!又""處似原稿有橫條破損也. 而專以抉經之奧為職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志字.-而專以抉經之奧為職志 此其意固未嘗不也。真按:沈津《翁方綱題跋手札集錄》非成於一人一手一時之證據-愚固疑沈氏此書非成于一手也.乃此字亦不辨? 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善字!-而專以抉經之奧為職志,此其意固未嘗不善也. 然馴之久,而其務博好異者又起,而專名物、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主字! 象數之學。真按:識字誤以致斷句標點皆誤!-然馴之久而其務博好異者又起而專主名物、象數之學。 其中又豈無考訂精核可以援古證今之處,而轉覺吾之言理者,於事物之變,未竟其原委,於是好學深思之士,亦復欲兩合之,而其力不足以有合也。於是一《易》也,而鄭、王多門;一《書》也,而古、今分疏;一《詩》也,而毛、朱歧立;一《禮》也,而俞、吳滋說。真按:「其移掇篇次大要亦本朱子及俞、吳諸儒之意而更以已見出入焉」((清)沈初 撰、盧文弨 等校:〈浙江採集遺書總錄乙集〉,《浙江採集遺書總錄(甲—丁集)》(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四庫全書研究資料叢刊》四庫全書提要稿輯存,2006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卷,頁225。) 真按:吳澄-應即此人 非其好者眾也,真按:原稿此字下半在紙邊被截去.疑是"".-非其好辨者眾也,勢使之然也。 勢使之然也。真按:翁方綱的學術史觀-真按:翁方綱的學術史觀 至於小學,則今日之為弟子正其趨者,若遇於許叔重之《說文》、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無過二字.愚初以「無」為乃善、蓋也.-至於小學,則今日之為弟子正其趨者,無過於許叔重之《說文》、顧野王之《玉篇》,而學者多不之省,何也?○為弟子之為乃""之意也.謂今為弟子設想,而正其門徑者,無過於許慎、顧野王書也,而學者乃又多不之留意者何也?○當作莫過較穩.以其頭乃"".-至於小學,則今日之為弟子正其趨者,莫過於許叔重之《說文》、顧野王之《玉篇》,而學者多不之省,何也? 顧野王之《玉篇》,而學者多不之省,何也?真按:翁方綱對小學的態度 真按:翁方綱對漢學的態度 曰吾之義理,足以勝之也。夫學者初無相勝之心,而其後不免有勝之漸,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相字!-夫學者初無相勝之心,而其後不免有相勝之漸,則有心斯事者,所宜深慮也。 則有心斯事者,所宜深慮也。真按:翁方綱的經世學方法論-藝苑咸知叩本根 真按:防微杜漸 真按:摘要 真按:為後人著想 真按:翁方綱的責任感-負言責 真按:翁方綱的著作方法論 真按:為什麼要修 真按:翁方綱的修養論 真按:為後世負責 真按:讀書與做人 真按:翁方綱的經世學方法論 真按:深慮論 為今之計,莫若使之觀其會通而已。真按:翁方綱的學術立場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方法 真按:翁方綱的學術主張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經世學方法論 自聖人沒而微言絕。周末、秦、漢之書,如《大戴記》、《白虎通》、《說苑》、《新序》之流,其皆合於聖人之道耶?未可知也。吾必盡執四子之書,而外是者胥屏焉,則不可也。真按:翁方綱對宋學的態度 若存其是者,真按:沈津識字誤-此與前「若遇於許叔重之《說文》」之若實同一字也.愚姑訂為無.俟考!○是也.前則若遇當係「無過」之訛也!○按當作莫較穩!-莫若存其是者,而於斯道胥有助焉。 而於斯道胥有助焉。真按:翁方綱的經學詮釋學方法論-莫若存其是者,而於斯道胥有助焉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詮釋學方法論 真按:兼容並蓄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詮釋學方法論-詳求傳注,勿執己意 涓滴皆海也,撮壤皆山也,故曰千塗萬轍皆可以適國也。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 真按:條條道路通羅馬 真按:摘要 以方綱之意,今日為學,所必不可牽合者亦有之,則俞、吳之於《禮》也,毛、朱之於《詩》也。此必不可牽合,以通其者也。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鄙字!-此必不可牽合以通其鄙者也。 真按:不可亂通 真按:毋必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方法論 若鄭、王之《易》,則固未嘗不可參用矣,而況小學之書、朱子之說,原未免多在說理,此亦先儒苦心,不得不然。而今若再將古所謂六藝之實際,一置為可緩,真按:原稿作槩. 則彼專談漢學者,皆群起而疑之,是自開其紛爭之漸矣。如之何則可也,是以方綱夙深服。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嘗字. 吾李氏之書真按:沈津識字誤-當作蠡.前沈識出,愚私淑矣,乃此其自未能淑身耶? 真按:翁方綱對李塨的評價-是以方綱夙嘗深服蠡吾李氏之書 真按:識字誤以致斷句標點皆誤!-是以方綱夙嘗深服蠡吾李氏之書. 謂為小學之正經,方且欲請先生略採其一二,附之編後,以待學者之自為。而今見先生之書體例已定,不可復綴以他說,是以惟斤斤以實際為主,真按:翁方綱的修養論 真按:翁方綱的實用傾向 真按:翁方綱的實事求是 真按:翁方綱的實學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衷諸實際,不陳義過高-翁方綱的修養論 冀學者之有所持循因。以窮經則古,而與道大適真按:識字誤以致斷句標點皆誤!-而字已槓去!-因以窮經則古,與道大適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