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Wednesday, August 12, 2009

49

董氏又曰,許氏《說文解字》,本於秦篆,斯言為不誣矣。真按:董逌與說文解字 真按:翁方綱與說文解字 真按:翁方綱的說文學 顧其所謂《說文》甚辨者,蓋許氏必以從阜為危墜之義,尚有餘文,為徐氏所刪耳。至於《玉篇》亦刪之,獨賴《廣韻》以存許氏之舊,學者可勿深考耶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善學者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對學者的要求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真按:翁方綱的輯佚學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卷第4頁。

49

跋泰山秦篆廿九字(原拓本)

  岱頂秦篆,宋汶陽劉斯立作譜,至明吳同春所記云:僅存劉譜之半矣。其後北平許□於榛莽中得廿九字,真按:前作許匚,疑乃此框格之訛也.文海本文集則作許叵. 嵌置碧霞元君廟東廡之壁,至乾隆五年庚申燬於火,此廿九字原拓本存者罕矣,今又七十餘年,知泰安縣事常熟蔣君於廢池址剔得此殘石二片,真按:蔣因培 尚存十字,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蔣因培 仍以嵌諸廟壁,蓋二千年以前之篆跡,自周石鼓外,唯此與琅邪臺是真刻之僅存者。真按:翁方綱的篆學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的辨偽學 真按:翁方綱論秦篆 真按:翁方綱論秦篆真跡 琅邪石在海崖,拓者難致,而此殘刻尚剩存十字。往者黃岳張雲谷登岱訪碑,借嶽廟道士錄本以考證史文同異,真按:謂借嶽廟道士錄之本.錄,動詞.本,拓本摹本之本. 則以今日遙想宋莒公、歐陽文忠、董廣川所往復,真按:董逌與泰山秦碑 真按:宋庠與泰山秦碑 真按:歐陽修與泰山秦碑 真按:董逌與秦篆 致慨者後先有同情也,真按:斷句之誤-則以今日遙想宋莒公、歐陽文忠、董廣川所往復致慨者,後先有同情也。 諸君子所為詩,若跋成帙,真按:斷句之誤-諸君子所為詩若跋,積成帙,蔣君付梓以傳之○若者,或也。詩若跋即詩或跋,不可斷開也!此擺明不知何為或又不熟有此文法者所為也。愚初讀時倉猝,亦竟漏網。2009/8/12 下午 11:19:19翁方綱的題跋學-寫作方式-跋以詩、文-詩若跋沈津誤讀,可見此不跋以詩,以跋以文也!累積之積.○國:積  部首 禾 部首外筆畫 11 總筆畫 16 注音一式 ㄐ| 1. 蓄存﹑儲藏。如:「囤積」﹑「積貨逐利」。 2.累聚。如:「聚積」﹑「淤積」﹑「日積月累」。易經˙繫辭下:「善不積,不足以成名。」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3.阻滯﹑滯礙。莊子˙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 4.長久累存的。如:「積怨」﹑「積習」。南朝梁˙王僧孺˙春怨詩:「積愁落芳鬢,長啼壞美目。」 5.數與數相乘的得數。如三乘五等於十五;十五為「積」。亦稱為「積數」。 詞:積1 j ㄐ〡〕 〔《廣韻》資昔切,入昔,精。〕 〔《廣韻》子智切,去寘,精。〕 1.積聚,貯藏。《管子‧牧民》:“錯國於不傾之地,積於不涸之倉,藏於不竭之府,下令於流水之原。”《史記‧吳王濞列傳》:“寡人節衣食之用,積金錢,脩兵革,聚穀食。” 南朝 劉勰 《文心雕龍‧銓賦》:“繁積於 時,校閱於 世,進御之賦,千有餘首。” 韓愈 《送鄭十校理序》:“由是集賢之書盛積,盡秘書所有,不能處其半。”《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 朱重 ﹞儉喫儉用,積下東西來,置辦些日用家業。”2.指貯積起來的錢物等。《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 杜預 注:“積,芻米菜薪。”《孫子‧火攻》:“凡火攻有五……二曰火積。” 李筌 注:“焚積聚也。” 杜牧 注:“積者,積蓄也,糧食薪芻是也。”《戰國策‧楚策一》:“昔令尹 子文 ,緇帛之衣以朝,鹿裘以處;未明而立於朝,日晦而歸食;朝不謀夕,無一月之積。” 葛洪 《抱樸子‧詰鮑》:“十一而稅,以奉公用,家有備凶之儲,國有九年之積。”3.纍積;堆疊。《易‧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三國 曹操 《步出夏門行》:“錢鎛停置,農收積場。” 鄭逸梅 《〈陳瘦愚編年詞稿〉序》:“尤以編年詞稿,積六十有四卷,溯往衡今,別具徑跡。”4.堆子;垛子。指纍疊在一起的東西。《尸子》卷下:“厚積不登,高臺不處。”《史記‧李斯列傳》:“刑者相半於道,而死人日成積於市。” 洪邁 《夷堅甲志‧毛烈陰獄》:“吾平生以詐得人田,凡十有三契,皆在室中錢積下。” 魯迅 《故事新編‧補天》:“伊向西一瞟,決計從那裏拿過一株帶火的大樹來點蘆柴積。”5.薀積,薀蓄。參見“ 積中 ”。6.留滯。《莊子‧天道》:“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 陸德明 釋文:“積,謂積滯不通。”7.《金史‧后妃傳上‧太祖崇妃蕭氏》:“ 海陵 篡立,尊 大氏 為皇太后,居 永寧宮 。每有宴集,太妃坐上坐, 大氏 執婦禮, 海陵 積不能平。”《金史‧后妃傳‧宇文虛中傳》:“ 虛中 恃才輕肆,好譏訕,凡見 女直 人輒以礦鹵目之,貴人達官往往積不能平。”8.長久。《管子‧四時》:“治積則昌,暴虐積則亡。”《漢書‧嚴助傳》:“且 人愚戇輕薄,負約反覆,其不可用天子之法度,非一日之積也。” 顏師古 注:“積,久也。”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人有積醉寐亡裘者, 宋君 曰:‘醉足亡裘乎?’答曰:‘ 醉亡天下,而況裘乎!’” 葉適 《鄭仲酉墓志銘》:“君積與守不相下,守怒,中君以法,賴諸使緩之。” 查慎行 《送孟靜齋之任錢塘》詩之一:“欣逢悃愊無華吏,往拯租庸積困鄉。”9.超過,甚於。《漢書‧食貨志下》:“夫縣法以誘民,使入陷阱,孰積於此!” 顏師古 注:“積,多也。”10.指淵博出眾。 厲鶚 《哭吳尺鳧》詩序:“學積行修,意氣高爽如 尺鳧 者,何可多得!”11.增加。 韓愈 《袁州刺史謝上表》:“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身微命賤,無階答謝,惟積慚惶。” 宋安石 《慰太皇太后表》:“伏惟太皇太后道侔坤育,仁出天成,永懷愛孝之隆,尤積悲恫之感,稍舒慈念,實慰輿情。” 葉適 《除工部侍郎謝表》:“鎰稱銖失,難課近功;一憶十忘,何裨末誼?但積徊徨之媿,莫知退避之方。”12.經過。 劉向 《說苑‧臣術》:“ 翟黃 對曰:‘此皆君之所以賜臣也,積三十歲故至於此。’”《後漢書‧班超傳》:“ 乃更立其府丞 成大 疏勒王 ,悉發其不反者以攻 ,積半歲,而 康居 遣精兵救之。” 韓愈 《殿中少監馬君墓志》:“生四歲,以門功拜太子舍人,積三十四年五轉而至殿中少監。” 龍啟瑞 《何雨人家傳》:“君與 蔣君 各督所部鄉兵守鄉隘,積月餘,賊不敢過。” 毛澤東 《〈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的按語》二九:“每一個五年將有一個較大的變化,積幾個五年將有一個更大的變化。”13.過分。《太平御覽》卷八○五引 裴啟 《語林》:“大將軍乃犒 荊州 文武,二十人積飲食,皆不能動。”《宋書‧臧質沈攸之傳論》:“ 攸之 伺隙西 ,年逾十載,擅命專威,無君已積。”參見“ 積弱 ”。14.習慣的,積久漸成的。《荀子‧解蔽》:“私其所積,唯恐聞其惡也。” 楊倞 注:“積,習。”15.通“ ”。功績,勞績。《管子‧權修》:“凡牧民者,以其所積者食之,不可不審也。”參見“ 積厚流光 ”。16.通“ ”。疾病。《漢書‧晁錯傳》:“且夫起兵而不知其勢,戰則為人禽,屯則卒積死。” 王念孫 《讀書雜志‧漢書九》:“漬,讀為漬,漬死,病死也。”17.通“ ”。參見“ 積射士 ”。18.見“ 積伶 ”。19.量詞。用於成堆之物。《新五代史‧宦者傳‧張承業》:“ 和哥 乏錢,可與錢一積。”20.指寒積、食積等病症。《靈樞經‧百病始生》:“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也。” 王充 《論衡‧福虛》:“﹝ 楚惠王 ﹞久患心腹之積皆愈。”21.數學中稱若干個數相乘的結果。《九章算術‧商功》:“今有城下廣四丈,上廣二丈,高五丈,袤一百二十六丈五尺,問積幾何?” . 蔣君付梓以傳之,而予適為漢陽葉子東卿重摹劉譜勒諸石,故不辭而樂書其卷後。真按:劉跂與泰山秦碑 真按:葉志詵與泰山秦碑 真按:翁方綱與葉志詵的金石學 真按:葉志詵與劉跂 嘉慶二十二年春正月。八十五叟北平翁方綱。

  注:見楊寶鏞輯《復初齋文集補遺》(《龍淵爐齋叢書》)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 ,又見鮑昌熙《金石屑》。真按:參考書目-博士論文-翁方綱研究

49

跋琅邪臺秦篆真按:翁方綱與秦篆

  琅邪臺秦篆,世皆稱存十行耳。予以壬子夏,按試青州,訪諸學官弟子,真按:翁方綱在山東學政-金石採訪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 此篆刻在諸城縣海濱懸崖,極難拓。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學 有段生松苓真按:段松苓 善氊蠟,諾為予拓之。時以夏秋,海水盛長,不可往。明年,予北歸,以語學使阮梁伯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阮元 真按:阮元 至甲寅夏,阮公寄來者,前後凡得十三行。今見孫觀察所拓者,前後凡十二行,皆較世所行拓本有前後多出之字,而拓手又精審不苟,信可寶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阮元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孫星衍 昔歐陽文忠謂麻溫故學士於登州海上得片木,真按:歐陽修與秦篆 即杜詩所謂“棗木傳刻肥失真”者,真按:杜甫與秦篆 此乃以杜之言《繹山》者例《之罘》刻耳,非謂《繹山碑》也。真按:重出,重複,-前已有! 《之罘》刻,今不可見,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 惟《汝帖》存其殘字十四,則實過於肥也。然杜詩此篇,以書貴瘦硬為說,蓋對爾日開元、天寶間尚肥濃之習言之,真按:簡化字之餘孽-應係競字簡化相似而誤者! 其實棗木刻之失真,亦不僅失在肥耳。而近日王篛林,乃專主篆貴瘦之說真按:王澍的篆學 真按:翁方綱對王澍書學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王澍篆學的批評 真按:標點不當-當作。號! 嘗見虛舟作篆,雖至逕數寸外之字,亦以細瘦為主。夫所謂行筆如蠶吐絲者,惟古刀布文有之,後人摹印,有鐵綫一種,即其遺法。若《鐘鼎欵識》所摹漢器,亦有字展大而仍用鐵綫者,此篆學希古式,學者不可不知真按:標點不當-當作。號! 然必以此為篆書之定式則非也。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 真按:翁方綱的篆學 愚於周《石鼓》、《秦琅邪臺》,皆得精拓,真按:翁方綱與石鼓文 真按:翁方綱的收藏 真按:翁方綱與秦篆 就原畫未經鑿寬者,以今衣工尺度之,則《石鼓》畫寬一分,琅邪畫寬一分二三厘。其《之罘》篆、在《汝帖》者,雖經重摹,然尚非徐鄭輩重書可比,亦約寬一分五厘許,然則字愈大則畫因之加肥,章章明矣。必無專執細瘦以為式者也。真按:翁方綱的篆學 新出精拓之《琅邪臺篆》,多是益都段生手拓者,真按:段松苓 真按:段松苓與琅邪臺秦篆 不惟前後有多出之字,而畫痕亦極明白可辨,及此先秦書家真影披露之時,得以詳考古人篆勢,其灼可憑信,倍勝於空言辨論者爾。真按:翁方綱對當時學術環境的奉承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言必有據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卷第5頁。

49

跋琅邪臺秦篆

  琅邪臺秦篆,今日拓本僅存中間十行耳。其末“制曰可”三字,與前“五大夫楊樛”一行,已久不可辨,即近日錢竹汀詹事深於考訂,而其《潛研跋尾》已訛為“楊漻”,信此一行之難辨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識字學 真按:錢大昕與秦篆 真按:翁方綱對錢大昕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與錢大昕的金石學 今芸臺詹事精拓本,并其前“五大夫趙嬰”一行,又得其首二字,則著錄家所未嘗見也,披睹為快,真按:阮元的金石採訪學成績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阮元 題而歸之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