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
。總之仍求交弟處發落,是所以全諸公諄相關切之意耳。真按:疑有誤! 若官為遞去,真按:國:遞 部首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4 注音一式 ㄉ|ˋ 1. 傳送。如:「郵遞」、「投遞」、「呈遞」、「遞眼色」。唐˙杜甫˙宿青草湖詩:「寒冰爭倚薄,雲月遞微明。」 2.更迭、交替。呂氏春秋˙季春紀˙先己:「當今之世,巧謀並行,詐術遞用。」 3.順著次序。如:「遞增」、「遞降」、「遞減」。 詞:遞1 〔d ㄉ〡ˋ〕 〔《廣韻》徒禮切,上薺,定。〕 〔《廣韻》特計切,去霽,定。〕 1.交替;輪流。《楚辭‧九辯》:“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陰陽不可儷偕。” 朱熹 集注:“遞,更易也。” 唐 杜甫 《宿青草湖》詩:“寒冰爭倚薄,雲月遞微明。” 梁啟超 《論變法必自平滿漢之界始》:“自大地初有生物,以至於今日,凡數萬年,相爭相奪,相博相噬,遞為強弱,遞為起滅。”2.順次;依次。《周書‧异域傳上‧獠》:“自 江 左及 中州 遞有 巴 蜀 ,多恃險不賓。” 唐 李端 《奉贈苗員外》詩:“八龍承慶重,三虎遞朝歸。”參見“ 遞進 ”。3.傳送;傳遞。《敦煌變文集‧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夫人見飯向前遞,慳貪未喫且空爭。” 唐 柳宗元 《與崔策登西山》詩:“馳景泛穨波,遙風遞寒篠。” 元 王國器 《踏莎行‧金錢卜歡》詞:“花房羞化彩娥飛,銀橋密遞仙娥信。”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五:“ 瑞豐 看出來胖學生的不好惹,趕緊把旗子向胖子背後的人遞,也同樣的遇到拒絕。”4.押送。《宋史‧洪皓傳》:“ 粘罕 怒,將殺之。旁一酋唶曰:‘此真忠臣也。’目止劍士,為之跪請,得流遞 冷山 。” 明 湯顯祖 《牡丹亭‧硬拷》:“領解的是 藍橋驛 ,配遞乘龍。”5.驛站。 宋 丁用晦 《芝田錄》:“ 李德裕 取 惠山 泉,自 常州 至京置遞,號水遞。”《元史‧世祖紀七》:“詔定賦租,立站遞,設衛送軍。”6.驛車,驛馬。 唐 白居易 《縛戎人》詩:“黃衣小使錄姓名,領出 長安 乘遞竹。”7.蜷曲。謂手足拘攣之症。《管子‧入國》:“凡國都皆有掌養疾,聾盲、喑啞、跛躄、偏枯、握遞,不耐自生者,上收而養之疾,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後止。” 尹知章 注:“遞,著也。謂兩手相拱著而不申者。”一說,足病。參閱 郭沫若 等集校。8.量詞。表示動作依次經過的段落。 茅盾 《幻滅》七:“和風一遞一遞地送來了水車的刮刮的繁音和斷續的秧歌。” 遞2 〔sh ㄕˋ〕〔《集韻》時制切,去祭,禪。〕 1.通“ 適 ”。適宜。2.通“ 逝 ”。往;去。《文選‧王儉〈褚淵碑文〉》:“德猷靡嗣,儀形長遞。” 李善 注:“遞,音逝…… 鄭玄 《春秋緯》注曰:‘遞,去也。’”遞3 〔dI ㄉㄞˋ〕 〔《古今韻會舉要》當蓋切,去泰〕 圍繞。《漢書‧王莽傳上》:“夫 絳侯 即因 漢 藩之固,杖 朱虛 之鯁,依諸將之遞,據相扶之勢。” 顏師古 注:“遞,繞也。謂相圍繞也……遞音帶。” 異. 真按:疑有誤! 則弟家中要務現需交楚者,真按:疑有誤! 真按:國:家 部首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ㄍㄨ 1. 對女子的尊稱。同「姑」。後漢書˙卷八十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ㄐ|ㄚ jia(05489) 家 部首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0 注音一式 ㄐ|ㄚ 1.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2.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3.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4.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5.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6.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7.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8.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十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9.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10.姓。如周代有家伯。 11.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12.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13.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14.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15.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十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ㄍㄨ gu(04149) 詞:家1 〔ji ㄐ〡ㄚ〕〔《廣韻》古牙切,平麻,見。〕 1.人所居;住房。《易‧豐》:“豐其屋,蔀其家,闚其戶,闃其無人。”《莊子‧山木》:“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2.特指自己家庭的住房。《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吾家去此往返十里有餘,來去稍遲,子莫疑怪。”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四:“不是天涯不到家, 彭城 風雨願偏賒。” 魯迅 《吶喊‧故鄉》:“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門口了。”3.室內;大門以內;房屋的裡邊。《詩‧大雅‧綿》:“ 古公亶父 ,陶復陶穴,未有家室。” 毛 傳:“室內曰家。” 孔穎達 疏引 李巡 曰:“謂門以內也。”《爾雅‧釋宮》:“牖戶之間謂之扆,其內謂之家。” 郭璞 注:“今人稱家,義出於此。”4.安家落戶;定居。《史記‧樂毅列傳》:“ 樂羊 死,葬于 靈壽 ,其後子孫因家焉。” 唐 王昌齡 《鄭縣宿陶太公館中贈馮六元二》詩:“本家 藍田 下,非為漁弋故。”《醒世恒言‧小水灣天狐詒書》:“ 王臣 料道立身不住,棄下房產,改拾細軟,引母妻婢僕,避難 江 南,遂家於 杭州 。”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八:“ 鄭芝龍 者 泉州 人,初附 倭 ,家于 臺灣 。”5.指機關、部隊等單位的住地。《小說選刊》1981年第8期:“你們在家的委員是多數,安全可以決定,用不打電話。”如:我找到營部,剛好營長不在家。6.家族;家庭。《詩‧周頌‧桓》:“天命匪解,桓桓 武王 ,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 鄭玄 箋:“能定其家先王之業。”《禮記‧樂記》:“脩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樂之發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後娶》:“異姓寵則父母被怨,繼親虐則兄弟為讎,家有此者,皆門戶之禍也。” 唐 王度 《古鏡記》:“ 豐城縣 倉督 李敬慎 家有三女,遭魅病,人莫能知。” 沈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我有了外面的自由,對於家中的愛護反覺處處受了牽制。”7.結婚成家。《易‧蒙》:“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楚辭‧離騷》:“及 少康 之未家兮,留 有虞 之二 姚 。” 朱熹 集注:“願及 少康 未娶於 有虞 之時,留此二 姚 也。”《淮南子‧齊俗訓》:“待 西施 、 毛嬙 而為配,則終身不家矣。”8.指 夫或妻。《左傳‧桓公十八年》:“ 申繻 曰:‘女有家,男有室,無相瀆也,謂之有禮,易此必敗。’” 楊伯峻 注:“家、室猶夫妻也。”《晏子春秋‧外篇下十》:“ 田無宇 見 晏子 獨立於閨內,有老婦人出於室者,髮班白,衣緇布之衣而無裏裘。 田無宇 譏之曰:‘出於室為何者也?’ 晏子 曰:‘ 嬰 之家也。’ 無宇 曰:‘位為中卿,田七十萬,何以老為妻?’” 宋 黃庭堅 《薄薄酒》詩之二:“薄酒終勝飲茶,醜婦不是無家。” 柔石 《二月》:“‘像 蕭先生 這樣好的人,應該有一個好的家。’她底這個‘家’意思就是‘妻子’。”9.專指婦女。《周禮‧地官‧小司徒》:“小司徒之職,掌建邦之教法,以稽國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之數,以辨其貴賤老幼廢疾。” 鄭玄 注:“夫家,猶言男女也。”10.謙詞。對別人稱說自己親屬中的長輩或年長者。如:家父,家母,家舅。亦用以指同姓的人。 清 王應奎 《柳南續筆》卷四:“ 臨川 李侍郎 《書〈曝書亭集〉後》云:‘近世人詩文標目,於同姓人輒稱家某人。’”11.內部的,家中的,與“外”相對。 明 余繼登 《典故紀聞》卷十二:“ 正統 十四年,降虜之編置京畿者,因虜入寇,遂編髮胡服肆掠,人目為家達子。”參見“ 家賊 ”。12.家 產;家業。《左傳‧文公十四年》:“ 公子商人 驟施於國,而多聚士,盡其家,貸於公,有司以繼之。” 杜預 注:“家財盡從公及國之有司富者貸。”《史記‧呂不韋列傳》:“九月,夷 嫪毐 三族,殺太后所生兩子,而遂遷太后於 雍 。諸 嫪毐 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 蜀 。” 司馬貞 索隱:“家謂家產資物。”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後娶》:“前夫之孤,不敢與我子爭家,提攜鞠養,積習生愛,故寵之。”13.養家;持家。 唐 韓愈 《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銘》:“公諱 素 ,字某,生七歲,喪其父,貧不能家,母夫人提以歸,教育於其外氏。” 宋 岳珂 《桯史‧汪革謠讖》:“又一在 荊橋 ,使里人 錢 某 秉德 主焉,故 吳 越 支裔也,貧不能家。妻美而豔, 革 私之。” 元 趙孟頫 《題耕織圖》詩之二:“幼婦頗能家,井臼常自操。”14.家家;每家。《孝經‧廣至德》:“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見之也。’” 邢昺 疏:“非家家悉至而日見之。”《漢書‧禮樂志》:“﹝ 世祖 ﹞即位三十年,四夷賓服,百姓家給,政教清明。” 顏師古 注:“言家家皆足。” 金 高汝礪 《雨後》詩:“時雨雨三日,田家家萬金。”15.卿 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周禮‧夏官‧序官》:“家司馬各使其臣以正於公司馬。” 鄭玄 注:“家,卿大夫采地。”《論語‧八佾》:“三家者以《雍》徹。” 朱熹 集注:“三家, 魯 大夫 孟孫 、 叔孫 、 季孫 之家也。”《莊子‧駢拇》:“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16. 漢 時列侯稱家。亦指分封列侯。《史記‧三王世家》:“朕之不德,海內未洽,乃以未教成者彊君連城,即股肱何勸?其更議以列侯家之。”《史記‧三王世家》: “今諸侯支子封至諸侯王,而家皇子為列侯,臣 青翟 、臣 湯 等竊伏孰計之,皆以為尊卑失序,使天下失望,不可。” 司馬貞 索隱:“時諸王稱‘國’,列侯稱‘家’也,故云‘家皇子’為尊卑失序。”又,太子亦稱家。《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屬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太子稱家,故曰家令。”參見“ 家吏 ”。17.朝廷;朝代。《呂氏春秋‧貴卒》:“公子 糾 與公子 小白 皆歸,俱至,爭先入公家。” 高誘 注:“公家,公之朝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書證》:“南方以 晉 家渡 江 後,北間傳記,皆名為偽書。”《新唐書‧姚思廉傳》:“﹝ 思廉 ﹞推究綜括,為 梁 陳 二家史,以卒父業。” 金 趙秉文 《代州》詩:“ 漢 家戰伐雲千里, 唐 季英雄土一丘。”18.指 國家。《文選‧張衡〈東京賦〉》:“且 高 既受建家,造我區夏矣。” 薛綜 注:“言 高祖 受上天之命建立國家。” 宋 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二:“ 粘罕 笑云:‘……山前山後,乃是我家舊地,更說做甚?你家地土,卻須割取些來,方可是省過也。’” 毛澤東 《念奴嬌‧鳥兒問答》詞:“前年秋月朗,訂了三家條約。”19.特指上古時代的一種生產組織。《管子‧乘馬》:“邑成而制事:四聚為一離,五離為一制,五制為一田,二田為一夫,三夫為一家,事制也。”20.指 學術或藝術流派。《荀子‧解蔽》:“今諸侯異政,百家異說,則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亂。”《漢書‧藝文志》:“昔 仲尼 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故《春秋》分為五,《詩》分為四,《易》有數家之傳。”《雲笈七籤》卷一:“隨所意得,遂為箋注,豈成一家之說,但備遺闕 之文。” 秦牧 《李可染畫語尋味錄》序:“我國當代最杰出的若干國畫家中, 李可染 卓然自成一家。”21.掌握某種專門知識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 元 盧摯 《蟾宮曲‧錢塘懷古》曲:“問 錢塘 佳麗誰邊,且莫說詩家, 白傅 坡仙 。”《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公孫 心裏想道:‘這原來是個選家,何不來拜他一拜?’”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六)》:“標點,對於五言或七言詩最容易,不必文學家,只要數學家就行。”如:革命家;科學家;小麥專家;社會活動家。22.指 某人。《東觀漢記‧王常載記》:“上于大會中,指 王常 謂群臣曰:‘此家率下江諸將,輔翼 漢 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帝幸 濯龍 中,並召諸才人, 下邳王 已下皆在側,請呼皇后。帝笑曰:‘是家志不好樂,雖來無歡。’” 王先謙 集解引 惠棟 曰:“是家猶云是人也。”《紅樓夢》第一○八回:“ 賈母 舉酒要喝, 鴛鴦 道:‘這是姨太太擲的,還該姨太太說個曲牌名兒,下家接一句《千家詩》。’”23.放在某些表示行政機構的名詞之後,表示具有某種職務或身分的人。《三國志‧吳志‧太史慈傳》:“﹝ 太史慈 ﹞由是知名,而為州家所疾。”《宋書‧竟陵王誕傳》:“官云小人輩敢持臺家逼我。” 唐 韓愈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遷者追迴流者還,滌瑕蕩垢朝清班。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軻祇得移荊蠻。” 孫汝听 注:“使家謂 湖南 觀察使。”24.指經營某種行業的人或人家。 唐 白居易 《觀刈麥》詩:“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水滸傳》第二三回:“酒家趕出來叫道:‘客官那裏去!’”如:漁家;船家。25.人工飼養或馴養在家中的。與“野”相對,如家禽、家畜。 五代 齊己 《野鴨》詩:“野鴨殊家鴨,離群忽遠飛。”26.指在家中養馴服了的。《西游記》第十三回:“ 三藏 道:‘這獐鹿想是太保養家了的?’”27.量詞。用於住戶或企業等。《莊子‧徐無鬼》:“ 舜 有羶行,百姓悅之,故三徙成都,至 鄧 之 虛 而十有萬家。”《漢書‧張安世傳》:“上追思 賀 恩,欲封其冢為 恩德侯 ,置守冢二百家。” 唐 韓 愈 《出門》詩:“ 長安 百萬家,出門無所之。”《水滸傳》第四九回:“且說 登州 山下有一家獵戶,兄弟兩個,哥哥喚做 解珍 ,兄弟喚做 解寶 。”《老殘游記》第三回:“ 老殘 到了次日,想起一千兩銀子放在寓中,總不放心,即到院前大街上找了一家匯票莊,叫個日昇昌字號。” 楊朔 《征塵》:“這其實是家小飯館。”28.“ 傢 ”的古字。參見“ 家火 ”、“ 家什 ”、“ 家生 ”。29.同“ 傢 ”。30.姓。 春秋 晉 有 家僕徒 。見《左傳‧僖公十五年》。家2 〔ji ˙ㄐ〡ㄚ〕 1.用在某些名詞後面,表示屬於那一類人。 明 湯顯祖 《牡丹亭‧慈戒》:“女兒家甚做作,星辰高猶自可。”《紅樓夢》第二十回:“彼時 黛玉 、 寶釵 等也過來勸道:‘媽媽,你老人家擔待他們些就完了。’” 趙樹理 《傳家寶》三:“她又說:‘哪有女人家連自己的衣裳鞋子都不做,到集上買穿?’”2.方言。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後面,指他的妻。 趙樹理 《三里灣》二一:“ 馬有餘 看見了 菊英 說:‘老三家也在這裏嗎?’……又向 菊英 說:‘老三家明天也不要另做飯!就回家裏吃去。’” 趙樹理 《三里灣》六:“ 常有理 自然又喊三夥家去把門關上。” 家3 〔jie ˙ㄐ〡ㄝ〕 1.助詞。猶“地”。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酒來後,滿盞家沒命飲,面磨羅地甚情緒,吃下酒,沒滋味似泥土。” 元 無名氏 《漁樵記》第一摺:“此女頗不賢慧,數次家和小生作鬧,小生只得將就,讓他些罷了。”《西游記》第三一回:“公主聞此正言,半晌家耳紅面赤,慚愧無地。”《紅樓夢》第七七回:“成日家聽見你在女孩們身上做工夫,怎麼今兒個就發起赸來了?”參見“ 地2 ”。2.助詞。猶的。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楔子:“哥哥比兄弟多一片家狠心腸。”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二摺:“雖然我六旬過血氣衰,我猶敢把三五石家硬弓開。”家4 〔 ㄍㄨ〕 〔《正字通》音姑〕通“ 姑1 ”。 1.古時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 扶風 曹 世叔 妻者,同郡 班彪 之女也,名 昭 ,字 惠班 ,一名 姬 。博學高才。 世叔 早卒,有節行法度。兄 固 著《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 詔 昭 就 東觀 臧書閣踵而成之。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 大家 。”《正字通‧部》:“家讀姑。”2.婆婆。參見“ 家4翁 ”。3.六朝時對嫡母的稱呼。參見“ 家4家 ”。 異. 真按:疑有誤! 真按:國:楚 部首 木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ㄔㄨˇ 1. 痛苦。如:「苦楚」。史記˙卷十˙孝文本紀:「夫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豈稱為民父母之意哉!」 2.清晰、整齊。如:「清楚」。詩經˙小雅˙賓之初筵:「邊豆有楚,殽核維旅。」 3.鮮明、華麗。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南朝梁˙沈約˙少年新婚為之詠詩:「腰肢既軟弱,衣服亦華楚。」 4.古時教師用以責罰學生的小杖。禮記˙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鄭玄˙注:「夏,槄也;楚,荊也。二者所以撲撻犯禮者。」 5.國名:(1) 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大陸地區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2) 五代時馬殷所建,為五代十國之一。有今大陸地區湖南及廣西東部等地,後為南唐所滅。 6.大陸地區湖南、湖北的通稱。或專指大陸地區湖北而言。 7.植物名。馬鞭草科蔓荊屬,落葉灌木。葉為掌狀複葉,邊緣有細鋸齒。七八月間開淡黃紫色花。或稱為「牡荊」。 8.姓。如宋代有楚公輔。 9.拷打。聊齋志異˙卷一˙三生:「鬼力楚之,痛甚而蹶。」 詞:楚1 〔ch ㄔㄨˇ〕〔《廣韻》創舉切,上語,初。〕〔《廣韻》瘡據切,去御,初。〕亦作“ 檚1 ”。 1.木名。又名牡荊。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幹堅勁,可做杖。《詩‧周南‧漢廣》:“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朱熹 集傳:“楚,木名,荊屬。”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雜說》:“入林失斧,不能得楚。” 清 蒲松齡 《聊齋志异‧蛇人》:“出門數武,聞叢薪錯楚中,窸窣作響。”2.泛指叢莽。《吳子‧論將》:“居軍荒澤,草楚幽穢。” 晉 張協 《雜詩》:“溪壑無人跡,荒楚鬱蕭森。” 南朝 齊 謝朓 《宣城郡內登望》詩:“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3.古代的刑杖或督責生徒的小杖。《禮記‧學記》:“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陳澔 集說:“夏,榎也;楚,荊也。榎形圓,楚形方。以二物為扑,以警其怠忽者,使之收斂威儀也。” 漢 陳琳 《為袁紹檄豫州》:“故太尉 楊彪 ,典歷二司,享國極位, 操 因緣眥睚,被以非罪,榜楚參並,五毒備至。”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故 王丹 威子以檟楚, 朱穆 昌言而示絕。”4.拷打。 漢 荀悅 《漢紀‧宣帝紀一》:“夫人之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步飛煙》:“縛之大柱,鞭楚血流。” 清 蒲松齡 《聊齋志异‧三生》:“鬼力楚之,痛甚而蹶。”5.痛苦。 晉 陸機 《于承明作與士龍》詩:“俯仰悲林薄,慷慨含辛楚。” 唐 李朝威 《柳毅傳》:“婦始楚而謝,終泣而對曰:‘賤妾不幸,今日見辱問於長者。’” 清 江昱 《摸魚子》詞:“心最楚,是未習、風波千里沿潮去。”6.酸痛、疼痛。 宋 梅堯臣 《送張子野知虢州先歸湖州》詩:“君當橘柚時,摘包帶霜華,清甘不楚齒,若酒傾殘霞。” 元 薩都剌 《楊妃病齒圖》詩:“君不聞 華清宮 ,一齒作楚藏禍凶;又不聞 馬嵬坡 ,一身濺血未足多。” 清 周亮工 《與王隆吉書》:“拈筆如十石弓,略一涉想,頭便岑岑作楚。”7.齊整;清晰。《詩‧小雅‧賓之初筵》:“賓之初筵,左右秩秩。籩豆有楚,殽核維旅。” 毛 傳:“楚,列貌。”《文選‧嵇康〈琴賦〉》:“更唱迭奏,聲若自然。流楚窈窕,懲躁雪煩。” 李善 注:“言流行清楚窈窕之聲。”8.鮮艷,華麗。 南朝 梁 沈約 《少年新婚為之詠》:“腰肢既軟弱,衣服亦華楚。”參見“ 楚楚 ”。9.傖俗,粗俗。 晉 陸雲 《與兄平原書》:“ 張公 語 雲 云,兄文故自楚。”《宋書‧長沙景王道憐傳》:“ 道憐 素無才能,言音甚楚,舉止施為,多諸鄙拙。” 唐 皎然 《冬日天井西峰張煉師所居》詩:“坎坎山上聲,幽幽林中語。仙鄉何代隱,鄉服言亦楚。”10.謂粗糙。參見“ 楚鞋 ”、“ 楚服 ”。11.叢生。參見“ 楚木 ”。12.古國名。 羋 姓。始祖 鬻熊 。 西周 時立國於 荊山 一帶,都 丹陽 (今 湖北 秭歸 東南)。 周 人稱為 荊蠻 。後建都於 郢 (今 湖北 江陵 西北 紀王城 )。 春秋 戰國 時國勢強盛,疆域由 湖北 、 湖南 擴展到今 河南 、 安徽 、 江蘇 、 浙江 、 江西 和 四川 。為五霸七雄之一。 戰國 末,漸弱,屢敗於 秦 ,遷都 陳 (今 河南 淮陽 ),又遷 壽春 (今 安徽 壽縣 )。公元前223年為 秦 所滅。參閱《史記‧楚世家》。13.古國名。 秦 楚 之際,自 秦二世 元年(公元前209年)至 漢 六年(公元前201年),八年之間,先 陳勝 起兵於 蘄 ,在 陳縣 (今 河南 淮陽 )建立 張楚 政權,自號 楚王 ;後 襄彊 、 景駒 及 熊心 (即 懷王 )亦自號 楚王 ; 漢 元年, 項羽 自立為 西楚霸王 ,都 下邳 (今 江蘇 睢寧 西北), 漢 六年國除。參閱《文獻通考‧封建六》。14.古國名。 五代 時十國之一。 馬殷 開創。 馬殷 據今 湖南 之地,受 後梁 封為 楚王 ,都 長沙 ,疆域曾達 廣西 東部。後為 南唐 所滅。歷六主、四十五年(公元907——951年)。參閱《新五代史‧楚世家》。15.姓。 春秋 晉 有 楚隆 。見《左傳‧哀公二十年》。 宋 有 楚建中 。見《宋史》本傳。 異. 皆不可收拾耳。至要至要。真按:翁方綱的家事 真按:翁方綱家中變故-俟考!
注:此札見《復初齋文集》稿本(影印本)第十一冊第3012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1_復初齋文稿(十四)\_003012.jpg
三四
日內武場未竣,不敢親詣候安。真按:翁方綱的教育事業 真按:翁方綱的教育事業-選拔人才 真按:翁方綱的教育事業-考試 茲 有瀆懇者,弟處失教之二家人原應能當事諸公辦理,況諸公皆係為弟關注起見,弟豈不知。惟是其中有不得不細說者,則此時必應由弟處急逐此二人進京,為至當不 易之法。若由官辦,將此二人遞解,則其中有多少委曲者,即以弟京中家務諸件,自房契、借券以及一切瑣務帳目,兒子所不知其詳者,皆在此二人處。真按:翁方綱的家事 真按:翁方綱的家醜 即如今春小兒往奉天看書,一切未了之帳目,尚皆在伊處。真按:翁樹培與文溯閣四庫全書 今若官辦遞解,則其到京必致生枝節,即刻舍下一切難了之事,皆大壞不可收拾矣,此非一言所能盡也。并人役等,斷無稽留於濟南石城之理。至其到京後如何囑小兒分頭查伊下落,并追其經手辦理諸要務之法,弟自有法以處之。此若由官辦,則舍下數年來之事,一旦皆壞,所失非細。真按:翁方綱的口頭禪 真按:非細.匪細 諸 公原是關注為弟耳,所以不得不如此細說,務求代問諸公之意,大約惟恐弟尚留此二人於濟南耳。總之,此二人一交與弟,不但不可留,亦斷不能留也。若再留此二 人於此,弟復何顏見諸公乎?惟是京中弟舍間之委曲,亦有不能不細說者。至於弟將來回京後自必有以處之耳,斷不負諸公相關注之意也。真按:翁方綱在山東學政 真按:翁方綱的同僚之誼
注:此札見《復初齋文集》稿本《影印本)第十一冊第3012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1_復初齋文稿(十四)\_003012.jpg
三五
方綱頓首年姻老前輩座前。真按:翁方綱之姻親-俟考! 除夕前一日接手札,備稔老前輩迪履慶綏,以慰以祝。侍到山東一年餘,重荷聖恩留任,自惟諸多歉愧,日增惶仄,而署中內外全恃一心檢諭,刻刻不敢安也。真按:翁方綱在山東學政 歲內補校竹垞先生《經義考》,得千餘條,刊為十二卷。真按:經義考補正之成書 真按:翁方綱對朱彝尊經義考的訂補 又因濟南為漁洋先生論詩之地,而吾邑崑圃先生向日所受業者,輒就所聞緒論,遍考石帆、池北諸書,為之增注,刊得六卷,皆以紙墨略厚,未及寄呈。真按:翁方綱與黃叔琳與王士禛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作品的整理 真按:翁方綱著作考 茲先以小薄本二種寄呈鈞誨。諸惟心照,不盡馳切。
注:此札見《復初齋文集》稿本(影印本)第十一冊第3013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1_復初齋文稿(十四)\_003013.jpg
三六
接大人見示,奉到廷寄一件,備知此事前後。荷承大人曲致成全之雅意,其此後之倍加嚴切約束,更不消縷述矣。除俟旋轅面聖外,先此肅申謝悃。不盡所言,諸惟鈞鑒,臨穎虔切。真按:翁方綱之仕履 真按:翁方綱的家醜 真按:翁方綱與吉慶-應即此人.山東巡撫也. 弟名正具敬衝。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原稿作沖(冲)!-弟名正具敬沖。○又似仲字!俟詳考!
注:此札見《復初齋文集》稿本(影印本)第十一冊第3032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1_復初齋文稿(十四)\_003032.jpg
三七
濟南城西辭別以後,至今久未致書奉候。中間疊奉手教,真按:叠 時刻擬罄所懷,而碌碌道途,又未得恰有鴻便,是以遲遲至今,昔人所謂意之勤不若其書之志也。真按:翁方綱的交友方法論 邇惟三兄大人綏和迪履,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 懋著精勤,以祝以企。弟役車奔走,日無寧晷,回思小滄浪畔與名輩勝流賡和往復,此段風味,何日忘之?真按:翁方綱在山東的交友資料 薛祠一圖,現即用吳君初稿,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 俾黃君小松繪之,而硯匣背側諸銘至今尚未鎸妥。真按:翁方綱與吉慶與薛瑄的硯-應即此人此事. 真按:翁方綱求黃易作畫-薛瑄的硯 緣春末夏初又值京中室人逝去,真按:翁方綱之家世 真按:翁方綱之妻 真按:翁方綱之妾 雖弟刻以心在職事轉可以自解,而未免籌營家務一切俗冗,致荒雅訂,當於秋初在省時裝卷寄求大作也。真按:翁方綱的考證學歷 真按:翁方綱讀書過程 茲先以昨在考棚所作,奉寄二律寫以求政。有敝門人東鄉吳生蘭雪者,弟在江西三年中惟得此一詩人,其天才超曠,近日少年所罕見者。真按:翁方綱對吳嵩梁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在江西學政的弟子 惟以家貧,真按:吳嵩梁之家境 出謀館地,又急欲謀歸養母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