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August 25, 2009

51

邱文莊真按:丘濬 海忠介三祠,真按:海瑞 循柱讀之,故韻非原次。乾隆庚寅四月一日。」(《詩集》7/4A

 初夏,示遂溪縣學官,有詩二首。(《集外詩》7/9A

 五月,電白道中,真按:國無!待查!詞無. 有詩三首。(《詩集》7/7A

 七夕,英和招看河燈,有詩二首。(《詩集》7/9B

 是月,作〈甘泉宮瓦歌〉,為侯官林道山賦。又有〈枕濤閣五十八研銘歌〉。(《詩集》7/9B-10A

 八月,偶見《施愚山集》中〈題趙文敏畫少陵戴笠像詩〉,因作詩詠之。(《詩集》8/1A

 秋,觀錢選畫卷,有詩。(《集外詩》7/13B

 有詩奉寄集齋宮傅錢陳群五十六韻。(《集外詩》7/14A

 觀汪度涵所藏王羲之臨〈諸葛武侯墨跡卷〉。(《集外詩》7/15B

 中秋,次韻英和監試院中,和法式善之作。(《詩集》8/1A

 秋,回省,送恩科鄉試。(《家事略記》)真按:羨文

 十月望日,先生臨〈大雅集晉右軍王羲之書興福寺半截碑〉。(《蘇富比拍賣圖錄》)

 十一月初六日,夫人生日,鄭潤為畫〈麻姑圖〉,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麻姑】 注音一式 ㄇㄚˊ ㄍㄨ  注音二式 m g 相似詞相反詞解釋 傳說中的仙女。姓黎字瓊仙,建昌人,修道於牟州東南姑餘山,宋徽宗政和中,封為真人。見晉˙葛洪˙神仙傳˙卷七˙麻姑。山名。見麻姑山條。 用夫人韻作詩二首。(《詩集》8/2B

 冬,鄭潤持摹刻〈晝寒詩帖卷〉見示,與鄭潤各手摹一通。(影5/1253

 十二月五日,始興舟中,真按:國無!待查! 有詩寄楊宗岱、謝啟昆、姚頤。「予三年前是日,泊舟於此,有讀黃詩寄楊、謝、姚三子之作

52

,今復以分寧新刻本校勘,天社任淵注,仍用舊韻寄三子,並示伯求、德敏。庚寅臘月五日,始興舟中。」(《集外詩》7/19A

是月,有詩〈南雄食韭寄內〉。(《詩集》8/5A

南雄守張蒙川以其祖〈東海墨跡卷〉見贈,先生用黃庭堅〈觀李西涯草書〉韻作詩報之。真按:李東陽 (《詩集》8/5A

歲暮,南雄試竣,楊宗岱偕弟琴研自大庾過訪,出陳獻章〈碧玉圖〉,與〈張東海墨跡卷〉同觀,論及江西新刻《黃庭堅集》,有詩。(《詩集》8/5A、《集外詩》7/20B

將按試韶州,有詩二首,先寄示陳納士司訓,用昔年講杜詩韻。此二詩和作者,學官弟子凡百四十八人,深喜此郡士人能志於學,爰第其次,擇優者弟子十八人、童子八人而再試之,復疊前韻二首俾和。(《集外詩》7/21A21B

冬,在韶州府度歲。(《家事略記》)

皇上六旬壽,先生進樂府一百章。(《家事略記》)

是年,李宗瀚生。

 本年有詩:〈廉州使院廳事之後新作小亭,名之曰延青三首〉、〈發廉州二首〉、〈雨〉、〈雨,用前韻二首〉、〈早發遂溪道中二首〉、〈刺桐旬日,已有綠意〉、〈題吳水雲畫十二首〉

53

、〈雷州西湖,疊韻用蘇詩韻〉、〈曉發南渡,復疊前韻〉、〈酌亭詩〉、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泂】水-5-8     注音一式 ㄐㄩㄥˇ 解釋 1.水深廣。文選˙郭璞˙江賦:鼓帆迅越,漲截泂。李善˙注:漲﹑泂皆深廣之貌。2.遠。通迥。詩經˙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毛亨˙傳:泂,,遠也。       詞:泂1jin ㄐㄩㄥˇ〕    〔《廣韻》戶頂切,上迥,匣。〕1.遠。參見“ 泂酌 ”。2.深廣貌。    2yn 〡ㄥˇ〕 同“ 潁1 ”。古水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潁水》:“《呂氏春秋》曰:‘ 卞隨 恥受 湯 讓,自投此水而死。’ 張顯 《逸民傳》、 嵇叔夜 《高士傳》‘並言投 泂水 而死。’未知其孰是也。”   【泂泂】遙遠貌。《北史‧藝術傳上‧顏惡頭》:“登高臨下水泂泂,唯聞人聲不見形。” 〈檳 榔〉、〈椰子〉、〈題「五指山圖」〉、〈城月驛壁,自和前韻〉、〈重題松明書院二首〉、〈西施舌十韻〉、〈午日觀山,同姜星六、馮魚山兩孝廉用「登」字二 首〉、〈五藍驛雨二首〉、〈宿陽江七賢書院二首〉、〈遊崆峒岩,用石上吳雲岩前輩韻〉、〈陽春舟中,夜雨〉、〈曉渡端江二首〉、〈蘊齋寄湖筆並詩,索予近 著「石洲詩話」,用黃文節松扇韻奉酬,並寄象星〉、〈登閱江樓〉、〈聽琴〉、〈番縣學生王健寒,真按:疑當為禺字之誤! 年九十九矣,為賦詩〉、〈次和中丞定圃前輩落花四首〉、〈送同年李承亭通判曹州〉、〈陪陸耳山宗人、簡玉亭民部登鎮海樓,遊六榕、光孝二寺。三和諸城座師韻二首〉、〈吳平瀾「水雲圖」,用王龍標「齋心詩」韻〉、〈許才江「牆暄炙背圖」三首〉、〈題明中吳諸賢扇册八首〉、真按:疑為吳中二字之倒文! 真按:國無!待查! 仇十洲「上林苑圖」〉、真按:仇英 真按:仇英 〈題耿覺庵觀察小照二首〉、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小照】 注音一式 ㄒ|ㄠˇ ㄓㄠˋ 解釋: 小的肖像。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九回:這幅小照,依他的意思,定要畫上一個他。或稱為小像。 〈唐平野尊人「讀易圖」三首〉、〈送馮伯求入都〉、〈江孟亭「喝月圖」〉、〈題「水墨牡丹卷」二首,用卷中韻〉、〈朱文公「游晝寒詩墨跡卷」,借公韻〉、〈題侯官林氏摹刻玉枕「蘭亭」三首〉、〈舟發廣州〉、〈峽山寺,和蘇韻〉。(以上見《復初齋詩集》卷七)

〈晚宿化州〉、〈石城道中,與實堂、尚亭論詩,有懷鎮堂,並寄蘊山二首〉、〈石城松明書院,同實堂、尚亭用「鐙」字二首〉、〈青平驛舍,復與實堂、尚亭疊韻二首〉、〈徐文長「墨荷」二首〉

54

、 〈合浦道中五首〉、〈繼蘇文忠瓶笙詩,用「敲」字課廉州土作〉、〈瓶笙詩意猶末盡,更賦此篇示馮生,倒用前韻〉、〈海上春陰行,試廉州士作〉、〈廣州海角 亭,蘇文忠題「萬里瞻天」四字,真跡久失,予昔兩至此,每思補書,今來篋中,適有公書蔡君謨「天際烏雲帖」墨跡,並取戲鴻堂石刻「瞻」字合之,而綴以 詩〉、〈城月驛館,于舊題二詩,已為館人堊去,仍用舊韻題壁〉、〈陸公泉三首,寄鎮宣〉、〈將按瓊南,先寄儋州梁司訓〉、〈觀濤亭〉、〈海泊示諸子〉、 〈海中、晴望作歌〉、〈登瓊州府城樓〉、〈歸次南渡〉、〈同年楊槐亭太守,招遊雷州西湖,復疊前韻〉、〈晤化州都司張翀齋,知為外氏族也,贈以詩〉、〈琉 璃泉〉、〈佛桑二首〉、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佛桑】 注音一式 ㄈㄛˊ ㄙㄤ 解釋:朱槿的別名。見朱槿條。      教育部國語辭典   【朱槿】 注音一式 ㄓㄨ ㄐ|ㄣˇ 解釋:植物名。錦葵科木槿屬,常綠灌木。分布於中國南部。葉有柄,卵形,互生,花大,腋出,有朱紅、黃、白或桃紅色,蒴果闊卵形。易於栽植,供觀賞,或種植作為籬笆之用。亦稱為佛桑﹑扶桑。 真按:國無!待查! 〈訪湛甘泉所刻「南嶽碑」,黎瑤石所刻「瘞鶴銘」,示增城、從化兩學宮〉、〈馬自軒總戎池上作〉、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總戎】 注音一式 ㄗㄨㄥˇ ㄖㄨㄥˊ 解釋 1.主持軍事的人。唐˙杜甫˙諸將詩五首之四:殊錫曾為大司馬,總戎皆插侍中貂。2.統帥、統管軍務。魏書˙卷五十˙尉元傳:臣以天安之初,奉律總戎,廓寧淮右,海內既平,仍忝徐岳。周書˙卷四十一˙王傳:本以文雅見知,一旦委以總戎,深自勉勵,盡忠勤之節。                 詞:【總戎】1.統 管軍事;統率軍隊。《魏書‧尉元傳》:“臣以 天安 之初,奉律總戎,廓寧 淮 右,海內既平,仍忝 徐 岳。”《周書‧武帝紀下》:“帝總戎北伐。” 唐 楊炯 《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 吐蕃 不庭,詔 英王 為元帥,總戎西討。” 宋 葉適 《親征》:“ 太祖 、 太宗 未嘗不自總戎; 真宗 之初,固已幸 大名 矣。”2.統帥。亦用作某種武職的別稱。如 唐 人稱節度使為總戎; 清 時稱總兵為總戎。 唐 杜甫 《將赴成都草堂》詩之五:“共說總戎雲鳥陣,不妨遊子芰荷衣。” 仇兆鰲 注引 黃希 曰:“唐人以節度為總戎。” 唐 岑參 《奉送李太保兼御史大夫充渭北節度使》詩:“詔出 未央宮 ,登壇近總戎。” 明 孫仁孺 《東郭記‧由君子觀之》:“做相公,做總戎,一箇 齊 人始與終,帶咱每小友都得寵。” 清 戴名世 《<辨苗紀略>序》:“是時俞 公 方為 陝西 總戎,天子移之全 楚 ,使為提督任征 苗 事。” 〈五藍驛館,望海作〉、〈羅定龍龕岩,訪張文貞詩刻〉、〈羅定吏目劉世儀為予作「篔簹谷過雨圖」,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吏目】 注音一式 ㄌ|ˋ ㄇㄨˋ 解釋:職官名。州及兵馬吏目掌管緝捕盜賊、防獄囚、典簿籍等事;太醫院吏目則為醫士之職。          詞: 【吏目】古官名。 元 於儒學提舉司及各州設吏目為參佐官。 明 之翰林院、太常寺、太醫院,留守、安撫、招討、市舶、鹽課諸司及都指揮司、各長官司、各千戶所、各州均有設置。 清 唯太醫院、五城兵馬司及各州置之。其職除太醫院吏目與醫士類似外,其餘或掌文書,或佐理刑獄及官署事務。《紅樓夢》第八三回:“ 賈赦 道:‘方才風聞宮裏頭傳了一個太醫院御醫,兩個吏目去看病。’”《官場現形記》第四三回:“新選 蘄州 吏目 隨太爺 特來稟見。” 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篔簹】 注音一式 ㄩㄣˊ ㄉㄤ 解釋:一種肌薄而節長的竹子,為竹中最大的一種。幼學瓊林˙卷四˙花木類:篔簹,竹之別號。 用 蘇韻、文韻各一首〉、〈羚羊峽大風雨歌〉、〈送喻心筠之陵水縣任〉、〈次韻北平試院三松歌,呈定圃中丞,兼寄拓南司寇〉、〈新安縣貢生廖鼇、開平縣學生張 次叔,年皆九十四,為各賦一詩〉、〈續硯銘册歌,為林道山賦〉、〈次韻蘊齋二首〉、〈上林瓦歌〉、〈喬松「耐歲圖」,為饒桐陰尊人題二首〉、〈蘊齋復疊前 韻四首見貽,如數奉答〉。(以上見《復初齋集外詩》卷七)

師友往來:謝啟昆有〈陪翁覃溪師、積粹齋、錢蘀石兩先生遊二閘詩〉。(《樹經堂詩初集》1/6B

55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一七七一)三十九歲

元旦,在韶州,有詩四首。(《集外詩》8/1A

照屢為先生作〈右軍換鵝圖〉,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燡】火-13-17     注音一式 |ˋ    注音二式 y 相似詞    相反詞解釋 火盛的樣子。廣韻˙入聲˙昔韻:燡,火甚之貌。     光明的樣子。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汨磑磑以璀璨,赫燡燡而坤。 先生有詩酬之。(《集外詩》8/1A

先生有詩送同年譚尚忠司臬河南。真按:國無!待查! (《集外詩》8/2A

發韶城,有詩六首。(《詩集》8/6A

正月十一日,往連州,有詩二首。「去年正月十一日,鶴峰同往廉州,今復以是日相值湞江,同往連州,而琴研亦以歸後四年復來遊連,皆若有夙因者。賦此二首,博幕舍諸君和。」(《集外詩》8/2A

褚廷璋有書致先生,云近目力稍減。又心筠所在陵水縣廨新構一齋,先生題曰「停雲」,有詩。(《詩集》8/7B

正月二十六日,連州試竣,謁張宣公祠,觀州庠重立魏公列秀亭石、明人重刻宣公〈湟川八詠詩〉斷碑,依其韻示學官弟子。(《詩集》8/7B

集蘇軾書峽山寺蘇題,刻之飛泉亭壁,有詩二首,借蘇軾〈衆妙堂詩〉韻。(《集外詩》8/3B

春,撰〈愛蓮說〉。(《粵東金石略》)

56

四月二日,致錢載札,有云:「弟因署幕乏人,真按:國無!待查! 愈形忙冗,所以件件荒廢,竟無開卷之暇。謹錄三月一個月之詩,真按:翁方綱講白話? 呈批定。亦欲下半年一刪舊詩,抄之而大費手,奈何!《粵東金石略》十二卷,亦要付梓。而寫字一事,寢興以之,實無功夫,奈何!似必須從大小篆八分入手,然後有定見也。近已能用弱筆學懸腕,真按:翁方綱學書法的歷程 尊製散卓真按:國無!待查! 乞幾枝,不一不一。」(《愛日吟廬書畫別錄》卷二)

夏,程江使院,同蔣南莊有詩,限韻二首。(《詩集》9/5A

毗陵蔣新仲示先生文徵明書〈阿房宮賦〉墨跡,有詩。「文衡山書〈阿房宮賦〉墨跡,錢塘梁文莊公從吳中繆十區奕勝得之,自記於册尾,後歸毗陵蔣新仲。辛卯夏,程江使院,出以示余。」(《集外詩》8/9B

六月十六日,石龍舟中,有〈羅浮雜詠〉二十九首。(《集外詩》11/11B

中秋,藥洲,同夫人作詩,用「升」字。(《集外詩》8/13A

九月九日,摹刻文徵明詩於竹節硯背。「昔金陵城北嘉善寺,有奇石景最勝,文衡山、許攝泉重陽日同遊,衡山題詩竹上云:『蕭蕭落木帶江幹,翦翦幽花過雨斑。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翦翦】 注音一式 ㄐ|ㄢˇ ㄐ|ㄢˇ 注音二式 jin jin 相似詞相反詞解釋 狹小的樣子。莊子˙在宥: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語至道。  風吹的樣子。唐˙韓偓˙夜深詩:側側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   整齊的樣子。晉˙程本˙子華子˙卷下˙晏子問黨:上下翦翦焉,惟其君之聽。 豈意旅遊逢九日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九日】 注音一式 ㄐ|ㄡˇ ㄖˋ 注音二式 jiu相似詞    相反詞解釋 九個太陽。三國˙魏˙曹植˙愁霖賦:攀扶桑而仰觀兮,假九日于天皇。   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唐˙李白˙九日龍山飲詩: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幼學瓊林˙卷一˙歲時類:九日風高,孟嘉帽落於龍山。 共來把酒看三山。』丁亥九月九日,徵明同子嘉、彥明同子來,休承即刻詩於竹,好事者取製筆筒。乾隆辛卯九日,石洲西齋,摹刻於竹節硯背。」(《集外詩》8/15B

秋,摹趙孟堅所繪〈蘇軾研背像〉,真按:國無!待查! 奉於瓊祠。(《詩集》13/2A

57

進皇太后壽詩十二章。(《家事略記》)

在省送鄉試。(《家事略記》)

以失察生員年貌册,因禮部奏應鄕試諸生廣東省有冒開年七十以上,希冀邀恩者人數太多,奉旨降三級調用。(《家事略記》)

九月二十八日,金士松來接交代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交代】 注音一式 ㄐ|ㄠ ㄉㄞˋ 注音二式 jiu di  相似詞相反詞解釋 交互接替。爾雅˙釋山嵩高為中嶽句下引邢昺˙疏:萬物之始,陰陽交代。    ㄐ|ㄠ ˙ㄉㄞ jiu dai       教育部國語辭典       【交代】 注音一式 ㄐ|ㄠ ˙ㄉㄞ 注音二式 jiu dai 相似詞 交卸、移交 囑咐、吩咐 相反詞解釋 移交、接替。後漢書˙卷五十八˙傅燮傳:及津為漢陽,與燮交代,合符而去,鄉邦榮之。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到了任,查點了運丁,看驗了船隻,同前任的官交代清楚。   遞交、交給。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八回:老師叫你起的那個稿子,今兒早上還催過兩遍,你交代上去沒有?文明小史˙第十七回:賈家兄弟三個也買了許多書,都交代小廝拿著。      囑咐、叮嚀。宋˙蘇軾˙與黃敷言書:交代民師,且為再三致意。文明小史˙第二十七回:他母親又交代他許多話,無非是掛念他姨母的套文。   解釋、說明。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兒女英雄傳的大意都在緣起首回交代明白,不再重敘。文明小史˙第七回:倘若我今番拿不到人,不要說上司跟前不好交代,就是衙門裡朋友面上也難誇口。       完畢、完結。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一回:只要到午時,他這條性命可就交代了。ㄐ|ㄠ ㄉㄞˋ jiu di 移寓於公館。(《家事略記》)

秋末,移館於廣州城東育賢坊。(《詩集》11/1A

視粵東學役竣,有〈留別詩〉四首。(《詩集》9/7A、《集外詩》8/18B

十月,從九曜石前後所得拓文凡二十有八,有詩,並作〈後九曜石歌〉。「辛卯九月,將交代,始剔池中破石,得題芥十有二處,真按:國無!待查! 皆八年來所未見者。十月朔,方綱識。」(《詩集》9/7B、《集外詩》8/19A

十月二十二日,在廣州。所撰《粵東金石略》十二卷鋟板,自序云:「方綱八年五周歷崖,捫蘚剔真按:國無!待查! 所得蓋五百餘種,錄為十二卷,以其有與《圖經》可互證者,故於受代之頃鋟諸板。而補訂討論,以俟異日。一(《家事略記》、《粵東金石略》)

十月三十日,未時,第五男樹敏生。(《家事略記》)

十一月,將發廣州,有自題〈藥洲圖〉詩二首。(《詩集》9/9A

58

林泰交有書來,云:「臨別有何處安身立命之言,是昔年蒙寄詩,君子無止思之義真按:真按:國無!待查! 國無!待查! ?」先生賦詩答之。(《詩集》9/9A

十一月二十日,自廣州起程。(《家事略記》)

過大庾嶺,有詩留別楊宗岱。(《詩集》9/9A

雨夜,泊滕王閣,有詩。(《集外詩》8/20B

 過廬山東林寺,重刻王文簡公題壁。真按:王士禛 「廬山東林寺,新城王文簡公題壁並詩,云:『乙丑新正四日,同里阮亭王某,奉命祭吉南海,過東林三笑堂,觀故友東癡先生題詩,為之然!』詩載《南海集》中,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憮】心-12-15     注音一式 ㄨˇ    解釋 1.失意的樣子。論語˙微子: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 誰與?後漢書˙卷七十˙孔融傳:聞之憮然,中夜而起。    2.驚愕的樣子。後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傳:邕具以告,莫不憮然。晉書˙卷一 一四˙苻堅載記下:顧謂融曰:此亦勍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而壁字久漫,後八十七年,方綱過此重刻,並次韻一首。」(《集外詩》8/22A

 除夕,在江南潛山縣度歲。(《家事略記》)

 是年,英和生。

 本年有詩:〈上春,理心堂六首〉、〈洸口四首〉、〈賦得護花鈴二首〉、〈張魏公列秀題字一石,今始得之連州學舍廢垣下,賦此〉、〈燕喜亭,次石上韻二首〉、〈石鐘岩三首〉、〈黃大癡為顧仲綴畫「唐人詩意册子」歌〉、〈春泥行,同內子韻〉、〈題祝枝山「和陶飲酒詩草書卷」〉、真按:祝允明 〈種蓮八首〉、〈春耕行二首〉、〈浴日亭大風雨歌〉、〈題惠州使院壁,用蘇詩惠、循二守相會韻〉、〈紫含笑〉、真按:國無!待查! 〈勵志詩,試惠州諸生作〉、〈豐湖藤菜歌〉、〈白鶴峰

59

, 借蘇韻二首〉、〈龍川嶺下,值大雷雨〉、〈早發龍川嶺〉、〈示潮州學官弟子二首〉、〈前詩,潮士和者八百人,疊韻示之〉、〈自和葦齋詩四首〉、〈劉幹齋觀 察招游西園六首〉、〈沙月〉、〈蓬辣灘〉、〈松口二首〉、〈高靜思「梧月圖」二首〉、〈舟發程江三首〉、〈歸度龍川嶺二首〉、〈題倚松「待鶴圖」,送譚冀 培養病歸里二首〉、〈浴日亭,和蘇韻〉、〈明周定王東書堂研歌〉、〈陪曹竹虛宮庶真按:國無!待查! 胡 澹園侍御登鎮海樓,游六榕、光孝二寺,四和諸城座師韻二首〉、〈偽漢劉龔冢歌〉、〈鄭雨亭「扁舟遠眺圖」二首〉、〈吳仲圭竹,用卷中自題韻四首〉、〈書益 都李靜叔文稿後,寄潮陽令李素伯〉、〈題裴鶴峰「蓮湖秋泛圖」二首〉、〈又題雨亭「馴鹿圖」〉、〈拱北樓〉、〈十八灘〉、〈發沙井〉。(以上見《復初齋詩 集》卷八至九)

〈連峽之奇,予屢有詩,茲檃括以二律〉、〈賦得柳暗花明又一村〉、〈與內子讀黃文節「江梅有佳實」一篇,真按:黃庭堅 適 得石田畫梅長軸,同用畫中自題韻四首〉、〈張粲夫取韓子門以兩版叢書於間之句,名其室曰版門,來乞分書並詩〉、〈扇頭雙蝶雙雀,同內子題〉、〈試惠州諸 生,擬作春服旣成詩〉、〈試惠州童子,擬作他山之石詩〉、〈惠州西湖,借蘇韻二首〉、〈是日合江樓,再借蘇韻二首〉、〈韓祠〉、〈再題葦齋三首〉、〈賦得 返照入江翻石壁二首〉、〈因前詩,與湖諸生論「經解」,並及韓公「短鐙檠歌」,爰借韻示之〉、〈上官竹莊畫騎牛翁

60

,用畫上三詩韻〉、〈示嘉應學官弟子,用前秋和韓詩韻〉、〈前詩,嘉應之士和者至二千人,爰擇其稍成順者弟子五十人、童子八十人,使歌粵風源流,仍用前韻〉、〈惲南田臨王元章「梅卷」二首〉、〈易元吉畫〉、〈方方壺仿郭河陽「千山積雪圖」〉、〈李穀齋仿雲林小幀真按:國無!待查! 自 題云「弄墨閒窗卻病魔,倪迂心腕得來多。三休可是亭如此,九折巖詩憶老坡」,借其韻二首〉、〈舟泊官塘,示和詩諸生〉、〈入舟,月出〉、〈送趙甌北觀察貴 西,和定圃中丞韻四首〉、〈次韻蘊齋茅田官舍見懷二首〉、〈裴鶴峰「觀蓮圖」二首〉、〈題畫〉、〈恭和御製賜宮傅錢陳群「竹根如意圖」韻,寄呈宮傅〉、真按:國無!待查! 〈燕文貴摹王右丞「江幹雪霽圖卷」〉、真按:王維 董文敏仿北苑幀歌〉、真按:董其昌 〈再用前韻題後〉、〈次和定圃中丞再任監臨中秋作韻〉、〈日本金花箋歌〉、〈自題縮臨「瘞鶴銘」〉、〈並蒂鐙花十二韻,同內子作〉、〈梁谿堂「課耕圖」〉、〈送林實堂歸分宜,偕入都〉、真按:此作打算也(計算、算計)○國:計  部首 言 部首外筆畫 2 總筆畫 9 注音一式 ㄐ|ˋ     1.核算、籌算。如:「核計」、「論件計酬」、「數以萬計」。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2.謀劃、打算、盤算。如:「計劃」、「商計」、「設計」。戰國策˙趙策四:「父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3.設想、推測。莊子˙秋水:「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       4.策略、方法。如:「妙計」、「好計」、「緩兵之計」。宋˙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詞:「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5.測量或計算度量、數量的儀器。如:「溫度計」、「體溫計」。      6.姓。如宋代有計衡。 7.    揣測之詞,大概、料想如此的意思。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太史公曰:「余以為其人計魁梧奇偉;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           詞:計1j ㄐ〡ˋ〕〔《廣韻》古詣切,去霽,見。〕1.結算;算清。《左傳‧昭公三十二年》:“ 士彌牟 營 成周 ,計丈數,揣高卑。” 杜預 注:“計所當城之丈數也。”《後漢書‧段熲傳》:“計 東 種所餘三萬餘落,居近塞內。” 明 吳廷翰 《西倉儲蓄記》:“計所活逮四萬有奇,郡口賴以完。”2.總 計。 漢 王充 《論衡‧論死》:“天地開闢,人皇以來,隨壽而死,若中年夭亡,以億萬數,計今人之數,不若死者多。”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三》:“累日以為勞,計歲以為階”。 沈從文 《從文自傳‧我的家庭》:“現在生存的還有五個,計兄弟姊妹各一,我應當在第三。”3.算法;算術。《老子》:“善計,不用籌策。”《漢書‧東方朔傳》:“因留第中,教書計相馬射御,頗讀傳記。”《後漢書‧馮勤傳》:“八歲善計。” 李賢 注:“計,筭術也。”4.計 簿。《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於是明年上計, 景公 迎而賀之曰:‘甚善矣!子之治 東阿 也。’”《戰國策‧齊策一》:“ 靖郭君 謂 齊王 曰‘五官之計,不可不日聽也而數覽。’” 高誘 注:“計,簿計也。”《後漢書‧光武帝紀下》:“ 越巂 人 任貴 自稱太守,遣使奉計”。5.謂送計簿。《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計於 季氏 。” 杜預 注:“送計簿於 季氏 。”6.計 吏;計使。《史記‧儒林列傳》:“二千石謹察可者,當與計偕,詣太常,得受業如弟子。” 司馬貞 索隱:“計,計吏也。”《漢書‧武帝紀》:“縣次續食,令與計偕。” 顏師古 注:“計者,上計簿使也。” 唐 陳黯 《拜岳言》:“ 黯 自關東,隨計來闕下,經 華嶽 。”7.考核官吏。《周禮‧天官‧大宰》:“八曰官計。”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官計謂三年則大計群吏之治而誅賞之。”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考功名》:“前後三考而絀陟,命之曰計。” 宋 王安石 《上明州王司封啟》:“入參省計,出擁州麾。”8.泛指考察,審核。《管子‧八觀》:“行其田野,視其耕芸,計其農事,而飢飽之國可以知也。”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威王問》:“料敵計險,必察遠近……將之道也。”《新五代史‧雜傳十七‧劉昫》:“ 昫 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計文簿,覈其虛實。”9.經 濟力量;經濟開支。《韓非子‧難言》:“家計小談,以具數言,則見以為陋。” 宋 陳亮 《與葉丞相衡書》:“若能相與協力整齊五年,使民力稍蘇,國計可倚。”《宋史‧儒林傳七‧真德秀》:“諸邑有累月不解一錢者,郡計赤立不可為。” 元 無名氏 《合同文字》第四摺:“我須是他親子姪,又不爭甚家和計。”10.計 慮;考慮。《管子‧中匡》:“計得地與寶,而不計失諸侯;計得財委,而不計失百姓。”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言不計乎得失而遇善。” 唐 柳宗元 《祭姊夫崔使君簡文》:“惟昔與君,年殊志匹,晝咨夕計,期正文律。” 孫犁 《澹定集‧〈文藝增刊〉更名、縮短刊期啟事》:“無間寒暑,不計陰晴。”11.估 計;料想。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問 齊主 何在,紿云:‘已去,計當出境。’”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既盡 飛衛 之術,計天下敵己者一人而已,乃謀殺 飛衛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异‧龍飛相公》:“井深數丈,計必死。”12.計 策;謀略。《孫子‧計》:“將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之。”《荀子‧哀公》:“故明主任計不信怒,闇主信怒不任計;計勝怒則 彊,怒勝計則亡。” 宋 鄭思肖 《張子房遇黃石公圖》詩:“不知躡足此一計,還出書中第幾篇。” 老舍 《四世同堂》二五:“不知是誰設的計,要把大會開得這麼有戲劇性。”13.計都的省稱。14.測量或計算度數、時間等的儀器。如:體溫計;晴雨計。15.通“ 記 ”。參見“ 計挂 ”、“ 計恨 ”。16.姓。 春秋 越 有 計然 。見《史記‧貨殖列傳》。 〈於韶州張文獻祠後土中,得徐季海所撰碑,蓋七年以來訪求不獲者,賦此示學官弟子〉、〈雨中,陪定圃中丞光孝寺聽圓師琴二首,五和諸城相國師韻〉、〈刻程湟溱「海日堂集」成,偶閱「蠶尾後集」,真按:此可參四庫提要 得漁洋先生題集後詩附刻於送卷,次韻二首〉、〈題畫三首〉、〈大癡秋山鳴玉,用卷中倪元鎮詩韻〉、〈溫硯壺〉、〈喚渡亭〉、〈望石耳峰,用蘇韻〉、〈望香爐峰〉、〈東林,重和王文成韻〉、真按:王守仁 〈望天柱峰〉。(以上見《復初齋隼外詩》卷八)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