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
。師儒唐宋規難並,故事洪、陳輯孰同真按:洪遵、陳騤 ?洪遵翰苑羣書、陳騤館閣錄。拜手賡歌千載遇,光華復旦日方中。真按:國:復旦 注音一式 ㄈㄨˋ ㄉㄢˋ 黑夜過去,光明重現。無名氏˙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詞:【復旦】謂又光明,天明。《尚書大傳》卷一下:“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鄭玄 注:“言明明相代。” 唐 白居易 《曲江早秋》詩:“我年三十六,冉冉昏復旦。” 清 黃鷟來 《和陶飲酒詩》之六:“既宵乃復旦,日月悠悠爾。”
367
書杜偶題詩後以下乙亥真按:翁方綱與杜甫
自是精神畫不成,非關意匠苦經營。真按:翁方綱的作詩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莫窺藩翰寧堂奧,真按:詞:【堂奧】1.廳 堂和內室。奧,室的西南隅。 宋 洪邁 《夷堅丙志‧九聖奇鬼》:“明夜十六人復集,自設供張,變堂奧為廣庭。”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順星》:“十三日至十六日,由堂奧以至大門,燃燈而照之,謂之散燈花,又謂之散小人。亦辟除不祥之意也。” 葉聖陶 《窮愁》:“ 阿松 隨入,履一重堂奧,即聞呼盧喝雉之聲出後屋。”2.深處。喻指朝廷、禁中。 唐 元稹 《崔元略等加階》:“光我侍從之臣,且優致政之老,詔賢詔德,於是乎在,堂奧益近,爾其敬之。”3.深 處。喻指內地,腹地。 宋 李綱 《乞罷尚書左僕射第二表》:“隄防修,則泛濫自息;藩籬固,則堂奧可寧。”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如此則人知謹海岸之守,不敢幸賊空過以覬免,門戶常扃,堂奧自安矣。”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其外戶為 都勻 八寨,內戶為 丹江 、 清江 ,門戶不闢,則堂奧未可圖也。”4.深處。喻 深奧的義理;深遠的意境。 晉 棗腆 《答石崇》詩:“竊睹堂奧,欽蹈明規。” 宋 蘇軾 《上虢州太守啟》:“伏惟御府某官,學造淵源,道升堂奧。” 清 趙翼 《題陳東浦藩伯敦拙堂詩集》:“新詩十二卷,精心躪堂奧。”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九篇:“其所自造,如《秋風辭》、《悼李夫人賦》等,亦入文家堂奧。” 爰變丹青本玉瑩。真按:詞:【玉瑩】1.美玉。語出 漢 揚雄 《法言‧吾子》:“或問:‘ 屈原 智乎?’曰:‘如玉如瑩,爰變丹青。’” 宋 蘇軾 《屈原廟賦》:“變丹青於玉瑩兮,彼乃謂子為非智。” 明 韓邦靖 《長安宮女行》:“西家有女如玉瑩,夜剪烏雲晨不行。”2.像美玉一樣晶瑩、純潔。 宋 梅堯臣 《答王太祝卷》詩:“珠光玉瑩絕瑕纇,強欲指擿徒羞顏。” 不可言傳猶拗怒,真按:詞:【拗2怒】 憤怒不平。《舊唐書‧鄭畋傳》:“殊不知五侯拗怒,期分 項羽 之屍;四塚既成,待葬 蚩尤 之骨。” 清 袁枚 《續新齊諧‧陰氏妹》:“家人奔救,女力甚猛,五六人持之,方得脫挾。歸問其故,猶拗怒咆哮。” 清 龔自珍 《送徐鐵孫序》:“則如 嶺 之表,海之滸,磅礡浩洶,以受天下之瑰麗,而洩天下之拗怒也。” 拗2〔o ㄠˋ〕 〔《古今韻會舉要》於教切,去效〕 【拗4怒】 抑制怒氣。《文選‧班固<西都賦>》:“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李善 注:“拗,猶抑也。於六切。”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李衛公靖》:“一奴從東廊出,儀貌和悅,怡怡然;一奴從西廊出,憤氣勃然,拗怒而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异‧巧娘》:“ 三娘 見母與 巧娘 相抵,意不自安,以一身調停兩間,始各拗怒為喜。” 拗4〔y ㄩˋ〕 〔《集韻》乙六切,入屋,影。〕 竟如卓立未分明。區區每下無高論,尚見千秋作者情。
367
唐元宗鶺鴒頌墨蹟卷真按:真按:唐玄宗 翁方綱的書學與老莊道家
華萼樓前春日長,麟德殿樹秋雲涼。交枝合榦恣翔集,五王共輦連邸坊。脊令本自小雅義,周公所以二叔傷。申岐薛隋爵寵備,終以泰伯比讓皇。開元之初務敦本,家國相慶娛時康。不須羽翼慕丹餌,自有鼓吹諧笙簧。龍鸞宛轉入波策,真按:國無.詞無.似是筆畫名. 飛鳴下上聞鏗鏘。桂宮夜宴露猶溼,黃髮兒齒期未央。四海膠漆為筆墨,天保常棣同賡颺。歐公曾記廣陵見,真按:歐陽修-應係此人. 汝帖不及湖州藏。何苦徵年到天寶,青州石本來評量。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學 趙明誠《金石錄》云:明皇脊令頌,天寶中刻。
367
書漁洋先生唐詩十選後三首真按:翁方綱與王士禛
裂月撐霆一語真,可能盡廢後來人。真按:翁方綱的詩學 瓣香故在王官谷,真按:國無.詞無. 卻夢雲藍六六鱗。真按:却
戴笠歸來臥石帆,微言處處要重拈。晚年不見官刊本,空記胡家十樣籤。
味外酸鹹絃外音,真按:原文有缺筆諱. 真按:翁方綱論詩 尚言虎豹怯追尋。如何肯似鍾山相,真按:詞無. 別白區區苦用心。
367
太液池蓮歌
樓臺金碧烟濛濛,萬芙蕖在金碧中。此池此水卽天上,十洲三島灣環通。瓊華岧岧宿海白,真按:原文作異體【見原文】 真按:詞:岧1〔tio ㄊ〡ㄠˊ〕〔《廣韻》徒聊切,平蕭,定。〕1.高峻貌。參見“ 岧直 ”。2.見“ 岧嵽 ”。3.見“ 岧崹 ”。 【岧直】高峻陡峭。 宋 歐陽修 《嵩山‧玉女窗》詩:“玉女不可邀,蒼崖鬱岧直。” 【岧岧】1.高 貌。《文選‧張衡<西京賦>》:“干雲霧而上達,狀亭亭以岧岧。” 薛綜 注:“亭亭,岧岧,高貌也。”岧,一本作“ 苕 ”。 宋 葉適 《齊雲樓》詩:“奕奕擇重樓,岧岧立平地。” 明 周履靖 《錦箋記‧醉春》:“岧岧金剎標,搖搖青旆招。” 清 李重華 《望太白》詩:“ 太白 群山外,岧岧淡莫分。”2.引申為高超。 晉 陶潛 《扇上畫贊》:“岧岧 丙公 ,望崖輒歸。” 【岧亭】高聳貌。 【岧崹】高聳。 明 湯顯祖 《邯鄲記‧東巡》:“ 巨靈 西撐角岧崹, 馮夷 東流吼滂沛。”【岧嵽】高遠。 清 嚴允肇 《穆陵關》詩:“蕭梢谷風起,岧嵽林光含。” 康有為 《過昌平城望居庸關》詩:“城堞逶迤萬柳紅,西山苕嵽霽明虹。” 西苑面面瀛臺風,丹膏玉瀣淡泱漭,芝栭藻井寒玲瓏。曉光正襯九霞色,明鏡堆出紅雲紅。夜來葉葉滿明月,一花一月圍紫宮。真按:原文有挪抬. 俄焉萬珠忽倒瀉,合大圓景於虛空,真按:虗 霓裾翠扇涼不覺,真按:凉 但有一氣交沖融。太平圖畫太和澤,粉本都在雲錦叢。西峯半倚飛閣出,行人冉冉穿玉虹。真按:詞:【冉冉】1.漸 進貌。形容時光漸漸流逝。《文選‧屈原<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呂向 注:“冉冉,漸漸也。”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日月冉冉,歲不我與。” 宋 張孝祥 《憶秦娥》詞:“年華冉冉驚離索,驚離索,倩春留住,莫教搖落。” 明 何景明 《短歌行》:“冉冉秋序,肅肅霜露,蓄我旨酒,召我親故。”2.漸進貌。形容 事物慢慢變化或移動。 晉 葛洪 《神仙傳‧欒巴》:“﹝ 巴 ﹞即平坐卻入壁中去,冉冉如雲氣之狀,須臾失 巴 所在。”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十三:“有大蛇冉冉而至,草木皆披靡。” 郁達夫 《病後訪擔風先生有贈》詩:“冉冉浮雲日影黃, 維摩 病後氣凋喪。”3.柔弱下垂貌。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柔條紛冉冉,葉落何翩翩。” 宋 梅堯臣 《和永叔晉祠》:“ 晉 人須識 漢 史美,冉冉青髯似綠蒲。”《紅樓夢》第一回:“定睛看時,只見烈日炎炎,芭蕉冉冉。”4.形容柔媚美好。 漢 蔡邕 《青衣賦》:“歎茲窈窕,生於卑微……脩長冉冉,碩人其頎。”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卷二:“其人淡而韻,盈盈冉冉。”5.迷離貌。 宋 范成大 《秋日雜興》詩之二:“西山在何許?冉冉紫翠間。” 謝無量 《西湖旅興寄懷伯兄五十韻》:“籮村深冉冉,桃澗碧娟娟。”6.纏綿貌。 唐 劉長卿 《送孔巢父赴河南軍》詩:“邊心冉冉鄉人絕,寒色青青戰馬多。” 宋 張孝祥 《虞美人‧別立之》詞:“重湖風月,九秋天氣,冉冉清愁如織。”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鄉正》:“通判 陳公鋼 愷悌宜民,死無餘藏,而故民懷思冉冉。”7.匆忙貌。 南朝 梁 何遜 《聊作百一體》:“生途稍冉冉,逝水日滔滔。” 宋 王安石 《江南》詩:“冉冉欲何補,紛紛為此勞。” 宋 葉適 《吳參議輓歌詞》:“冉冉試百巧,栖栖終一丘。”8.光亮閃動貌。 唐 元稹 《會真詩三十韻》:“華光猶冉冉,旭日漸曈曈。” 唐 溫庭筠 《偶題》詩:“畫明金冉冉,箏語玉纖纖。” 宋 黃機 《喜遷鶯》詞:“冉冉波光,輝輝煙影,空翠溼霑襟袖。”
367
分賦書畫故事得蕭翼賺蘭亭真按:真按:翁方綱的畫學 翁方綱的書學與老莊道家
永欣寺閣門限鐵,珍藏已自陳天嘉。開皇大業但石本,是時初未嘗萌芽。隋唐之際罕著錄,誰令世有繭紙目?虬髯真人飛龍睛,氣壓二王一千軸。率更好手那得閑,真按:歐陽詢 早出趙、真按:趙模-見〈跋蘭亭領字从山本二首〉. 葛、真按:諸葛貞-一作諸葛正,殆亦為諱雍正故也.見〈跋蘭亭領字从山本二首〉. 湯、真按:湯普徹 馮閒。真按:馮承素 永興、真按:虞世南 河南入侍宴,真按:褚遂良 山東書生遂出關。詩成缸面一傾倒,何怪心胸露同好。用米元暉詩意。真傳漫憶永嘉臨,陳迹空留越中考。宋華安仁有《越中考古錄》。乞兒一物埋驪山,誤躪溫奴誰復看真按:詞無. ?貞觀玉石移艮嶽,真按:詞: 【艮嶽】山名。在今 河南 開封 城內東北隅。 宋徽宗 政和 七年於 汴梁 東北作 萬歲山 , 宣和 四年 徽宗 自為《艮岳記》,以為山在國都之艮位,故名 艮岳 。 宣和 六年,改名 壽峰 。詳見《宋史‧地理志一》及 宋 張淏 《艮岳記》。 宋 劉子翬 《汴京紀事》詩之十:“鳳輦北游今未返,蓬蓬 艮嶽 內中高。”《水滸傳》第一○一回:“那 艮嶽 在京城東北隅,即 道君皇帝 所築。” 清 趙翼 《西湖詠古》:“ 三竺 峰巒非 艮嶽 ,兩隄燈火似 樊樓 。” 太和宰相賦牡丹。今古茫茫如轉燭,真按:原文作異體. 贗本賺人苦不足。真按:翁方綱與蘭亭 真按:翁方綱的版本辨偽學 朱紹宗畫久莫傳,桑世昌書又旋續。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南宋畫院有朱紹宗蕭翼賺蘭亭圖。
367
題雨三姪自莆田見寄小西湖畫扇真按:真按:翁霈霖 翁方綱之姪-翁霈霖
去年得雨三,始知吾家派從莆;今得雨三札,札中一幅莆之湖。湖出兩山間,山泉本同派,雖因城澗引東西,真按:原文作異體. 不比杭湖分裏外。真按:原文作異體. 濛濛一線山繞城,迆迆彎橋跨如帶。真按:翁方綱之家世 真按:翁方綱的祖籍 去年將歸夜語同,夜語盡在此湖中
368
。梅峯烏石北轉東,三堰滙之一鏡空。疏欄俯亭雲臥虹,林園岳祠對房櫳。明成化間興化知府岳正祠。一城地脈廻融融。林巒青將縣郭蔽,波瀾濶與家園通。芙蓉楊柳蔚深靚,葭莪芑藻滋繁豐。扇頭小景畫不盡,幾叠烟水搖春風。吾家子姓多俊秀,比聞誦讀環兒童。西湖尚有西源字,湖有石刻「西源」二大字,謂城西諸堰所發源也。畫山孰解尋山意?端明宅子何處基?夾漈艸堂誰復記?吾先桂陰剌桐陰,真按:應為刺桐之訛! 髻山壺山近何地。雨三屋住西湖邊,真按:翁霈霖之住處 日餐湖綠哦湖烟。安得隨君結茅屋,岸花紅溼釣魚船。真按:好句-紅溼字尤工! 真按:翁方綱與翁霈霖 末七字莆中先族人緯句也。真按:翁緯-宋人.google有.
368
趙大年橫卷真按:趙令穰
荷鄉清夏追右丞,雪江漁軼陸晃能。真按:『陸晃 五代南唐畫家。 嘉禾人。 其性疏逸,善畫風俗、人物、道教神仙人物畫。 其畫 筆法細密有力,風格古樸。 據《宣和畫譜》所記,作品有《玉皇大帝像》、《太上 像》、《天官像》、《星官像》、《列曜圖》、《道釋像》、《五老圖》、《神仙 …』http://rc12.overture.com/d/sr/?xargs=15KPjg1mhSt5auwuf0L%5FiXEbqUkwwBl57F%2DslueZN%5FGtVa9nIZVPYuPa7By%5FVIaO1mmgnWvvPmj6cVOqz2n%5F%2DUFBCMQVuXGOT3yt2QwFKUvnkI6scW0qQ49trLyItPNGlXNWPgP4Pg2oGRdYGoUH8kusgVnFmU9ec%5FmcK307ZESI7oygB1oxiQYZEb8uduxtKQbclOCOtLJo3fjWLRb%2DUen4k95O%2D7SiIPKSq95W4NqludJTF%2Dp6yRTbUKsKrxmJHALb7rzdRfSnSj 皆聞長圖挂素壁,六月萬壑來寒氷。香光昔此問王法,真按:董其昌 真按:董其昌與王羲之 尚云細遜皴層層。試看矮絹開晚霽,好風初掠漁家罾。溪雲忽上捲溪樹,得綠一熨川烟澄。真按:國:熨 部首 火 部首外筆畫 11 總筆畫 15 注音一式 ㄩˋ 見「熨貼」條。 ㄩㄣˋ yn(11860) 熨 部首 火 部首外筆畫 11 總筆畫 15 注音一式 ㄩㄣˋ 1.藉熱力把衣物壓平。如:「熨衣服」。唐˙王建˙宮詞一百首之三十六:「每夜停燈熨御衣,銀薰籠底火霏霏。」 2.緊靠著、緊貼著。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五十三齣:「我為他偎熨的體酥融,我為他洗發的神清瑩。」 ㄩˋ y(11694) 詞:熨1〔yn ㄩㄣˋ〕 〔《廣韻》紆物切,入物,影。〕“ 尉2 ”的今字。 1.用 熨斗之類燙平衣物。《南史‧何敬容傳》:“衣裳不整,伏床熨之。” 宋 蘇軾 《四時詞》之三:“象床素手熨寒衣,爍爍風燈動華屋。”《紅樓夢》第二八回:“那塊綢子角兒還不好呢,再熨熨罷。”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六章:“大姐回過頭來向 江華 示意,於是 江華 順手拿起床上的一疊洗熨好了的衣服,慢慢地、不慌不忙地向門外走去。”2.燙平的。 宋 范成大 《晚步吳故城下》詩:“醉紅匝地斜曛暖,熨練涵空漲水寒。” 清 王士禛 《牛渚望青山》詩:“峰色如橫黛,江光似熨羅。”3.燙烙;烘烤。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四:“ 鄭茂 病亡,殯殮訖,未得葬。忽然婦及家人夢 茂 云:‘己未應死,偶悶絕爾,可開棺出我,燒車釭以熨頭頂。’如言乃活。” 明 沈周 《石田雜記》:“砟糞箕環於樹上,砟下便熨彎,若停久則性硬多爆折。”《人民文學》1981年第8期:“那不是蚊蟲的叮咬,不是陽光的灼射,而像是一股比體溫略高的熱力在烙熨。”4.按壓使平直。 宋 葉□ 《愛日齋叢鈔》卷二:“ 晏元獻公 凡書簡首尾空紙皆手翦熨,置几案以備用。” 周立波 《艾嫂子》:“把茶盤擱下, 劉艾珍 坐在一把小竹椅子上,斜對我們,用手熨一熨微捲的衣角。”5.指施加壓力使人轉變、順從。 清 李漁 《蜃中樓‧龍戰》:“當初是令姪女執拗,不肯與小兒成親,故此罰他牧羊,是要熨他性子的。”6.按揉;撫摩。 沙汀 《困獸記》五:“‘好幾天沒有刮臉了呢!’他忽然自言自語,用手掌熨了熨臉和下巴。”7.緊 貼。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惑溺》:“ 荀奉倩 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 明 湯顯祖 《牡丹亭‧硬拷》:“我為他偎熨的體酥融,我為他洗發的神清瑩。”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四:“她……忽然把那玳瑁貓抱起來,熨在胸前,就像抱了一個嬰兒。”8.使感到涼爽或寒冷。參見“ 熨手 ”、“ 熨齒 ”。9.熨斗。《太平御覽》卷七一二引 漢 服虔 《通俗文》:“火斗曰熨。” 熨2〔wI ㄨㄟˋ〕〔《廣韻》於胃切,去未,影。〕熱 敷。中醫一種外科療法。《韓非子‧喻老》:“病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有閒,太子蘇,乃使 子豹 為五分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 司馬貞 索隱:“言五分之熨者,謂熨之令溫暖之氣入五分也。”《東觀漢記‧鄧訓傳》:“ 巡 曰:‘冀得火以熨背。’” 宋 王安石 《寄吳氏女子》詩:“而吾與汝母,湯熨幸小停。”參見“ 熨2法 ”。 四山婷婷裊鬟黛,水光所沐非雲蒸。誰家艸閣聽水響,占此一片蒲蕅蔆。濃青淡翠蘸欲滴,空曠焉有皴可勝。水紋不動船苗起,山容欲笑漁欸譍。渺茫轉自丹綠出,此意那得于朝陵真按:詞:【朝2陵】帝王拜掃祖先陵墓。 宋 范仲淹 《論西京事宜札子》:“然彼空虛已久,絕無儲積,急難之時,將何以備。宜以將有朝陵之名,漸營廩食。”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清明節》:“禁中前半月發宮人車馬朝陵,宗室南班近親,亦分遣詣諸陵墳享祀。”朝2〔cho ㄔㄠˊ〕 〔《廣韻》直遙切,平宵,澄。〕 ○疑此乃稱人也.對下吳興. ?後來鷗波一家派,清遠卻早兼吳興。真按:趙孟頫 真按:翁方綱的畫史 尚左生書跋然否,真按:原文作異體【見原文】 已言萬卷未服膺。
368
仇十州畫唐人詩意冊真按:真按:仇英-一作十洲. 不解之處!真按-仇英乃明中期人士,而詩中多舉明末鼎革之際者,乃其諸人跋仇英圖故耶?
長短吟落金碧手,幅幅烟光自花柳。題詩最惜馬君常,真按:馬世奇-應即此人 此幅亦接宜興後。當時再相獨遠嫌,誰歟收葬知誼厚。社中一唱悲婁吟,真按:國無.詞無. 恨蓄吳兒作走狗。騎馬少年美無度,廿載跨陟絲綸首。真按:國無.詞無. 真按:國:絲綸 注音一式 ㄙ ㄌㄨㄣˊ 語本禮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後用以稱帝王的詔旨。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獻納樞機,絲綸允緝。」唐˙韓愈˙酒中留上襄陽李相公詩:「濁水汙泥清路塵,還曾同制掌絲綸。」 詞:【絲綸】1.《禮 記‧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 孔穎達 疏:“王言初出,微細如絲,及其出行於外,言更漸大,如似綸也。”後因稱帝王詔書為“絲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記》稱絲綸,所以應接群后。” 唐 楊炯 《為劉少傅謝敕書慰勞表》:“虔奉絲綸,躬親政事。” 明 徐復祚《投梭記‧折齒》:“奉絲綸來報里閻,訪賢才作楫濟艱。”2.釣絲。 唐 無名氏 《漁父》詞:“料理絲綸欲放船,江頭明月向人圓。” 宋 張先 《滿庭芳》詞:“金鉤細,絲綸慢捲,牽動一潭星。” 明 高明 《琵琶記‧官媒議婚》:“笑滿船空載明月,下絲綸不愁無處。” 胡惠生 《贈王亦梅》詩:“ 西湖 風景好,何日理絲綸。”3.即絲。粗於絲者為綸。 三國 魏 曹植 《車渠碗賦》:“縕絲綸以肆采,藻繁布以相追。” 豈但慚愧罨畫溪,真按:原文作異體【見原文】 真按:國:罨 部首 网 部首外筆畫 8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ㄢˇ 1.用來捕魚或捕鳥的網。玉篇˙网部:「罨,罕也。以罔魚也。」廣韻˙上聲˙琰韻:「罨,鳥網。」 2. 用網捕取。文選˙左思˙蜀都賦:「罨翡翠,釣鰋。」 3. 覆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八上˙滇遊日記八:「峽中西望,重峰罨映。」 詞:罨1〔yn 〡ㄢˇ〕〔《廣韻》衣儉切,上琰,影。〕〔《廣韻》於業切,入業,影。〕〔《廣韻》烏合切,入合,影。〕1.掩捕魚鳥的網。亦指用罨捕取。2.掩蓋,覆蓋。 宋 張泌 《春江雨》詩:“子規叫斷獨未眠,罨岸春濤打船尾。” 宋 吳潛 《隔浦蓮‧和葉編修士則韻》詞:“天際濃雲罨,水周匝。”3.量 詞。猶捆,扎。 宋 周密 《齊東野語‧香炬錦茵》:“一日宴客,吏曰‘燭盡’。適 廣東 方經略 送燭一罨,未敢啟,乃取而用之。俄而異香滿坐。察之,則自燭中出也。”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蘇小小考》:“ 趙司戶 亦謝世矣,遣人附一緘及餘物一罨外,有伊弟院判一緘,付爾開之。” 真按:國:罨畫 注音一式 |ㄢˇ ㄏㄨㄚˋ 彩色畫。唐˙白居易˙草詞畢遇芍藥初開因詠小謝紅藥當階翻詩以為一句未盡其狀偶成十六韻:「疑香薰罨畫,似淚著胭脂。」清˙陳維崧˙沁園春˙歸去來兮詞:「此去荊谿,舊名罨畫,擬繞蕭齋種白楊。」 詞: 【罨畫】色彩鮮明的繪畫。 明 楊慎 《丹鉛總錄‧訂訛‧罨畫》:“畫家有罨畫,雜彩色畫也。”多用以形容自然景物或建築物等的艷麗多姿。 唐 秦韜玉 《送友人罷舉除南陵令》詩:“花明驛路胭脂煖,山入江亭罨畫開。” 宋 葉適 《送惠縣丞歸陽義》詩:“二嶺描成翠骨堆,一川罨畫繡徘徊。” 金 毛麾 《游河西孫氏園》詩:“亭榭依山水亂鳴,已如罨畫障中行。” 清 納蘭性德 《浣紗溪》詞:“一水濃陰如罨畫,數峰無恙又晴暉。” 文貞忠介皆癸丑。真按:路振飛-疑乃此人, 真按:周順昌-應即此人.文集屢有. 勁筆尚看徐庶子,義聲相並楊維斗。真按:楊廷樞 明政不綱賢奸混,東林翻作涇渭藪。真按:翁方綱與東林 真按:翁方綱對門戶之見的批判 真按:翁方綱對明朝的看法 玉石俱焚榱棟折,疾風難語苦竹守。吁嗟掩冊為起立,粉墨空多賸何有。真按:翁方綱的實用傾向 真按:翁方綱的審美觀 真按:翁方綱的價值觀 真按:翁方綱的人生觀
368
沈石田小幅自題云:我愛慈孝烏,噪集千年樹。寫作歲寒圖,同氣宜親顧。真按:沈周之為人 石田老人靜攝于天寧僧舍。閣後有崇邱巨木,真按:原文作異體. 怪石清泉,羣鴉環集,寫以志興。
天寧寺閣花冥冥,羣烏早晚聽講經。老人罷笻攝以息,斜日落景崇邱青。城頭山鐘報客晚,城中老母待兒飯。門前泉罅板彴斜,真按:國:罅 部首 缶 部首外筆畫 11 總筆畫 17 注音一式 ㄒ|ㄚˋ 1.分開﹑裂開。說文解字:「罅,裂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三上˙粵西遊日記一:「其山甚薄,上穹如合掌,中罅。」 2. 空隙﹑隙縫。如:「石罅」、「巖罅」。唐˙姚合˙寄楊茂卿校書詩:「黃河凍欲合,船入冰罅行。」清˙王士禎˙蝶戀花˙涼夜沉沉花漏凍詞:「此際閒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3.事情的漏洞、缺陷。唐˙韓愈˙進學解:「補苴罅漏,張皇幽眇。」清˙葉燮˙原詩˙卷二:「不使有毫髮之罅,而物得以乘我焉。」 詞:罅1〔xi ㄒ〡ㄚˋ〕〔《廣韻》呼訝切,去禡,曉。〕亦作“ 鏬1 ”。 1.裂,開裂。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一》:“其山甚薄,上穹,如合掌,中罅。”《老殘游記》第八回:“只是此橋僅有兩條石柱,每條不過一尺一二寸寬,兩柱又不緊相黏靠,當中還罅幾寸寬一個空當兒。”參見“ 罅發 ”。2.裂 縫,縫隙。《鬼谷子‧抵巇》:“聖人見萌牙巇罅則抵之以法。” 唐 韓愈 《縣齋有懷》詩:“湖波翻石車,嶺石坼天罅。” 宋 洪邁 《夷堅乙志‧石棺中婦人》:“ 南劍州 將樂 尉 藺颺 因捕盜至山村,見農人掘地得石棺,無罅,乎匠人鑿開。” 茅盾 《子夜》十七:“淡青色的天幕上停幾朵白雲,月亮的笑臉從雲罅中探視下界的秘密。”3.間隙。《新唐書‧蕭瑀傳》:“ 貞觀 初, 房玄齡 、 杜如晦 新得君,事任稍分, 瑀 不能無少望,乘罅切詆,辭旨疏躁。” 宋 陸游 《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古來立事戒輕發,往往讒夫出乘罅。”參見“ 罅隙 ”。4.缺漏。 清 龔自珍 《此游》詩:“此遊好補前遊罅,揮手雲聲浩不聞。” 一一歸飛送橫巘。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