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August 18, 2009

136

,然就中泐處,與今二礎字有相去不遠者,益見此石之泐久矣。然合此二本,文尚未全,且其裝冊顛倒原次,仍不可讀,予亦無從而整理之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裝潢學 真按:翁方綱力有未逮 今姑就予所考見,得其可辨者略記於此:真按:翁方綱的闕疑之義 真按:不知為不知 “唐故雲麾將軍左豹韜衛翊府中郎將、真按:此前後字距變形.或湊或疏. 遼西郡開國公食下闕、靈昌郡太守李邕文并書。”靈昌郡,即滑州,天寶元年改郡,故稱靈昌守也。吳京兆記,稱北海太守文并書,可見此系銜,久不著於世矣。碑首尾大略云,嘗以張子纘承珥貂蟬者七葉,楊公丕枸乘朱輪者十人,以下敘曾祖諱某、祖諱字闕考諱某公諱秀、以下文不可次序以開元四四月一日春秋,夫人氏,西河郡司馬恩府君之息女,賢和淑慎,靜恭貞白,下闕嗣子朝議大夫使持節下闕,恐桑田或變,陵谷仍遷,是題豐石之碑,式表先公之墓,其詞曰:倬彼茂族,赫乎高門,經文緯武,翼子謀孫,嶽立邊鎮,風生塞垣。其一施及我公,克廣爾祖,敦書悅樂,重規疊矩。下闕遼水渺瀰,隴山崒。真按:上山下酉-疑為上山下酋(崷)之訛也. 下闕還計未臻,巳短辰,悲纏九族,戀切三軍。其四黃河東浮,白日西匿,還流不,倒輪無力,草樹蕭條,雲山慘惻。其五天寶元載,歲在壬午正月丁未朔。此文可辨者,合二本尚存千字,而皆倒亂不可讀。昔董文敏乃取而次第之,為四十七行,刻於《戲鴻堂帖》,題曰李北海書,不言何碑也。真按:董其昌與李邕書雲麾將軍李玄秀碑 陳香泉《帖考》云:真按:陳奕禧與李邕書雲麾將軍李玄秀碑 “董 太史自次其文如此耳。”而此內有董跋,乃曰所藏本文全可讀,蓋即其所自次序者,以為可讀耳。姑勿問共前後移易,皆非其舊,即以銘首“其詞曰”“曰”字,今 二礎尚微可辨是窄形“日”字,北海書言語之“曰”字是窄形也。唐以前書言語之“曰”字,皆作窄形,《瘞鶴銘》亦如此也。真按:翁方綱論李邕書法的寫法 真按:翁方綱論「曰」字的寫法 乃董刻以意為之,竟作肥闊“曰”字,不審碑中公乃言曰,公曰數處言語之“曰”字,皆窄形也。真按:董其昌治學的毛病 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書學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不妄作 真按:標點不當-『不審碑中“公乃言曰”、“公曰”數處言語之“曰”字,皆窄形也。』 即此一字,而真本之難復已如此。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修復學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修復學 茲特就其可知之文,略舉其概而已,至筆法之遒美,具眼自當識之,昔有妄謂趙吳興臨者,真按:趙孟頫與李邕書雲麾將軍李玄秀碑 皆不足置辨也,故不及之。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有所不為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三卷第4頁。

136

跋李元秀碑真按:原稿題作〈書李元秀碑後〉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4_復初齋文稿(十八)\_003912.jpg

  甲子四月,錢梅谿自吳門以是碑全本見寄,真按:錢泳與李邕書雲麾將軍李玄秀碑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錢泳 而適得見楊君玠屏所藏殘本,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 尚存前半,上列每行三字,又前半一斜石殘字十二三行者。以錢君所寄文度之,中間尚有二百廿五字,其每行當四十九字,再除空闕及提行不可知外,真按:國:提行 注音一式 ㄊ|ˊ ㄏㄤˊ 書寫或排版時,另起一行。如:「這是分段的地方,應該提行寫,不能和上句緊接在一起。」 詞:【提行】書寫或排版時另起一行。 俞正燮 《癸巳存稿‧空格》:“ 貞元 時,縣進玉石佩表草碑,‘我唐’,‘我’字提行。” 則此石中腹所遺亦不過五六行耳。今自見存二礎外,其下一礎之上,尚可容二礎之地,若其餘石,則每一礎須占十一二行之寬,恐未能再有作四礎之石矣。不然,則楊君所得前半一斜石,即是彼四礎內之一礎,由圓而又改為斜者矣。然果如此,則何以云王君惟儉攜其四礎往大梁乎真按:王惟儉 ?是又不可信也。顧亭林《金石文字記》云:“宛平令李蔭掘地得六礎,存百八十餘字。”今以此見存之二礎,計其略可識者,正得百八十餘字,豈有再加此四倍,而六礎僅百八十餘字者哉?顧君蓋未見黎瑤石之記,而云李蔭掘地得之,其亦誤矣。真按:顧炎武之誤 真按:翁方綱對顧炎武的批判 由今考之,則此二礎外,是否尚有四礎?是否王君攜去?僅憑顧亭林之說,未可以為深信矣。真按:顧炎武治學的毛病 真按:顧炎武不可信 予既作重建古墨齋記,勒石於摹補石本之後,而其中仍有未詳辨者,故復書此。

  即今見存二礎,字多磨滅,亦恐觀者猝難成讀。今既前後屢得雙鈎唐本,又摹宋拓全本,真按:翁方綱所見李邕書雲麾將軍李玄秀碑的版本 定以“七葉”云云為前一礎,“宸翰賜”云云為後一礎,謹再記於吳石門先生記石後,真按:翁方綱與吳涵與李邕書雲麾將軍李玄秀碑 俾後來者得所考焉。予以乾隆甲子年十二歲初入府學,即摩挲是碑,為之神往,真按:翁方綱的學歷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學習歷程 真按:翁方綱童年臨習的過程 真按:翁方綱的童年 真按:翁方綱童年臨習的碑帖 今六十年矣,重逢入泮之年真按:謂入泮之同干支年也. 當卜於修學蕆工時,肅焉瞻拜學宮,而重捫碑而始得詳考本末,一再題記真按:斷句略不當!-肅焉瞻拜學宮而重捫碑,而始得詳考本末,一再題記. 深幸深愧!嘉慶甲子夏四月望日。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四冊第3912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4_復初齋文稿(十八)\_003912.jpg

137

跋雲麾將軍李秀碑真按:真按:原稿作橅也.下撫則作撫.然亦應係橅字! 翁方綱與李邕書雲麾將軍李玄秀碑

  觀此撫刻本,始知趙子函輩所以有松雪臨寫之疑也。真按:趙崡與李邕書雲麾將軍李玄秀碑 然此不特不知北海,抑亦不知松雪矣。松雪深厚,固非以嫵媚勝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的評價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的態度 然北海此碑則高松巨石,拔地倚天,而精神炯照萬古,後來趙、董二公不過各得其一節耳。真按:翁方綱對李邕書法的評價 真按:趙孟頫與李邕 真按:董其昌與李邕 真按:翁方綱論董其昌書法的淵源-李邕 真按:翁方綱論趙孟頫書法的淵源-李邕

  董文敏所得本,蓋遠在此撫本下,而鈎摹又失之,竟題曰北海書,刻入《戲鴻堂帖》,亦不言何碑也。至陳香泉作《帖考》,乃目為《小雲麾碑》,董、陳皆號知書者,而謬誤若此。真按:翁方綱對陳奕禧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批評方法論-不迷信權威 真按:陳奕禧之誤 真按:董其昌之誤 《雲麾》豈可言大小哉?即董跋以此碑與陝碑分肥瘦,恐亦所謂皮相者耳。

  董文敏跋稱“所收宋人重刻本,全文可讀”,竊謂此即《戲鴻堂》所刻耳。陳香泉《帖考》所云“董太史聯續成文”者是也。真按:陳奕禧對董其昌的批評 真按:陳奕禧與李邕書雲麾將軍李玄秀碑 假使董藏全文本自可讀,則《戲鴻》所刻又何必以己意聯續成文乎?此所以《戲鴻》不敢直題曰《雲麾李秀碑》,而圓活其詞,以為李北海書耳。真按:古人碑帖造偽的技術 真按:翁方綱論作偽心理學 真按:董其昌欺世盜名 真按:董其昌治學的毛病 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戲鴻堂法帖的批判 真按:明人造偽之風 又董跋以陝碑與良鄉碑分肥瘦,亦非能知此碑者。今愚幸得此雙鈎佳本,又值錢君雅意手勒上石,真按:錢泳與李邕書雲麾將軍李玄秀碑 真按:翁方綱與錢泳的文獻修復學 但不知其果能勝《戲鴻》,而使未礎以前之神明重還舊觀乎?耿耿精靈,庶幾北海默誘之耳。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無心而得,至誠則靈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三冊第3584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3_復初齋文稿(十七)\_003584.jpg

137

跋李昭公碑

  北海是碑最有名,然頗用懷仁《聖教》法,何也?咸亨至是才五十年,而其時書家已篤好之如此耶?後來趙吳興亦全取法于是,北海筆力骨氣,豈為懷仁集字所囿耶?然其取資實自此出,不能揜也。真按:翁方綱論李邕書法的淵源-懷仁集聖教序 真按:不為賢者諱 真按:翁方綱論李邕書法的寫法 若《雲麾將軍李秀碑》便不如此。周公瑕跋中“涿地”云云,誤以《李秀碑》為此碑也,真按:周天球之誤 真按:周天球誤認李邕書法作品 余謂此碑宜稱《李昭公碑》以別之。真按:翁方綱的金石題名學 真按:翁方綱論李邕的書法

  北海是碑最有名,故宋拓本至今人尤寶之。王敬美云:真按:王世懋論李邕書法 “此碑書法從右軍來,第加轉測耳真按:原稿作測作側-"第加轉側耳".○沈津識字誤-轉當作軒字!-此碑書法從右軍來,第加軒側耳. 詞:【軒側】高出和傾斜。 元 王禎 《農書》卷十二:“﹝牛軛﹞隨牛大小制之,以曲木竅其兩旁,通貫耕索仍下繫鞅板,用控牛項,軛乃穩順,了無軒側。”2009/8/18 下午 06:54:35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5_復初齋文稿(六)\_001364.jpg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5_復初齋文稿(六)\_001365.jpg ”近時王虛舟亦有“鼓努驚奔”之評,真按:詞無.國無. 真按:google有! 真按:王澍論李邕書法 二條正相發也。

  周公瑕跋所稱涿地云云,誤以《李秀碑》為是碑也,真按:翁方綱與李邕書雲麾將軍李玄秀碑 然《李秀碑》筆法與此大異,此碑自宜稱《李昭公碑》以別。

  未谷四兄自泰興得此宋拓本,寄至京師,為題其後而歸之。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桂馥 真按:桂馥與李邕書李昭公碑 家居展玩,猶然友朋共賞之樂也。時未谷司訓長山山城,真按:桂馥之仕履 巾卷間,有此一段拔地倚天之氣,覺歷下、新亭豪興,去人未遠。乾隆癸卯夏四月,北平翁方綱。真按:翁方綱在山東學政-金石採訪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友 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樂趣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五冊第1364頁。

137

跋大照禪師碑

   是碑宋人《寶刻類編》載其題目云:《嶽麓寺大照和尚普寂碑》。此十字蓋其原額也。天寶元年二月,李邕撰并行書。長沙有北海書《嶽麓寺碑》,世所共知,而 是碑無知者。其實長沙之碑,其額但云《麓山寺碑》,今世皆稱《嶽麓》,而是碑稱嶽麓乃在嵩山之麓也。潘稼堂題跋云:“今碑乃翻刻,不逮《雲麾》、《嶽 麓》。”稼堂蓋未考此碑亦名《嶽麓》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題名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方法論--必也正名乎 真按:潘耒之誤 真按:潘耒粗心大意 著錄家但知《李思訓》、《李秀》二碑,姓同官同,故北海書有二《雲麾》,而不知北海書有二《嶽麓》,此亦藝林所宜記述也。真按:翁方綱論李邕傳世的書法作品 真按:翁方綱的目錄學 真按:翁方綱的目錄著錄學 真按:翁方綱的目錄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論李邕的書法 是碑舊傳有北海真跡真按:疑有誤!-是碑舊傳為北海真跡? 今藏於惜分書室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 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 主人雅志篤古,為選工重勒於石。北海筆蹤超騰,龍象鳳神,骨格宛如初落墨時,豈惟《婆羅》、《東林》諸摹刻皆遠遜之已乎真按:疑有誤! ?芝山以新拓本來屬,真按:宋葆淳求翁方綱題字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