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通、氣、歲、夏、承、召、時、豊、■、亡、西、深、垂、于、桒、舞、漢、兼、章、馨、吉、無、明、京、陵、得、掾、德、勑、穎是也;六曰篆變而楷,不、從、施、是、虞、原、峻、■、致是也。竹君自跋云爾,而闕字從■,真按:應係从之簡化誤者. 則 并寓三五盈闕之義,不特門觀而已。顧南原之是正諸字也,獨於“岐”字,引《玉篇》“■”為古“攴”字,然《玉篇》初無此文,而婁彥發原本,此字尚與碑合, 不知南原何以正之?若“■”字加點,則諸家皆未之及。蓋字勢之變,非一端而已也。竹君得此本之明年,借留予寶蘇室,旬日來晝夜躭玩,若亦與予有深契者,真按:翁方綱的情執 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樂趣 他日倘力能市石,更遇好手,庶得重勒片石傳之。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修復學 翰墨精靈,名嶽神祇,其聞斯言已,是日又書。真按:翁方綱的緣
注:《蘇齋題跋》卷上(《叢書集成》1613)。
64
跋西嶽華山廟碑(摹四明嘉定揚州本)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19.JPG
案全榭山自言所藏《華山廟碑》,真按:全祖望-當作全謝山! 額旁有唐、宋諸題,今以華嶽廟中《趙文淵》、《劉升》八分諸碑,上下左右,皆有題識,知榭山之言不妄也。真按:全祖望-當作謝山! 《劉升碑》,有明河濱李楷,升則題字云云,真按:李楷-當作叔則,蓋行草識字誤也. 真按:斷句不當!-當予連讀:「《劉升碑》有明河濱李楷升則題字云云」升則乃李楷字也.前于郭宗昌允伯亦未斷開.○蓋原書已如是斷句矣.沈津不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19.JPG 謹摹於此,以見是碑毀於地震之說,蓋為可信,第未知榭山所藏豐學士萬卷樓中物,今在何所耳。地震後,古碑大為俗人所損,所存於廟者,寥寥數種耳。名嶽之靈,倘為聚合,以快一觀。稽首稽首,敬志敬志。乾隆四十四年夏四月望日。方綱書於小蓬萊閣。真按:翁方綱的緣 真按:翁方綱的神仙觀 真按:翁方綱與華山碑
此本歸四明范氏,今為嘉定錢辛楣少詹所得,未入辛楣齋之前一夕,張芑堂為予鈎摹見寄,真按:染指 真按:張燕昌與錢大昕 真按:錢大昕與華山碑 今予已廓填裝成巨軸矣。十年舊夢,竟得踐言也。真按:翁方綱與華山碑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需要時間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採訪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張燕昌 真按:錢大昕與天一閣
注:見《蘇齋題跋》卷上(《叢書集成》1613)。
64
跋夏承碑真按:翁方綱與夏承碑=漢北海淳于長夏承碑(夏仲兗碑/夏仲兖碑)
《夏承碑》,凡三本,真按:翁方綱論夏承碑學史 真按:翁方綱論夏承碑版本的流傳 趙明誠《金石錄》云:“元祐中洺州因治河得於土壤中者,建寧原石也。”都元敬《金薤琳瑯》云:真按:都穆 真按:都穆與夏承碑 “府學後有一碑。”顧南原《隸辨》云:“知府秦民悅跋,為後人摹刻者,即朱竹垞所謂土人重摹者也。”嘉靖乙巳,知府唐曜重刻於漳川書院,則又取摹本重勒石者也。都元敬、趙子函、孫北海所見,真按:趙崡與夏承碑 真按:孫承澤與夏承碑 蓋皆土人摹本,故有“建寧三年蔡邕伯喈書”字,而元敬謂又得舊刻雙鈎,與此絕異者是也。北海又未辨“勤約”、“勤紹”之非,亦遂以土人摹者為建寧原石。乾隆甲午,桐城姚夢穀郎中以雙鈎本見示,真按:姚鼐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姚鼐 真按:姚鼐與夏承碑 中闕三十字,即梁瑤峰尚書所從雙鉤雕木之本。真按:瑶 真按:國:瑤 部首 玉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4 注音一式 |ㄠˊ 1. 美玉。說文解字:「瑤,石之美者。」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金雀垂藻翹,瓊佩結瑤璠。」 2.玉製的﹑鑲玉的。如:「瑤扉」﹑「瑤觴」﹑「瑤簪」。 3.珍貴﹑美好。唐˙宇文融˙奉和聖製左丞相說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賜詩:「飛文瑤札降,賜酒玉杯傳。」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四上˙粵西遊日記四:「多靈山最高聳。其上四時皆春,瑤花仙果,不絕於樹。」 詞:瑤1 〔yo 〡ㄠˊ〕 1.似玉的美石。亦泛指美玉。《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瑤、琨、篠、簜。” 孔 傳:“瑤、琨皆美玉。” 孔穎達 疏:“美石似玉者也。玉、石其質相類,美惡別名也。”《詩‧大雅‧公劉》:“何以舟之,維玉及瑤。” 晉 潘尼 《贈陸機出為吳王郎中令》詩:“ 昆山 何有?有瑤有玟。”2.形容珍貴美好,常用作稱美之詞。參見“ 瑤札 ”、“ 瑤質 ”。3.我國少數民族名。 隋 唐 時期有“莫徭”之稱, 宋 以後一般稱“徭”,現通用“瑤”。主要聚居 廣西 , 湖南 、 雲南 、 廣東 、 貴州 等地亦有分布。4.一種香草名。參見“ 瑤草 ”。5.通“ 珧 ”。參見“ 瑤柱 ”。 異. 真按:梁國治與夏承碑 真按:梁國治 尚書自跋云,是山陽吳山夫廣文從金壇王虛舟給事摹得者,真按:吳玉搢 真按:王澍與夏承碑 真按:吳玉搢與夏承碑 真按:吳玉搢與王澍 真按:標點不當-當作。號! 至戊戌夏,又從張晴谿吏部同年齋中得虛舟雙鈎本,真按:張模 真按:張模與夏承碑 則此三十字具全。虛舟自跋謂所見元拓則何屺瞻、真按:何焯與夏承碑 楊景西二本,真按:楊繩祖 真按:楊繩祖與夏承碑-參見文集〈跋宋拓夏承碑〉. 所見雙鈎則畢既明、胡玉笥二本。詳玩虛舟之跋,畢既明鉤本即楊景西本,云闕字正與秦跋合,是下半未補刻以前之本者。胡玉笥鈎本與何屺瞻本則虛舟亦未言其同異,而其下云一百十字巍然竟完,以此度之,則是畢既明鉤本為闕一百十字者矣。然吳山夫《金石文存》云:“《夏承碑》,予得雙鉤本於海鹽畢既明,真按:吳玉搢與畢弘述 真按:吳玉搢與夏承碑 真按:畢弘述與夏承碑 後有豐道生跋,真按:豐坊與夏承碑 蓋從宋拓影摹者,中闕三十字,蓋猶在一百十字未缺之前者,今梁尚書本實闕三十字,其為畢既明本無疑,而何以王虛舟以為闕一百十字乎?豈虛舟審定之誤歟?”予既先後并得二本,真按:標點可議者-尋 文義,疑此下引號當在「後有豐道生跋」句下。『然吳山夫《金石文存》云:“《夏承碑》,予得雙鉤本於海鹽畢既明,後有豐道生跋。”蓋從宋拓影摹者,中闕三 十字,蓋猶在一百十字未缺之前者,今梁尚書本實闕三十字,其為畢既明本無疑,而何以王虛舟以為闕一百十字乎?豈虛舟審定之誤歟?予既先後并得二本』 以為大幸,既并摹存於篋,又據洪氏《隸續》以原石行數位置列為圖,真按:洪适與夏承碑 并以今本圖附於後,而以今石所摹訛誤尤甚者一一記出,按其行次考之,則下半泐痕宛然在目也,真按:翁方綱的文獻整理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考證方法論 因是而知此碑之先後源委,其為三本之同異,亦可以了然無惑矣。此摹本則竟是最先一本之影本矣。既獲而辨之,可不寶諸?前一本摹於乾隆甲午四月二十二日,後一本摹於戊戌七月十六日,真按:翁方綱的臨摹學 是日記於寶蘇室
65
。
此碑前人著錄其可疑者數條,謂成化時所據恐非原石者,顧南原、真按:顧藹吉與夏承碑 汪上湖說也。真按:汪師韓 真按:翁方綱對夏承碑的考辨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學 真按:汪師韓與夏承碑 謂“積行”當作“積德”者,徐壇長說也。真按:徐用錫與夏承碑 謂成化本已有訛字者,吳山夫說也。真按:吳玉搢與夏承碑 謂王秋澗臆度為蔡中郎者,真按:王惲 顧南原、王虛舟說也。真按:王澍與夏承碑 按《王秋澗集‧跋蔡中郎隸書》云,真按:王惲與蔡邕 “中郎去取丞相斯大、小篆為八分,實秦隸書也。近觀公建寧三年所書《五官功曹掾夏承墓表》,真按:夏承碑=漢北海淳于長夏承碑(夏仲兗碑/夏仲兖碑)-俟考! 真奇筆也,如夏金鑄鼎,形模怪論,雖蛇神牛鬼,龐雜百出,而衣冠禮樂已胚胎乎其中,所謂氣凌百代,筆陣堂堂者乎,至元辛未中秋前二日觀”云云。至元辛未是元世祖至元八年,即宋度宗咸淳七年也。趙明誠《金石錄》云:“余家所藏漢碑二百餘卷,獨此碑最完全。”秋澗之言審之,真按:趙明誠與夏承碑 真按:原稿如此.疑上敓一"以"字.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2_復初齋文稿(三)\_000550.jpg 知原碑字全者為宋拓無疑矣。初未嘗有在廣平府學之語,至都元敬《金薤琳瑯》跋語內全引秋澗此跋,而其下云:“予由是始知為中郎之跡,碑在今廣平府學。”此二句是都元敬語,非王秋澗語,今人誤讀,遂以為秋澗自言。真按:張冠李戴 真按:引號之重要-由此亦可見引號之標錯,張冠李戴之難免. 此碑在廣平府學,以為秋澗時此碑已不在府治,因疑秦守所樹未必是原石,謬之甚矣。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詳考引文-句讀引號之重要 況秋澗元初人,元朝洺州復升為廣平路,至明朝乃有廣平府之稱,秋澗何由而有廣平府學之語?此尤可笑者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職官履歷 至於“積德”、“勤約”,則原石、重刻石皆然,不知何以有“積行”之疑,此亦是從《金薤琳瑯》諸書抄寫致訛者也。而徐壇長謂原本“德”字雖損,然行下“心”字可辨,真按:標點可議者-疑此"行"乃前"積行"之"行",則當標作「然“行”下“心”字可辨」○然愚等此種皆因懶/無暇得碑文原文核對有以致之也. 則壇長所見是舊拓之下半已損者也。何義門云:“近者,余得丹陽孫仲牆藏本,真按:百度有! 所剝損者僅二十餘字,又在子擴所得之上,真按:疑有誤! 是皆謂原石舊拓下半已損者,而拓之先後有不同也。”今所摹雙鈎本,則原石字全者為真宋拓也,其摹刻之訛字,則成化本與嘉靖本,蓋皆有之。而嘉靖本鎸手尤劣,是以并其上半亦有數筆之訛,而下半特甚焉。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學 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學-搨碑技術 顧南原既云所得本與都元敬同,而《隸辨》所摹冀群……等十餘字,皆仍嘉靖本之謬,則是南原竟未見原本也。是碑相傳為蔡中郎書,蓋始於《臨汝帖》,而洪丞相云,凡非出於本碑者皆不足信。真按:洪适的隸書賞鑑學 真按:洪适的隸學 真按:洪适的辨偽學 顧南原亦據石經遺字謂與此碑字體不類,然予嘗摹西嶽華山《袁逢碑》,意其當是中郎書,而“豊”字從曲,“克”字加點,皆與此同,恐未可,但執石經以評之漢碑,□今無撰書人姓名,則安得有出於本碑者乎?真按:翁方綱對顧藹吉的批評 真按:簡化字之遺孽-「從」當作「从」.原稿作「从」! 真按:沈津識字誤-□今,原稿應係「皆」字。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2_復初齋文稿(三)\_000551.jpg 真按:斷句不當!-然予嘗摹西嶽華山《袁逢碑》,意其當是中郎書,而“豊”字从曲,“克”字加點,皆與此同,恐未可但執石經以評之。漢碑皆無撰書人姓名,則安得有出於本碑者乎? 義門又云,碑字未嘗怪譎,秋澗罕所見耳。真按:何焯對王惲的批評 是日又識。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二冊第548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2_復初齋文稿(三)\_000548.jpg
65
跋夏承碑(宋拓本)
往甲午夏,得見吳山夫雙鉤本。真按:吳玉搢與夏承碑 戊戌夏,又得見王篛林雙鉤本,真按:王澍與夏承碑 皆稱得自楊景西明府,真按:楊繩祖與夏承碑 真按:楊繩祖 有豐道生跋,真按:豐坊與夏承碑 畢既明亦從此鈎得者。真按:畢弘述與夏承碑 今是本果有豐道生手跋,并楊繩祖景西、真按:楊繩祖 畢宏述季明印。真按:畢弘述 真按:前作既明! 季明一字既明也,其為山夫、篛林雙鉤本所從出無疑,其闕三十字,與山夫鈎本同,而篛林鈎本此三十字乃具在,則篛林跋中所稱,又見何義門、胡玉笥本者,其存闕同異,亦未之詳也。真按:翁方綱的版本著錄學 按洪文惠《隸釋》,初不云中郎書,篛林跋則援《隸續》語,謂非出於本碑者,皆不足信,真按:洪适的辨偽學 蓋其指為中郎書者,一出《臨汝帖》,一出《王秋澗集》也。而是本後豐道生跋,亦遂斷以為伯喈芝英體,是皆不因廣平重刻本後有蔡邕伯喈書字,而傅會者明矣。予嘗平心論之,漢隸皆無書人姓名,何從得出於本碑者而信之乎?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考證方法論-書人姓名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平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考證方法論 至於中郎之跡,在東京最為有名,則諸碑中自宜多有其法,如中郎《隸勢》云:“修短相副,異體同勢,奇姿譎誕,靡有常制。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有所不辨 ”又竇泉《述書賦》云:真按:竇臮-泉字誤也.文海本文集不誤. “棨戟彎弧,星流電轉。”皆與是碑相合。又李陽冰云:“蔡中郎以‘豊’同‘豐’,予又嘗以‘克’字有點,證《華山碑》與是碑合,則以是碑目為中郎書者,未必皆無稽之談也。”至於芝英體之說,真按:標點可議者-疑當作「又李陽冰云:“蔡中郎以‘豊’同‘豐’”,予又嘗以‘克’字有點,證《華山碑》與是碑合,則以是碑目為中郎書者,未必皆無稽之談也。」「予」翁嘗用以自指也。 則洪引庾元威語,謂為其間之一體,初未嘗定指為芝英也。考庾元威《書論》,有屏風百體,間以朱墨采色,不著其狀,是碑體參篆、籀,而兼開正楷之法,乃古今書道一大關捩,豈可以元威所名百體者名之乎?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史 真按:翁方綱對夏承碑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 豐跋所云中父者,華夏,字中甫,別號東沙,無錫人。真按:華夏與豐坊 真按:華夏傳記資料 豐道生嘗為作《真賞齋賦》,云“《夏承》、《婁壽》漢碑,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