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
十一月十六日,為蔣宗海文集作序。(影13/3734、《文集》4/4A)
十一月十九日,為法式善跋所藏《清順治初同年齒錄》二册。(《清順治十八年搢紳錄》)
十一月二十日,為紀昀跋所藏《清順治十八年搢紳錄》。(《清順治十八年搢紳錄》)
是月,為《司氏族譜》作序。(影13/3738)
臘月初六日,朱珪招同紀昀、徐行健作丁卯同年小集。真按:王秉韜-沈氏誤也! 真按:沈津之誤-當是王秉韜.詳兼六札箋. 「曉嵐七十六,兼六七十,石君與余皆肩次之。真按:國無!詞無. 」「丁卯順天榜,石君第六,兼六第四十六,曉嵐領其首,而予得隨其後也。」(《詩集》53/12B)真按:當是53/21B,未知何故葉碼常誤.
臘月七日,跋莫是龍書册。(影13/3731)
除夕前一日,跋〈化度寺碑〉。(影13/3744)
是年,羅聘卒,年六十七。真按:羅聘之生卒
本年有文:跋〈北齊造銅雀臺石軬門銘〉(影13/3703、《文集》21/5B)、作〈孫忠靖公詩序〉(影13/3704、《文集》3/3A)、致新城陳守譽中翰札(影13/3704)、跋沈周〈白鼠賦〉(影13/3706)、跋鄭所南〈墨蘭〉(影13/3684、《文集》33/8B)、跋阮元藏文徵明臨〈蘭亭〉(影13/3686)、跋陸恭所藏〈麻姑仙壇記〉舊拓本(影13/3686)、為《小學考》作序(影13/3688、《文集》2/1B)、跋張叔厚畫陶淵明像(影13/3690、《文集》33/4A)、題邢子願墨跡(影13/3696)、跋林本裕所集〈興福寺碑〉
372
(影13/3742)、跋〈孟法師碑〉(影13/3743)、自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舊草》。(影13/3732、《文集》35/5A)
真按:翁方綱與四庫全書 本 年有詩:〈答金手山見懷二首〉、〈送伊墨卿守惠州三首〉、〈送手山南歸〉、〈伊墨卿將行惠州,手山為作詩畫小册,持過蘇齋題之〉、〈李北海「靈岩寺碑」舊 本三首〉、〈寄題胡雒君「說經圖」〉、〈臨放翁手牘贈青儕〉、〈方樗盦仿文衡山小景扇頭〉、〈得「瘞鶴銘」舊本,題三詩〉、〈予昔為謹庭作「松下清齋 詩」,謹庭以屬秋盦圖之,秋盦恰得胡元潤所畫「松下清齋」小幅,適與詩合,亦一奇也。今謹庭寄來復求詩〉、〈雪意詩,題手山畫册二首〉、〈鄭所南墨蘭二 首〉、〈鍾伯敬並其弟其妻合作畫册〉、真按:鍾惺 〈詩龕移竹圖〉、〈岱頂秦篆殘拓本〉、〈杜疏萇太守「晚涼洗馬圖」,用少陵韻二首〉、〈題王薌南「南浦歸帆圖」二首〉、〈重定「化度寺邕禪師塔銘」三段之圖,喜而題三詩〉、〈題張叔厚白描陶靖節像二首〉、〈送述庵南歸二首〉、〈郭生自潁上來言「蘭亭」殘可今在楊氏家,真按:疑為誤字 語 其櫝而藏之,寄題二詩〉、〈手山將出都,屬友為作「園林春盡圖」,索題二首〉、〈受堂邀話藤簃,以事不果往,卻簡二首〉、〈答蘊山楓橋舟中讀手山詩見寄之 作〉、〈題徐心田「登岱圖」〉、〈題畫三首〉、〈倪文正墨蘭〉、〈破琴硯詩四首〉、〈華鴻山六十言懷詩草,其裔孫屬題〉、〈題顧松巢「秋林觀瀑圖」三 首〉、〈再送手山二首〉、〈董文敏山水卷〉、〈手山為其友朱澗東求草堂詩
373
〉、〈手山為其友謝布齋求左右脩竹詩〉、〈手山乞紅豆詩〉、〈題芝山所收小米畫〉、〈北齊造銅雀臺石軬 門銘〉、〈和梧門六月九日與諸君詩龕詩小集之作〉、〈文休承畫「前後赤壁賦」,作四小幀為芝山題二首〉、〈瀫水舊廬圖〉、〈惲南田山水卷〉、〈又題南田小 幀〉、〈石谷仿郭河陽「鶴汀秋霽」二首〉、〈方方壺山水〉、〈與芝山考定「化度寺邕師塔銘」真本,兼呈味辛、蕙麓、梅溪二首〉、〈吳江趙墨樵於嘉興得予壬 辰冬「陶然亭詩草補圖」裝卷來屬題〉、〈韻亭京兆以丁酉春予為書遺山「鵲山寒食泰和平」一詩扇頭,請董蔗林閣老為仿趙文敏「鵲華秋色圖」復來屬題〉、〈芝 山為予繪「杭湖新建玻祠」二首〉、真按:疑當作坡,乃蘇軾也. 〈送 馮實庵侍御假歸蘇州二首〉、〈九江譚孝廉書樓寄題扁曰「嵐漪」〉、〈彭受禹自懷來入都過小齋賦贈〉、〈贈朱澗東〉、〈題錫山談氏畫卷二首〉、〈禮烈親王克 勒馬圖歌〉、〈金谿朱仰山求紅葉山房詩〉、〈李滄雲通政閒軒詩〉、〈楊米人餉寶坻銀魚,賦謝二首〉。(以上《復初齋詩集》卷五十三)
〈入鴻臚署有述〉、〈董文敏仿趙畫「鵲華秋色圖」,為阮芸臺宗伯題〉、真按:阮元 真按:阮元 真按:阮元 〈楊 米人以蕭增花鳥見惠,賦寄〉、〈送紱庭閣老節制閩浙〉、〈仇十洲「春山仙館圖」〉、〈題羅兩峰為何耳山作「湘雪卷」〉、〈秋葵〉、〈重摹北海書「雲麾李元 秀碑」,宛平令胡蕙麓勒石重構古墨齋貯之,賦詩以紀五首〉、〈南田山水小幀〉、〈石谷山水〉、〈答李滄雲通政〉、〈古墨齋歌〉
374
、〈張鑑庵「梅柳江春圖」二首〉、〈岱廟環詠亭有宋人題種明逸「會真觀詩」二石,真按:疑為种之訛!乃簡化字之遺毒也 而其原詩久失去矣。新安吳南薌以其友所藏種跡卷見示,真按:疑為种之訛!乃簡化字之遺毒也 喜而次韻〉。(以上《復初齋集外詩》卷二十四)
師友往來:謝啟昆有〈上翁覃溪師〉。是札談《樹經堂文集》刻成,請翁氏再作序文文啟昆晚年定論(《樹經堂文集》4/2A)真按:疑是錯字! 、〈吳江金青儕以「詩境蘇潭合作長歌」見贈,作此奉答兼呈翁覃溪師,時舟泊楓橋)。(《樹經堂詩續集》2/17B)
趙懷玉有〈為翁學士方綱題方薰所畫「西涯圖」)。(《亦有生齋集詩》17/3A)
王昶有〈塗中寄翁振三〉。真按:翁方綱 (《春融堂集》23/14A)
王引之試禮部中式,以一甲三名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循例往謁翁方綱,相見甚歡。時同謁者甚多,翁獨與引之論學,亹亹不倦。(《高郵王氏〔念孫、引之〕父子年譜》36)真按:王引之與翁方綱 真按:翁方綱與王引之 真按:翁方綱與王念孫
張維屏輯《國朝詩人徵略》,卷三十四「翁方綱」條云:「嘉慶丁卯四月,屏入都,時覃谿先生罷官家居,真按:張維屏與翁方綱 海內騷壇,巋然魯靈光也。真按:【巋然】注音一式ㄎㄨㄟ ㄖㄢˊ 解釋:高大獨立的樣子。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七:唯莊內一堂巋然,僕妾皆盡。聊齋志異˙卷一˙嬌娜:惟見高冢巋然,巨穴無底。 顧朋輩中,每言先生持論太嚴,門牆太峻,是以屏於先生門下雖有淵源,未往請見。九月一日,先生嗣君宜泉太史忽見訪,言家君知子來已數月,曷為不往相見?今日特命僕來奉約,明晨便往,勿遲也。屏諾之。翼日,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翼日】 注音一式 |ˋ ㄖˋ 解釋: 次日、明日。書經˙金縢:公歸,乃納冊于金縢之匱中,王翼日乃瘳。唐˙元稹˙鶯鶯傳:張生悔之。翼日,婢復至。 往見先生,顏色甚歡,謂屏曰:『前年伊墨卿攜子詩一册示余,余意中早有一張南山,真按:張維屏 乃今始得握手於蘇齋耶?』
375
於是共几對談,辱承獎藉,並追話魚山、藥房在都時事,又詳詢二樵生平,而於魚山之歿,則尤嗟悼不已。越日,屏賦詩呈先生,是以有『獎許鯫生詩,彷彿馮子筆。爨桐賞音慚,墓草餘涕澀』之句,而先生亦賦五律三章見贈。」
嘉慶五年庚申(一八○○)六十八歲
正月,九卿各衙門輪班奏事,自正月至十月,先生蒙召對三次。(《家事略記》)
二月朔,先生撰並書〈丁淦泉家傳〉。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淦】水-8-11 注音一式 ㄍㄢˋ 解釋 1.水滲入船中。說文解字:淦,水入船中也。2.河川名。發源於江西省清江縣東南離嶺,北流經紫淦山入贛江。3. 姓。如明代有淦君鼎。 淦泉,諱兆隆,真按:丁兆隆 字吉占,真按:丁兆隆 號受堂,真按:丁兆隆 又號淦泉。真按:丁兆隆 (影13/3748)
二月二十七日,題法式善所收〈蔣衡臨李茶陵遊慈恩寺詩卷〉。(影14/3774)
二月,跋〈化度寺碑〉。(影14/3765、《文集》22/5B)
又跋〈化度寺碑〉二首。(影14/3772、《文集》22/8B、9A)
是月,題柳邁祖所收潁上本〈蘭亭〉。(影14/3774)
春,為魯山木比部題蔣廷錫《水墨牡丹册》十幅。(影14/3774)
先生有〈坡公像贊〉,云:「此像摹自蘇齋,邀我友兮同儕,焚香對榻,稽首遙懷,仙風笠屐,大海雲迴,九霞洞開,策杖聲來。」(影14/3777)
376
四月朔,跋
智永《千文》。(影14/3778)
四月初二日,先生有致英松園札。「旬日來實因女婿家事,刻無暇晷,每磨墨而不得書,兒子亦然。是以尊紙 於今日午後才寫此一張,明日以後,又不得暇也。先此奉去,惟一路珍重為望。到彼務求設法拓〈北海碑〉陰並兩側,此在省城過江十里之岳麓寺,雖嵌砌於廊壁, 然不妨暫拆其磚,拓數份後,仍可照舊砌之,至要至要。□寄京時,必覓妥便可以順帶此餘幅耳。真按:翁方綱搞破壞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四月初二日。」「新刻〈北海碑〉附贈。」(影14/3780)
四月初三日,先生有致百齡札。「大人榮蒞營南,弟擬作小詩數日矣,惟是此際必寫入實,寫嘉猷以見敭歷之經,真按:疑當作「(易攵)」 非 可漫同套述,是以容稍遲為之,可為知者道也。宛平縣齋所重刻〈李北海碑〉,適方催其拓出二份呈鑒。而弟更有懇者,長沙省城以過江十里許,即是岳麓寺,寺內 〈北海書碑〉今砌於廊壁,廊壁僅露其正面,而其陰、其側皆在磚砌之內,不可得見。弟曾見過碑陰,大小行楷滿幅,內有北海細書,而其兩邊碑側,尚有宋人題 字,內有米芾一段極妙,今砌於磚壁之內,實為可惜。屢托友問之彼處士人,則云陰面已磨泐無一字矣。然弟見此陰之搨本,不過數年前事,此特士人不肯拆壁之 勞,故云磨泐無一字耳。且即使磨泐無一字亦何難?拓一無字之幅,一為對驗,亦於事理無礙,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況其旁側有米芾題,豈容湮沒?況且正面碑文寬厚、其極邊之末,尚有『英英白雲』云云一贊,亦是李北海手書。今此正面末尾二行,亦匾入牆隅
377
,不可施手,以致拓碑無此二行,尤為可惜。今幸得大君子往臨此邦,務祈與彼處司事者踵商,真按:國無!待查! 暫為拆去兩旁磚級,真按:國無!待查! 命工用熱水,將其陰、其側,費一二日細功洗刷瑩淨,再用細凈寬長之紙、輕淡勻潔之香墨,連正面全文並後尾二行,並陰並側多拓數付見寄,真百朋之錫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的碑拓學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 」(影14/3780)
四月初九日,內閣傳旨禮部侍郎曹城等二十一員,於初十日卯時入內應御試,在南書房給札,〈茂正其德而厚其性論〉。賦得「友風子雨」,得「興」字。(《家事略記》)
四月十一日,召見於養心殿西暖閣,上面諭云:「汝文詩皆好,字畫亦佳。」(《家事略記》)
四月二十五日,先生於宛平廨見所借席氏新刻《元詩癸集》十六册,內分癸之甲、癸之乙至癸之癸。其中又有分癸之辛上、癸之辛下者,每卷前有目錄,卷中每人名下有有傳者,有無傳者。其無傳者則云「某以下若干人,採自某志」云云。(影14/3782)
四月,先生題戈婿家藏鑿井所得〈宣德下麥石硯銘〉。銘曰:「鑿井得硯,喻功及泉。寶之無斁,肯構斯傳。庚申四月,覃溪銘。」(影14/3781)
閏四月,跋〈化度寺碑〉橫石肥本。(影14/3786)
是月,又跋懷仁集〈聖敎序〉。(影14/3787)
五月二日,先生題自著手稿本《禮記附記》云:真按:翁方綱著作考 「因想及此上之六卷尚須再詳,已加札封寄葒谷矣真按:真按:翁方綱的經學 翁方綱與孔繼涵
378
。」「又想及須以陸隴其《讀禮志抄》酌補。」按:此書四册,為卷七至十。(《禮記附記》)
五月十一日,辰刻,先生受召見於養心殿西暖閣。(影14/3795)
仲夏日,為博明撰《西齋雜著二種》作序。(影14/3788、《集外文》1/2B)
五月,為曹振鏞《一罫軒詠史詩》撰序。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 【罫】网-8-13 注音一式 ㄍㄨㄚˋ 解釋: 棋盤上的方格子。清˙徐珂˙清稗類鈔˙藝術類˙蒙古棋:蒙古棋者,局縱橫八線,為六十四罫。ㄏㄨㄚˋ hu(05027)教育部國語辭典【罫】网-8-13 注音一式 ㄏㄨㄚˋ 解釋: 阻礙。集韻˙去聲˙卦韻:,礙也。或從网。 ㄍㄨㄚˋ gu(04220)詞:罫1〔uI ㄍㄨㄞˇ〕〔《集韻》古買切,上蟹,見。〕圍 棋盤上的方格。 漢 桓譚 《新論‧言體》:“ 更始帝 將相不能防衛,而令罫中死棋皆生也。”《文選‧韋昭〈博弈論〉》:“所務不過方罫之間。” 張銑 注:“罫,線之間方目也。” 宋 張靖 《棋經‧棋局》:“局之線道謂之枰,線道之間,謂之罫。” 唐 韓愈 《稻畦》詩:“罫布畦堪數,枝分水莫尋。” 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一》:“聖人治天下,非操削而為局也,求其罫之方而已。” (影14/3789)
是月,又作〈重修金臺書院記〉。(影14/3794)
六月九日,法式善《詩龕小集》,先生有詩。(《集外詩》24/9A)
六月,先生作詩二首,書於蘇軾〈天際烏雲帖〉後。(〈天際烏雲帖〉)
夏,先生作〈南昌熊鶴嶠像贊〉。贊曰:「萬有千卷,著述之身。卅有餘年,侍從之臣。章江寫其氣,廬阜傳其真。名山藏其篋,天下誦其文。墨垂金石,心貫松筠。名高前輩,當啟後人。眑眑目光,炯炯精神。瞻之山斗,照此星雲。」(影14/3802)
七月朔,先生為李符清跋丁元公書《金剛經》。(影14/3803)
七月十四日,有致親家札。「敬候親家大人近祺,賢婿近好,姑娘近好,外孫俱好。昨接賢婿手札,知試事極忙,務以愛惜精神為要也。新得金石文字,祈托主司蕭公帶來為妙。其陝州〈砥柱銘〉在河濱,惟冬月水潦,乃露出數字,已極剝泐,必須趨今冬可辦之,非君賢婿留意金石者
379
,不能托他人也。如不能全拓,即或能得一半字,皆妙也。至切至切。姑娘身體較前大勝,前所寄手寫數字,你大姐姐輩皆云如親見面談也。餘不縷及。」(影14/3803)
七月二十六日,有〈玉蘭軒奏事詩〉一首。(《詩集》55/1A)
七月,跋李寶臣〈紀功載政頌〉。(影14/3804)
七月,致陸恭札。「去年令嗣孝廉公事北上,得札通問,此後鴻便無因,渴懷逾甚。蔣君所藏〈化度〉,去年 已托友借至京,略跋其槪,寄還之矣。而尊齋所藏〈化度〉,前曾承惠為精鉤一本,已不啻親見矣,倘得明春因令嗣君北上之便,得於行篋借此(化度)(陸、胡二 跋者),並尊藏舊拓〈皇甫〉、〈虞恭〉,並越州石氏《晉唐楷刻》一觀,千里神交,當更形諸筆記,為松下清齋傳此墨緣,頰毫神韻耳。真按:國無!待查! 今嗣君榮登瀛選,真按:國無!待查!辭無: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457_(大陸版)辭源(修訂本下冊)\_001901.jpg中無: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藏\2481_中文大辭典(五)\_001647.JPG 後自必給假,即日南旋帶回,不致損汙耳。專此懇商,即候安禧。」(影14/3806)
是月,又有致陸恭札,「昨敝門人瑤岡舍人南歸,真按:原愚ocr訛作敞,徑正.2009.3.18 真按:國:敝 部首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1 注音一式 ㄅ|ˋ 1.破的、舊的。如:「敝帚自珍」、「棄之如敝屣」。論語˙子罕:「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宋˙錢公輔˙義田記:「昔晏平仲敝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 2.疲倦。同「疲」。如:「敝於奔命」。宋˙司馬光˙赤壁之戰:「曹操之眾,遠來疲敝。」 3.自謙之詞。用於對別人指稱和自己相關的事物。如:「敝校」、「敝姓」。左傳˙僖公二十六年:「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于敝邑。」 4.失敗。左傳˙僖公十年:「帝許我罰有罪矣,敝於韓。」杜預˙注:「敝,敗也。」 5.毀壞。清˙李文炤˙勤訓:「夫天地之化,日新則不敝。」 6.見「鄙」條。(00328) 詞:敝1〔b ㄅ〡ˋ〕 〔《廣韻》毗祭切,去祭,並。〕 1.破爛;破舊。《易‧井》:“甕敝漏。”《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仁 為人陰重不泄,常衣敝補衣溺褲,期為不絜清,以是得幸。” 葉聖陶 《窮愁》:“阿母一襖,春間已敝,不與補綴,何堪著體?”2.損 壞;損害。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類對》:“不見夫齒乎,雖堅固足以相靡,舌柔順終以不敝。” 清 蒲松齡 《聊齋志异‧車夫》:“有車夫載重登坡,方極力時,一狼來嚙其臀。欲釋手,則貨敝身壓,忍痛推之。” 梁啟超 《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第九章:“蓋供過求,時價劣經價,則供者必受敝。”3.衰 敗。《禮記‧禮運》:“刑肅而俗敝,則法無常。”《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女,敝族也。” 杜預 注:“敝,衰壞也。”《新唐書‧房玄齡傳》:“世方敝,裒刻窮之。”《清史稿‧禮志一》:“自 虞 廷修五禮,兵休刑措……沿及 漢 唐 ,訖乎 有明 ,救敝興雅,咸依為的。”4.失敗。《左傳‧僖公十年》:“帝許我罰有罪矣,敝於 韓 。” 杜預 注:“敝,敗也。”5.疲憊;困乏。《左傳‧襄公九年》:“許之盟而還師,以敝 楚 人。” 杜預 注:“敝,罷也。”《漢書‧趙充國傳》:“ 充國 度其必壞,欲罷騎兵屯田,以待其敝。” 宋 沈作哲 《寓簡》卷六:“人平居終日役役,敝心神,耗氣力,忿怒憂愁,頃刻不自樂。”6.終; 盡。《左傳‧襄公三十年》:“國之禍難,誰知所敝。” 王引之 《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中》:“敝,猶終也,言不知禍難所終也。《歸妹》象傳曰:‘君子以永知敝。’《緇衣》曰:‘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是敝 與終同義。”《素問‧上古天真論》:“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 王冰 注:“敝,盡也。”7.丟棄,棄置。《禮記‧郊特牲》:“冠而敝之可也。” 陸德明 釋文:“敝,棄也。” 明 何景明 《嚴治篇》:“敝車而單行,人不讓路矣。”8.謙辭。《左傳‧隱公四年》:“敝邑以賦與 陳 蔡 從,則 衛國 之願也。”《史記‧吳王濞列傳》:“敝國雖狹,地方三千里。”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今晚權且在敝村住一晚,我們可以代 張先生 盡盡地主之誼。”9.通“ 弊 ”。弊病;害處。《尹文子‧大道下》:“其敝在于不知乘權藉勢之異,而惟曰智能之同。”《史記‧商君列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宋 曾鞏 《乞登對狀》:“陛下假之以玉色,獎之以德音,訪之以治天下之道,而及於當世之事,其敝安在?”10.通“ 蔽 ”。遮擋;蒙蔽。《墨子‧經說下》:“足敝下光,故成景於上。”《隋書‧李密傳》:“ 密 知 化及 糧且盡,因偽與和,以敝其眾。”11.通“ 憋 ”。惡。參見“ 敝腸 ”。12.衣袖。《禮記‧緇衣》:“苟有車必見其軾,苟有衣必見其敝。”13.弓把。《周禮‧考工記‧弓人》:“凡為弓,方其峻而高其柎,長其畏而薄其敝。”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敝,讀為蔽塞之敝,謂弓人所握持者。” 孫詒讓 正義引 戴震 曰:“敝與柎皆弓把。”14.姓。 春秋 時 齊 有 敝無存 。見《左傳‧定公九年》。 敝2〔bi ㄅ〡ㄝˊ〕〔《集韻》蒲結切,入屑,並。〕通“ 蹩1 ”。 異. 真按:翁方綱與金芝原 真按:金芝原的行程 有 小札奉鑒也。茲有新任嚴州太守張鑑庵,篤嗜古刻,精於鑒別,夙慕松下清齋鑒藏之富,今以赴任,道出吳門,欲弟為一言,摳晉尊齋,快覩星鳳,諒大雅所共欣快 也。吳門繆氏所藏〈孟法師碑〉,今已別歸某齋,仍在吳閶,大兄若能指引張太守一往看,更感更感。附此懇商,不一不一。」(影14/3864)
八月十日,又題王翬畫軸。(影14/3809)
380
八月十四日,再題王翬畫軸。(影14/3809)
九月朔,跋趙慎畛舊學卷。(影14/3810)
九月望後,朱珪招同魯岩、紀昀、樹峰為丁卯同年小集。(《詩集》55/2A)
九月,跋張照臨米芾書。(影14/3810)
十月四日,跋《西齋雜著》。「此稿在楚帆篋,十餘年矣,楚帆嘗與西齋同官西曹,每倦念故交,必舉此編以計日付劂為快。真按:國無!待查! 今白山、心齋給諫與楚帆同直,亟取以梓之。楚帆語予曰:『心齋兩使南漕,將俶裝,亟以表彰婦翁遺稿為先務,宜並識以傳之。』是日雪後峭寒,楚帆手此册,目光炯然,直與遺墨精神,焚香淡對,不偶然也。十月四日,方綱又書。」(影13/3721)
十月,序謝啟昆《樹經堂詩文集》。(《樹經堂詩文集》)
十一月十三日,先生以米芾、黃庭堅所鑒評《淳化閣帖》,覆校王澍所云。真按:不解之處!真按-句子似未講完! (《蘇齋題跋》卷下)
十一月二十日,跋〈瀧岡阡表〉二首。(影14/3814、《文集》25/3A)
十一月二十四日,有致丁芳軒札。「敬候芳軒老友近禧。久未通問,悵念悵念。所以不時時寫札者,恐擾吾友清心,且聞近日清況,叨在相知,千里如一噌也。真按:當作「千里如一堂也」.蓋沈津識誤也.(翁方綱題跋手札集錄.致丁芳軒.473頁)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4_復初齋文稿(十八)\_003815.jpg○教育部國語辭典 【噌】口-12-15 注音一式 ㄔㄥ 解釋:見噌吰條。ㄘㄥ tsng(09801)ㄘㄥˇ tsng(09806) 教育部國語辭典【噌】口-12-15 注音一式 ㄘㄥ 解釋: 申斥、叱責。如:我被他噌了一頓。ㄔㄥ chng(08486)ㄘㄥˇ tsng(09806) 教育部國語辭典【噌】口-12-15 注音一式 ㄘㄥˇ 解釋: 決裂。如:他們倆人說噌了。 ㄔㄥ chng(08486)ㄘㄥ tsng(09801)教育部國語辭典 【噌吰】 注音一式 ㄔㄥ ㄏㄨㄥˊ 解釋: 聲音壯闊的樣子。文選˙司馬相如˙長門賦:擠王戶以撼金鋪兮,聲噌吰而似鐘音。 今則實有不得不相致乞,緣今夏秋來,二兒在署,一切支欠,兼之夏間以來取員至要之處,俱應在歲底清之,然亦曾他謀一、二處,是以仍不相瀆耳。至昨數日間,則此一、二處俱在至遠之期,必不能濟現在之窘況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