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April 8, 2008

21

,曾在國立中央圖書館主持之下,編印「四庫全書珍本初集」,選出原書二百三十一種,計有一千九百六十冊交由商務印書館影印出版。七七事變後,全書又運往重慶,政府遷臺時,又運來臺灣,目下由台中故宮博物院保管。

  二、文溯閣 閣在清朝發祥地之瀋陽故宮內,是閣於乾隆四十三年建成,於乾隆四十七年藏入同年鈔成之四庫全書正本第二部。真按:四庫全書之成書時間 是書於民國三年曾運往北平,民國十四年又運同瀋陽。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後,為日本所劫持,目下是書之命運不詳。

  三、文源閣 閣在北平西郊清帝御花園之一的圓明園內,是閣於乾隆四十年建成,中藏者為乾隆四十七年鈔成之四庫全書正本第三部。清咸豐十年英法聯軍進入京都,除掠劫無數珍寶外,並縱火燒燬圓明園,是書與閣因此俱亡。

  四、文津閣 閣在清帝熱河之避暑山莊內,是閣於乾隆四十年建成,於乾隆五十年藏入前一年鈔成之四庫全書正本第四部。真按:文溯閣四庫全書的成書時間 是書於民國四年運抵北平,國立北平圖書館建成開館後,歸該館公開閱覽。是書藏之於該館之善本乙庫,閱覽前須辦理合法之閱覽憑證。

  五、文宗閣 閣在江蘇省鎮江之金山寺內,是閣於乾隆四十四年建成。其藏入者為乾隆五十二年繼續鈔成之南三閣四庫全書正本之一部。至乾隆五十五年送齊。是書於道光二十一年,中英鴉片戰爭時,遭英軍破壞一部分;至咸豐三年太平軍作亂時,書與閣遂俱遭燬亡。

  六、文匯閣 閣在江蘇省揚州大觀堂,是閣於乾隆四十五年建成。其藏入者為乾隆五十二年繼續鈔成之南三閣四庫全書正本之一部

22

,至乾隆五十五年送齊。是書與閣在咸豐四年太平軍攻入揚州時焚燬。

   七、文瀾閣 閣在浙江省杭州聖因寺,是閣於乾隆四十九年就該寺原玉蘭堂改建而 成。其藏入者為乾隆五十二年繼續鈔成之南三閣四庫全書之一部,至乾隆五十五年送齊。咸豐十年太平軍第二次攻陷杭州,是閣倒壞,全書亦遭散失,那時幸有藏書 家丁申,丁丙兄弟冒險蒐集得八千一百四十冊(全書為三萬六千二百一十九冊)。光緒六年由地方官將文瀾閣重建落成,丁氏兄弟將蒐得之書全部送閣,又繼續蒐得 若干冊,並由丁氏兄弟開始補抄殘缺之書,後又由在杭州之官吏及學者,派人去北平補抄,至民國十五年,大體鈔齊。歸浙江省立圖書館保管公開閱覽。民國二十六 年中日七七事變後,是書運往重慶,目下究在四川或運回浙江不詳。

   八、翰林院 翰林院卽四庫全書館之辦公處,乾隆四十二年在全書編鈔時期,即已下 令在北四閣本鈔完後,再鈔副本一部,藏之翰林院,以便公開閱覽。至於所蒐集來的原刻本或鈔本,則送至武英殿陳列。乾隆五十三年正式開始閱覽。是書於咸豐十 年英法聯軍攻入京城時,遭散失若干冊。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進入京都時,翰林院散失之圖書達四萬七千五百零六冊,其中大部份為四庫全書。經此浩劫,全書遂 遭散亡。真按:四庫全書之存佚 真按:翰林院的四庫全書

  九、摛藻堂及味腴書屋 四庫全書除上述之正本七部副本一部外,另有四庫全書薈要二部。當乾隆三十八年四庫全書館正式開編工作時,清高宗已是六十三歲的高齡,他深恐全書編鈔完竣時

23

, 自己或已死去,所以他卽下令同時選擇四部中之要籍,編成四庫全書薈要二部,一部收藏在故宮之摛藻堂,一部收藏在圓明園內之味腴書屋中。前一部與文淵閣之全 書歸故宮保管,同時由北平運上海,轉重慶,來臺灣。後一部則與文源閣本全書,同時遭英法聯軍之劫持與焚燬。至薈要包括之數量:以架、種、函、冊、與總目、 經部、史部、子部、集部、分計之,真按:四庫全書薈要的統計數字 則 為總目一種裝一函六冊;經部六架、一百七十三種,裝三百八十四函、二千一百七十七冊;史部十架、七十種、裝六百四十函、三千四百四十五冊;子部六架、八十 一種、裝三百八十四函、二千零七十七冊;集部十架、一百四十八種、裝五百九十二函、三千四百四十六冊;共計三十二架、四百七十三種、裝二千零零一函、真按:疑有衍文! 一萬一千一百五十一冊。

  由上觀之,全書之今存者,可能有四部,薈要一部;遷運來臺者全書,薈要各一部而已。真按:四庫全書之存佚

八、四庫全書通行世間之印本

   如上文所述,四庫全書這部中國亙古以來所未有的大叢書,在印刷術已經發達的今 日,以小字薄紙印起來,不過有十架上下的體積,可是在一百八十年以前的時候,雖然已經有了活字版的創製——康熙年間,曾由政府鑄成了一套銅活字,那時所編 製的一萬卷的「古今圖書集成」,就是用銅活字版印刷出版的。不過那一套銅活字,印完以後,沒有保存起來繼續使用,把它燬掉鑄成錢幣了。在四庫全書開館編輯 時,高宗自然也頗希冀印刷出版,可是那時政府的財力人力和印刷設備

24

,都不能很從容地實現,迫不得已,只好採用人工鈔寫的辦法。

  在全書編輯工作中,已經深切的感覺到,一種重要的著作,如果不能得到印刷出版的機會,那它的保存和流傳,生命是多麼危險。如明朝永樂年間,所編成的二萬二千九百七十卷的「永樂大典」,到乾隆時,纔僅僅三百多年間,當時分鈔之四部,俱已殘缺不全,而無法蒐羅完整了。真按:永樂大典的部數 因 此之故,四庫全書館的學者,由永樂大典中裒集恢復的要籍(永樂大典與古今圖書集成,其編輯體例,均採學術分目制,各原書分割分錄;與四庫全書之保留原書整 體者不同。)不得不摘要印刷出版,這就是武英殿聚珍版的印本了。這種印本,屬於四庫全書著錄者,共有一百五十種(武英殿聚珍版共有一百五十六種,內有六種 四庫未著錄),四庫全書在編錄時,雖然未能完全印刷出版,可是在晚近幾十年中,曾有數次的醞釀出版,惜未能具體實現。

  民國元年以前五年間,吳稚暉真按:吳敬恆 蔡孑民真按:蔡元培 張靜江真按:張人傑- 张静江(1877—1950),名人杰、增澄,吴兴(今湖州)南浔人。 李石曾諸先生組織世界社,真按:李煜瀛- 以溝通中西文化為職志,在向世界各國介紹中國文化項目中,列印刷四庫全書分贈各國,為目標之一。民國七年當世界第一次大戰結束,在巴黎開和平會議時,我國梁任公真按:梁啟超 蔡 孑民、李石曾諸先生,復在輿論方面,計劃方面暨實際接洽方面,從事活動。當時法國總理班樂衞應徐世昌總統之聘來華,其重要使命即在溝通中法文化,在巴黎大 學設立中國學院,將影印四庫全書列入重要項目之一,並擬撥款一百八十萬佛郎,在巴黎大學中國學院中特建一座「四庫圖書館」,以專藏將來印成之四庫全書,並 表永留紀念之意。巴黎大學特贈徐氏為名譽博士,徐氏特派朱桂莘赴法代表接受,並派徐為監印四庫全書總裁

25

,當時世界各著名圖書館暨大學,均渴望能一覩四庫全書之全豹。一時洽談進行,頗具端倪,終因我國內戰頻仍,竟爾停滯。

  民國十三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成立三十週年紀念時,其創辦人張菊生真按:張元濟 高夢旦諸先生,真按:高鳳謙-特向政府洽借四庫全書影印出版,在裝運時,因時局動盪不安,又遭擱淺。翌年又重新進行,並擬俟印書出版後,分贈法、英、美、日、俄、德、荷、比、奧諸國。部份書款,由庚子賠款中撥還。結果又因江浙戰爭而陷於停頓。

  民國二十二年南京中央圖書館籌備處,依照教育部聘請國內目錄學家選印四庫全書的意見,就四庫全書要籍中,選其未曾刊行或雖已刊行,目下坊間不易蒐羅之書,選訂二百三十一種凡四千三百九十卷,分裝為一千九百六十冊,定名為「四庫全書珍本初集」。

  商務田書館除承印四庫全書珍本初集之外,尚有景印四庫全書四種,分裝為六大冊,名為:一、皇祐新樂圖記一冊,二、紹熙州縣釋奠儀圖一冊,三、家山圖書一冊,四、欽定補繪蕭雲從離騷全圖三冊。

   目下臺北藝文印書館,在朱家驊、董作賓兩氏倡導之下,組織「四庫善本叢書館」, 擬在一年內景印「四庫善本叢書初編」,其選訂之要旨在流傳善本,珍本、孤本,就其初編目錄中共選印六十三種,凡一千二百九十四卷,裝訂成五百一十八冊。內 計由四庫全書中選入者有四十八種(四庫全書珍本十種,四庫全書輯永樂大典本三十八種),凡四百五十四卷,裝訂成一百九十四冊

26

。其餘十五種係四庫全書未經著錄以及近人名著手稿之書。此十五種,凡七百六十卷,分訂成三百二十四冊。

  由上觀之,四庫全書除單獨印行,或已刻入各叢書中者不計外,經已比較成系統的印刷 出版者計有:一、武英殿聚珍版印刷出版者有一百五十種;二、商務印書館出版之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有二百三十一種,三、該館另印出版者四種;四、藝文印書館擬 出版之四庫善本叢書初編有四十八種。(聚珍版係用木製活字印刷者,後列三種叢書則係影印四庫全書筆寫體者。)茲將其目錄表分列於左真批:分列於左或表列於左即可!

(一)武英殿聚珍版所收自永樂大典所輯出者書目表

周易口觖義六卷 真按:當作周易口訣義! 唐史徵撰

易原八卷 宋程大昌撰

易象意言一卷 宋蔡淵撰

易緯稽覽圖二卷 無名氏撰

易緯辨終備一卷無名氏撰

易緯通卦驗二卷 無名氏撰

易緯乾元序制記一卷 無名氏撰

易緯是類謀一卷 無名氏撰

27

易緯坤電圖一卷無名氏撰真按:當作易緯坤靈圖!

禹貢指南四卷宋毛晃撰

融堂書解二十卷宋錢時撰

續呂氏家塾詩記三卷 宋戴溪續

絜齋毛詩經筵講義四卷 宋袁燮撰

儀禮識誤三卷 宋張純撰

儀禮集釋三十卷 宋李如圭撰

儀禮釋宮一卷 宋李如圭撰

春秋釋例十五卷 晉杜預撰

春秋傳說例一卷 宋劉敞撰

春秋辨疑四卷 宋蕭楚撰

春秋考十六卷 宋葉夢得撰

春秋集注四十卷 宋高閌撰

乾坤鑿度二卷 易八緯之一 不著撰者名氏

舊五代史一百五十卷目錄二卷 宋薛居正等撰

五代史記纂誤三卷 宋吳縝撰

28

東觀漢記二十四卷 漢劉珍等撰

魏鄭公諫續錄二卷 不著撰人名氏

鄴中記一卷 晉陸翽撰

蠻書十卷 唐樊綽撰

嶺表錄異三卷 舊題唐劉恂撰

麟台故事 真按:麟臺故事 宋陳俱撰

宋朝事實二十卷 宋李攸撰

漢官舊儀一卷補遺一卷 不著撰人名氏

直齋書錄解題二十二卷 宋陳振孫撰

傅子一卷 晉傅元撰

明本釋三卷 宋劉旬撰

項氏家說十卷附錄二卷 宋項安世撰

農桑輯要七卷 元世祖時官撰

海鳥算經一卷晉劉徽等撰

五經算數二卷 北周甄鸞撰

真齋書法贊二十八卷 真按:寳 宋岳珂撰

29

墨法集要一卷明沈繼孫撰

雲谷雜記四卷 宋張淏撰

甕牖閒評八卷 宋袁文撰

考古質疑六卷 宋葉大慶撰

澗泉日記三卷 宋韓淲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帝範四卷唐太宗御撰

蘇沈良法八卷 宋沈括撰

九章算術九卷 不知何人所傳

孫子算經三卷 不著其名與時代

夏侯陽算經三卷 不知何代人氏

敬齋古今黈八卷 元李治撰

文子纘義十二卷 宋杜道堅撰

南陽集六卷 宋趙湘撰

宋元憲集四十卷 宋宋庠撰

宋景文集六十二卷補遺二卷附錄一卷 宋宋祁撰

文恭集十卷補遺一卷 宋胡宿撰

30

祠部集三十六卷 宋張至撰

華陽集三卷附錄顧非熊詩一卷唐顧況撰

公是集五十五卷宋劉敞撰

彭城集四十卷 宋劉攽撰

淨德集三十八卷 宋呂陶撰

忠肅集二十卷 宋劉摯撰

陶山集十四卷 宋陸佃撰

學易集八卷 宋劉跂撰

西臺集二十卷 宋畢仲游撰

浮沚集八卷 宋周行己撰

毗陸集十五卷 宋張守撰

浮溪集三十六卷 宋汪藻撰

茶山集八卷 宋曾幾撰

雪山集十六卷 宋王質撰

乾道稿一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 宋趙蕃撰

止堂集二十卷 宋彭龜年撰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