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 「有疑」、「撰人可疑」、「襲取作成」、「有偽作增入」、「誤題撰人」、「偽題撰人」、「或疑改 造」、「自他書節抄」、「錄自他書」、「後人所輯」、「中有偽」、「內有偽」、「有誤入」、「偽題編者」等。書前有「總論」,包括:為什麼要辨別偽書、偽 的程度、偽書的產生、作偽的原因、偽書的發現、偽書的範圍)、辨偽的發生)、辨偽的規律)、辨偽的方法)、辨偽的條件)等。
五《續偽書通考》
鄭良樹編撰。民國七十三年六月,臺灣學生書局出版。此書為補錄張心澂偽書通考》所未收者,故題曰《續偽書通考》。卷首有作者〈論古籍辨偽學的新趨勢(代序)〉,書末附偽書通考正續編考訂古籍索引)、偽書通考正續編徵引資料索引),方便檢索張、鄭兩書。
第四節 目錄與索引
一 「索引」釋義
「索引」,英文稱為Index,由拉丁語Indicare演變而來,因此又譯為「引得」。在我國,又有「備檢」、「通檢」、「韻編」等名稱。
Index一詞之原意謂指點,寓有指示之意,所以食指、指數、指示物,均稱為Index。 在圖書中,「引得」為一種學術工具書之稱。凡是將資料(包括圖書資料與非圖書資料)中之文字、名詞(例如人名、地名、物名、書名、篇名等)、概念等析出, 製為款目,再依一定之方法(如筆畫順序、字音、四角號碼檢字法等)排比,每一款目標示其在資料中之位置(如在某章、某節、某頁、某行,有時以編號代替)
422
,以方便讀者索檢資料之工具書,即稱之「引得」、「索引」。
今日索引之編製方法,無論是標題之製定、款目之排列形態等,多受西方之影響,不過,在我國甚早即有 索引。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九)書目類著錄不詳撰人之《羣書備檢》十卷,晁氏曰:「輯《易》、《書》、《左氏》、《公羊》、《穀梁》、二禮、《論 語》、《孟子》、《荀子》、《揚子》、《文中子》、《史記》、兩漢、《三國志》、晉、宋、齊、梁、陳、後周、北齊、隋、新舊唐、五代史書,以備檢閱。」此 書可能為最早之古籍索引。及至近代,古籍索引已有百餘種,其中以哈佛燕京學社所編六十餘種引得,最為著稱。
二 目錄與索引之關係
索引之種類,依其性質分,有書籍索引、期刊索引及報紙索引等類,其中以書籍索引與目錄學之關係較密切,為本節討論之重點。
所謂書籍索引,即以書籍為對象,將書中之人名、書名、篇名、地名、事物名等,製成款目。每一款目下,注明其在書中之位置,以供索檢者,稱之書籍索引。
書籍索引,又可分為兩種:一是以一書為對象所編製之索引,如《禮記引得》;一是彙聚有關之多種圖書而編製之索引,如《八十九種明代傳記綜合引得》。此兩種索引之編製方法及內容,均與目錄有關。今說明目錄與索引之關係如下:
一編製索引,需有目錄學之知識
欲編製以一書為對象之書籍索引,在擇定何書為編製索引之對象前,必先瞭解何書為學者所最常用?何書內容最有價值?以何種版本為編製索引之依據?凡此,均需具備目錄學之知識。如欲編製彙聚多種相關圖書之書籍索引
423
, 則更需熟悉書目。舉例言之,今欲編製清代人名之傳記引得,則需先熟悉眾多清代傳記圖書中,以若干種最 具價值?然後以此若干種傳記圖書中之人名,逐一製成款目,每一人名下注明其傳記資料分見於某書某頁。以哈佛燕京學社所編《三十三種清代傳記綜合引得》為 例,此三十三種清代傳記書目如左:
1《清史稿》,趙爾巽等撰,民國十六年印本。
2《清史列傳》,中華書局編,民國十七年印本。
3《國朝耆獻類徵》,李桓撰,湘陰李氏本。
4《碑傳集》,錢儀吉撰,光緒十九年江蘇書局校刊本。
5《續碑傳集》,繆荃孫撰,光緒十九年江蘇書局校刊本。
6《碑傳集補》,閔爾昌撰,北京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印本。
7國朝先正事略》,李元度撰,《四部備要》本。
8中興將帥別傳》,朱孔彰撰,《四部備要》本。
9《從政觀法錄》,朱方增撰,光緒十年映雪廬刊本。
10大清畿輔先哲傳》,徐世昌撰,天津徐氏刊本。
11滿州名臣傳》(依國史抄綠),菊花書室刊本。
12漢名臣傳》(依國史抄錄),菊花書室刊本。
13國朝漢學師承記》,江藩撰,光緒十二年萬卷書室刊本。
14國朝宋學淵源記》,江藩撰,光緒十二年萬卷書室刊本。
15顏李師承記》,徐世昌撰,天津徐氏刊本。
16國朝學案小識》,唐鑑撰,光緒十年黃氏重鐫四砭齋原本。
17文獻徵存錄》,王藻、錢林撰,咸豐八年嘉樹軒刊本。
424
18《國朝名臣言行錄》,王炳燮撰,光緒十一年津河廣仁堂刊本。
19《清畫家詩史》,李濬之撰,民國十九年刊本。
20《清代學者象傳》,葉恭綽撰,民國十七年葉氏刊本。
21《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施淑儀撰,民國十一年崇明女子師範講習所刊本。
22《國朝名家詩鈔小傳》,鄭方坤撰,杞菊軒刊本。
23《國朝詩人徵略(初編)》,張維屏撰,道光二十二年刊本。
24《國朝詩人徵略(二編)》,張維屏撰,道光二十二年刊本。
25《飛鴻堂印人傳》,汪啟淑撰,翠琅玕館叢書本。
26《國朝書畫家筆錄》,竇鎮撰,宣統三年文學山房印本。
27《國朝畫識》,馮金伯、吳晉撰,道光十一年增補,雲間文苹堂刊本。
28《墨香居畫識》,馮金伯撰,南匯馮氏家刻本。
29《國朝書人輯略》,震鈞撰,光緒三十四年金陵刊本。
30《鶴徵錄》,李集輯,李富孫、李遇孫續輯,同治十一年漾葭老屋刊本。
31《鶴徵後錄》,李富孫輯,同治十一年漾葭老屋刊本。
32《己未詞科錄》,秦瀛撰,嘉慶十二年世恩堂刊本。
33《國史列傳》(又名滿漢大臣列傳》)依國史抄錄,東方學會印本。
今傳清代傳記資料多達數百種,從其中選擇最具價值之三十三種,如不具深厚之目錄學基礎不為功。
二從索引中,可獲得佚書書目
編製索引時,需將一書中所有書名、人名、地名等資料製成條目,因此每一書中所引用之書名、篇名,均可藉索引獲得
425
。 讀者每據索引考訂佚書;從事校勘者,亦多賴索引獲得校勘資料。例如侯康《補後漢書藝文志》、錢大昭補 續漢書藝文志》均著錄漢杜子春所撰周官注》(不著卷數),今已不存,惟周禮》鄭玄注多引之,據周禮注疏引書引得》考得杜書之內容;錢大昭補續漢書藝文志》 著錄漢賈達所撰《周官解詁》(不著卷數),今亦亡佚,而《周禮》賈公彥疏多引之,亦可藉《周禮注疏引書引得》得其內容;《隋書‧經籍志》著錄三國射慈撰 《禮記音》(一卷)、梁賀瑒》(一卷)、禮記新義疏》(二○卷)、梁皇侃撰《禮記講疏》(一○○卷)等書,此三書均已亡佚,而孔穎達《禮記正義》多引之, 可藉禮記注疏引書引得》考索其內容。因此,目錄學者可藉索引鈎稽佚書。
三引書索引舉要
重要之引書索引有:
‧毛詩注疏引書引得》,哈佛燕京學社編。
‧《周禮注疏引書引得》,哈佛燕京學社編。
‧《儀禮鄭注及賈疏引書引得》,哈佛燕京學社編。
.禮記注疏引書引得》,哈佛燕京學社編。
‧《禮記正義引佚書考》,何希淳撰。
‧《禮記正義引書考》,葉程義撰,民國七十年義聲出版社印本。
‧《春秋經傳注疏引書引得》,哈佛燕京學社編。
‧《爾雅注疏引書引得》,哈佛燕京學社編。
‧《周易正義引書考》,王忠林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父研究所碩士論文。
‧《羣經引詩考》,金培林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說文引經考》八卷,清陳瑞撰,清同治十三年湖北崇文書局刊本。
426
‧《說文解字引經考》九種,馬宗霍撰,民國四十七年科學出版社影印本。
‧《史記及注釋綜合引得》,哈佛燕京學社編。
‧《史記三家注引書索引》,段書安編,一九八二年六月北京中華書局印本。
‧《漢書及補注綜合引得》,哈佛燕京學社編。
‧《後漢書及注釋綜合引得》,哈佛燕京學社編。
‧《三國志及裴注綜合引得》,哈佛燕京學社編。
‧《三國志注所引書目》,沈家本撰,沈寄簃先生遺書》本。
‧《五代史記注引書目》,班書閣編,民國二十三年七月女師院期刊二卷三期。
‧水經注引得》,鄭德坤編,哈佛燕京學社印行。
‧《水經注引書考》,勤炳琅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世說新語劉注引書引得》,哈佛燕京學社編。
‧《北堂書鈔引書索引》,日本山田英雄編,一九七三年日本采華書林印行。
‧《藝文類聚引書索引》,日本中津濱涉編,一九七四年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印行
‧《太平御覽引得》,哈佛燕京學社印行。
‧《太平廣記篇目及引書引得》,鄧嗣禹編,哈佛燕京學社印行。
‧《太平廣記引書考》,盧錦堂撰,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427
第五章 目錄學之實踐與目錄之運用
「目錄學」為從事學術研究之基礎學科,研究「目錄學」之目的,在於辨章古今學術之源流與發展,進而 獲得豐富之研究文獻,以利研究工作之進行。因此,研治「目錄學」者,不僅需熟知其理論及重要書目,尤重能將目錄學之知識,實踐運用於實際之學習及研究過程 中。本章就目錄學之實踐與運用方法,提供數點建議,供讀者參考。
第一節 目錄學之實踐
讀書者在治學及研究過程中,應隨時實踐目錄學之知識。今試就治學過程中,說明如何實踐目錄學之知識。
一初學者應先讀推薦目錄
圖 書浩如煙海,今存古籍,去其重複,猶有一百餘萬冊之多。如此眾多之圖書,勢非窮其一生所可盡讀,事實 上,亦非每一書都必讀,以治經學者而言,詩詞之書,不必盡讀,擇其重要及個人所好者誦讀即可;又如治小說者,經部之書,注疏甚多,亦無須盡讀,每一經擇重 要之注本涉覽即可。因此,初學者如不能訂定讀書之先後次序,擇要而讀,則將如《莊子‧養生主》所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隨无涯,殆已!」因 此,初學者應先讀推薦目錄,瞭解何書治學者不能不讀?何書應先讀?何書可以後讀?何書可以不讀?每一書有多家注本,應先讀何種注本
428
?各家注本之優點與缺失如何?以上種種初學者所面臨之問題,均可賴推薦目錄獲得答案。初學者若能依推薦目錄之建議,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博返約,則必能厚植學術基礎。
推薦目錄,可參閱本書第三章第七節。
二利用目錄瞭解前人著作
從事研究工作,在訂定研究題目之前,必需先瞭解前人之著作。蓋瞭解前人之著作後,左列諸問題始克獲得答案:
一所訂定之題目,前人是否已從事研究?
二前人如已有研究,共有多少相關著述?
三前人之相關著述,其內容如何?是否還值得再進行研究?
欲瞭解前人之著述,需檢索下列目錄:
一歷代史志及補志,如《漢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及後人之補志。史志多為反映當時之官府藏書狀況,部分無藝文志之史書,則可賴後人之補志得知當時之著作(參閱本書第三章第一節)。
二歷代公藏目錄,如《崇文總目》、明代《文淵閣書目》、內閣藏書目錄》、清代《四庫全書總目》及近代公立圖書館之藏書目錄。公藏目錄雖不及史志之完備,但卻是當時公藏圖書之實錄,其中書名,卷數等,每可正史志之訛誤(參閱本書第三章第四節)。
三歷代私人藏書目錄:如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遂初堂書目》,,以至清代及晚近之私人藏書目錄等。私人藏書目錄,除《千頃堂書目》等少數非實錄外,多為藏書家所經眼,其中不乏史志及公藏目錄所未及著錄者(參閱本書第三章第五節)。
四方志中之「藝文」或「經籍志」。史志及公藏目錄所著錄者,多為中央政府之藏書,地方人士之著作,或由於未進獻官府
429
;或由於流傳不廣;或由於未任官職,不為當時人所重,不但史志及公藏目錄無由著錄,即私家藏書目錄,亦罕見著錄。因此,方志中「藝文志」或「經籍志」所載著作,多有史志及公私藏書目錄所未收者(參閱本書第三章第三節)。
如能詳檢上述四類目錄,則歷代著述,不論存佚,大抵備矣。
三利用目錄瞭解圖書之存佚
瞭解與研究主題有關之歷代著作後,進一步則需瞭解此等著作何者已佚?何者猶存?佚者佚於何時?存者何處可得其書?存者有若干傳本?凡此均有賴各類目錄為之解決。
首先論如何定一書之存佚?欲瞭解今日是否仍有傳本,需檢索下列目錄:
一清代以來之私家藏書目錄:一般而言,清代尚存之書,理論上今日應仍存世,惟部分存於民間,未能經眼。是以清代以來私家目錄所著錄之書,大抵可定其為「存」,但為慎重起見,未能經眼者,可云「未見」。
二清代以迄現代之公藏目錄:清代之公藏目錄,以《四庫全書總目》最具代表性。其中「著錄」部分,固均存世;「存目」部分,以今所見,亦大多均有傳本。至於今日海峽兩岸公藏目錄,自是定一書存佚之重要依據。
三叢書目錄:部分圖書,由於篇帙小,多附於叢書而未單行,因此叢書目錄亦為判定一書是否存世之重要線索。
四域外圖書目錄:自唐代以後,中土圖書多傳入域外,因此,域外頗有國內已佚之圖書,如日本「靜嘉堂文庫」,即頗有中土佚書。
四利用目錄檢索今人著作
從事研究工作,除需瞭解前人之著作外,於今人之著作,亦需多予利用。前三項所論,偏重古籍之檢索與考訂
430
。今人之著作,則宜檢索下列目錄:
一近人所著專書方面,可檢索國立中央圖書所編《中華民國圖書聯合目錄》及該館每月出版之《中華民國出版圖書目錄》;或大陸所編之《民國時期總書目》及《全國總書目》等。以外文撰寫之著作,可查閱凌公山先生(Scott K. Ling)所編《近三十年中國文史哲論著書目》(BIBLIOGRAPHY OF CHINESE HUMANITIES,1941-1972)。
二近人所著單篇論著,則宜檢索下列目錄:
1《國學論文索引》、初編、續編、三編、四編,國立北平圖書館索引組編。
2《文學論文索引》,陳碧如、張陳卿、劉修業等編。
3《中國史學論文引得》,余秉權編。
4《中國史學論文引得續編》,余秉權編。
5《中國文化研究論文目錄》,國立中央圖書館張錦郎主編。
6《東洋學文獻類目》,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獻中心編。
7其他如各種報紙期刊論文索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每年度所編研究獎助論文摘要、全國博碩士論文目錄、各大學及研究機構所編同人著作目錄、個人著作目錄等,均可藉以檢索近人之著作。
五利用目錄瞭解一書之狀況
從事研究工作時,於每一書之狀況,均必需有正確之認識。所謂一書之狀況,包括卷數、作者、版本、真 偽、內容等。卷數與作者,可查閱史志及公私藏書目錄。版本,可查閱善本書目。真偽問題,可查閱辨偽目錄及有解題之書目。至於一書之內容,則可查閱解題書 目,如《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續修四庫全書提要》、《鄭堂讀書記》、《越縵堂讀書記》等及今人王重民 所撰《中國善本書提要》、屈萬里(翼鵬)院士所撰《(美國)普林斯敦大學葛斯德東方圖書館中文善本書志》、《國立中央圖書館刊》所載善本書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