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Wednesday, April 23, 2008

181

【見原文】

天一閣外景

182

183

以「藏書約」示子孫的祁承

  歷來藏書家,都希望所藏能傳諸子子孫孫,永遠不會散出。不過,能明白訂定藏書規約,訓示子孫如何購書、讀書、藏書的,則是始於明代的祁承。

   祁承(西元一五六三—西元一六二八年;一說生於西元一五六五年),字爾光,號夷度,晚號密士老 人,明代浙江山陰(今紹興)人。考取萬曆三十二年(西元一六○四年)的進士,曾在山東、江蘇、安徽、河南等當地方官,官做到江西布政使司右參政。他曾在梅 里築了一座「曠園」,所以又號「曠翁」。在「曠園」裡,有幾座較重要的建築物:藏書的地方叫「澹生堂」,讀書的地方叫「東書堂」,遊息的地叫「曠亭」。

  祁氏的藏書,一部分是省吃儉用,把薪俸省下來買的,一方面則有相當大的部分是從其他藏書家傳抄而來的。在他的文集《澹生堂集》裡,有萬曆四十六年(西元一六一八年)的日記

184

, 其中不少記載著購書的事,例如元月七日條說:「密雲不雨,早至姚江市書七種,內有于文定公(明于慎 行)《讀史漫錄》,大有識力。《喬莊簡集》亦簡令有體,舟中讀之甚暢。」元月二十四日條說:「午後步書肆間索書,得十五種。」二月初五日條說:「是日得書 七種,內有《仕學類抄》六卷。」三月初六日條說:「還園,得坊間有《讀書一得》四冊。」七月十九日條說:「入城過書肆,補得《百家唐詩》殘缺者十三種。」 八月十二日條說:「過書肆覓書,得十六種,內如宋人《方秋崖集》,極佳。」八月十六日條說:「又過書肆覓書,得二十餘種,內有王明清《揮麈後錄》三集共十 卷。王氏《揮麈錄》向所見止一卷,今其書乃數倍於前。」八月二十五日條說:「於肆中得《沈下賢集》及《長興》《西溪》《雲朝》三集,皆素所渴嗜,甚快。」 從這些日記,可見祁氏購書之勤快。至於抄書,則他每到一處,即設法從著名藏書家,借書來抄。尤其他在河南任官時,著名的藏書家朱睦的「萬卷堂」就在開 封,祁氏常到「萬卷堂」抄書。祁氏抄書時,態度嚴謹,所用的紙墨都是上等的,所以「澹生堂」所藏的抄本,有不少是校讐精審的秘笈。全祖望〈曠亭記〉說

185

:「其所抄書,多人所未見,校勘精核,紙墨潔淨。」

   經過多年的搜購、抄錄,他把家藏編成《澹生堂藏書目》。根據書目的記載,他的藏書多達六千七百餘 部,八萬五千餘卷。黃宗羲曾稱讚這些書為「真希世之寶」。祁氏的藏書,不以宋元刊本為貴,而重視實用,所以他的藏書中,以史書最多,尤其是當代的史料,因 為他認為「學不通今,安用博古」,所以「凡涉國朝典故者,不特小史宜收,即有街談巷議,亦當盡采。」此外,他的藏書中有不少小說、戲曲,如《古今雜劇》、 《名家雜劇》等。這種重視歷史、小說、戲曲的藏書風格,和一般的藏書家,不很一樣。

  祁承認為傳給子孫最寶貴的遺產,不是錢財,而是圖書。為了讓子孫能繼續增益圖書,特地寫下了著名的《澹生堂藏書約》,告示子孫藏書之道。

   〈藏書約〉裡有一段這樣說:「今與爾輩約:及吾之身,則月益之;及爾輩之身,則歲益之。子孫能讀 者,則以一人盡居之;不能讀者,則以眾人遞守之。入架者不復出,蠹囓者必速補。子孫取讀者就堂檢閱,閱竟即入架,不得入私堂。親友借觀者,有副本則以應, 無副本則以辭。正本不得出密園外。書目視所益多寡

186

, 大較近以五年,遠以十年一編次。勿分析,勿覆瓿,勿歸商賈手,如此而已。」大致可以看得出他對子孫的 期望。〈藏書約〉共分四個部分:一是〈讀書訓〉,蒐集歷代學者讀書的方法、態度,以告誡子孫。二是〈聚書訓〉,告誡子孫聚書之利,遠大於聚財之利的道理。 三是〈購書訓〉,告訴子孫購書的原則是「眼界欲寬,精神欲注,而心思欲巧。」四是〈鑒書訓〉,告訴子孫對藏書要能辨真偽,覈名實,權緩急而別品類。

   祁承有四子,依次是:彪佳、駿佳、豸佳、熊佳(一說有五子:麟佳、鳳佳、駿佳、彪佳、象佳)。諸 子均能藏書,其中又以彪佳、聚書最多。彪佳(西元一六○二年—一六四五年),字幼文,一字弘吉。考取天啟二年(西元一六二二年)進士,授興化軍推官。崇禎 四年(一六三一年)遷福建道御史,崇禎八年(西元一六三五年)辭官歸里奉侍母親。崇禎十三年(西元一六四○年)母親王太夫人病逝,在家守孝。崇禎十五年 (西元一六四二年)除喪服,奉召掌河南道事。崇禎十七年(西元一六四四年),清軍破北京,彪佳與史可法等人迎福王入南京。清順治二年(西元一六四五年), 清兵南下,南京、杭州相繼失守,清兵統帥以書幣招降彪佳

187

, 彪佳不為所動,於是年六月,端坐密園內池中絕食而死,年僅四十四歲。彪佳生前為對父親所留下的藏書表 示尊敬,特地以朱紅小榻數十張,放置古籍。又因讀宋代藏書家鄭樵在《通志‧校讐略》裡的〈求書之道有八論〉,於是把藏書樓命名為「八求樓」。所謂〈求書之 道有八論〉,是鄭樵談論求書的重要方法共有八種途徑,那就是:一是「即類以求」,二是「旁類以求」,三是「因地以求」,四是「因家以求」,五是「求之 公」,六是「求之私」,七是「因人以求」,八是「因代以求」。這八種尋求圖書的方法,即使在今日,仍然是學者在從事研究時找尋資料最常用的方法。彪佳把藏 書樓取名「八求樓」,可見其繼承父志,蒐求圖書的積極態度。有一個傳說:據說當年彪佳快出生時,他的曾祖母金太夫人夢見一僧趺坐金盆,掬水沐浴。後來彪佳 在水池中絕食而死,有人說這是前生注定。

  彪佳有二子:長班孫、次理孫,均能藏書,其中理孫收藏較著。理孫(西元一六二七年—一六六三年),字奕慶,別號杏庵,法名智曇。十六歲時參加舉人考試,名列第一,但無意仕途,以讀書侍母為事。建「讀書樓」以藏書。根據他所編的《祁氏讀書樓書目》(四卷)

188

,共有圖書一千五百九十八種,四萬二千六百三十六卷,其中不少是詩文集、元明傳奇、戲曲及雜劇,很有特色。

   祁承的藏書章很多,常見的有「臣敬識」、「曠翁手識」、「曠園」、「山陰祁氏藏書」、「山陰祁 氏藏書之章」、「澹生堂經籍記」、「澹生堂藏書記」、「澹生堂」、「憲章昭代」、「昭代憲章」、「子孫永珍」、「子孫寶之」、「子孫世珍」、「子孫永 寶」、「山陰祁氏」等。此外,他還刻了一枚高六‧二公分,寬六‧八公分的大印章,上面刻了他寫的藏書銘,銘文是:「澹生堂中儲經籍,主人手校無朝夕。讀之 欣然忘飲食,典衣市書恒不給。後人但念阿翁癖,子孫益之守弗失。曠翁銘。」祁理孫的藏書印則有:「理孫」、「理孫之印」、「奕慶」、「智曇」、「法名智 曇」、「奕慶藏書」、「藏書樓經籍記子孫世守」等。

189

【見原文】

說明文字 這是祁氏所藏宋刊本《晦庵朱侍講先生韓文考異》,鈐有多枚祁氏的藏書章。

190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