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April 7, 2008

11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20

20

16

16

15

15

14

14

13

13

13

13

12

12

詩義折中

周易述義

錢錄

唐宋詩醇

叶韻彙輯

同文韻統

西清古鑑

經史講義

平定金川方畧

禮紀義疏

儀禮義疏

周官義疏

皇清文穎

皇朝文獻通考

20

10

16

47

58

6

40

31

32

82

48

48

124

300

同右

傅恒等



梁詩正等

允祿等


蔣溥等

來保等





同右

12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37

36

36

32

32

32

32

29

28

24

23

23

23

22

平定準暍爾方畧

清文鑑

通鑑輯覽

皇朝通典

皇朝通志

續通典

續通志

大清一統志

西域同文志

皇朝禮器圖式

大清會典則例

大清會典

春秋直解

大清通禮

172

32

116

100

126

144

640

500

24

28

180

100

23

40

劉統勳等

同右

傅恒等

同右

同右

同右

劉墉、璜等真按:原訛作稽,徑改!

傅恒等


同右

允陶、傅恒等

同右

同右


13

54

53

52

51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7

46

45

44

43

43

42







明史

四庫全書

蘭州紀畧

歷代職官表

滿洲蒙古漢字三合切音清文鑑

國子監志

西清硯譜

滿洲源流考真按:原訛作滿州源流考,徑改!本書似滿洲均訛作滿州!徑改!

滿洲祭神祭天典禮真按:原訛作滿州祭神祭天典禮,徑改!本書似滿洲均訛作滿州!視情況徑改!此書中研院線上目亦有!

平定兩金川方畧

天祿琳琅書目

臨清紀畧

開國方畧

音韻述微

360

79070



33

62

24

20

6

41

10

16

32

106

張廷玉等

紀昀等



阿桂等



阿桂等




舒赫德等



14

55


儀象考成

32

二、汩惑政策

  漢人「夷夏」之分最盛,清帝自詡必遭大力反抗,真按:用詞不當!-教育部國語辭典【自詡】 注音一式 ㄗˋ ㄒㄩˇ 解釋:自誇、自耀。如:他自詡為全班最聰明的人,高傲的神態,看了令人討厭。 因之對漢滿畛域之分,多採防漸之術,圖以巧辯立說,汩惑人民,真按:汩惑原訛作泊惑,蒙oliver兄指正,感謝萬分! 用之以消弭種族觀念。雍正立朝,對此政策之推行,不遺餘力,於七年九月,以呂留良案中之曾靜等口供,及歷次所降諭旨,刊刻大義覺迷錄,頒行天下,因諭曰:

   「自古帝王之有天下,莫不由懷保萬民,恩加四海,膺上天之眷命,協億兆之懽心,用能一統寰區,垂庥 奕世。蓋生民之道,惟有德者可為天下君………又豈因何地之人而有所區別乎,我國家肇基東土,列聖相承,保乂萬邦,天心篤祐,登生民於袵席,徧中外而尊親 者,百年於茲矣,夫我朝既仰承天命,為中外生民之主,則所以蒙綏愛育者,何得以華夷而殊視,而中外臣民,既共奉我朝為君,則所以歸誠效順,盡臣民之道者, 尤不得以華夷而有異心………不知本朝之為滿州真按:滿洲-本書滿洲怕都誤作滿州.實在太不謹慎了! 真按:當作滿洲! 猶中國之有籍貫,舜 以東夷之人,文王為西夷之人,曾何損於聖德乎?………若以戎狄而言,則孔子周遊,不當至楚應昭王之聘,而秦穆之覊西戎,孔子刪定之時,不應以其誓列於周書 之後矣,蓋從來華夷之說,乃在晉宋六朝偏安之時,彼此地醜德齊,莫能相尚,是以北人詆南為島夷,南人指北為索虜,在當日之人,不務修德行仁,而徒事口舌相 譏真批:愚意以為這真的是至論!清帝欲滿漢平等,何故漢人不欲民族平等?所以滿官多在漢官上者,亦自難免;然猶無漢人居心不平故自得應得之分耶! 已為至卑至陋之見………且自古中國一統之世,幅員不能廣遠,其中有不向化者,則斥之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荊、楚,玁狁,郎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為夷狄可乎?………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並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以國之疆土開拓廣遠真按:疑當作是中國以之疆土開拓廣遠! 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註:見東華錄雍正十五年第七頁——華夷無別論)真批:愚意以為非華夷無別論,乃華夷平等論也!

15

  為使此政策能徹底汩惑漢人,因下諭曰:「著將呂留良、嚴鴻逵、曾靜等悖逆之言,及朕諭旨,一一刊刻通行,頒布天下各府州縣遠鄉僻壤,俾讀書士子及鄉曲小民共知之,並令各貯一冊於學宮之中,使將來後學新進之士,人人觀覽知悉」。真批:如此至公至平大中至正之心,實非腐迂之儒所能論也!然則是汩惑乎?啟蒙哉?豈能不慎思明辨篤行者矣!愚之所以首批吳氏已成見在胸,讀至此愈覺適適然爾! (註:同上)

  三、高壓政策

  滿清深信「嚴刑重罰」之功效,真批:滿清深知何者,何吳氏獨得之哉!愚意則以為乃深知漢人乃吃硬不吃軟,所謂柔則茹之,剛則吐之,極盡人性之弱點而云爾爾! 遂大力推行文字獄,並設專局以「鏟改、焚燬」不利於己之書籍,以昭炯戒文人,茲就此雙管政策畧述於左:

  1文字獄:清室為禁錮文人思想,以「專制重罰」驅使人民,故於出師之先,先立「七恨誓師」,其言曰:「一字犯順,株連九族,字不敬,真校:蒙oliver兄指出支為隻之訛,是也.又敬字愚文原訛作敬,亦因oliver兄此舉方發見,徑予改正! 殃 及枯骨。」(註:見蕭一山清代通史)順治帝亦以臥碑禁陳言建白曰:「軍民一切利病,不許生員上書陳言,如有一言建白以違制論,黜革治罪。」又曰:「生員不 許糾黨多人,立盟結社,把持官府,武斷鄉曲,所作文字,不許妄行刊刻,違者聽提調官治罪。」(註:同上)由此可知非但無言論自由,卽出版自由亦遑論矣。康 熙以來,此術愈烈,至乾隆而達高峰,降及太平天國,甚或光緒時之對待革命黨人,仍行此術。

  清代文字獄為害之烈,次數之多,非本文所能盡述,讀者可參考民國廿年六月北平故宮博物院文獻館所編之清代文字獄檔,暨賈逸君先生之清代文字獄考畧(註:見中法大學月刊第十卷第五期),茲謹製表,以見其次數之多,牽連地方之廣,及手段之辣: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