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May 24, 2009

218

車氏螢照堂明人法書真按:真按:車萬育 原題云〈跋車氏螢照堂明帖〉.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142_復初齋文稿(二)\_000204.jpg

  《螢照堂明人法書》十卷,車萬育勒石,卷前有萬育自識,每卷亦有其跋,卷末題云“康熙三十二年歲在癸酉夏五真按:原稿如此,然疑有敓文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142_復初齋文稿(二)\_000204.jpg 南楚車氏螢照堂摹勒上石”。摹勒之工,在《停雲》、《戲鴻》諸刻之上,而首尾標題書皆不工,然有明一代書家可略其概。真按:原稿應係覘字!-然有明一代書家可略覘其概.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 真按:翁方綱對螢照堂明人法書的評鑑 昔婁子柔於《戲鴻堂帖》每卷皆有論說,然《鴻堂帖》實不足置評也。真按:婁堅的書學 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戲鴻堂法帖的批判 真按:董其昌戲鴻堂法帖的價值 真按:婁堅與董其昌 此帖於明人諸家鈎摹畢肖,竟可作墨跡觀,近時薈帖者罕見此刻手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刻工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拓手

  予昔見雅宜臨《破邪論》一卷,嘗效臨之,然不及此本之樸氣。

  文衡山大字七律,與卷董文敏大字《鵊詞》皆妙絕如墨跡。真按:疑有誤!-此字可疑.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142_復初齋文稿(二)\_000205.jpg 真按:早鳥.當係鵯字也.-鵯鵊詞.歐陽修、張耒皆有作.見全宋詩.(新漢籍:集/總集/全宋詩/卷二九0 歐陽修九/鵯鵊詞(P.3661 ;集/總集/全宋詩/卷一一五六 張耒二/鵯鵊詞(P.13037 ○下同. 此二帖竟不能軒輊,全帖中亦當以此二帖為冠。再四玩味,欲爭其分寸毫釐,究不能置喙於其間也,此事之難如此。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與文徵明書法的評比 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對文徵明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鑑賞

  《■鵊詞》如親見文敏下筆,真按:當作鵯鵊詞. 并其無可如何處亦皆見之,此顏子所謂欲罷不能,既竭其才者也。吾每觀前人書帖,到得無可如處躊躇四顧,真按:國:何  部首 人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7 注音一式 ㄏㄜˊ 1. 那裡﹑何處。史記˙卷七十˙張儀傳:「忠且見棄,軫不之楚何歸乎?」唐˙王勃˙滕王閣詩:「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2.誰。西遊記˙第八回:「鬧天宮攪亂蟠桃者,何也?」 3.什麼。如:「何故」﹑「何時」。論語˙述而:「伯夷叔齊何人也?」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4.為什麼。如:「何必」﹑「何不」﹑「何樂不為」。論語˙先進:「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許子何不為陶冶?」 5.豈、怎麼。如:「何只」、「何足掛齒」。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今主非堯、舜,何能無過?」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6.多麼。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漢書˙卷六十五˙東方朔傳:「割之不多,又何廉也!歸遺細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風詩五十九首之三:「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7.姓。如三國時魏國有何晏。 詞:何1 h ㄏㄜˊ〕 〔《廣韻》胡歌切,平歌,匣。〕 1.疑問代詞。什麼。《書‧皋陶謨》:“ 曰:‘何?’ 皋陶 曰:‘寬而栗,柔而立……剛而塞,彊而義。’”《史記‧高祖本紀》:“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項氏 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韓愈 《歸彭城》詩:“天下兵又動,太平竟何時?” 歐陽修 《秋聲賦》:“余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 張天翼 《成業恒》:“這些附件請你馬上就轉陳,愈快愈好。 潘公 如有何表示,請立刻寫信通知我。”2.疑問代詞。誰,哪個。《左傳‧昭公十一年》:“ 景王 問於 萇弘 曰:‘今茲諸侯何實吉?何實凶?’”《晏子春秋‧外篇上十四》:“夫何密近,不為大利變,而務與君至義者也?” 吳則虞 集釋引 陶鴻慶 云:“‘何’,猶‘誰’也……言誰能處於密近,不變於大利,而務導君於義也。” 韓愈 《孟東野失子》詩:“失子將何尤?吾將上尤天。”《太平廣記》卷一九一引 胡璩 《譚賓錄‧薛仁貴》:“突厥先問 將為何?”3.疑問代詞。哪裡,什麼地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請問於服兮:‘予去何之?’” 韓愈 《送窮文》:“自初及終,未始背汝,心無異謀,口絕行語,於何聽聞,云我當去?” 毛澤東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詞:“此行何去? 贛江 風雪迷漫處。”4.疑問代詞。怎麼樣。《論語‧子罕》:“天之未喪斯文也, 人其如予何?” 王安石 《車螯》詩之二:“爾無如彼何,可畏寧獨人?”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六六》:“嗚呼,我非不知銀行之可以發財也,其如‘道不同不相為謀’何。”5.疑問代詞。為什麼,什麼緣故。《論語‧先進》:“夫子何哂 也?”《史記‧孟嘗君列傳》:“聞先生得錢,即以多具牛酒而燒券書,何?” 邵博 《聞見後錄》卷十一:“大賢如 孟子 ,其可議,有或非或疑或辯或黜者,何也?” 和邦額 《夜譚隨錄‧碧碧》:“﹝ ﹞且驚且喜,陰念:何今日奇遇之多也?”6.副詞。怎麼,哪裡。表示反問。《論語‧公冶長》:“ 也何敢望 ?”《晉書‧王徽之傳》:“或問其故, 徽之 但嘯詠,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邪!’” 蘇軾 《白鶴吟留鍾山覺海》:“去自去耳,吾何馭而追?來自來耳,吾何妨而拒?” 洪昇 《長生殿‧重圓》:“只怕無情種,何愁有斷緣。”7.副詞。何止,豈止。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止。 高啟 《胡應炎傳》:“ 唆都 讓之曰:‘若即嘗多殺吾將校者邪?’ 應炎 曰:‘吾欲殺汝,何將校也?恨力不及耳!’”8.副詞。何必。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史記‧白起王翦列傳》:“ 始皇 曰:‘將軍行矣,何憂貧乎?’”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今委國一人,其道必守,何順心佛命群臣?”原注:“言一人足矣,何必從心所欲大命群臣也。”9.副詞。多麼。表示感嘆。《漢書‧東方朔傳》:“ 來,受賜不待詔,何無禮也!拔劍割肉,壹何壯也!” 杜甫 《塞蘆子》詩:“五城何迢迢!迢迢隔 水。” 王若虛 《貧士嘆》詩:“入門兩眼何悲涼!稚子低眉老妻哭。” 陳毅 《馴鷹詞》:“試看攫鳥兔,搏擊何猛悍!”10.通“ ”。譴責,呵斥。《漢書‧賈誼傳》:“故其在大譴大何之域者,聞譴何則白冠氂纓,盤水加劍,造請室而罪耳。” 顏師古 注:“譴,責也。何,問也。” 韓愈 《劉公墓志銘》:“兩界耕桑交跡,吏不何問。”《新唐書‧王琚傳》:“﹝ 王琚 ﹞過謝東宮,至廷中,徐行高視,侍衛何止曰:‘太子在!’”參閱 楊慎 《丹鉛總錄‧訂訛‧何與呵通》。11.姓。 2 h ㄏㄜˋ〕 〔《廣韻》胡可切,上哿,匣。〕 2 ”的古字。 1.扛,以肩承物。《詩‧曹風‧候人》:“彼候人兮,何戈與祋。” 高亨 注:“何,通荷,扛在肩。”《儀禮‧鄉飲酒禮》:“相者二人,皆左何瑟。”《世說新語‧黜免》“不能不恨於破甑” 劉孝標 注引《郭林宗別傳》:“﹝ 孟敏 ﹞嘗至市貿甑,何擔墮地壞之,徑去不顧。”2.承受。《易‧大畜》:“何天之衢。亨。” 李鏡池 通義:“何,借為荷,承受也。” 真按:此字以文義及前文必是何字,然原稿此字左邊似有筆誤,或亻上丿寫若直畫故也. 為之嘆息,真按:翁方綱的書學-運筆之法 下至董香光,真按:董其昌 上至褚河南皆如此,真按:褚遂良 獨虞永興渾論難窺耳真按:虞世南 真按:沈津識字誤-明明渾淪為詞,何故辨字不讀也?-獨虞永興渾淪難窺耳.○蓋原稿有描改故爾.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142_復初齋文稿(二)\_000205.jpg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學習心得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學習歷程 再過一步則是右軍矣,真按:王羲之 所謂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真按:翁方綱的經學與書學 真按:翁方綱的修養論與書學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方法論

  邢子臨右軍《十七帖》一段,真按:簡化字之餘孽-邢子愿臨右軍《十七帖》一段. 秀挺天然,目所未睹。真按:邢侗臨王羲之書 真按:翁方綱對邢侗書法的評價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一冊第204頁。

218

跋王孟津琅華館帖

  王覺斯《琅華館帖》,真按:王鐸 臨《興福寺碑》題曰“薦福寺碑”,此沿俗說之誤也。按唐《薦福寺碑》,歐陽率更書。真按:歐陽詢 《冷齋夜語》,真按:標點可議者-《冷齋夜語》: 范文正守饒,真按:范仲淹 有書生獻詩,甚工,自言平生未嘗飽。時歐陽書《薦福寺碑》墨本,直千錢文。正為打千本使售京師,真按:范仲淹-斷句誤故也. 真按:斷句之誤-時歐陽書《薦福寺碑》墨本,直千錢,文正為打千本使售京師。 紙墨已具,一夕,雷擊碎其碑。是碑在江西饒州也。後人因有“一夕雷轟薦福碑”之句。而唐沙門大雅所集右軍書《興福寺碑》,亦剩半截者,俗呼為“半截碑”。聽者不察,遂以饒州歐書斷碑當之,訛誤甚矣。孟津乃亦沿其誤,何也?真按:以訛傳訛 真按:王鐸治學的毛病 真按:王鐸粗心大意 然此碑“惟大將軍矣”下云“公諱文”或誤認“矣”字,讀為“吳公諱文”甚至稱為《吳公碑》,則孟津此臨本,卻是“矣”字,此尚足以正俗誤耳。真按:翁方綱的碑帖校勘學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八卷第7~8頁。真按:翁方綱:〈跋王孟津琅華館帖〉,《復初齋文集(三)》(臺北縣:文海出版社,民國5811月,初版),卷28,頁1150

218

跋所臨渤海藏真蔡帖真按:原題云〈跋所臨渤海藏真蔡帖後〉.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3_復初齋文稿(四)\_000674.jpg

  《渤海藏真》刻蔡忠惠九帖,真按:翁方綱論蔡襄書法 其見於《古香齋》刻者五帖,而《古香》較鈍拙,《渤海》稍俊利。今以《古香》本校之,“入春帖”第二行“書”字,右應增點,“想”字內應增點。四行末“幸”字末筆應垂。其末行正月十八日下“襄頓首”字宜補。此帖末“公綽仁弟”“公”字右上多一點應去。“山堂詩帖”末“襄”字多出應刪。真按:此間尚有字用引號「」括起,沈氏作刪去,恐未然也!今補錄于此: 「大餅」二行後有「謹●」二字,今誤置〈京居帖〉末「知即中舍」之下,宜移前。 ●似"".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3_復初齋文稿(四)\_000674.jpg 真按:以下原稿分行/段,此乃合併.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3_復初齋文稿(四)\_000674.jpg “承勞帖”末“栽種”,《渤海藏真》本訛“裁”。此數帖又見今亦園周廷尉《聽雨樓》刻本,真按:周於禮 真按:讀作「又見今.亦園周廷尉」又見今日(與翁同時). 真按:周於禮的文獻出版學 真按:周於禮的碑帖學 《聽雨樓》所刻即《渤海藏真》之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原稿作蹟. 但與《古香》微有不同,真按:原稿作亝. 尚是摹本耳。真按:原稿似有描改. 《聽雨》倪《跋》後多出洪武己未四月袁凱《跋》、己未四月陳文東《跋》,真按:又似陳又東!按陳文東是也.四友齋叢說等書有. 陳迪觀。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三冊第674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3_復初齋文稿(四)\_000674.jpg

218

跋孫退谷知止閣帖

  桑氏《蘭亭考》云:真按:桑世昌 泗水南山杜氏家,世杜陵人真按:斷句可議者-泗水南山杜氏,家世杜陵人.疑點此人水平只是初入國文之大學生也。 收唐刻板本《蘭亭》,有鋒勢筆活,世謂之三米《蘭亭》。”又米友仁跋云:“此本轉折精彩,殆王承規摹也。真按:google有! 又有米友仁跋真按:文海本文集作「又有米友知跋」. 又俞氏《續考》載鄭雙槐本,真按:俞松 是王承規所摹云真按:斷句不當!-是王承規所摹,云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