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7
。 皇太子問云:『新除楊侍讀,得非今日上封事極言者乎?』余處恭對曰:『是也。其人學問過人,操履剛正,甚誠實,尤工於詩。』太子曰:『極好!』余、葛諸公 既退,更相賀以為宮僚皆得端人正士也。先是,五月二十四日,誠齋上封事,極言天災地震、君德國勢,凡三千餘言,不報。余處恭因講讀之暇,嘗為太子誦之,太 子竦然稱善,故知誠齋姓名云。」太子即光宗皇帝,史名彌正,梁名克家,余名端禮,葛名邲,吳名燠,陳名仲諤,胡名晉臣,何名萬,沈名揆,尤名袤。誠齋不負 天子,讀《陸宣公奏議》、讀《資治通鑑》、《三朝寶訓》皆効忠規於太子,時人以為稱職。後四十有八年紹定壬辰正月十八日,男長孺謹識
1058
。」 又按《宋史》本傳及《館閣續錄》:淳熙十二年五月以地震應詔上書,擢為侍讀,歷樞密院檢詳。十四年,以直祕閣出知筠州。十六年,光宗即位,召為秘書監。此 石刻下方跋語系銜「直祕閣」,又云「守高安郡」,則「歲次□酉八月戊子」者是淳熙十六年己酉之八月一日也。是年二月,光宗即位,故稱皇帝御書也。「侍講」 下泐一字,當是尤延之名。而余端禮字處恭,《宋史》作「處泰」者誤也。楊生又錄其家藏謝牋稿,未及詳錄,附記於此。
1058
書洪文敏瑞麻贊石本後
洪文敏知太平州,州民以瑞麻合穎為獻。文敏圖而贊之。其序云:「假守於此,十閱月。」不著歲時,惟曰「太歲在酉」,是淳熙十六年己酉也
1059
。 予篋有洪文敏所勒蘇書自跋,在淳熙十六年守當塗時所作,與此贊筆意正同。而錢竹汀潛研齋金石跋亦据宋中興學士院題名云:「邁以淳熙十五年四月,由翰林學士 差知鎮江府,此贊作於己酉八月,是移知太平即在十五年之冬也。其明年改元紹興,乃以煥章閣學士知紹興府。而《宋史》於翰林學士後即書進煥章閣學士,為疎漏 矣。又誤以紹熙為淳熙也。」竹汀所考與予所見正同,但《宋史》本傳此下卽接書「明年上章告老,尋致仕卒,年八十。」竟似文敏卒於淳熙改元之明年者,其誤尤 甚。《容齋三筆》有慶元二年自序,《四筆》有慶元三年自序,豈有卒於淳熙、紹熙間之理乎
1060
?文敏生於宣和五年癸卯,以其年八十考之,當卒於嘉泰二年壬戌也。《宋史》之疎舛如此,并書於此以附諸洪氏家乘云。
1060
跋方孚若刻詩境字
《宋史‧方信孺傳》:「信孺使北時年才三十。」按:方孚若以國信所參議官如金軍,在寧宗開禧三年丁卯春。是年,金遣韓元靚使宋,近臣薦信孺可使。自蕭山丞召赴都,命以使事。韶州武溪詩境刻石跋云:「開禧丁卯正月書。真按:原愚讀下引號在此句末,然以下文「謹橅刻於武溪深碑陰,九月旦,莆田方信孺識」應乃信孺語也.故今下引號加在此信孺識下。 時信孺丞蕭山,而放翁退居鏡湖,年八十三矣。後五年,嘉定辛未,信孺假守曲江,謹橅刻於武溪深碑陰,九月旦,莆田方信孺識。」孚若於開禧丁卯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彊敵,金人計屈,議用弗就
1061
。 已而王柟使金,定和議。柟曰:「信孺當其難,柟當其易。」柟每見,金人必問信孺安在。其知韶州,史不記其歲月。其官廣西漕,則史無之矣。据吳獵〈方崧卿祠 記〉云:「信孺為崧卿仲子,幼從父宦於桂。後二十年,復來官提刑兼判漕。」其桂林白龍洞刻放翁詩境字在嘉定癸酉,自跋云:「此字始刻於韶之武溪,再刻於道 之窊尊,三刻於桂之龍隱巖。」是孚若由韶而道而桂也。韶、桂二刻余皆有其拓本,獨道州窊尊之刻屢訪之不得爾。
1061
跋金華智者寺放翁八札拓本
右陸放翁與禪友八札。其四云「與智者玘公禪師」,其二云「與南山禪師
1062
」, 皆刻於寺碑之陰。前云「太中大夫寶謨閤待制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陸游謹封名上蓋陸游二字印。攷《渭南文集》〈智者寺興造記〉云:「玘有道行,為其徒所宗,予 又與有夙。昔且嘗記其嚴州南山興造之盛,故玘今又從予求作智者興造記。」据此則玘公卽南山也。其二札蓋玘在嚴州時也。是記作於嘉泰三年十月二十九日,故此 第一札云「院記謹已具藁拜呈也。」第一札在十一月八日,第二札在正月四日,第四札在閏月六日。放翁以嘉泰三年正月除寶謨閣待制。此第四札云「游去春已請 老,一生遂得結局。正月忽被命,寓直內閣云云……」,則此閏月之札是嘉泰三年,放翁年七十九。其正月之札,則嘉泰四年,年八十也
1063
。放翁以修《實錄》告成,轉太中大夫,又勅除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皆三年事也。至其明年遂以寶謨閣侍制致仕,封山陰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則在此札之後耳。
1063
跋謝文節橋亭卜卦研拓本後草書。銘內誤多,數字當查刪。自記。
研 長九寸五分強,博五寸三分弱,厚八分。上刻「橋亭卜卦研」五篆書,旁刻草書銘曰「此石吾友也如紫端留語區區人心如石不如石有誰似當年採薇不食守義賢巳」, 背刻「宋謝侍郎硯」五大字。右曰「程文海銘」,左曰「大明永樂丙申七月洪水去橋亭易為先生祠,抇地得之。閩後學趙元□」,其側上刻篆書「大清乾隆丙子秋八 月廣西太平太守宛平查禮寶藏
1064
」,右刻隸書「謝公介節載青史,真按:謝枋得 攜此賣卜建陽市,周焯得之抱且死,真按:中國古籍善本目錄導航系統有.清人.有卜硯山房詩抄一卷. 遺言贈我萬里馳。嶺西蠻烟瘴雨鵑亂啼,若有人兮魂夜歸。查禮銘,高秉書。真按:疑為高棅之訛.○此乃清人,必非高棅也. 」謹按:真按:翁方綱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待考者-此二字常用于稿中也. 文節居閩,真按:謝枋得 自乙亥至戊子,凡十有四年。程文憲卒於延祐五年戊午,真按:程鉅夫-有楚國文憲公雪樓程先生文集三十卷.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作明人,應非同一人!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真按:元仁宗第2年號(1314-1320.甲寅-庚申). 年七十。則謝文節卒時程纔年四十也。真按:謝枋得之生卒 以《雪樓集》考之,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程至閩在至元三十年癸巳,則銘此硯於建陽,當在文節卒五年之後也。雪樓以避武宗諱始改以字行,真按:程鉅夫 真按:元武宗-名海山. 真按:翁方綱考辨作者 真按:程鉅夫-傳記資料 固宜其時署名文海也。惟「謝侍郎」之稱,則《宋史》本傳及元李道源所撰〈謝公神道碑〉止言兵部架閣、江東提刑招諭制置使而已,不言「侍郎」也。然李所撰碑謂公卒於至元二十五年,年六十四,而《宋史》本傳作至元二十六年夏四月卒真按:謝枋得之生卒
1065
。考之寶祐四年登科錄曰:「年三十一,生於二月二十四日亥時。」是文節之生在理宗寶慶二年丙戌,則六十四歲卒為至元二十六年己丑無疑矣。碑又云「公卒後門人私諡文節」,疊山文集亦据碑為信,真按:叠 然鄭汝璧《臣謚類鈔》則以為景泰時追謚。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 真按:詞無.國:景泰 注音一式 ㄐ|ㄥˇ ㄊㄞˋ 1. 縣名。位於甘肅省蘭州市東北,長城之南,黃河之西。經濟以農牧業為主,產小麥、穀物、瓜類及馬、羊皮毛等。亦產煤、石膏等礦產。 2. 明代宗的年號(西元1450~1457)。 ○代宗即明景帝也. 攷明《景泰實錄》及韓雍《襄毅集》,真按:中研院線上目作襄毅文集. 景泰七年九月,從禮部尚書胡濚等議,真按:疑當作胡濙. 以謚法「遵德博聞,謹身制度」謚曰文節。韓雍是時巡撫江西,其疏「竊見宋禮部侍郎謝枋得云云……」,蓋其事詳於李燾《長編》而〈傳〉與〈碑〉皆攷之未詳耳。真批:李燾乃南宋初之人,何預于此南宋末與明景奉間事? 得是研也,可以攷先生在宋之故官,裨益於史法不少,不特雪樓之字照耀後世,視玉帶生多一結契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史學 真按:翁方綱的著作方法論-著作目的論 真按:翁方綱對考證學的態度 真按:國無.詞:【玉帶生】 宋 文天祥 所用硯名。 元 張憲 《玉帶生歌序》:“‘玉帶生’, 端 人也,事 文山 丞相為文墨賓……丞相素重之,呼召不以名,但曰‘玉帶生’。” 清 于敏中 《西清硯譜》卷九:“硯高五寸許,寬一寸七分,厚如之。形長而圓,舊 端溪 子石也。下硯面三分許,周界石脈一道,瑩白如帶。墨池上高寸許,鐫‘玉帶生’三字篆書;側面石脈下周,鐫 宋 文天祥 銘三十八字;末署‘ 廬陵 文天祥 製’六字。” 清 趙翼 《汪水雲硯歌》:“昔 文丞相 有硯玉帶生,至今四十四字傳其銘。” 真按:google有! 真按:國:結契 注音一式 ㄐ|ㄝˊ ㄑ|ˋ 1. 彼此相交,甚為投緣。如:「他倆金蘭結契,誓死不渝。」 2. 訂定契約。指月錄˙卷十九˙福州元沙師備宗一禪師:「若論此事喻如一片田地,四至界分,結契賣與諸人了也。」 詞:【結契】謂結交相得。 唐 劉知幾 《思慎賦》:“ 餘 推誠而裨 耳 , 蕭 結契而連 朱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下官碌碌風塵,得與高賢結契,實乃生平之萬幸。” 清 惲敬 《與余鐵香書》:“講習無專門之師,結契無高世之士。” 真按:謂多一程鉅夫也. 真按:翁方綱與文天祥 真按:翁方綱的交友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與謝枋得 真按:翁方綱之為人 真按:翁方綱尚友古人 真按:翁方綱的收藏 真按:翁方綱與程鉅夫
1066
跋高麗重脩文殊院記
高麗重脩文殊院記,建炎四年庚戌沙門坦然書。不言集右軍書,真按:王羲之書法之影響 實則全用〈聖教序〉筆勢。雖〈聖教〉所無之字,時見拙弱;然以懷仁所集皆稱右軍書,而中間亦頗有拙弱不相稱者,況高麗沙門之書耶?真按:翁方綱對和尚的看法 真按:翁方綱對外國的看法 真按:翁方綱之為人 真按:翁方綱與佛 真按:翁方綱與韓國人 黃長睿謂「翰林侍書輩多學此目為院體,真按:黃伯思 故今士大夫玩此者絕少。真按:不解之處!真按-前後句有何因果? 」長睿在北宋末為此說,而高麗此碑在南宋初,是宋初懷仁集右軍書已傳習於東國,則近日書家執長睿之說,或遂謂至明朝始多傳習者,皆未然也。真按:韓國書法史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史 真按:中國書法傳播史 真按:翁方綱對學者的批判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 正得以見唐後罕見右軍真蹟,真按:二字間右方有一小勾(前亦見),未知何義也.又此處上文與續修本有異.暫略考校. ■賴〈聖教〉以傳之。真按:原文便作墨丁. 而懷仁所集已有失真之處,益令人慨想羊、薄以上耳。真按:羊欣、薄紹之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史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 真按:翁方綱與王羲之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