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May 11, 2009

132

,宜選其最質實者,以追其家學什一之餘緒,真按:翁方綱論歐陽詢與柳公權書法的異同 真按:翁方綱論歐陽詢書法的寫法 不可概以《圭峰碑》例之也。真按:翁方綱的選本學 真按:翁方綱論柳公權書法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二卷第14頁。

132

跋昇仙太子碑陰

  《昇仙太子碑》,唐武氏為張昌宗而作,真按:武則天與張昌宗 其事無可論者,惟碑陰出於薛、鍾二家手跡,真按:薛稷、鍾紹京 則考古之家及研究法書之家,皆罕有知者。題前建辰,真按:國:薛  部首 艸 部首外筆畫 13 總筆畫 17 注音一式 ㄒㄩㄝ 1. 國名。故址約在今山東省滕縣東南。 2.姓。如唐代有薛仁貴。 詞:薛1 xu ㄒㄩㄝ〕 〔《廣韻》私列切,入薛,心。〕 1.草名。《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薛、莎、青薠。” 李善 注引 張揖 曰:“薛,藾蒿也。”2.古國名。 初分封的諸侯國之一。今 山東省 滕縣 東南五十里有 薛城 ,即其故地。3.姓。 . 在武后聖曆二年己亥,而書諸王等銜名,真按:鍾紹京 真按:國:鍾  部首 金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7 注音一式 ㄓㄨㄥ 1. 盛酒的器具。說文解字:「鍾,酒器也。」唐˙杜甫˙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廣詩:「掌中琥珀鍾,行酒雙逶迤。」 2.量詞。古代計算容量的單位。一鍾約等於六斛四斗。如:「千鍾粟」。 5.樂器名。通「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若不一叩洪鍾、伐雷鼓,則不識其音響也。」 4.姓。如南朝梁時有鍾嶸。 5.積聚。如:「一見鍾情」。唐˙杜甫˙望嶽詩:「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詞:鍾1 zhn ㄓㄨㄥ〕 〔《廣韻》職容切,平鍾,章。〕 亦作“ 1 ”。 1.盛酒器。《列子‧楊朱》:“朝之室也,聚酒千鍾,積麴成封,望門百步,糟漿之氣逆於人鼻。”《晉書‧崔洪傳》:“ 汝南王 常讌公卿,以琉璃鍾行酒。酒及 不執。”《西游記》第三十回:“小龍接過壺來,將酒斟在他盞中,酒比鍾高出三五分來,更不漫出。”2.量詞。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紀》:“ 飲後,到酒一舉三鍾,不啻數升,杯盤無餘瀝。”《前漢書平話》卷下:“禮畢,賜酒三鍾,即封 張石慶 為本郡太守。”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請坐請坐, 厚大 倒幾鍾茶來。”3.古容量單位。 春秋 齊國 公室的公量,合六斛四斗。之後亦有合八斛及十斛之制。《左傳‧昭公三年》:“ 舊四量:豆、區、釜、鍾。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釜十則鍾。” 杜預 注:“六斛四斗。”《左傳‧昭公三年》:“ 陳氏 三量,皆登一也,鍾乃大也。” 杜預 注:“登,加也,加一謂加舊量之一也。以五升為豆,五豆為區,五區為釜,則區二斗,釜八斗,鍾八斛。”《孫子‧作戰》:“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 郭化若 注:“鍾, 春秋 時容量單位。 齊國 分奴隸主公室的‘公量’同新興地主階級 陳氏 的‘家量’兩種。公量一種為六百四十升,家量一種為一千升。” 范成大 《秋日田園雜興》之九:“不惜兩鍾輸一斛,尚贏糠覈飽兒郎。” 孫枝蔚 《喜任淑源歸自閩中兼送之燕》詩:“文人行萬里,孝子粟千鍾。”4.匯聚;集中。《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子貉 早死無後,而天鍾美於是,將必以是大有敗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濟水二》:“澤水淼漫,俱鍾 。” 權德輿 《寓興》詩:“弱冠無所就,百憂鍾一身。”《四游記‧洞賓調戲白牡丹》:“其顏色艷麗,獨鍾天地之秀氣。” 葉聖陶 《倪煥之》十二:“這樣貿貿然大規模地發掘,也不看看風水,卜個吉凶,如果因此而凝成一股厲氣,知道鍾在誰的身上!”5.當;遭逢。 三國 曹植 《盤石篇》:“經危履險阻,未知命所鍾。”《陳書‧高祖紀上》:“此地山川秀麗,當有王者興,二百年後,我子孫必鍾斯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十九:“吾少鍾喪亂,馬上取功名。” 劉壎 《隱居通議‧文章三》:“開闢以還,未有若此之亂也,豈非時鍾剝運,天產姦雄,不然則安得鉤爪鋸牙,恣行吞噬,氈裘左衽,專為桀驁?”6.古代染鳥羽之工。7.古代一些少數民族呼弟曰“鍾”。《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 閤羅鳳 歛戰胔,築京觀,遂北臣 吐蕃 吐蕃 以為弟,夷謂弟‘鍾’,故稱‘贊普鍾’,給金印,號‘東帝’。”8. 代俗稱公公為“鍾”。《漢書‧廣川惠王劉越傳》“背尊章,嫖以忽” 顏師古 注:“今 關中 俗婦呼舅為鍾。鍾者,章聲之轉也。”9.通“ ”。古代禮樂器。《詩‧小雅‧鼓鐘》:“鼓鍾將將, 淮水 湯湯,憂心且傷。”10.通“ ”。佛寺所懸掛的鐘;擊以報時的鐘。《新唐書‧宗晉卿傳》:“ 晉卿 髭貌雄偉,聲如洪鍾。”11.姓。 . 在 神龍二年景午,此則中宗即位之後,武三思復用事而諸人復承旨題名於陰,此即復武氏陵廟之漸也。說者乃不考中宗時事,而以為武后立碑一時之事,誤矣。唐竇臮 《述書賦》極推薛,而不及鍾,宋人《寶刻類編》及趙明誠《金石錄》,於《昇仙碑》陰皆直云薛書,而不云鍾也。義門此跋,亦據趙《錄》,目為薛書,竟似未檢 本碑系銜者,豈其所得裱本無系銜耶?真按:人云亦云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不耳食-不拿耳朵當眼睛 真按:目驗-不耳食 真按:翁方綱對何焯書學的批評 抑或拓手紙墨閣昧耶?今依原石銜次,列為圖式,其墨者薛書,紅者鍾書,朗然可觀矣。真按:翁方綱的文獻整理方法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整理方法論 唐初書家,以歐、虞、褚、薛并稱,而薛書傳世絕少。若王篛林云:“鍾紹京得褚之纖媚,薛稷學褚不失尺寸。”其實薛書於褚,更加妍華,而鍾書纖媚,則無所據,特因董文敏偶見《靈飛經》,目為鍾書,真按:董其昌之誤 真按:董其昌與鍾紹京 篛林又以所見他書,目為鍾跡,皆虛揣之詞,非鍾書果如此也。真按:翁方綱對二手資料的態度-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言必有據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言必有據 真按:王澍治學的毛病 真按:翁方綱對王澍書學的批評 再考永興書《廟堂碑》末云:“長安三年太歲癸卯金四月壬辰水朔八日己亥木書額,真按:國:太歲 注音一式 ㄊㄞˋ ㄙㄨㄟˋ 1. 我 國古代天文學上所假定的歲星。古人把黃道附近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並分別予以命名,而歲星(即木星)由西向東繞日運行,正好十二年一周,因此古人以歲星所 在的部分為歲名,但歲星的運行方向與將黃道分為十二支的方向正好相反,為避免不便,古代的天文學家便設想出一個與真歲星運行方向相反的假歲星,稱之為「太 歲」。 2. 數術用語。指太歲之神,命學上以太歲為百神之主,尊貴不可犯,其所在方位不宜興造、移徙、嫁娶,犯者必凶。漢˙王充˙論衡˙難歲:「假令太歲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亦皆避之。」亦稱為「青龍」。 3.比喻凶惡的人。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二折:「花花太歲為第一,浪子喪門世無對。」水滸傳˙第二十六回:「這番蕭牆禍起了!這個太歲歸來,怎肯干休!」 ○真按:「王」之充未知何故乃用圖片字. 詞:【太歲】1.古代天文學中假設的歲星。又稱歲陰或太陰。古代認為歲星(即木星)十二年一周天(實為11.86年), 因將黃道分為十二等分,以歲星所在部分作為歲名。但歲星運行方向自西向東,與將黃道分為十二支的方向正相反,故假設有一太歲星作與歲星運行相反的方向運 動,以每年太歲所在的部分來紀年。如太歲在寅叫攝提格,在卯叫單閼等。又配以十歲陽,組成六十榦支,用以紀年。參閱《爾雅‧釋天》、《淮南子‧天文訓》、 《史記‧天官書》、 王引之 《經義述聞‧太歲考》。2.指太歲之神。古代數術家認為太歲亦有歲神,凡太歲神所在之方位及與之相反的方位,均不可興造、移徙和嫁娶、遠行,犯者必凶。此說源於 代,傳至後世,說愈繁而禁愈嚴。 王充 《論衡‧難歲》:“方今行道路者,暴病仆死,何以知非觸遇太歲之出也?” 王充 《論衡‧難歲》:“且太歲,天別神也,與青龍無異。”3.喻凶惡強暴的人。 關漢卿 《望江亭》第二摺:“花花太歲為第一,浪子喪門世無對,普天無處不聞名,則我是權豪勢宦 楊衙內 !”《水滸傳》第二六回:“兩邊眾鄰舍看見 武松 回了,都大吃一驚,大家捏兩把汗,暗暗的說道:‘這番蕭牆禍起了!這個太歲歸來,怎肯干休?必然弄出事來!’”《文明小史》第三二回:“街坊見是這幾位太歲闖事,那敢出來探望,緊閉門不管。” 真按:疑有誤!-文海本文集亦作太歲. 朝義郎行左豹衛長史直鳳閣鍾紹京奉相王教勒碑額。真按:疑有誤!-疑乃朝議郎之訛也!文海本文集作朝議郎也. 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文海本文集作搨.下同. ”其文與此相類,則是鍾書,精意拓勒真按:斷句不當!-當予連讀! 於摹古為長,尤非僅纖媚之謂矣。真按:翁方綱論鍾紹京書法 幸得一碑之陰,具有二家楷法,而偏置武氏所立之碑後,為君子所不齒,是以知之者益少。真按:以人廢言 真按:以人廢言之典範也 然以書法而論,則誠唐帖中之佳跡,當作《化度》、《郎官》舊本鑒藏之,豈其可易視歟?真按:翁方綱論鍾紹京書法 真按:翁方綱論薛稷書法 真按:翁方綱對書法的態度 真按:翁方綱的矛盾-又要重視作者品格,又別樹一幟,是誠能就事論事者也! 真按:翁方綱的批評方法論-就事論事 真按:翁方綱重視作者之品格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楷書 真按:翁方綱論唐人楷書 真按:翁方綱心目中的小道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二卷第14頁。

132

跋姚文獻碑(徐嶠之書)

  姚氏祖、孫二碑,皆徐嶠之書,而姚文獻此碑,又在其孫一碑之上,其行筆與《莒公碑》相近,蓋皆出於褚也。真按:徐嶠之與褚遂良 真按:翁方綱論徐嶠之書法之淵源 然此碑又有體近虞、歐處,蘇詩“徐家父子亦秀絕,真按:徐嶠之、徐浩 字外出力中藏稜”,唐初字體,歐、虞開其先,褚公之後自必以薛為正真按:翁方綱論薛稷書法 真按:薛稷與褚遂良 真按:翁方綱對薛稷書法的評價 真按:脉 而徐氏父子名特著者,正以其參用歐、虞骨格也。徐嶠之書《阿育王碑》既亡,惟此姚氏二碑,而《文獻碑》更為高秀,精研唐楷者,必於是問津矣。真按:翁方綱論徐嶠之書法 真按:翁方綱論唐人楷書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楷書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三卷第1頁。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