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管韓是也。今以著於編。
縱橫家
1戰國策十卷 宋鮑彪注
按:此書依內府所藏明刊本繕錄。據宋王倍本,並漢高誘、宋姚宏、元吳師道諸家注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二年十一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略不同。
案左氏傳曰辭之不可以已也如是。真按:原訛作己,據原書頁1-163徑改! 夫 子產有辭。諸侯賴之。此縱橫家所得利於諸子也。戰國之時。士以游說為務。以給辯為能。蘇張之徒。自以為其術尤至。而卒皆自召其敗。果何益哉。戰國策一書。 間亦可以考見當時之事。故錄之。其書或曰國事。或曰長短。或曰事語。或曰長書。前志列之史家。晁公武謂其紀事。非盡實錄。附於縱橫者近是。茲從其例云。
兵家類
1虎鈐經二○卷 宋許洞撰
按:此書依浙江巡撫三寶所上范戀柱家藏明刊本繕錄。提要作於四十三年二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案兵者所以禁暴靖亂者也。周官大司馬掌九法九伐。以正邦國。而弧矢之利。著於易 傳。聖人豈諱言兵哉,後世鯫生飾褒衣博帶之容。忽解紛應變之略。以儒雅自節。而不知昧於文事武備之訓者。實甚矣。漢書藝文志兵家者流。有權謀、形勢、陰陽 諸類。而著錄者間多亡佚。孫吳諸子又止言機要
182
。而未備營陣器械之用。今獨取虎鈐一種以備篇目。若夫運用在心。則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不獨紙上之談已也。
醫家類
1內經素問二十四卷 唐王氷注
按:此書依內府所藏明顧從德刊本繕錄,據明張士聰、高士栻、吳崐諸家注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二年十一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同。
2.扁鵲鍼灸神應玉龍經一卷 元王端國撰
按:此書依浙江巡撫三寶所上范懋柱家藏抄本繕錄。真按:原訛作巡撫浙江,據原書1-164頁徑改! 提要作於四十三年二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3.難經本義二卷 明滑壽撰
按:此書依兩淮鹽政李質頴所上抄本繕錄。真按:李質穎 提要作於四十二年十一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同。
4御纂醫宗金鑑九十卷卷首一卷 乾隆四年御撰
按:此書依內府刊本繕錄。提要作於四十二年六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案醫藥之方。所以除疾疢保性命之術也。周官醫師掌聚諸藥物。凡有疾者治之。歲終稽 其醫事。以制其食。厥惟慎哉。夫在天有陰陽風雨寒燠之氣。在人有喜怒哀樂好惡之情。苟失其調則疾生焉。是以聖人原血脈之本。因鍼石之用。假藥物之滋。隨方 制法。以反諸和平。斯其仁民壽世之心。豈淺淺哉。抑嘗聞古諺有之。有疾不治。恒得中醫。斯又足為未精方藥。輕輒處劑者砭矣。
183
農家類
1齊民要術十卷 魏賈思勰撰
按:此書依浙江巡撫三寶所上明沈士龍刊本繕錄。據明馬直卿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二年元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同。
2農桑輯要七卷 元司農司撰
按:此書依武英殿聚珍版本繕錄。據明永樂大典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一年三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3.御定廣羣芳譜一百卷目錄二卷 清康熙四十七年敕取明王象晉元本刪定而成。
按:此書依內府刊本繕錄。據象晉原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一年十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4欽定授時通考七十八卷 清乾隆八年欽定
按:此書依內府刊本繕錄。提要作於四十二年九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案天下之本務。莫重於農桑。古者巡稼辨種。地官之屬掌之。而三農生九穀。實總於冢宰。豈非以八政所先致其詳且慎哉。夫時而播之。時而歛之。人人所知也。至於別土。宜辨物性。真按:斷句不當!-當作別土宜。辨物性! 察氣候。審原隰燥濕之等別。剛柔遲速之種。則前民之所述。不可不講矣。自經典而外。若管子呂氏春秋、真按:斷句不當!-當斷開! 淮南子、董子繁露諸書。頗亦措論。皆已就其所重。分著於錄。而特取專言農事者。編而敘之。家給人足之本。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本】木-1-5 注音一式 ㄅㄣˇ 解釋 1.草木的根幹。說文解字:木下曰本。呂氏春秋˙士容論˙辯士:是以畝廣以平,則不喪本。高誘˙注:本,根也。 2.事物的本原、根源。如:本末倒置、變本加厲。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3. 母金、資金。如:成本、股本、夠本、賠本、將本圖利、一本萬利。4. 書籍、字畫、碑帖等。如:讀本、版本、刻本、拓本、手抄本 、精裝本。5. 演出的底本。如:腳本、話本、劇本。6. 古代奏達皇帝的文書。如:奏本、修本。7. 量詞:(1)計算書籍、簿冊等的單位。如:五本書、三本帳簿。(2) 計算 戲曲分段的單位。如:西廂記第四本。(3)計算影片攝製成的膠卷的單位。如 :這部影片長達八大本。 8. 姓。如明代有本高。9.根據﹑依憑。如:一本初衷。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本之春秋以求其斷。10.主要的、中心的。如:本體、本位、校本部。11. 起初的、原來的。如:本能、本名、江山易改,本性難移。12. 現在的、目前的。如:本月、本年度。13.本來、原來。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本定天下,諸將及(項)籍也。文選.李密˙陳情表:本圖宦達,不矜名節。14.稱自己或自己這方。如:本人、本庭、本籍、本報訊。淮南子˙氾論:立之于本朝之上,倚之于三公之位。 按:此謂國本、根本也! 具於此也夫。
數術類
184
1京氏易傳二卷 漢京房撰 吳陸績注真按:原訛作續,徑改!
按:此書依內府所藏明毛晉汲古閣刊本繕錄,據清何允中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二年十一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2.周易參同契通真義三卷 後蜀彭曉撰
按:此書依浙江巡撫三寶所上明刊本繕錄。提要作於四十三年二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而兩書亦略有出入。
真按:四庫全書薈要與四庫全書不同處 3周髀算經三卷音義一卷 漢趙君卿注 周甄鸞重述
按:此書依江蘇巡撫薩載所上明趙開美刋本繕錄。以明永樂大典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三年四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略不同。
4五經算術二卷 周甄鸞撰 唐李淳風注
按:此書依武英殿聚珍版本繕錄。據明永樂大典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二年五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同。
5新儀象法要三卷 宋蘇頌撰
按:此書依天祿琳琅明錢曾影宋鈔本繕錄。提要作於四十三年二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同。
6.測圓海鏡分類釋術十卷 元李冶撰 明顧應祥分類釋術
按:此書依浙江巡撫三寶所上范懋柱家藏明沐朝弼刊本繕錄。真按:教育部國語辭典【沐】水-4-7 注音一式 ㄇㄨˋ 解釋 1.洗髮。莊子˙田子方:孔子見老聃,老聃新沐,方將被髮而乾,熟然似非人。承受。唐˙劉長卿˙送嚴維赴河南充嚴中丞幕府詩:何當舉嚴助,遍沐漢朝恩。 2.休假。文選˙沈約˙酬謝宣城朓詩:晨趨朝建禮,晚沐臥效園。3.洗髮的米汁。史記˙卷四十九˙外戚世家:姊去我西時,與我決於傳舍中,丐沐 沐我,請食飯我,乃去。4. 姓。如漢代有沐寵。 提要作於四十三年二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7.御製歷象考成四十八卷 清聖祖御製 雍正元年頒行
按:此書依內府刊本繕錄。提要作於四十三年二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8.御製律呂正義五卷 清聖祖御製 雍正元年頒布
185
按:此書依內府刊本繕錄。提要作於四十三年二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同。
9.御製數理精蘊七十三卷 清聖祖御製 雍正元年頒布
按:此書依內府刊本繕錄。提要作於四十三年二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10御製歷象考成後編十卷 清乾隆七年御製
按:此書依內府刊本繕錄。提要作於四十三年二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11欽定儀象考成三○卷奏議一卷卷首二卷 清乾隆十七年欽定
按:此書依內府刊本繕錄。提要作於四十三年二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12御製律呂正義後編一百二○卷卷首二卷 清乾隆十一年御製
按:此書依內府刊本繕錄。提要作於四十二年六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案數術之學。其用至博。測五行之理。考吉凶之用。與易筮相表裡。此周官分著於卜師 筮人眂祲之掌者也。察日月星辰之次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此掌於馮相者也。揆天察地。以齊七政。以辨三統。以定四時成歲。以頒庶事。以同律度量衡。此則掌 於太史者也。前志或分系為天文、歷算、五行、陰陽諸家。今綜而類之曰數術。而略於舊說。詳於聖製。雖著錄無多。而於凡測候之精。制作之準。包蘊靡遺矣。
墨家類
1墨子十五卷 舊本題宋大夫墨翟撰
按:此書依江蘇巡撫薩載所上明李贄刊本繕錄。據明吳勉學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二年八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同。
186
2晏子春秋八卷 舊題齊晏嬰撰
按:此書依內府所藏明李茹更刊本繕錄。據明吳勉學、閔齊伋本、錢孫保影宋抄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二年九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略同。
案墨者之學。以兼愛為主。而不自愛。故其說頗與博施汎愛之旨近。賈誼、韓愈所由。以孔墨並稱也。真按:斷句不當!-當予連讀! 然彼徒見儉之為利。不知親親之等。雖有強本節用之意。而谿刻過甚。真按:國無!待查!詞:【谿刻】苛刻;刻薄。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豪爽》:“ 桓公 ( 桓溫 )讀《高士傳》,至 於陵仲子 ,便擲去,曰:‘誰能作此谿刻自處!’” 清 劉大櫆 《伯兄奉之墓志銘》:“當是時,以谿刻慘急求媚於上官而官得九遷者,所在多有。” 魯迅 《且介亭雜文‧買<小學大全>記》:“這就是迎合這種潮流的,倘以為他秉性平易近人,所以憎恨了道學先生的谿刻,那是一種誤解。” 遵習之者。蓋亦寡矣。墨翟既沒。有相里氏、相芬氏、鄧陵氏者、演其學。而書皆不傳。晏子春秋舊列儒家。然其尚同兼愛之旨。無一不出于墨氏。柳宗元以為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為已術者。真按:斷句不當!-當作柳宗元以為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為已術者。已與己通. 非無見也。今並列於編。
道家類
1老子道德經二卷 周李耳撰 魏王弼注
按:此書依武英殿聚珍版本繕錄。據明永樂大典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一年三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2.御注道德經二卷 清順治十三年御定
按:此書依內府刊本繕錄。提要作於四十三年八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同。
3莊子十卷 周莊周撰 晉郭象注 唐陸德明音義
按:此書依內府所藏明顧春世德堂刊本繕錄。據明吳勉學、朱東光諸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一年四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略不同。
4列子八卷 周列禦寇撰 真按:原訛作列禦冠,據原書1-170頁徑改! 晉張湛注
187
按:此書依內府所藏明顧春世德堂刊本繕錄。據明吳勉學、朱東光諸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年五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5.關尹子一卷 舊本題周關尹喜撰
按:此書依兩淮鹽政李質頴所上馬裕家藏明刋本繕錄,真按:李質穎 據吳勉學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二年元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同。
6.文子二卷 周辛鈃撰
按:此書依兩淮鹽政李質頴所上馬裕家藏明刋本繕錄。據李茹更、吳勉學諸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一年三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同。
7.鶡冠子三卷 宋陸佃撰
按:此書武英殿聚珍本繕錄。真按:掉一依字! 據明永樂大典本、歐陽清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年十二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同。
8.抱朴子內篇四卷外篇四卷 晉葛洪撰
按:此書依兩淮鹽政李質頴所上馬裕家藏明盧舜治刊本繕錄。據陳繼儒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三年元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同。
案九流之言。惟道家其傳最遠。而其指趣亦最襍。黃老莊列之書。在於清淨無為。尊其性嗇其內而已。其後或變而言煉養。又變而言服食。再變而言符籙。其末也至變而言經。經典科教。真按:據原書1-171頁,當作其末也至變而言經典科教。此處衍一經字矣,而竟讀若此!吳氏之不察,又豈此一端哉! 其說愈麤。其識愈陋。而皆托於老氏。老氏豈任受哉。漢書經籍志卽於道家外。真按:據原書1-171卽作即! 真按:原書1-171即如此.然疑當作隋書經籍志!漢書乃藝文志也. 別出神仙家。使後世黃冠悠謬之談。不與寧一。沖虛之旨雜廁。真按:斷句不當!-當予連讀!不與寧一沖虛之旨雜廁。 其意良是。今刪彼存此。以備一家云。
雜家類
188
1淮南鴻烈解二十一卷 漢劉安撰 高誘注
按:此書依江蘇巡撫薩載所上周厚焴家藏明茅一柱刊本繕錄。據明葉近山、吳勉學、程榮及清初何允中諸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一年十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略不同。
2.論衡三○卷 漢王充撰
按:此書依江蘇巡撫薩載所上宋楊文昌刊本繕錄。據明劉光斗、程榮及清何允中諸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一年四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微不同。
3潛夫論十卷 漢王符撰
按:此書依江蘇巡撫薩載所上明程榮漢魏叢書本繕錄,據清何允中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一年四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同。
4博物志十卷 舊本題晉張華撰
按:此書依江蘇巡撫薩載所上明商濬稗海本繕錄。據明郎廷極、程榮、清何允中諸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一年七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5顏氏家訓二卷 北齊顏之推撰
按:此書依江蘇巡撫薩載所上明程榮漢魏叢書本繕錄。據明顏志邦、陶宗儀、清何允中、朱軾諸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一年九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同。
6.曲洧舊聞十卷 宋朱弁撰
按:此書依浙江巡撫三寶所上汪汝瑮家藏影宋抄本繕錄,以明陶宗儀、陳繼儒諸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二年二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同。
案苞典常俶詭之說。兼宏巨瑣屑之用者。前史謂之雜家。說文解字曰五采合曰雜。真按:原訛作釆,據原書1-172頁改! 此亦易傳雜物撰德之義乎。商羊萍實。徵至聖之多識。真按:此出自孔子家語與說苑也:http://cls.hs.yzu.edu.tw/orig/Show_Content.asp?id=9147 實沈臺駘服。名卿之博物。真按:斷句之誤-實沈臺駘事乃出自左傳,一般作實沈、臺駘.則此當連讀,服,佩服也.實沈、臺駘服名卿之博物。或實沈、臺駘。服名卿之博物。正對上文「商羊萍實。徵至聖之多識」也!○真按:臺,原竟又作簡化字台!據原書1-173頁改! 承學之士。墨守老生之談
189
。罕通眾家之論。幾何而不貽譏弇陋哉。至若務為恢詭。不求其本。材少而夸。言蔓而誣。是又立言君子所當引以為戒者。今刪取淮南以下若干家。是非疑信之間。亦貴衷于理要而已。
小說家類
1拾遺記十卷 苻秦王嘉撰
按:此書依江蘇巡撫薩載所上明商濬稗海本繕錄。據明程榮及清何允中諸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一年四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同。
2.述異記二卷 舊題梁任昉撰
按:此書依江蘇巡撫薩載所上明商濬稗海本繕錄。據明陶宗儀、程榮及清何允中諸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一年四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3.世說新語六卷 宋劉義慶撰 梁劉孝標注
按:此書依江蘇巡撫薩載所上明袁褧刊本繕錄。據宋陸游、明王世貞諸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二年二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4酉陽雜俎二○卷續集十卷 唐段成式撰
按:此書依內府所藏明毛晉汲古閣刋本繕錄。據明商濬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三年二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略不同。
5唐摭言十五卷 五代王定保撰
按:此書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黃登賢所上清宋賓王抄本繕錄。據明陶宗儀、商濬、清揚州刊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一年七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190
6北夢瑣言二○卷 宋孫光憲撰
按:此書依浙江巡撫三寶所上揚州刊本繕錄。據元孫道明、明陶宗儀、商濬諸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一年四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7.老學菴筆記十卷 宋陸游撰
按:此書依內府所藏明毛晉汲古閣刊本繕錄。據明陶宗儀、商濬諸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一年四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不同。
案張衡西京賦言。小說九百本自虞初。然初所著周說九百四十三篇。惟見於漢志。自隋以來。皆不著錄。則其佚久矣。踵而為之者。代不乏人。巵言叢說。其流寖廣。謹編擇如右。古者街談巷議。必有稗官主之。其用意蓋與瞽獻詩工誦箴等。真按:當略斷為其用意蓋與瞽獻詩、工誦箴等. 雖有絲麻。毋棄菅蒯。真按:原訛作管,據原書頁-174徑改! 真按:此出自左傳也! 其言雖小。可以喻大者。固聖人所必察矣。
考證類
1新唐書糾繆二○卷 宋吳縝撰
按:此書依山東巡撫徐績所上明刊本繕錄,據宋宇文時中本、明陶宗儀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年十二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同。
2困學紀聞二○卷 宋王應麟撰
按:此書依江蘇巡撫薩載所上清閻若璩校本繕錄。真按:原訛作琚,據原書頁1-175徑改! 據元陸晉之本、真按:晋 清何焯本校對。提要作於四十三年二月,與文淵閣全書提要微不同。
案鄭樵撰通志二十略。其一曰校讎。斯考證之學所由也。真按:校勘學史 儒者綜貫百家。上下千載。詳識其同異得失之故。而斷之於心。筆之於書。使心目昭然。不為前人所揜。則可謂善學者矣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