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Wednesday, August 20, 2008

331

  汪次昕編有《英譯中文詩詞曲索引》(臺北 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 一九九七)。收錄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九五年間,散見於各文集、詩集及報刊的英譯新詩。收詩約五千五百首,詩人八一五人。

  3專書索引

   華文書局編有《文苑英華索引》(臺北 華文書局 一九六七)。童世綱編有《胡適 文存索引》(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一九六九)。周次吉編有《太平廣記人名書名索引》(臺北 藝文印書館 一九七三)。林語堂編有《紅樓夢人名索引》(臺北  華岡出版社 一九七六)。黃永武編有《杜甫詩集四十種索引》(臺北 大通書局 一九七六)。東海大學圖書館編有《唐詩三百首索引》(臺北 成文出版社  一九七七)。遠流出版社編輯部編有《中國歷史演義全集索引》(臺北 該社 一九八○)。此書分:「年表暨事件索引」、「典故索引」及「人名索引」三部分。

  ㈢叢 書

   一九四五年以來,臺灣地區輯印的叢書很多。早期所編輯的叢書,比較偏重於古籍的 整理和輯印。近年,由於本土意識興起,輯印了不少近代文學作品的叢書及臺灣文學的叢書。為了方便論述,茲將五十餘年來臺灣地區所編印的叢書,分為「古典文 學叢書」、「近代文學叢書」、「臺灣文學叢書」及「個人叢書」等四類來論述。

  1古典文學叢書

  所謂「古典文學叢書」,是指叢書所收,都是清代以前的著作。

332

   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撤退到臺灣時,有幾個藏有古籍的單位,也遷來臺灣。其中比較著稱的,有國立中央圖書館(今改稱國家圖書館)、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 研究院及國立東北大學的藏書。此外,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海大學及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今改稱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等單位,也都藏有古籍。

  這些單位所藏的善本書及普通線裝書,為數甚多。善本書約近四十萬冊,清代以後刊刻的普通線裝書,為數亦不少。這些數十萬冊的善本書和普通本線裝書,由於傳本不多,學者想加利用,很不方便。於是整理出版這些善本書及普通本線裝書,便成了保存文獻的一項重要工作。

  一九四九年以來,有系統、有計書的把這些圖書,彙輯成叢書的,有:

  《明代藝術家集彙刊》,國立中央圖書館編(臺北 國立中央圖書館 一九六八)。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明代書畫家詩文集,多達數十種,其中甚多罕見的祕笈。該館特選七種,輯為此編。此七種書為:

   《石田先生集》十二卷《詩餘》一卷《文鈔》一卷《附事略》一卷 明沈周撰 明萬 曆乙卯(四十三年)長洲陳仁錫刊本。  《石秀齋集》十卷《畫說》一卷 明莫是龍撰 明萬曆甲辰(三十二年)潘煥宸刊本 《畫說》據《寶顏堂祕笈》本。 《杜東原集》不著卷數 明杜瓊撰 清康熙十六年虞山王乃昭手寫本。《甫田集》三十五卷《附錄》一卷 明文徵明撰 明嘉靖原刊本。《容臺集(〈文集〉九卷 〈詩集〉四卷〈別集〉六卷)明董其昌撰 明崇禎三年(一六二九)原刊本 〈別集〉據明末閩刊本影印。  《徐文長三集》二十九卷附《四聲猿》一卷《補篇》 二卷 明徐渭撰 明萬曆二十二年(一五九四)商濬刊本。《雅宜山人集》十卷 明王寵撰 明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原刊本。

333

各書均撰有〈敘錄〉,分別由昌彼得、喬衍琯撰寫。

  《明代藝術家集刊續集》,國立中央圖書館編(臺北 國立中央圖書館 一九七一)。此為前編的續輯。共收五種:

  《恬致堂集》四十卷 明李日華撰 明刊本。《何翰林集》二十八卷 明何良俊撰 明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原刊本。《芻堯集》六卷 明周是脩撰 明萬曆十八年(一五九○)周慶鰲刊本。

 《楊孟載眉菴集》十二卷《補遺》一卷 明楊基撰 明萬曆間汪氏刊本。《輸寥館集》八卷 明范允臨撰 清乾隆十九年(一七四五)修補本。各書均撰有〈敘錄〉,由喬衍琯、劉兆祐、張棣華等撰寫。

  《國劇大成》,張伯謹編(臺北 國防部政治作戰部振興國劇研究發展委員會 一九六九)。此編廣事搜集歷代劇本,故取名「大成」。所有劇本,歷史戲部分,全按朝代之先後排列。

  《元代珍本文集彙刊》,國立中央圖書館編(臺北 國立中央圖書館 一九七○)。國立中央圖書館所藏元人詩文集甚備,其中不乏罕見祕笈。此編所收,均是其版本較《四庫全書》本為善者。收書十種:

  《桐江集》四卷 元方回撰 抄本。《養蒙先生文集》十卷 元張伯淳撰 抄本。《閒居叢稿》二十六卷 元蒲道元撰 舊抄本。《僑吳集》十二卷 元鄭元祐撰 抄本。《清閟閣全集》十二卷

  元倪瓚撰 清康熙五十二年曹氏刊本。《安雅堂集》十三卷 元陳旅撰 抄本。《程雪 樓文集》三十卷 元程鉅夫撰 清宣統二年至民國十四年陽湖陶氏景刊明洪武乙亥與畊書堂刊本。《吳正傳先生文集》二十卷《附錄》一卷 元吳師道撰 明藍格抄 本。《滋溪文稿》三十卷 元蘇天爵撰 鈔本

334

 朱墨合校。《申齋劉先生文集》十五卷 元劉岳申撰 抄本。

各書卷前均撰有〈敘錄〉,由昌彼得、喬衍琯、劉兆祐撰寫。

  《歷代畫家詩文集》,昌彼得主編(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一九七○—一九七五)。此編分四輯出版:第一輯,一九七○年六月印行,收書十二種;第二輯,一九七一年八月印行,收書九種;第三輯,一九七三年三月印行,收書十六種;第四輯,一九七五年五月印行,收書十種。

  《歷代通俗演義》,國立中央圖書館主編(臺北 國立中央圖書館 一九七一)。此編收五種話本和兩種演義小說。話本五種,均是元至治間虞氏刊本,原藏日本內閣文庫,茲編據王古魯所撮照片影印。兩種演義,則均是明刊本。所收七種為:

   《新刊全相平話武王伐紂書》三卷 元不著撰人 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海虞王古 魯影攝元建安虞氏刊本 王氏手書題記。《新刊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三卷 元不著撰人 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海虞王古魯影攝元建安虞氏刊本。 《新刊全相秦併六國平話》三卷 元不著撰人 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海虞王古魯影攝元建安虞氏刊本。  《新刊全相平話前漢書續集》三卷 元不著撰人 民 國三十年(一九四一)海虞王古魯影攝元建安虞氏刊本。《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三卷 元不著撰人 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海虞王古魯影撮元建安虜氏刊本。   《鐫出像楊家府世代忠勇演義志傳》八卷 明秦淮墨客撰 明萬曆丙午(三十四年)天德堂刊本 附圖。《東西晉演義》十二卷 明不著撰人 明末世榮堂刊本。

各書卷前撰有〈敘錄〉,由喬衍琯、劉兆祐撰寫。

335

  《雜著祕笈叢刊》,屈萬里編(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一九七一)。此編所收,都是臺北國家圖書館所藏善本。其目如下:

   《野客叢書》三十卷 宋王楙撰 明嘉靖四十一年刊本。 《古今考》一卷 宋魏了 翁撰 明萬曆十二年刊本 《續古今考》三十七卷 元方回撰 明萬曆十二年刊本。  《升庵外集》一百卷 明楊慎撰 明萬曆刊本。《正楊》四卷 明陳耀文撰  明隆慶三年刊本。  《剡溪漫筆》六卷 明孫能傳撰 明萬曆四十二年刊本。《思問初編》十二卷 明陳元齡撰 明天啟六年刊本。《麗事館余氏辨林》五卷  明余懋學撰 明萬曆刊本。《名義考》十二卷 明周祈撰 明萬曆十二年重刻本。《徐氏筆精》八卷 明徐撰 真按:火勃 明崇禎五年刊本。《槎庵小乘》四十一卷 明來斯行撰 明崇禎四年原刊本。

 《古今釋疑》十七卷 清方中履撰 舊鈔本。《藝林彙考稱號篇》十二卷 清沈自南撰 清初刊本。

 《海外全書》二卷 清楊慎庵撰 舊鈔本。《松崖筆記》三卷 清惠棟撰 舊抄本。《九曜齋筆記》三卷 清惠棟撰 舊抄本。《彊識篇》八卷 清朱士端撰 著者手定底稿本。《管窺》六卷清平浩撰 鈔本。

每書卷前有劉兆祐所撰〈敘錄〉。

   《百種詩話類編》,臺靜農編(臺北 藝文印書館 一九七四)。本編根據何文煥 《歷代詩話》(二十七種)、丁福保《歷代詩話續編》(二十八種)、《清詩話》(四十三種),益以趙翼《甌北詩話》、翁方綱《石洲詩話》等,計一百又一種, 分類編輯而成。全書分〈前編〉、〈後編〉兩編。〈前編〉以作家為主,分:「個別作者」、「僧道作家」、「無名氏作者」、「作家合論」四類。〈後編〉分: 「詩論類」、「歷代詩評論類」、

336

「體 製類」、「作法類」、「品藻類」、「辨正類」、「論文類」、「雜記類」等八類。書前有臺靜農〈序〉,略云:「詩話之作,大都漫無體例,或信筆掇拾,不免蕪 雜,因於〈下編〉分八類以統攝之。……合百一種詩話為一編,使冗雜之資料,分別類聚,有例可循;凡諸論述,皆可循序以求;或有輾轉勦襲,亦犁然可辨;是不 僅省翻檢之勞,亦有助於考證爾。」

   《明清未刊稿彙編初輯》,屈萬里、劉兆祐同編(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一九七 六)。臺灣所藏的善本圖書,除了有不少的宋元刊本及罕見祕笈外,另一特色是名家稿本甚多。國家圖書館所藏稿本,多數是明清人的著作,約五百部。這些稿本, 除具備極高的學術價值外,又能親睹前代學者的遺墨,兼具美術價值。本編係就國家圖書館所藏的稿本中,選擇十書,整理出版。其目如下:

   《蕭山王氏所著書》不分卷 清王紹蘭撰 著者手定底稿本。《燮庵遺書》四十七卷  清余邦昭撰 清雍乾間清稿本。《壽陽祁氏遺稿》不分卷 清祁寯藻撰 彙輯手稿本。《張介侯所著書》不分卷 清張澍撰 稿本。《方忍齋所著書》不分卷 清 方濬頤撰 清稿本。《通齋先生未刻手稿》不分卷 清蔣超伯撰 著者手稿本。《江都李氏所著書》不分卷 清李祖望撰 清咸同間著者手稿本。

 《硯山叢稿》不分卷 清汪撰 真按:詞:鋆1 jn ㄐㄩㄣ〕人名用字。 章鋆 。見《清史稿‧文宗紀》。 清光緒間著者手稿本。《冶麓山房叢書》不分卷 清陳作霖編清末編者手稿本。《竹里全稿》不分卷 清王寶庸撰 清光緒間著者手定底稿本。

書前有屈萬里所撰〈前言〉,每一書卷前有劉兆祐所撰〈敘錄〉。

  《明清未刊稿彙編二輯》,屈萬里、劉兆祐同編(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一九七九)。此編收書一種:

337

  《全唐詩稿本》七一六卷 清錢謙益、季振宜遞輯稿本。

  按:此書即清康熙四十二年(一七○三)所輯刊《御定全唐詩》(九百卷)所依據的底本。係國家圖書館於對日戰爭勝利後,在上海購得。此編卷前有屈萬里所撰〈「明清未刊稿彙編」弁言〉及劉兆祐所撰〈御定全唐詩與錢謙益季振宜遞輯唐詩稿本關係探微〉。真批:本書于師自稱一曰筆者,又以本名示.似嫌不一也. 每一冊有新編目錄,以便檢索。

  《敦煌寶藏》,黃永武編(臺北 新文豐出版社 一九八六)。此編係將有微捲流傳的敦煌卷子輯印出版。敦煌卷子多係佛經,部分為儒家經典、書牘、類書及俗文學作品。

  《楚辭彙編》,杜松柏編(臺北 新文豐出版社 一九八六),收錄明清以來校注《楚辭》之作,共二十三種。

   《善本戲曲叢刊》,王秋桂主編(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一九八七)。本編共分三 輯:第一輯收錄大體上是弋陽腔和徽調系統的戲曲選集十種。第二輯收錄崑腔系統的戲曲選集八種。第三輯收錄曲譜五種。此三輯所收,原本分別收藏於英國牛津大 學、日本內閣文庫及西班牙等地,資料得來不易。書前有王秋桂所撰〈出版說明〉(附提要)。

   《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王秋桂、李豐楙主編(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一九八 九)。本書編輯之目的,在於將有關中國民間信仰的文獻資料,加以整理編訂,分輯出版,以方便研究中國文學、中國民俗及中國社會者參考。至於佛藏、道藏及其 他專類叢書已收者,不再收錄。共收書十七種,附錄三種。

  2近代文學叢書

  《中國新文學叢刊》(臺北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自一九七五年五月起陸續出版)。收錄:《梁實秋自選集

338

》、 《朱自清選集》、《夏丏尊選集》、《蘇雪林自選集》、《許地山選集》、《易君左選集》、《郁達夫選集》、《陳克環自選集》、《洪炎秋自選集》、《鳳兮自選 集》、《秀亞自選集》、《林海音自選集》、《朱西寗自選集》、《胡品清自選集》、《趙滋蕃自選集》、《司馬中原自選集》、《葉維廉自選集》、《顏元叔自選 集》、《段彩華自選集》、《葉石濤自選集》、《劉枋自選集》、《舒暢自選集》、《洛夫自選集》、《彭歌自選集》、《楊牧自選集》、《蔡文甫自選集》、《李 喬自選集》、《王鼎鈞自選集》、《田原自選集》、《鄭清文自選集》、《蕭白自選集》、《陳紀瀅自選集》、《林綠自選集》、《羅門自選集》、《琦君自選 集》、《翱翱自選集》、《楚卿自選集》、《吳東權自選集》、《鄧文來自選集》、《楊念慈自選集》、《歸人自選集》、《張默自選集》、《劉非烈自選集》、 《阮毅成自選集》、《蓉子自選集》、《邵僩自選集》、《鍾雷自選集》、《杜若自選集》、《王集叢自選集》、《夏楚自選集》、《呼嘯自選集》、《王默人自選 集》、《羊令野自選集》、《鍾肇政自選集》、《康白自選集》、《吳望堯自選集》、《李曉丹自選集》、《許希哲自選集》、《張騰蛟自選集》、《王書川自選 集》、《繁露自選集》、《穆中南自選集》、《尼洛自選集》、《姜穆自選集》、《周介塵自選集》、《澎湃自選集》、《張拓蕪自選集》、《孟瑤自選集》、《張 鳳岐自選集》、《菩提自選集》、《張放自選集》、《劉心皇自選集》。

  3臺灣文學叢書

  近年臺灣文學的研究,蔚為風潮。為了提供學者更多的研究資料,於是編纂了多種叢書:

   《臺灣文獻叢刊》(臺北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印 一九五七—一九七二)。此叢 刊由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主任周憲文主持策劃,參與整理與點校工作的,還有夏德儀、吳幅員等人。從一九五七年開始編印,到一九七二年,共出版了三百零九種。 收錄的範圍,以「臺灣」為中心,歷代凡與「臺灣研究」有關的地理、歷史、風俗、人情、文學等資料,都是輯錄的對象

339

。這些圖書,有些是刊本,有些是鈔本,為了方便讀者取用,一律加標點排印。

  在這三○九種圖書中,有不少是清代與臺灣有關的詩文,是研究臺灣文學的重要文獻。其他如地理、歷史等資料,雖不屬於文學作品,但卻是研究臺灣文學史及研究臺灣文學作品寫作背景者,所必需涉及的直接或間接文獻。為了完整體現本書的完整性,今將所收書目,列舉於下:

   《臺灣割據志》(不分卷,日人川口長孺撰)。《東瀛識略》(八卷,清丁紹儀 撰)。《小琉球漫誌》(十卷,清朱仕玠撰)。《臺海使槎錄》(八卷,清黃叔璥撰)。《臺灣鄭氏紀事》(三卷,日人川口長孺撰)。《臺游日記》(四卷,清蔣 師轍撰)。《東瀛紀事》(二卷,清林豪撰)。《蠡測彙鈔》(不分卷,清鄧傳安撰)。《赤嵌集》(四卷,真按:疑當作赤崁集! 清 孫元衡撰)。《閩海紀要》(二卷,清夏琳撰)。《東征集》(六卷,清藍鼎元撰)。《靖海紀事》(二卷,清施琅撰)。《平臺紀略》(不分卷,清藍鼎元撰)。 《臺灣鄭氏始末》(六卷,清沈雲撰)。《平臺紀事本末》(不分卷,不著撰人)。《治臺必告錄》(八卷,清丁曰健輯)。《臺灣志略》(二卷,清李元春輯)。 《海東札記》(四卷,清朱景英撰)。《臺陽筆記》(不分卷,清翟灝撰)。《巡臺退思錄》(三卷,清劉璈撰)。《海紀輯要》(三卷,清夏琳撰)。《閩海紀 略》(不分卷,不著撰人)。《海上見聞錄》(二卷,明阮旻錫撰)。《賜姓始末》二卷,清黃宗羲撰)。《海國聞見錄》(不分卷,清陳倫炯撰)。《劉壯肅公奏 議》(十卷,清劉銘傳撰)。《臺灣雜詠合刻》(合刊劉家謀《海音詩》與王凱泰、馬清樞、何澂等所著《臺灣雜詠合刻》兩種)。《福建臺灣奏摺》(清沈葆楨 撰)。《臺案彙錄甲集》(三卷)。《從征實錄》(不分卷,清楊英撰)。《靖海紀略》(四卷,清曹履泰撰)。《臺陽詩話》(二卷,王松撰)。《靖海志》(四 卷,彭孫貽、李彥貞撰

340

)。 《臺灣紀事》(二卷,吳子光撰)。《雲林縣采訪冊》(不分卷,倪贊元編)。《同治甲戌日兵侵臺始末》(四卷,不著編者)。《甲戌公牘鈔存》(不分卷,王元 穉輯)。《臺海思慟錄》(五篇,題思痛子撰)。《北郭園詩鈔》(五卷,鄭用錫撰)。《海南雜著》(三篇,蔡廷蘭撰)。《馬關議和中之伊李問答》(不分 卷)。《裨海紀遊》(七卷,郁永河撰)。《臺灣輿圖》(不分卷,夏獻綸撰)。《臺灣番事物產與商務》(不分卷)。《戴施兩案紀略》(吳德功撰)。《苑裡 志》(二卷,蔡振豐撰)。《東溟奏稿》(四卷,清姚瑩撰)。《滄海遺民賸稿》(清王松撰)。《臺灣生熟番紀事》(不分卷,清黃逢昶撰)。《安平縣雜記》 (不著撰人)。《臺戰演義》(不著撰人)。《臺灣教育碑記》(不著編者)。《臺灣采訪冊》(不分卷,清陳國瑛等采集)。《閩海贈言》(七卷,明沈有容 輯)。《割臺三記》(包括羅惇融《割臺記》、俞明震《臺灣八日記》、吳德功《讓臺記》三種)。《嘉義管內采訪冊》(不分卷,不著撰人)。《瀛海偕亡記》 (二卷,清洪棄生撰)。《臺灣外記》(十卷,清江日昇撰)。《新竹縣志初稿》(六卷,清鄭鵬雲、曾逢辰纂輯)。《楊勇愨公奏議》(不分卷,清楊岳斌撰)。 《樹杞林志》(不分卷,清林百川、林學源合纂)。《臺灣詩乘》(六卷,清連橫撰)。《臺灣府志》(十卷,清高拱乾纂輯)。《重修臺灣府志》(十卷,清周元 文纂輯)。《鄭成功傳》(鄭亦鄒等撰)。《清一統志臺灣府》(不著撰人)。《鄭氏關係文書》(不著撰人)。《嶺雲海日樓詩鈔》(十三卷,又〈選外集〉一 卷,清丘逢甲撰)。《臺灣日記與稟啟》(三卷,清胡傳撰)。《無悶草堂詩序》(五卷,附〈詩餘〉一卷,清林朝崧撰)。《鳳山縣采訪冊》(清盧德嘉纂輯)。 《重修福建臺灣府志》(二十卷,清劉良璧纂輯)。《恆春縣志》(二十二卷,又卷首、卷末各一卷,清屠繼善纂輯)。《南天痕》(二十六卷,題四明西亭凌雪 撰)。《天妃顯聖錄》(不分卷,不著撰人)。《清代臺灣職官印錄》(不著編者)。《臺灣私法債權編》(不著編者)。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