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
後記
本書是我在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感謝復旦大學給予我的這次極為難得的研究機會,使我得以豁蕩心胸,開拓學識。
我的聯繫導師吳金華教授雖以中古語言與文獻的研究著稱於世,但也深具通識。他在百忙之中認真審讀拙稿,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見。
復旦大學中文站專家組各位先生在開題報告和中期報告上的大力指點,使我茅塞頓開,得以及時調整好研 究思路。謹向章培恒、吳金華、王水照、朱維錚、陳思和、黃霖、朱立元、嚴修、陳正宏、戴耀晶、吳格等先生致以衷心的感謝!在章培恒、吳金華兩位先生的鼎力 舉薦下,本項報告有幸獲得中國博士後科學研究基金的資助,再次向兩位老師致謝!
北京大學周文駿先生、孫欽善先生、吳慰慈先生,中國科學院孟廣均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王煦華先生、阮芳紀先生,武漢大學曹之先生,浙江大學崔富章先生,南京大學徐有富先生,臺灣淡江大學吳哲夫先生
773
,華中師範大學周國林先生以及中國人民大學黃愛平先生等學界前輩與時賢對我的研究工作給予了熱情鼓勵。
國家圖書館及文津樓分館、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復旦大學圖書館以及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資料室為查找資料提供了便利。
從讀博士到現在,我把幾乎全部的熱情都獻給了四庫學。繼博士論文《〈四庫全書總目〉研究》之後,我 又完成了這份博士後報告。與此同時,我已將博士論文中的辨偽學部分擴充為《辨偽學論稿》。我還發表了四庫學方面的系列論文。這些論著相繼問世後,在學術界 業已引起了相當反響。
今後,我將繼續完成《〈四庫全書總目〉匯考》、《四庫提要與文獻整理》、《四庫提要與乾嘉學術》、《〈四庫全書)分纂官提要稿校注》等系列課題,為四庫學的宏偉大廈添磚加瓦。
探索之路雖然異常艱辛,但苦中有樂,我將埋頭苦幹,力爭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展望未來,我更加充滿信心。
2003年5月19日初稿於復旦大學
2005年4月7日定稿於武漢大學
774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