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August 29, 2008

11

。《日知錄》之所以可貴,就是每一條文獻,都是原始文獻,前人未曾徵引。顧氏把這些原始文獻,抄撮組織成一條新的見解,就是創見。惟有熟習文獻、深諳文獻學者,才能臻此。

三、以科學的方法整理文獻

   前人整理文獻的方法,主要有編輯目錄、校勘、纂輯、注釋、輯佚、辨偽等方法。這些方法,各有其功 能。例如編輯目錄,一方面是為了反映當時文獻的情形,一方面也是為了方便檢索。校勘,是為使文獻精密正確。纂輯,一方面是為保存文獻,一方面也為了方便取 用。注釋,是為了說解字音、字義,疏通文義,以精確解讀文獻。輯佚,是為了使亡佚的文獻,恢復原來的面貌。辨偽,是為了能精確使用文獻。這些方法,經過長 久以來的使用和研究,仍存有許多問題值得討論和改進。就以書目的編輯來說,從漢代劉向、劉歆父子整理古籍,編纂《別錄》、《七略》以來,目錄成為檢索文獻 存佚,考鏡學術流變的工具書。不過,有關書目著錄的方式、解題撰寫的方法,以及圖書的分類、版本項著錄的方法等,一直是文獻學者討論的問題。今日由於科技 的日新月異,幫助整理文獻的工具也越來越多,再加上出土文獻也越來越多,如何以科學方法整理文獻,俾文獻得以完善保存,方便利用,均有賴於文獻學者的探 討。

12

13

第二章 圖書文獻

  所謂「圖書」,從內容上來說,包括「圖」和「書」。在古代,「圖」和「書」並重,我們從《漢書‧藝文志》裡,可以明顯的看到這種「圖」「書」並重的現象。例如《漢書‧藝文志‧兵書略》著錄:

  《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注》云:「圖九卷。」《齊孫子》八十九篇。《注》云:「圖四卷。」《黃帝》十六篇。《注》云:「圖三卷。」《別成子望軍氣》六篇。《注》云:「圖三卷。」

這是從內容上為「圖書」下的定義。

  如果從形制來說,則是一切具有書本形式的文獻,都屬「圖書」。因此,不論是卷軸或冊裝,都屬「圖書」。

  從書寫的方式來說,不論是抄本、寫本、刊本、印本、影印本,都是「圖書」。

  從記述的內容來說,則經、史、子、集固然是圖書,不屬於傳統四部的雜志、報紙、公文、檔案、地圖等,也都屬於「圖書」。

  這樣說起來,「圖書」的範圍很廣,每一種圖書,也都有一定的文獻價值。由於篇幅有限,本章所討論的,界定在三個方面:

14

一是載有大量文獻,是研究者最常取資稽考的。這一方面筆者所列舉的是「叢書」、「類書」、「政書」、「雜著筆記」等四類圖書。

   二是域外所刊中國古籍。歷來外國刊刻中國古籍的,以日本及韓國為最。這些刊本,除了少部分,大部分 都是依據中國的鈔本、刊本而刊刻的。他們所據的鈔本和刊本,不少是唐代以前的鈔本和宋代的刊本,和明代以後的刊本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從文獻的角度觀察,這 些域外刊本的文獻價值是很高的。文獻學者很少討論到這些問題。在日本刊本和韓國刊本中,日本較早吸收大量的中國文化,其刊本大部分是依據唐代的鈔本,所以 留存了不少中國古籍較早的原貌。由於篇幅的限制,在〈域外漢籍刊本〉一節裡,也就僅刊載與日本刊本有關的兩篇文章:一是〈中國古籍日本刊本的價值〉,二是 〈日本刊本《新編群書類要事林廣記》〉。

三是討論地圖方面的文獻。自古即「圖」「書」並稱,但是近世學者大部分僅從藝術的角度討論古書中的插圖,很少用文獻的角度來觀察。古書中的附圖,種類很多,有人物、山水、花鳥、器物、建築、地圖等。由於篇幅的限制,這裡只就域外地圖部分,從文獻的角度,討論其價值。

第一節 叢書

一、叢書的意義及起源

《說文解字》云:「叢,聚也。」所謂「叢書」,就是將多種圖書聚在一起,成為另一種書。例如把二十五種正史聚在一起,就成為叢書《二十五史》

15

  「叢書」的起源甚早。在漢代,《說卦》、《雜卦》、《序卦》等都還是單行流傳,後人合〈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繫〉、〈下繫〉、〈文言〉、〈說卦〉、〈雜卦〉、〈序卦〉為《十翼》,這是最早的叢書。

  西漢初年,由於秦火,文獻散亡,因此整理文獻成為漢代初年最主要的工作。整理文獻的方式很多,如訓詁、校勘,即為常見的方式。此外,編纂古籍,也是整理文獻的方式,而編輯「叢書」,就是編纂古籍的方法之一。

  今檢《漢書‧藝文志》,大致可見當時編輯「叢書」風氣之盛。茲舉數例如左: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儒家》著錄《劉向所序六十七篇》,《注》云:「《新序》、《說苑》、《世說》、《列女傳頌圖》。」

  又著錄《揚雄所序三十八篇》,《注》云:「《太玄》十九,《法言》十三,《樂》四,《箴》二。」

  此二書雖已符合「叢書」的概念,但是都屬個人叢書的性質。

  聚集不同作者、不同性質的書為一規模較大的叢書,到了宋代才出現。宋代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俞鼎孫、俞經所編的《儒學警悟》,可以說是最早的綜合性叢書。此編共收書七種,四十一卷,其目為:

  《石林燕語辨》十卷 宋汪應辰撰。《演繁露》六卷 宋程大昌撰。《嬾真子錄》五卷 真按:一作懶真子! 宋馬永卿撰。《考古編》十卷 宋程大昌撰。《捫蝨新話上集》四卷 宋陳善撰。《捫蝨新話下集》四卷 宋陳善撰。

16

《螢雪叢說》二卷 宋俞成撰。

   《儒學警悟》雖有叢書之實,然未以「叢書」為名。以「叢書」為名的叢書,遲至明代才開始出現。嘉靖 年間,何鏜彙錄古經、野史、筆記、雜錄、小說等百餘種漢魏人的著作,輯為《漢魏叢書》①,是最早以「叢書」為名的叢書。此後,如明代鍾人傑所輯《唐宋叢 書》、清代乾隆所敕編《聚珍版叢書》、盧文弨所校刊的《抱經堂叢書》、鮑廷博所輯《知不足齋叢書》、陸烜所輯《奇晉齋叢書》、畢沅所輯《經訓堂叢書》等, 均以「叢書」為名,至今已相沿成習。

   不過,也有以「叢書」為名,卻不是叢書的。例如唐代陸龜蒙所撰《笠澤叢書》,陸氏〈自序〉云:「叢 書者,叢脞之書也。叢脞,猶細碎也。細而不遺大,可知其所容矣。」知陸氏書以「叢書」為名者,是把「叢」解釋為「叢脞」,而非「聚集」之義。又如宋代王楙 所撰《野客叢書》(三十卷,附《野老記聞》一卷),其〈小序〉云:

僕間以管見,隨意而書,積數年間,卷袠俱滿。旅寓高沙,始令筆吏,不暇詮次,總而錄之為三十卷,目之曰《野客叢書》。井蛙拘墟,稽考不無疏鹵,議論不無狂僭,君子謂其「野客」則然,不以為罪也。

今檢視此書內容,多考證典籍之異同,與《夢溪筆談》、《容齋隨筆》等,同屬雜家類的著作,與此處所說「叢書」的定義不符。

 ①何鏜所輯,今已不存。今傳《漢魏叢書》,收書八十六種,四百四十八卷,係明末程榮所輯。

17

  二、叢書的種類

  宋代以前的目錄,未有將叢書獨立一類的,自然談不上叢書的分類問題。直至明代祁承真按:火業 《澹生堂藏書目》(十四卷)②,才在「類家類」後,另立「叢書類」,下分六個子目:

  一曰「國朝史」。二曰「經史子雜」。三曰「子彙」。四曰「說彙」。五曰「雜集」。六曰「彙集」。

   此種分類,大致是依據圖書的內容性質而分的。《四庫全書總目》,未為叢書專立一類,而是將叢書歸屬 在子部的「雜家類」。《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分為「雜學之屬」、「雜說之屬」、「雜品之屬」、「雜纂之屬」、「雜編之屬」等五子目。此五目收錄圖 書的內涵,〈提要〉云:

以立說者,謂之「雜學」;辨證者,謂之「雜考」;議論而兼敘述者,謂之「雜說」;旁究物理,臚陳纖瑣者,謂之「雜品」;類輯舊文,塗兼眾軌者,謂之「雜纂」;合刻諸書,不名一體者,謂之「雜編」。凡六類。

  上述六類中,收有叢書者,為「雜纂」與「雜編」兩類。但是詳檢這兩類所收錄的圖書,其性質也頗雜糅不純。以「雜纂之屬」而言,共著錄十一書:

  《意林》五卷 唐馬總編。《紺珠集》十三卷 不著編者。《類說》六十卷 宋曾慥編。 《事實類苑》六十三卷 宋江少虞撰。 《仕學規範》四十卷宋張鎡撰。 《自警編》九卷 宋趙善璙撰。真按:中國古籍善本目錄導航系統有!

 ②此書原本十四卷,惟今傳諸本均不分卷。

18

 《言行龜鑑》八卷 元張光祖編。《說郛》一百二十卷 明陶宗儀編。《古今說海》一百四十二卷 明陸楫編。《玉芝堂談薈》三十六卷 明徐應秋撰。《元明事類鈔》四十卷 清姚之駰撰。

  以上十一種,僅《說郛》與《古今說海》兩書合乎「叢書」的性質,其他大部分屬類書的性質。《四庫全書總目》已有「類書類」,於「雜家類‧雜纂之屬」又收錄類書,《四庫全書總目》歸類之不當,於此可見。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誤 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歸類之不當

  至於「雜編之屬」,共著錄三書:

  《儼山外集》三十四卷 明陸深撰。《少室山房筆叢正集》三十二卷、《續集》十六卷 明胡應麟撰。《鈍吟雜錄》十卷 清馮班撰。

按:上列三書雖是叢書,但均屬自著合刻的性質。

   以數人之書合為一編的叢書,多見於「存目」的「雜編之屬」,例如明代王文祿所編《邱陵學山》(不著 卷數)、胡維新所編《兩京遺編》(五十七卷)、陸樹聲所撰《陸學士雜著》(十一卷)、沈節甫所編《紀錄彙編》(二百十六卷)、李之藻所編《天學初函》(五 十二卷)、樊維城所編《鹽邑志林》(六十二卷)、胡文煥所編《格致叢書》等,均收在「存目」中。這些叢書,有一人自著的叢書,如《紀錄彙編》;有專收同一 時代著述的叢書,如《兩京遺編》;有專收一個地方著述的叢書,如《鹽邑志林》。可見《四庫全書總目》於叢書,還沒有明確分類的概念。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分類 真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之部類

  清代張之洞的《書目答問》,於經、史、子、集四部以外,另立「叢書」一類。「叢書」類又分兩個子目:一曰「古今人著述合刻叢書」,所收的有《漢魏叢書》、《津逮祕書》、《二酉堂叢書》、《楝亭五種》、

19

《借 月山房叢書》等;一曰「國朝一人自著叢書」,所收的有《亭林遺書》(顧炎武)、《船山遺書》(王夫 之)、《叢睦汪氏遺書》(汪師韓)、《戴氏遺書》(戴震)、《蘇齋叢書》(翁方綱)等。此種二分法,過於籠統,不夠細致明確。以「古今人著述合刻叢書」部 分來說,如《玉函山房叢書》及《漢學堂叢書》,所收都是佚書;《佚存叢書》,所收都是存藏在海外的佚存書;《小學彙函》,專收唐宋人所著關於文字、聲韻、 訓詁的著述。「古今人著述合刻叢書」部分,共收五十七種叢書,性質繁雜,如今將清代一人自著叢書以外的各類叢書,真按:疑有誤! 全部歸屬在一起,未免過於籠統,無以彰顯叢書的內容與性質。

   叢書分類最詳細的,當推《中國叢書綜錄》一書。茲編將所收錄的一千七百九十七種叢書,分為「彙編」 與「類編」兩大類。所謂「彙編」,就是「綜合性叢書」;「類編」,就是「專門性叢書」。「彙編」部分,又分「雜纂」、「輯佚」、「郡邑」、「氏族」、「獨 撰」五種。「類編」部分,則分「經」、「史」、「子」、「集」四種。今參酌各家說法,再參以近代所輯刊的叢書類型及收書的性質與內容,將叢書分為九類:

㈠彙聚四部之書者

如:

1《百川學海》 宋左圭輯編。 2《學海類編》 清曹溶輯。 3《四庫全書》 清乾隆敕編。

4《四部叢刊》 張元濟編。

㈡彙聚一代之書者

如:

1《唐宋叢書》 明鍾人傑輯刊。

20

按:此編收書九十一種,大部分為唐、宋兩朝人著述,部分則兼及五代及遼、金、元的著述。

  2《廣漢魏叢書》 明程榮、何允中、清王謨輯刊。

  按:此編收書八十六種。此書最早由何鏜輯編,先後刊刻三次:首為程榮本,其次為何允中本,又其次為王謨本,今所見者即王謨本。所收都是漢魏人的著作。

 3《昭代叢書》 清張潮輯。

  按:此編分甲乙二集:甲集五十卷,分六帙;乙集四十卷,亦分六帙。共收書九十種,都是清代初期的著述(其中一部分為清代西方人的著述)。

  其他如《皇清經解》、《續皇清經解》等,也都屬彙聚同一時代著述的叢書。

  ㈢彙聚同類之書者

  如:

  1經學方面,有:《十三經注疏》、《通志堂經解》(清成德輯)、《經苑》(清錢儀吉輯)、《古經解彙函》(清鍾謙鈞輯)等。

  2小學方面,有:《澤存堂五種》(清張士俊輯)、《曹楝亭五種》(清曹寅輯)、《小學類編》(清李祖望輯)、《許學叢書》(張炳翔輯)等。

  3史學方面,有:《百衲本二十四史》(張元濟輯)、《二十五史補編》(二十五史刊行委員會輯)、《清初史料四種》(謝國楨輯)、《史料叢刊初編》(羅振玉輯)、《中國史學叢書三編》(劉兆祐輯)真批:老師舉自著而未舉沈雲龍先生大手筆者,亦不無可議矣. 等。

  4地理方面,有:《重訂漢唐地理書鈔》(清王謨輯)、《歷代地理志彙編》(清羅汝南輯)、《問影樓輿地叢書》(胡思敬輯)、《小方壺齋叢鈔》(清王錫祺輯)等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