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August 22, 2008

106

?特於今不可考耳。順伯集鐘鼎欵識六十種真按:王厚之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今尚存其文皆真蹟也。真按:翁方綱的辨偽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考辨學 薛尚功之欵識法帖則出於重摹,呂大臨、王俅之錄亦然,甚至王俅之錄概以首尾銳末為之,則一字萬同矣。呂、薛所摹雖間有巨細之殊,而其行筆類皆一似,此在鐘鼎篆韻之類,別為裒輯或類記以資考乎。必就其器如覩原拓者,真按:或也. 則未足反其本也。蓋於今集古器銘之文有二說焉: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考辨學 其文古質可信必非後人所能為者,上也;其或不能保其不出仿摹,而行筆實有古趣,亦不害其為可存者,次也。不則千篇一律,皆作「隹王年月,戈赤芾,真按:上王下周,應即琱之異體. 真按:此應作溢或氵易,謂錫賜也.金文常見. 用作某尊彝,其萬年子孫寶用……」其文略移換一二字,其書又無他奇,陳陳相因,纍纍箱篋,家昆吾而戶夏殷也,真按:國:昆吾 注音一式 ㄎㄨㄣ ㄨˊ1. 國名。位今河南省濮陽縣,曾為夏伯,後為商湯所滅。 2.正午時太陽所在的地方。淮南子˙天文:「至于昆吾,是謂正中。」文選˙張衡˙思玄賦:「躋日中於昆吾兮,憩炎火之所陶。」3. 古代的寶刀、寶劍。以昆吾山上的赤銅打造成。山海經˙中山經˙郭璞˙注:「此山出名銅,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時西戎獻之,尸子所謂昆吾之劍也。」亦作「錕鋙」。詞:【昆吾】1.山名。《山海經‧中山經》:“又西二百里曰 昆吾之山 ,其上多赤銅。” 郭璞 注:“此山出名銅,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 崔融 《詠寶劍》:“寶劍出 昆吾 ,龜龍夾彩珠。”2.美石名。 司馬相如 《子虛賦》:“其石則赤玉玫瑰,琳玟昆吾。”《雲笈七籤》卷二六:“﹝ 流洲 ﹞上多山川積石,名為昆吾。冶其石成鐵作劍,光明洞照如水精狀,割玉如泥。”3.用昆吾石冶煉成鐵製作的刀劍。 關漢卿 《單刀會》第二摺:“他輕舉龍泉殺 車胄 ,怒拔昆吾壞 文醜 。” 汪廷訥 《种玉記‧露遣》:“切莫按昆吾,論同胞休戚相須。” 李漁 《玉搔頭‧抗節》:“不用仗昆吾,赤手擒羆虎。”參見“ 昆吾刀 ”。4.古掌管冶鑄之官。《逸周書‧大聚》:“乃召昆吾,冶而銘之金版,藏府而朔之。” 孔晁 注:“昆吾,古之利冶。” 盧文弨 校引 謝墉 曰:“昆吾乃掌冶世官。注云‘利冶’誤。” 葛洪 《抱樸子‧臣節》:“昆吾彝器,能者鐫勳。” 郭振 《古劍篇》:“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5. 之間部落名。 姓。初封於 濮陽 (今 河南省 濮陽市 )。 衰, 昆吾 伯,遷於 舊許 (今 河南省 許昌市 ),後為 商湯 所滅。《詩‧商頌‧長髮》:“ 既伐, 昆吾 夏桀 。” 傳:“有 昆吾 國者。” 鄭玄 箋:“ 昆吾 姓也。”6. 昆吾 之君。《左傳‧昭公十二年》:“昔我皇祖伯父 昆吾 ,舊 是宅。” 楊慎 《封建》:“ 夷羿 篡弒矣, 昆吾 雄伯矣。”參閱《史記‧楚世家》。7.古丘名。傳說太陽正午所經之處。《淮南子‧天文訓》:“日出于 暘谷 ……至于 昆吾 ,是謂正中。” 高誘 注:“ 昆吾邱 ,在南方。” 張衡 《思玄賦》:“躋日中于 昆吾 兮,憩 炎火 之所陶。” 南朝 王僧孺 《從子永寧令誄》:“風生閶闔,日去 昆吾 。”8.借指正午。 孟郊 《旅次湘沅有懷靈均》詩:“巾車徇前侶,白日猶昆吾。”9.地名。在 長安 南,靠 終南山 代屬 上林苑 的範圍。 杜甫 《秋興》詩之八:“ 昆吾 御宿 自逶迤, 紫閣 峰陰入 渼陂 。” 曷足貴乎

107

?甚至今日漁洋、竹垞所稱鼎文世惠,又稱無專篆形之盡失而目為三代物也,其視襄陽米祠壁妄鐫行書以為寶晉帖者相去無幾。此亦多聞與闕疑並宜滋者爾。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關鍵字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考辨學 真按:翁方綱對朱彝尊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王士禛的批評

107

  為錢梅谿徵刻金石圖序真按:真按:錢泳 翁方綱交友資料

集金石者歐陽真按:歐陽修 真按:趙明誠 皆有錄,真按:婁機-漢隸字源 而無圖。金石之縮圖於冊也自洪氏隸續始也。真按:洪适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然圖其式而已,非圖其文也。近日滋陽牛氏真按:牛運震-金石圖. 郃陽褚氏始縮其文而圖之。真按:褚峻。○有金石圖,金石經眼錄. 於是嗜古之士皆樂其便於檢核矣。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然而豐碑巨製胥準丈尺而寸分之,又況泐蝕之形、古畫之秘,非可望而測識者,雖世南之畫肚真按:見「世南之畫肚」札箋. 真按:國無!待查!詞:【畫肚】謂用手指在肚子上揣摹書法。 張懷瓘 《書斷》下:“聞 虞世南 )眠布被中,恒手畫肚。” 蘇軾 《鳳翔八觀‧石鼓》詩:“舊聞石鼓今見之,文字鬱律蛟蛇走。細觀初以指畫肚,欲讀嗟如箝在口。”參見“ 畫腹 ”。【被中畫肚】見“ 被中畫腹 ”。【被中畫腹】相傳 書法家 虞世南 習書頗勤,但不喜水墨臨寫,每於睡眠時在被中用手指畫腹,揣摹筆意。《新唐書‧儒學傳中‧王紹宗》:“ 吳中 陸大夫 常以余比 虞君 ,以不臨寫故也。聞 被中畫腹,與余正同。”亦作“ 被中畫肚 ”。 納蘭性德 《原書》:“聞 虞世南 不臨摹,但被中畫肚。” 王粲之覆碁真按:國無.詞:【覆棋】1.指棋下過後,重新按原來下的順序逐步演布,以驗得失。《北齊書‧河南王孝瑜傳》:“﹝ 孝瑜 ﹞讀書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2.泛稱下棋。 許渾 《郊居春日有懷府中諸公並柬王兵曹》詩:“僧舍覆棋消白日,市樓賒酒過青春。” 陸游 《閑趣》詩:“溪邊喚客閑持釣,燈下留僧共覆棋。”參見“ 覆局 ”。 無以儷其巧也。故凡執牛氏之圖而沾沾議其後者,皆不諒人之甚者也真按:真按:翁方綱之為人 真按:翁方綱的學術態度 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108

。然今日欲效牛氏之為圖,知作者之勤且艱矣。而先冀觀者之必吾諒焉,則又不可。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竊嘗論之,攷訂之與臨池真按:國:臨池 注音一式 ㄌ|ㄣˊ ㄔˊ1. 俯視溪池。南朝梁˙沈約˙休沐寄懷詩:「臨池清溽暑,開幌望高秋。」 2.東漢張芝學習書法的故事。見「臨池學書」條。後用以稱學習書法。詞:【臨池】《晉書‧衛恒傳》:“ 興而有草書…… 弘農 張伯英 者,因而轉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後因以“臨池”指學習書法,或作為書法的代稱。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有練實先書,臨池真盡墨。” 蘇軾 《石蒼舒醉墨堂》詩:“不須臨池更苦學,完取絹素充衾裯。” 沈德符 《敝帚軒剩語‧名臣通畫學》:“前代名臣能臨池者多矣,鮮有以畫名者。” 葉名灃 《橋西雜記‧黃忠端書孝經卷》:“夫人善臨池,代公作行草,幾奪真。” 呂叔湘 《漢字和拼音字的比較》:“書法一項,確是一種藝術。但是這是要有寫字的天分的人,再加上十年臨池的工夫,才會有成就的。”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三:“日記抄得很工整,字體遒勁,也可作臨池之用。” 蓋二事也。真按:翁方綱的書學 工書法者必皆求其博極經史以討析之,猶之樸學之士必責以三真六草之擅能也,可乎哉?然而事有處於不得不兩能者,二者闕一,必致失之千里,則縮圖之作是已。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 鄭氏之說經也,曰易詩書禮樂春秋策皆四尺四寸,孝經謙半之,論語八寸者三分居一,真按:筞-不復一一出校! 又謙焉。班氏之志藝文也,曰酒誥脫簡一,召誥脫簡二,率簡二十五字者脫亦二十五字,簡二十二字者脫亦二十二字。古人於簡編之式不憚剖析若此,然未聞其著夫科斗、古隸之形皃者,道傳而藝不存焉耳真按:真按:翁方綱的書學 翁方綱的金石考辨學

109

。今也欲沿流以溯源,因末以知本,而漢唐已後真雜陳,真按:原訛,徑改! 後先紛糾,則雖下垂上曲之執筆迹小異之間,亦皆可以測景於圭而縣金於市也。非殫數十年之力,心營而目運者,烏足以為之哉?金匱錢子立羣視精而氣專,真按:錢泳 真按:錢泳 凡吉金貞石之蹟,巾箱所輯,以燈取影,不爽銖黍真按:國無.詞:【銖黍】一銖一黍。比喻微小之物。 蘇軾 《貧家淨掃地》詩:“德人抱衡石,銖黍安可庾。”《明史‧丘蕣傳》:“苞苴或累萬金,而贓止坐之銖黍。” 黃宗羲 《鄭蘭皋先生八十壽序》:“先生泊如恬如,而其中之確如者,又未嘗少踰乎銖黍。” 梁啟超 《新民說》十六:“此中消息,殆如 銅山 西崩, 鐘東應。感召之機,銖黍靡成。” 其於二者合一之途,應矩而不勞矣。真按:國無.詞:【應2矩】合乎法度。 蔡邕 《團扇賦》:“裁帛制扇,陳象應矩。” 三國 曹叡 《善哉行》:“旄旍指麾,進退應矩。”應2 yn 〡ㄥˋ〕【進退應矩】前進後退均合規矩。《宋書‧樂志三》:“旄旍指麾,進退應矩。” 蓋舉諸家之所難兼者,一旦從容擘理而皆有之,予故為系述其所以然,以俟夫博雅嗜古之君子相與贊其力而觀其成焉,事寧有快於斯者乎?真按:翁方綱與錢泳 士生典籍大備之日,固有後出而彌精彌信者,正不必以跨越牛氏之圖為矜詡也。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真按:翁方綱之為人

110

  黃秋盦得碑十二圖序

得碑十二圖者,錢塘黃子秋盦自繪其乙未至癸丑十餘年間所訪古刻事境而作也。予識黃子在歲丁酉真按:乾隆42年(1777. 真按:翁方綱與黃易 時於都門初得漢熹平石經殘字三段,予借摹勒石於書室,用洪文惠越州事題曰「小蓬萊閣」,真按:洪适 而黃子先世已有此扁,何其不謀而合也!既而黃子筮仕濟寧,為漢魏六朝以來金石最富之區,真按:金石學史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而黃子以政務之暇,窮力搜剔,始感張力臣之言升起尉氏令鄭季宣碑之下半真按:張弨 真按:不解之處!真按 鐵橋李君助之,真按:檢之imhotep兄所賜之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pdf,頁770862)李姓唯有李長榮為「鐵橋詩屋」.李長榮編的《柳堂師友詩最初編》二百一十八種」『《柳堂師友詩錄初編》(清李長榮輯)』「海東唱酬集 一卷 / (清)李長榮編」「如李長榮云: 吾師南山先生以詩海內,垂四十年,海內海外之人至廣州城者,每向書肆…夢華何君又助之重修武氏石室剔永壽熹平殘刻,真按:何元錫 於是舊所云「任城五碑」者增而十之。曲阜孔廟同文門下之碑亦踵而增焉。予既為四年三至詩真按:謂作一詩名為四年三至也.三至濟寧其地也. 而繼予至者又得詹事阮公有同嗜真按:阮元-應即此人.乾隆五十六年(1791)升任詹事府少詹事,入值南書房.後又升任詹事,充石經校勘官,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出任山東學政.這段時間阮元在北京為官,有較多的機會與朝鮮學者交往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