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hursday, August 28, 2008

1

四庫全書纂修考

第一章 四庫全書纂修之緣起

   自來開國立業之帝王雲掃天下之餘無不垂意典籍以為文治之丕基雖粗野如元太宗尚於 宋端平三年(一二三六)用耶律楚材言立經籍所於平陽編輯經史兇頑如明太祖亦於元至正二十六年(一三六六)削平陳友諒後下詔訪求遺書蓋重文學求隱逸乃專制帝 王視為羈縻士子消弭反抗之無上策略也宋太宗踐位後恐世人譏其慙德因集文人修太平廣記太平御覽文苑英華三大書欲以疲其力而箝其口明成祖亦以得位不正集文人為 永樂大典以弭草野私議其尤著者至清高宗之纂修四庫全書彼雖自稱:①『予蒐四庫之書非徒博右文之名蓋如張子所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道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胥於是乎繫』然其心實與宋太宗明成祖同出一揆故四庫之編雖為官修書中空前之鉅製獨能於戎馬徵調力征經營之際從容由高宗完成者職是故也真批:真是無的放矢全是一己臆測之言,且當時乃至今日還有這麼多人即信輕信?不知郭氏此說有何充足之論與證耶?然則任何資料都可說其雖如此說,但如何如何…,若是推織,伊于胡底!此但可謂逞一己之成見爾,焉足以為萬世之公論.且成見橫前,開宗明義,乃欲其著作有所逾閫而闡奧者,期期難矣!

 一 纂修四庫全書之動機真按:四庫全書編纂之動機

2

〔纂修四庫全書與當時學風之關係〕 四庫全書編纂之動機其政治作用固大但就表面言當時所受之影響尚有二端(1漢 學之勃興——漢學家由批評經術原文進而研究字音於是校勘之學愈出愈精彼等既一面研究經史考訂古書一面復將舊類書中散見之各種古書裒輯成帙各還原本故輯佚書 之風氣披靡一時此固研究漢學之需要但亦足證斯時類書已不適用康熙時代編纂之圖書集成雖可謂伴於清初之文化然卻不足以施之於乾隆時代之學風質言之乾隆時代卽 類書告終之期而漢學之研究者乃進於求讀原書之新時代也此漢學家之新要求即間接為編纂四庫全書之一種原動力真批:此論類書叢書之別亦都沒有證據!但憑己臆測者.而此亦不註明出處,實則此說似有所本,記得好像在纂修檔案裡有也.俟查覈! 真按:不解之處!真按-伴何義也? 2)儒藏說之提倡——儒藏之說淵源於明曹學佺而邱瓊山欲分三處以藏書陸桴亭欲藏書於鄒魯亦皆有儒藏之思想俱未能盡其說乾隆間歷城周永年見收藏家易散乃援前說倡『儒藏說』②提倡集合儒書與釋藏遺藏鼎足而三並自築貸書園聚書其中以招致來學復到處宣傳期由近以及遠當時士大夫頗有受其影響者。真批:未有證據也! 於是儒藏之說由個人而及國家,真批:這裡於是亦為主觀推論想當然爾之詞爾.所謂以果測因也.由理想而成事實,故四庫全書之成就士林以倡導之功歸諸永年此當時學術思潮之影響四庫全書者也然就事際言則固高宗一人之私慾為其子孫萬世之業計錮蔽文化統制思想防範漢人之一種政治作用而已

  〔康雍乾三朝防範漢人之一斑〕 真批:要防反清及漢人,胡不將歷代排外夏夷之書都燒燬殆盡呢?還留著一部春秋大搞春秋經學者何也!此皆不諳民族平等大義,而但目光聚乎漢之沙文,故有此228心態者爾! 清以異族入主中國所恃者武力也在 自負文化素高之漢人視之直與夷狄等耳況海內初定勝朝遺民猶多生存著書立說常慨然流露其河山故國之思清聖祖竭力壓制遂搆成文字之獄莊廷鑨戴名世諸案其著者也 繼知人心終不可遏乃設牢籠之術開博學弘儒科備顧問著作之選又廣求遺書表彰理學以統一天下之言論與思想復勅編諸經解及圖書集成使學者專力於故紙堆中不特『稽 古右文』之名藉此以立真批:若武力可恃,則何為非闖王而為滿清也?此不充分明矣!又以果測因矣.

3

且 牢籠少數優秀分子消弭漢人不少輕蔑反響文事獎飾收效甚宏世宗嗣位監視知識階級言動變本加厲因之文字之獄更層出不窮若汪景祺查嗣庭陸生柟謝濟世呂留良等皆以 片言之抵觸或尸被寸磔或家破身亡者也高宗繼統秉承先志手段增強雙管齊下一面既屢舉特科羅致才士命校勘十三經二十一史徧布學宮開館纂修綱目三編通鑑輯覽及三 通諸書一面復文網密布摭拾疑似抵觸之詞大興文獄故胡中藻彭家屏段昌緒齊周華諸案皆發生於乾隆中葉以前也然中國地廣人眾清廷防範雖嚴而夷夏觀念深植人心一般 心懷故國之士又焉能收拾得盡故至中葉以後高宗乃鑒於漢人書籍之詆諆清人者眾遂欲廣收天下圈籍嚴加甄別以作禁燬之清算於是於乾隆三十七年下詔訪書開四庫館一 面獎勵私人之進書一面嚴飭督撫比戶株求以維持世道人心之大義相號召舉凡明末清初稍有違礙之書籍務期掃除淨盡徵書之始雖以右古宏文詔示天下而其真際固別有所 在矣

  〔纂修四庫全書之政治作用〕 高宗詔訪遺書編纂四庫其政治作用一言以蔽之即寓禁於徵也考其所以禁書之故約有二端

   一曰消滅清初史事之紀載也清本女真支屬世居寧古塔之西南鄂多理城以愛新覺羅為姓 時稱覺羅部明初設建州衛以羈縻之因名建州女真後其部分為二明代又置左右二衛努爾哈赤即崛起於左衛建州設衛後即命其酋為指揮使復設都指揮僉事都指揮同知都指 揮使都督僉事都督同知右都督等職不時遷擢至努爾哈赤更敘龍虎將軍受明代爵封者不下一百餘年努爾哈赤自立之初即稱建州國汗尋改號為金自稱後金之汗及太

4

宗 卽皇帝位始建號曰清於是恥稱後金將所有後金之名悉行塗改復自造『滿洲』二字加以掩飾其所居建州既為根據地故明代諸書不曰『建州奴酋』即曰『建州夷』迨入主 中原遂認此建州為最大之忌諱並恥為明臣乃思將此等記載完全禁燬而後已且有明末造政事日非清人之為寇愈趨愈烈朝野之士外鑒清人之披猖內痛國事之敗壞莫不扼腕 舒籌羣上方略一時著述之富有如雨後春筍數不勝數其間或記夷人風俗狀況或談兵將攻守之策『奴虜』『奴酋』『胡』『腥羶』諸詞滿紙皆是此清人尤認為絕大之悖逆不容許存留者也真批:如此只是悖逆而已麼?謾罵羞辱之極,豈非人心敗壞人無修養人心糜爛之表! ○真按:詞:雰1 fn ㄈㄣ〕〔《廣韻》撫文切,平文,敷。〕1.霧氣。《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川澤嚴凝,寒雰結為霜雪。”《文選‧張衡〈四愁詩〉序》:“ 屈原 以美人為君子,以珍寶為仁義,以水深雪雰為小人。” 呂延濟 注:“雰,氣也。” 何景明 《述歸賦》:“冰沍結以承輿兮,霜霰雰而接岑。”2.同“ ”。雲氣。 南朝 謝超宗 《昭夏樂‧送神》:“紫雰藹,青霄開。” 李紳 《華山慶雲見》詩:“氣色含珠日,晴光吐翠雰。” 楊慎 《藝林伐山‧屯雲》:“ 李易安 《九日詞》:‘薄霧濃雰愁永晝。’今俗本改雰作雲。”3.比喻木的紋理。《古文苑‧劉勝〈文木賦〉》:“奔電屯雲,薄霧濃雰。” 章樵 注:“皆言木之文奇怪狀類。”4.同“ ”。霜。《古今韻會舉要‧文韻》:“雰,《釋名》曰:‘潤氣著草木,遇寒凍色白曰雰。’”今本《釋名‧釋天》雰作“氛”。5.見“ 雰雰 ”。

   二曰遏止漢人之反清觀念也清以滿族入主中國漢人反對勢所必然且其入關之初師行無 紀到處蹂躪尤足以引起漢人之反抗故當多爾袞率兵南下之際東南恢復之師屢起相抗拒洎乎勢去時非漢人武裝盡被解除而前明遺老猶懷念故國恥事奴虜或遁跡緇流或隱 居山林多著書志痛以文字洩其悲憤其說既足以鼓起排滿反清之念復深散布於民間清廷最引以為大患且肆意詆毀揭發清人之官闈穢事尤非清廷所能堪觀四庫開館之初高宗之第一道禁書令卽注意明末清初之稗官野史即可知其真意所在也真批:只看第一道詔諭即可判斷?如此武斷之論,竟能行世若久!然則愚亦可信口開河矣!

   夫康雍以來緣文字而興之大獄已屢見不鮮然尚僅罪其人並未燬其著作也自四庫開館燬 書之禍乃正式開始蓋高宗遠鑒於明末述作關於遼事者之眾多近察於漢人之反清觀念深植於社會於是乃藉『弘獎風流』『嘉惠後學』為名一方面延攬人才編纂四庫使其 耗精敝神於尋行數墨之中以安其反側一方面藉收書之機會盡力搜集漢人數千年以來之典籍凡不如己意者悉使之淪為灰燼此高宗編纂四庫全書之唯一政治作用也嗟呼古書之湮沒者固賴此舉而復彰而明人著述之極有關係者又因此舉而銷燬焉高宗於保存文獻上雖不無功績而於摧殘文化之罪固亦難逭也真批:我才嗟呼咧!全是一己片面之詞,全是片面無根之言!

5

  二 四庫開館前之醞釀

  〔乾隆六年已訪書〕 高宗之訪書非始於四庫開館時也乾隆六年(一七四一)正月庚午(四日)已有下列徵書之諭③

  從古右文之治務訪遺編目今內庫藏書已稱大備但近世以來著述日繁如元明諸賢以及國朝儒學研究六經闡明性理潛心正學純粹無疵者當不乏人雖業在名山而未登天府著直省督撫學政留心采訪不拘刻本鈔本隨時進呈以廣石渠天祿之儲

惟注意『闡明性理潛心正學』其搜羅之意與聖祖尊崇儒術提倡理學尚無二致也真批:請問理學儒術最重者何?豈不天道人性?齊風俗而正人心耶?

  〔御史王應綵上奏〕 徵書詔下後采訪之事殆未認真舉行故乾隆十五年(一七五○)二月遂有御史王應綵之奏略謂④

 伏思草茅下士皓首窮經人往而書始出歲久而學乃傳曾不得與今日應選之士同邀榮遇可為深惜請敕下內外大臣細加搜訪上其遺書果熊斟酌羣言闡明奧旨者量與旌獎其書藏諸祕府以為績學之勸應令直省各衙門陸續采訪進呈

〔四庫開館之第一聲〕 奏入從之嗣後采訪雖仍未見實效然已引起高宗之注意至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正月四日頒詔求書即為四庫開館之第一聲

6

但其意已非純粹為闡明性理之助其間又潛蓄別種政治作用矣詔曰⑤

朕 稽古右文聿資治理幾餘典學日有孜孜因思冊府縹緗載籍極博其鉅者羽翼經訓垂範方來固 足稱千秋法鑒卽在識小之徒專門撰述細及名物象數兼綜條貫各自成家亦莫不有所發明可為游藝養心之一助是以御極之初卽詔中外搜訪遺書並令儒臣校勘十三經二十一 史徧布黌宮嘉惠後學復開館纂修綱目三編通鑑輯覽及三通諸書凡藝林承學之士所當戶誦家絃者既已薈萃略備第念讀書固在得其要領而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惟搜羅益廣則研討愈精如康熙年間所修圖書集成全部兼收並錄極方策之大觀引用諸編率屬因類取裁勢不能悉載原文使閱者沿流溯源一一徵其來處真批:此即愚先前所批欲找尋者也.詳此諭文,則郭氏多推演此諭以成前文也! 今內府藏書插架不為不富然古今來著作之手無慮數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正宜及時探集彙送京師以彰千古同文之盛著令直省督撫會同學政等通飭所屬加意購訪……庶幾副在石渠用儲乙覽從此四庫七略益昭美備稱朕意焉

〔採 取遺書之標準〕 關於採取遺書之標準並由本詔中聲明凡『歷代流傳舊書內有闡明性 學治法關係世道人心者自當首先購覓至若發揮傳注考覈典章旁暨九流百家之言有裨實用者亦應備為甄擇又如歷代名人洎本朝士林宿望向有詩文專集及近時沉潛經史原 本風雅如顧棟高陳祖范任啟運沈德潛輩亦各著成編並非勦說巵言可比均應概行查明』咸錄取焉至若『坊肆所售舉業時文及民間無用之族譜尺牘屏幛壽言等類

7

又其人本無實學不過嫁名馳騖編刻酬唱詩文瑣屑無當者』均令棄弗顧也

   〔採取遺書之手續〕 關於採取遺書之手續亦由本詔中訂定各督撫訪得遺書後『在坊 肆者或量為給價家藏者或官為裝印其有未經鐫刊祇係鈔本存留者不妨繕錄副本仍將原書給還並嚴飭所屬一切善為經理毋使吏胥藉端滋擾但各省蒐輯之書卷帙必多若不 加以鑑別悉令呈送煩複皆所不免著該督撫等先將各書敘列目錄注係某朝某人所著書中要旨何在簡明開載具摺奏聞,彙齊後,真按:當作俟或候! 令廷臣檢覈。有堪備用者再開單行知取進』立法之細可見也。行見遺逸蒐羅,真按:疑有誤! 四方競進,海內彬彬靡然向風矣。

三 朱筠上奏與廷臣議覆

  然上旨降後並未卽時發生效力也各直省督撫率疑陳編故冊非如民生國計為刻不容緩之圖因奉行具文致將及一年未有開具目錄奏聞者高宗甚不悅復降諭嚴飭速行設法訪求無論刊本鈔本一一彙收備採⑥於是安徽學政朱筠首先上奏響應焉

   〔朱筠條奏開館校書〕 朱筠(一七二九—一七八一)字竹君一字美叔號笥河直隸大 興人乾隆十九年進士授編修三十六年冬任安徽學政三十七年冬奉催訪遺書之旨氏即留心購訪首先覆奏備採之書多種旋又上奏陳開館校書之見『竊維載籍重於左史目錄 著於歷代典至鉅也制至詳也我皇上念典勤求訪求遺書不憚再三凡在鼓篋懷槧之倫莫不蒸蒸然思奮勉獻一得矧臣蒙恩職廁文學敢竭聞見知識一二為我皇上陳之』

8

其言計分四端⑦

一、舊本鈔本尤當急搜也 漢唐書存者希矣而遼宋元之經注文集藏書之家尚多有之顧無刻本流布日少其他九流百家子餘史別往往卷帙不過一二卷而其書最精是宜首先購取官抄其副給還原書用廣前史藝文之闕以補我朝儲書之全則著述有所源本矣

一、 中祕書籍當標舉現有者以補其餘也 臣伏思西清東閣所藏無所不備第漢臣劉向校書之 例外書既可以屬中書而中書亦用以校外書請先定中書目錄宣示外廷然後令各舉所未備者以獻則藏弆日益廣矣臣在翰林常繙閱前明永樂大典其書編次少倫或分割諸書以 從其類然古書之全而世不恆覯者輒具在焉臣請敕擇其中古書完者若干部分別繕寫各自為書以備著錄書亡復存藝林幸甚

一、 著錄校讎當並重也 前代校書之官如漢之白虎觀天祿閣集諸儒校論異同及殺青唐宋集 賢校理官選其人以是劉向劉知幾曾鞏等並著專門之業歷代若七略集賢書目崇文總目其書具有師法臣請皇上詔下儒臣分任校書之選或依七略或準四部每一書上必校其得 失撮舉大旨敘於本書卷首並以進呈恭候乙夜之披覽臣伏查武英殿原設總裁纂修校對諸員即擇其尤專長者俾充斯選則日有課月有程而著錄集事矣

一、金石之刻圖譜之學在所必錄也 宋臣鄭樵以前代著錄陋闕特作二略以補其失歐陽修趙明誠則錄金石聶崇義呂大臨則錄圖譜並為考古者所依據請特命於收書之外兼收圖譜一門而凡直省所存鐘銘碑刻悉宜拓取一併彙送校錄良便

9

以上四事請敕校辦永樂大典尤為導四庫開館之先路雖其議不始於朱氏⑧然朱氏實有以促成之耳

   〔永樂大典之來歷〕永樂大典⑨為一大類書明永樂元年(一四○三)七月成祖敕撰總 其事者為解縉與其事者凡百四十七人二年十一月告成賜名文獻大成嗣以所纂尚多未備復命姚廣孝劉季箎與縉同監修王景等五人為總裁鄒輯等二十人為副總裁重加修輯 與其事者共二千一百六十九人永樂六年(一四○八)冬書成凡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錄六十卷裝成一萬一千九百九十五冊更賜名永樂大典自書契以來凡經史子集百 家之書以至天文地志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全行採入以洪武正韻為綱每字之下詳列各書或以一字一句分韻或析取一篇以篇名分韻或全錄一書以書名分韻元以前之佚文 祕典往往全部收入故能分門排纂湊合成部各自為書

   時纂成後並命復寫一部鋟諸梓以永樂七年(一四○九)十月訖工旋以工費浩繁而罷永 樂十九年(一四二一)定都北京移貯交樓(卽清乾隆時之宏義閣)嘉靖四十一年(一五六二)禁中火世宗亟命救出幸未被焚因敕閣臣徐階選儒士程道南等一百人重錄 正副二本命高拱張居正校理書手一百八名每人日三葉至隆慶改元(一五六七)始畢仍歸原本於南京其正本貯文淵閣(卽清之內閣大庫)副本別貯皇史宬隆萬以還邊疆 多事君庸臣沓無人過問及明亡南京原本與北京皇史宬副本並不可考文淵閣正本亦殘缺二千四百二十二卷康熙中移貯翰林院乾隆時朱筠在翰林因繙閱大典見其中所錄之 書多世不恆見者及奉旨搜訪遺書遂有上列之奏焉

10

  〔軍機大臣之議覆〕 朱氏之奏上後尋得旨『原議大臣議奏』於是又引起軍機大臣等之爭議大學士劉統勳(字延清號爾純山東諸城人)極不喜謂為『非政之要而徒為煩』力持不可欲議寢之而于敏中獨善筠議與劉力爭始得入奏其文亦分四端略謂⑩

  一漢唐遺書已少宋遼金元之經註文集及九流百家子餘史別苦無刊本請購取官鈔等語應遵奉前旨如係家藏未刊之書繕錄副本將原書寄還仍令各省妥協蒐採

一宋臣鄭樵作圖譜金石二略歐陽修趙明誠則錄金石聶崇義呂大臨則錄圖譜並為考古依據請兼收圖譜一門將各省所有鐘銘碑刻拓取彙選查古今金石源流可供考證者具在至山林荒寂之所必令官為拓取恐致紛擾毋庸凟辦

一前明永樂大典一書陳編羅載請擇其中若干部分別繕寫以備著錄查此書原共二萬二千九百餘卷一萬一千九十五冊就原書目錄檢查其中不恆經見之書頗有若概不分別選擇殊非採訪遺書本意應檢派修書翰林逐一查校如有實無傳本而各門湊合尚可成書者摘開書名伏候訓示

 一前代校書著錄如七略集賢書目崇文總目等編俱可師法應令儒臣於每書校其得失撮其大旨敘於卷首以便觀覽查王堯臣等崇文總目晁公武讀書志就所藏書籍編次目錄另為一書最為簡當應仿其體例分經史子集詳載部分卷數撰人姓名垂示久遠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