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August 4, 2008

141

。今應鈔錄。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三”著錄。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武林舊事(2/19

   謹按:《武林舊事》十卷,紀宋南渡事,分門編載。觀其自序,意在乾道、淳熙間三 朝授受,兩宮奉親之實蹟,而今刻叢書者但取其記故都宮殿、教坊樂部諸門,失其意矣。攷他本有作六卷者,有不足六卷者。此鈔本十卷皆具,惟第六卷末有跋,云 “四水潛夫輯”。第十卷之後又一卷,亦有標識,且有“錄補”之語,蓋此本乃後人綴輯而成者,非原書之舊也。四水,他本誤作“泗水”,今據卷尾跋語,即周密 所撰無疑。元周密字公謹,號草窓,四水潛夫,其別號也。鈔本脫誤甚多,應訂定鈔存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三”著錄。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海語(6/408

 謹按:《海語》上、中、下三卷,明黃衷著。衷字子和,南海人,宏治丙辰進士,官兵部右侍郎。鐵橋其別號也。真按:前無所承! 記海上風俗物產之類,《廣東志》作一卷,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參考資料 此本實三卷。其族子學準為增注而刊行之。真按:黃學準-四庫採進書目有. 應存其目,入之地志。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四”著錄。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皇明寰宇通衢(15/1305

 謹按:《寰宇通衢》二冊,未分卷數。其書第一行題曰“目錄”,而中間止云“寰宇通衢”。自京師起,至各省府州縣驛路里數具載焉,蓋明代所刊之各省路程單也。或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一”著錄。

142

增訂廣輿記(14/1264

   謹按:《增訂廣輿記》二十四卷,國朝蔡方炳輯。方炳字九霞,平江人。先是,松江 人陸應陽字伯生,撮各省地志之要,為《廣輿記》一書。方炳以其未為該備,因為增訂。其書分省分郡,每郡下分建置、沿革、山川、人物諸條而注釋之。繪各省輿 圖,又撮舉歷代疆域大要於卷前,前有方炳自撰序例。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一”著錄。

古今約說(12/993

  謹按:《古今約說》四冊,無卷數,國朝吳人邵元龍輯。即《廣輿記》之類,節鈔古今輿地事,而摘拾未為詳備,兼有塗乙空缺未填處,是未經輯成之書。可無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一”著錄。真按:不擬存目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吳興掌故集(10/830

   謹按:《吳興掌故集》十七卷,明徐獻忠輯。獻忠字伯臣,一號長谷,華亭人。嘉靖 乙酉舉人,授奉化縣令,乞歸。所著有六朝、唐詩、樂府諸編。此其寓湖州時所輯也,為類十三,亦尋常志乘之類。如金石不詳考存否,藝文則概摘詩文,與著述強 分二類,而所載“寓賢”,如宋之胡仔,即作《漁隱叢話》者,而載入明代,餘亦止就志書鈔撮,不能當“掌故”之名。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學 真按:翁方綱的方志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或僅存其目可矣。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三”著錄。

河套志(11/935

  謹按:《河套志》六卷,國朝分巡寧夏道商邱陳履中著。以寧夏東四十里橫城之東即河套境,因考覈山川形勢及歷代建置沿革、興廢得失之故,編次成書,終以藝文

143

。前有自序,併宜興儲大文序,亦極詳實,足資考核。應鈔錄。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三”著錄。真按:擬著錄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漕河圖志(6/406

  謹按:《漕河圖志》八卷,明王瓊輯。瓊字德華,太原人。成化甲辰進士,歷官吏部尚書,贈太師,謚恭襄。先是,成化間三原王恕作《漕河通志》十四卷。宏治九年,瓊以工部郎中管理河道,乃因恕之書而增損之。眉注:此須查《明史》傳并《藝文志》。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參考資料-代表作 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代表作 首以“漕河圖”,次紀河之脈絡源委及古今變遷、修治經費,以逮奏議、碑記,罔不具悉。《明史》本傳稱,瓊出治漕河三年,臚其事為志,繼者按稽之,不爽毫髮,由是以敏練稱,蓋其書之切於實用如此。此本止存三卷,尚闕其五卷,非足本也。應仍以八卷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四”著錄。

問水集(6/401

 謹按:《問水集》六卷,明工部都水郎中郾城楊旦編。記嘉靖中總督河道劉天和經理黃、運兩河之績也。其名“問水”,蓋周爰諮謀之義,真按:詩經語. 詳見廖道南序中。前二卷統論黃運諸河、淮揚諸湖形勢事宜,後四卷皆其奏議。應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四”著錄。

治河通考(11/914

 謹按:《治河通考》十卷,明松陵吳山著。無著書年月,山官河南巡撫。此書大意,謂河雖經數省,而自龍門下趨則梁地當其衝,故河患於河南為甚,近時所刻《治河總考》踈漏混複,乃重加校輯,彙分序次

144

。一卷曰“河源考”,二卷曰“河考”,真按:决-不復一一出校. 三卷之九卷曰“議河治河考”,末卷曰“理河職官考”。上泝夏、周,下迄明,總為十卷。於疏治黃河頗有關係,應鈔存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四”著錄。真按:擬著錄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東吳水利考(2/44

   謹按:《東吳水利考》十卷,明王圻編。圻字元翰,上海人。嘉靖乙丑進士,歷官湖 廣提學僉事,陞陝西布政司參議。是書前有萬歷乙卯自序,卷中分次杭、嘉、湖、蘇、松、常、鎮七郡水利圖說,三江、五堰諸考,以類敍入,終以“歷代水利集 議”。蓋三吳澤國,與他省之僅因田賦而附考者情形不同。圻生海右之鄉,熟濬治之法,故是書指陳最悉,洵有用之書也。應鈔錄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四”著錄。真按:擬著錄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南河志(11/913

  謹按:《南河志》十四卷,明天啟五年南河郎中朱國盛纂輯。自勅諭、律令、疆域、水利,以及夫役、船料,附以詩文、公移之屬。於黃、淮諸水疏治之法,足資考核,應鈔。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四”著錄。真按:擬著錄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籌海重編(11/915

   謹按:《籌海重編》十卷,明人爲備倭而作。先是,崑山鄭若曾輯《籌海圖編》一 書,至是萬歷二十年,倭大入朝鮮,海上傳警,晉江鄧鍾乃取若曾原本,刪其繁冗,重輯成編,冠以各處海圖,次記奉使朝貢之事,次分按沿海諸省記其兵防制變各 事宜,而以“經略”諸條終之,亦有考及前代故事處。尚屬有用之書,可以鈔錄。真按:擬著錄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145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四”著錄。

衡嶽志(16/1401

 謹按:《衡嶽志》十三卷,明衡山知縣彭簪原本,而督學使檇李姚弘謨重訂者。所紀事起上古,迄明嘉靖。《明史‧藝文志》載彭簪《衡嶽志》八卷,此則弘謨所增訂,故卷數有加。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五”著錄。

黃海16/1436真按:四庫採進書目有.

  謹按:《黃海》,明歙人潘之恒輯。《明史‧藝文志》“潘之恒《黃海》二十九卷”, 此本則卷數不甚了然。其曰“紀初”者八,其曰“紀藏”者七,其曰“紀蹟”者十有八,其曰“紀遊”者二十有一,其曰“紀異”者六,皆別之為卷,則已六十卷 矣。然其中次第數或有焉,或闕焉,或參差錯互焉,是則未定之稿,不為成書矣。黃山在徽州府西北百三十里,舊名黟山,唐改今名,真批:何故書名黃海?不名黃山? 跨踞宣、池、江、浙數郡,世傳黃帝與容成子、浮邱公煉藥於此,故有浮邱、容成諸峰。此第圖經之說,以備古蹟一條則可。若此書居然上溯軒轅,採摭經傳,凡語及黃帝者皆入焉,至以《廣黃帝本行紀》、《真仙通鑑》諸書與六經之文並列,何其誕也。真按:翁方綱的經學 真按:翁方綱的史學 真按:翁方綱的方志學 其書名既列《明藝文志》,自應存目,然此本卷數實難定其次第,則未能遽存其目矣。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五”著錄《黃海》六十卷。真按:不擬存目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天台山方外志(16/1399

  謹按:《天台山方外志》三十卷,明僧無盡輯。山在天台縣北三里。圖經謂山高一萬八千丈,當斗牛之分,上應台宿,故以“天台”名

146

。山之大略固已見於地志,茲書題曰《天台山方外志》,蓋釋家之言,述梵蹟者為多,與專志山者不同。姑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五”著錄。

齊雲山志(16/1400

  謹按:《齊雲山志》五卷,明萬歷中知休寧縣事南漳魯點輯。齊雲山在休寧縣,本名齊雲巖,白嶽之西北巖也,明嘉靖中始有齊雲山之號。茲志因雲巖舊志而重輯之,其卷前又有後人刊入題詞、告示等,非原書所有也。或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五”著錄。

續刻麻姑山志(16/1405

   謹按:《續刻麻姑山志》十七卷,明太常少卿郡人左宗郢原編,而國朝郡諸生何天 爵、邱時彬重編者也。麻姑山在江西建昌府城西南十里,在唐時隸撫州,故顏真卿《麻姑仙壇記》有“撫州南城縣”之語。左宗郢所編見於《明史‧藝文志》,卷數 亦同,又附“麻源”及“從姑山”二小卷於後。其志或稱“麻姑”而去“山”字,或又加“洞天”字,或加“丹霞”字,每卷前又有“續刻”字,以致名目紛然,應 從《明史‧藝文志》而加“續刻”二字以存其目,曰《續刻麻姑山志》。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五”著錄。

天目山志(嘉5/8

  謹按:《天目山志》四卷,明於潛知縣徐嘉泰重輯。浙有東、西二天目,東天目在臨安縣之西五十里,西天目在於潛縣西北四十五里。據此圖則本一山,東西水源若兩目然,故曰“天目”也。此書中縫曰“西天目志”,則所志是於潛之天目

147

。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五”著錄。

雁山志(嘉5/8

   謹按:《雁山志》四卷,明樂清朱諫輯。見《明史‧藝文志》,卷數相合。雁蕩山在 溫州府,跨樂清、平陽二縣,於古無稱,自宋太平興國時始有僧居之。雁山即雁蕩,一名雁宕,其山龍湫之上有蕩湖,鴻雁飲濯其中,故名。此書因明初《雁山集》 而作,粗具卷次,末有殘頁。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五”著錄。

太平三書(11/934

  謹按:《太平三書》十二卷,國朝張萬選輯。萬選,濟南人。順治五年司理太平府,爰 輯是書以紀山川名勝之概。據其序例,則三書者一“圖畫”、二“勝概”、三“風雅”也。圖凡四十有二,見唐允甲題詞中。而今四冊,除目錄一卷外,其卷一則闕 焉,當即“圖畫”一卷也。卷二至卷八曰“勝概”,卷九至卷十二曰“風雅”。“勝概”則分當塗、蕪湖、繁昌三邑,而“風雅”則不分也。雖其書已闕失,而卷次 可稽。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五”著錄。

峩眉志略(16/1404

 謹按:《峩眉志略》一卷,國朝張能鱗輯。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真按:一作張能麟! 能鱗,大興人。順治四年進士,官川南道參議。意以志山為主,而寺觀仙釋俱從其略。即其辨光相寺一條頗為有識,惜體例尚未古雅耳。真按:翁方綱的方志學 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五”著錄。

148

峩眉山志(16/1403

  謹按:《峩眉山志》十八卷,國朝分巡建昌道錦州曹熙衡重輯。峨眉山在四川峨眉縣之西南。此志蓋本金陵蔣超舊志為之,其第十八卷“志餘”則超所手述也。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五”著錄。

七星巖志(16/1454

  謹按:《七星巖志》十六卷,國朝分巡肇高廉羅道僉事關中韓作棟纂輯。七星巖在肇慶府高要縣城北,一名崧臺,一名定山,故此書又名為《定山石室志》也。凡志地者詳於考證而略於文藻,此志十六卷中,載題詠詩文之類至十一卷之多,而有關考核者寥寥無多。真按:翁方綱的方志學 且如“古蹟”門徒標八景等目,而“石刻”門於唐李邕《石室記》後“乾道己丑秋”一條後人題名之年月誤為摹石之年月。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又載“元符改元端午日眉山蘇軾挈家來遊”,不思元符元年蘇軾正在儋州,安得有挈家至七星巖之事?真按:摘要-可笑! 此蓋據曹學佺《名勝志》所載傳訛之文鈔襲為之者也。或僅存其目,以備山志一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五”著錄。

惠陽山水紀勝(16/1456

   謹按:《惠陽山水紀勝》四卷,國朝知惠州府事當塗吳騫輯。“山”謂羅浮,“水” 謂惠州西湖也,各分上、下二卷。其紀羅浮則本宋廣業《羅浮志》稍為芟節而成,其紀西湖則本近人增輯《西湖志》而更編之,亦間有所補正。惠為郡,在漢曰南 海,晉曰東官,隋唐或曰循、或曰雷鄉,至宋仁宗時始以“惠”名,而惠陽之名於傳無之。近人亦有撰《惠陽志》者,相沿以稱,故此集有“惠陽山水”之目,而惠 郡所領如霍山之山,河源、龍川之水,皆未及焉。

149

姑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五”著錄。

西樵山志(16/1455

 謹按:《西樵山志》六卷,國朝順德人羅國器重輯明人舊志,而陸豐學官馬符錄編成之者也。西樵山在廣州府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此書詳於人物、詞藻而略於考證,又不載山中石刻,殊為疏略。真按:翁方綱的方志學 姑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五”著錄。

普陀山志(嘉5/8

 謹按:《普陀山志》十五卷,國朝康熙三十七年浙江定海總兵官藍理屬國子生慈溪裘璉撰輯。普陀落迦山在昌國東海中,今屬定海縣,一名“補陀”,又稱“補怛落迦”,蓋皆梵名也。自後梁至今,凡關於山寺者皆入焉。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五”著錄明周應賓《普陀山志》六卷,清朱謹、陳璿《普陀山志》十五卷。

龍唐山志(嘉5/8

  謹按:《龍唐山志》五卷,國朝僧性制編。龍塘山在浙江杭州府昌化縣西七十里,其上爲龍池,故以“龍塘”名。《浙志》作“塘”,獨此本作“唐”。其中“龍池”一條內“唐井”等字亦從“唐”,蓋其輯志本為佛門而作,故多述其宗派之語,與專志山者異矣。姑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五”著錄。

150

恒岳志(嘉5/8

   謹按:《恒岳志》三卷,國朝渾源州知州張崇德輯。北嶽恒山在山西大同府渾源州城 南二十里,自漢以後皆祠於上曲陽。國朝順治十七年,以刑科給事中粘本盛之請,改祠於渾源州。維時部議,令山西撫司官更詳察恒山遺蹟。其時知渾源州事據紳耆 之議上達者,即張崇德也。崇德既躬逢改祀之典,爰輯斯志,於祀典特詳,而碑記之在曲陽者亦間採入焉。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五”著錄。

雞足山志(嘉5/8

  謹按:《雞足山志》十卷,國朝雲貴總督瀋陽范承勳輯。雞足山在雲南賓川州東一百里,一頂三支,儼如雞距在蒼山洱海之間。佛寺最多,故志山者多述佛門之事。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五”著錄。

靈谷寺志(11/957

  謹按:《靈谷寺志》十六卷,明豫章吳雲重輯。靈谷寺在江寧鍾山之左,舊有景泰志、嘉靖志,至是雲始重輯。前有雲自序,及寺僧寂曙志其修輯緣起,內稱“庚辰”、“戊子”,是重輯在萬歷八年、雕板在萬歷十六年也,而吳雲自序乃無月日,明人修志之陋如此。真按:翁方綱的方志學 真按:明代學術概況 或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存目六”著錄。

海表奇觀(16/1457

  謹按:《海表奇觀》八卷,不著撰人名氏。蓋即鈔撮《瓊州府志》,而每條附以論贊、詩句。據其序言“戊申歲官於瓊州”,又言“家於齊魯”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