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August 18, 2008

115

。前輩沈燮元先生重輯黃丕烈題跋,歷有年所,裒然巨觀,後來居上,聞不久可以面世。

  汪士鐘,字春霆,號閬源真按:汪士鐘 長洲人,藏書處曰藝芸書舍,宋元舊刊、名家抄校,在黃丕烈後,為一時冠冕。《藏書紀事詩》:“閬源父厚齋真按:汪文琛 文琛真按:汪文琛 開益美布號,饒于貲。”黃丕烈《郡齋讀書志序》謂閬源“必廣搜宋元舊刻以及《四庫》未經採輯者,于是厚價收書,不一二年,藏弆日富”。顧廣圻《藝芸書舍書目序》謂閬源“嗜好所至,專壹在茲,仰取俯拾,兼收并畜,揮斥多金,靡厭倦。真按:此為乃之義也.○詞:曾1 zn ㄗㄥ〕〔《廣韻》作滕切,平登,精。〕1.副詞。乃;竟。《詩‧衛風‧河廣》:“誰謂 廣?曾不容刀。” 王引之 《經傳釋詞》卷八:“曾,乃也。” 柳宗元 《敵戒》:“智能知之,猶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蘇舜欽 《滯舟》詩:“曾無鳥禽樂,虛在人曹中。”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某太醫》:“庸醫殺人,罪不容死,況趨勢貪利,曾不以病者為事,潦草匆忙,以藥人者乎?”2.副詞。則。表示相承。《淮南子‧修務訓》:“三代與我同行,五伯與我齊智,彼獨有聖智之實,我曾無閭里之聞,窮巷之知者何?” 高誘 注:“曾,則也。”3.副詞。豈;難道。《國語‧吳語》:“ 曾足以為大虞乎?”《莊子‧應帝王》:“且鳥高飛以避矰弋之害,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鑿之患,而曾二蟲之無知!”知,一本作“ ”。 沈作哲 《寓簡》卷八:“夫二事者,吾不以為難,而況貧賤者曾足以動吾心乎?”4.副詞。一直;從來。 陶潛 《五柳先生傳》:“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蒲松齡 《聊齋志异‧胭脂》:“竊見其獎進士子,拳拳如恐不盡;小有冤抑,必委曲呵護之,曾不肯作威學校,以媚權要。”5.代詞。表示疑問。相當於“何”、“怎”。《論語‧八佾》:“嗚呼,曾謂 泰山 不如 林放 乎?” 楊萬里 《木樨》詩之一:“東風染得千紅紫,曾有西風半點香!” 范成大 《菩薩蠻》詞:“多愁多病後,不識曾中酒。” 張翥《綺羅香》詞:“曾信有客裏關河,又怎禁夜深風雨。”6.重。指中間隔兩代的親屬。參見“ 曾孫 ”、“ 曾祖 ”。7.謙詞。猶末。參見“ 曾臣 ”。8.舉起翅膀;飛舉。《文選‧賈誼〈吊屈原文〉》:“見細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 李善 注:“曾,高高上飛意也。”9.通“ ”。增長;增加。《孟子‧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桓寬 《鹽鐵論‧詔聖》:“雖曾而累之,其亡益乎!” 貝瓊 《〈唐宋六家文衡〉序》:“將刻諸梓,使子弟讀之,而曾 曲阜 所作四篇。”10.通“ ”。參見“ 曾巢 ”。11.通“ ”。厭惡;恨。 馬王堆 墓帛書《戰國縱橫家書‧蘇秦書趙王章》:“臣竊以事觀之, 豈憂 而曾 哉?”12.姓。 春秋 時有 曾參 。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曾2 cn ㄘㄥˊ〕〔《廣韻》昨棱切,平登,從。〕1.副詞。嘗;曾經。《墨子‧親士》:“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 王梵志 《前死未長別》詩:“ 義陵 秋節遠,曾逢幾箇春?” 黃景仁 《尹六丈為作雲峰閣圖歌》:“我曾夜半登 祝融 ,鐵笛叫出金鉦紅。” 朱光潛 《我是怎樣學起美學來的》:“我在愛丁堡大學曾正式選修了 歐洲 古代史。”2.深。參見“ 2 ”、“ 2 ”。3.通“ ”。重疊。《楚辭‧九章‧橘頌》:“曾枝剡棘,圓果摶兮。” 洪興祖 補注:“曾,重也。” 南朝 謝靈運 《苦寒行》:“歲歲曾冰合,紛紛霰雪落。” 黃節 注:“曾與‘層’通。”4.通“ ”。高。《文選‧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苑 太液 ,懷曾山。” 劉良 注:“包懷其高山也。” 周伯琦 《興和郡》詩:“連甍結賈區,曾樓瞰寥廓。” 以 故郡中傳流有名秘笈,搜求略遍”。又云:“既精且博,希有大觀,海內好古敏求之士,未能或之先也。”藝芸書舍中懸阮元隸書聯:“種樹類求佳子弟,擁書權拜 小諸侯”。潘祖蔭《藝芸書舍宋元本書目跋》:“吾郡嘉慶時,黃蕘圃、周香嚴、袁壽階、顧抱沖,所謂四藏書家也。後盡歸汪閬源觀察。”又云:“咸豐庚申已 前,其書已散失,經史佳本,往往為楊至堂丈所得。兵燹以後,遂一本不存。”按汪士鐘《藝芸書舍宋元本書目》分《宋版書目》、《元版書目》兩部分。《宋版書 目》著錄319種,內包括宋抄本2種,金刻本5種。《元版書目》著錄154種。即此而論,已遠遠超過黃丕烈。惟汪氏以富裕之家,厚價收書,短期之內,連屋充棟,其經史根柢及版本目錄造詣,固不能望蕘圃項背。汪氏藏書鈐“汪士鐘字春霆號書畫印”、真按:unicode字元,國無!待查! 真按:汪士鐘 “曾藏汪閬源家”、“汪士鐘印”、“三十五峰園主人”、“閬源真賞”等印記。

  張金吾,字慎旃,別字月霄,嘉慶道光間昭文(今常熟市)人。藏書處曰愛日精廬,有《愛日精廬藏書志》四十卷,著錄宋元舊刊及抄校本765部, 皆有關實學而世鮮傳本者,體例精嚴,為後來諸家書志所取法。嘉慶庚辰自序云:“金吾年二十始有志儲藏,更十年,合舊藏新得,以卷計者,不下八萬。”又道光 丙戌自序云:“宋元舊槧有關經史實學而世鮮傳本者,上也。書雖習見,或宋元刊本或舊寫本或前賢手校本,可與今本考證異同者,次也

116

。書不經見,而出于近時傳寫者,又其次也。而要以有裨學術治道者為之斷。”又云:“藏書而不知讀書,猶弗藏也。讀書而不知研精覃思,隨性分所近,成專門絕業,尤弗讀也。真按:摘要 真批:與愚藏書理念相近也! ”即此可見張金吾藏書宗旨在於學術,自較尋常藏書家高出一籌。金吾藏書于生前即已散出。嘗匯金代文章為《金文最》一百二十卷傳世。又繼《通志堂經解》輯《詒經堂續經解》一千二百餘卷,未及付梓,輾轉歸商務印書館涵芬樓,燬于1932年上海“一‧二八”日本炮火。張氏藏書鈐“愛日精廬藏書”、“張氏月霄”等印(見《藏園群書經眼錄》卷十五所記清遐寄齋寫本《順齋先生閑居叢稿》二十六卷)真按:張金吾 真按:張金吾 ,未若同時拜經樓吳氏、士禮居黃氏、藝芸書舍汪氏、海源閣楊氏等印鑑常見,《鐵琴銅劍樓書目》每于張金吾舊藏注明“舊藏愛日精廬張氏”,而鮮記其印鑑,蓋張氏未嘗遍鈐印記於各書首尾。真按:摘要 真批:亦猶愚千慮一得之今日也. 張金吾叔父張海鵬,亦富藏書,其照曠閣所刊《學津討原》、真按:張海鵬 《墨海金壺》、《借月山房彙鈔》等大部叢書,久為學林所重。

  瞿紹基,字厚培真按:瞿紹基 別字蔭棠,常熟古里村人,道光十六年卒,年六十五歲。藏書處曰恬裕齋。又瞿氏嘗收藏鐵琴、銅劍各一,後更名藏書處為鐵琴銅劍樓。 黃廷鑑《恬裕齋藏書記》:“故學博蔭棠先生……讀書樂道,廣購四部,旁搜金石,歷十年,積書十萬餘卷。昕夕窮覽,嘗繪《檢書圖》以寓志。時城中稽瑞、愛日 兩家競事儲藏,稱鼎峙。未幾,兩家先後廢散,君復遴其宋元善本為世珍者,拔十之五,增置插架。由是恬裕齋藏書遂甲吳中。”(《第六弦溪文鈔》卷二)張星鑑《懷舊記》: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季明經錫疇,……晚年館虞山瞿氏真按:瞿紹基 館中多善本書,得于黃氏士禮居者為多。”紹基子真按:瞿鏞 字子雍,承其父業,益肆搜羅。瞿氏藏書目錄《恬裕齋藏書目錄》即創修于瞿鏞。道光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三歲。鏞子秉淵(字敬之,一作鏡之真按:瞿秉淵 秉清(字浚之真按:瞿秉清承其世業。咸豐中,太平天國事起,秉淵、秉清載書避難,屢經播遷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