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aturday, June 14, 2008

131

: 《滑縣擒盜記》一卷,黎陽盧枏撰;《靖皖紀事》一卷,雲間莫如忠撰;《宣府降罰記》一卷,太原王道行撰;《定浙二亂志》一卷,吳郡王世貞撰;《浙鎮民變 傳》一卷,姑蘇錢有威撰;《浙鎮兵變始末》一卷,山陰鄭舜臣撰。皆佳允生平歷官、戡定事變之蹟,而關於浙江者三焉,故浙人按察副使許嶽序而彙梓之。應存其 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傳記類存目六”著錄明許徽編《定變錄》六卷。

李贅7/549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謹按:《李贅》一冊,國朝胡文學著。文學字卜言,鄞人。順治壬辰進士,授真定府推官,擢御史。其涖真定日,招降巨寇高鼎,嚴治井陘賊黨,具著功績。真定屬恒山,故因司李於恒而作《李贅》,凡十八篇,皆自述其勦寇治獄諸政。有魏裔介、梁清標序。或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傳記類存目六”著錄。

鹿洲公案(14/1267

 謹按:《鹿洲公案》上、下二卷,國朝漳浦藍鼎元著。鼎元爵里已見所著《鹿洲初集》提要內,真按:互見例 鹿洲蓋其別號也。此其知普寧縣時所記讞慮諸案,真按:詞無!待查! 筆之為文,凡二十四篇,衡山敏本為之序。真按:詞:17.姓。 曠敏本 。見 李桓 《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一二六。 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傳記類存目六”著錄。

藝林考證稱號篇(18/1612

 謹按:《藝林考證稱號篇》十二卷,國朝沈自南輯。自南字留侯,一字恒齋,吳江人。順治壬辰進士,官山東蓬萊知縣。嘗著《藝林彙考》一書。是書則專為人之稱謂而作,分“宮掖”,“宗黨”諸門

132

,終於“道釋”,雜引《類說》諸書證之。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三”著錄《藝林彙考》二十四卷,《稱號篇》即其書之一篇。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遜國臣傳(12/1044

   謹按:《遜國臣傳》五卷,明朱國禎輯。國禎字文寧,烏程人。萬歷十七年進士,累 官文淵閣大學士,贈太傅,謚文肅。是書先列徐輝祖、常昇二人於卷首,以下自方孝孺諸人,人為一傳,而河西傭、補鍋匠之屬亦附卷末。其中多引王世貞、鄭曉諸 人之論。前有國禎自序。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舉革除諸書至數十種而未及是書,亦足與革除諸史互相參考。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真按:擬存目而未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真按:擬存目而未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理學宗傳(6/478

   謹按:《理學宗傳》二十六卷,國朝容城孫奇逢輯。前十一卷為宗傳十一人,於宋得 七人、明四人,自十二卷以後則考自漢迄明歷代諸儒,又附錄五人,次其行事,採其撰著。蓋以前十一人為主,而後所考諸儒為之輔,前為內編,後為外編。內黃知 縣張沐為刊行之,時康熙五年,奇逢年八十矣。睢陽湯斌為之序。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

芻詢錄存徵(15/1318

  謹按:《芻詢錄存徵》上、下二卷,國朝劉思敬輯。思敬,江寧人,自號碧幢山隱。前有自序,所著《芻詢錄》凡八種,此名“存徵”者,特其一種耳。皆紀其同里前輩之行事,或舉詩文以見其略。中載御史司馬泰家所藏叢書諸目,於明人說部可覘其概。應存目。

133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真按:擬存目而未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北學編(13/1100

  謹按:《北學編》四卷,國朝魏一鰲輯,而尹會一、戈濤續輯者也。先是,一鰲嘗從容城孫奇逢遊,以奇逢之意成是書。始自漢董仲舒,終於明金鉉,即此前二卷也。會一於奇逢裔孫用正家得其原本,真按:孫用正 為之補訂,又增入國朝孫奇逢以下迄於馮濂,爲第三卷。濤又續輯之,則申涵光至黃叔璥,為第四卷也。每人為小傳,復綴論次之語。一鰲字蓮陸,保定人,知忻州。會一字元孚,博野人,官吏部侍郎,濤字芥舟,獻縣人,官給事中。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又《軍機處奏準抽燬書目》列此書,真按:簡化字之餘孽-軍機處奏准抽燬書目 稱:“內有尹嘉銓序,應摘燬。”真按:擬存目而未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蘇長公外紀(7/554

   謹按:《蘇長公外紀》十二卷,前十卷明太倉王世貞編,後二卷明南昌璩之璞補編。 前有王世貞序,不著編輯年月,其序末有璩之璞校勘識語,在萬歷廿三年乙未。世貞卒於萬歷二十一年癸巳,而汪廷訥序在丙申,則是書之補訂當世貞卒後二年許。 相傳世貞病亟,有往視其病者,見其手蘇集一編不置。其自論《藝苑卮言》曰:“作《卮言》時年未四十,與于鱗輩是古非今,此長彼短,未為定論,惟有隨事改 正,勿誤後人。”與此序言“早年與蘇不相入,晚而稍安”之論相合。第一卷即五羊王宗稷年譜,以下雜採諸書,略分類目。每條注原出書名,而如《百川學海》、 《說郛》等皆不指明何書,則猶坊刻陋習也。應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真按:擬存目而未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134

尹母年譜(14/1238

  謹按:《尹母年譜》一卷,國朝博野尹會一編次其母李氏之行事也。李氏有賢行,曾蒙欽賜御製“御書堂”額、楹聯詩章,褒嘉之榮於古未有,故年譜之編於婦人亦古所未有也。前有桐城方苞序,後附苞所撰墓誌銘。應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又《軍機處奏準抽燬書目》之“應燬尹嘉銓編纂各書”中列有此書,真按:簡化字之餘孽-軍機處奏准抽燬書目-改不勝改!中國人自砸腳丫子者如此!而吳格先生通書竟都作準字,乃無寓目耶?咎其可辭? 惟書名作“尹母行狀”。真按:擬存目而未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真按:翁方綱校辦禁燬書的成績 史鈔類

南朝史精語(2/39

   謹按:《南朝史精語》十卷,宋鄱陽洪邁撰。邁字景盧,紹興乙丑中博學宏詞科。孝 宗時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紹興府,以端明殿學士致仕,謚文敏。博極載籍,稗官釋老靡不究涉。其所撰輯,自經、子以至《前漢》皆曰“法語”,自《後 漢》以至《唐書》皆曰“精語”。此書摘宋、齊、梁、陳四朝史中之語,其不用李延壽《南》、《北史》者,《宋》、《齊》二書兼多諸志也。應鈔錄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史鈔類存目”著錄。真按:擬著錄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太史華句(14/1195

   謹按:《太史華句》八卷,明凌迪知撰。迪知字穉哲,吳興人。摘《史記》中華藻字 句而以類編之,其書作於萬歷五年。《明史‧藝文志》所載卷數相同。《史記》雖屬正史,然太史遷之文雄軼千古,原可以文咀之,顧其文往往意在此而語在彼,其 英華故在無字句處,今第摘字句以為華藻,抑末矣。或第存其目以備小類書一種。真按:翁方綱與司馬遷 真按:翁方綱的史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批評 真按:翁方綱與史記

135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史鈔類存目”著錄。真按:擬存目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史觿(2/35

  謹按:《史觿》十七卷,明謝肇淛著。肇淛字在杭,長樂人。萬歷壬辰進士。歷官廣西左布政使。是書摘史中事語之可資故實者,取“童子佩觿”之義。起《史記》,訖《五代史》。或因事而掇其字,或因字而詁其事。雖識其小,亦讀史者摭實之一端。應鈔錄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史鈔類存目”著錄。真按:擬著錄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廿一史識餘(2/40

  謹按:《廿一史識餘》三十七卷,明張墉撰。墉字石宗,一字百常,錢塘人。錄二十一史中事語之雋者,分類摘記,略仿《世說》之體,而每條下皆注出原史之名。其“發凡”譏《何氏語林》“濫及稗官”,此皆《語林》所無者,採諸家評語綴於上方。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史鈔類存目”著錄。真按:擬存目而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載記類

江南野史(8/648

 謹按:《江南野史》十卷,宋螺川龍衮著。今合馬令、陸游所撰《南唐書》,暨鄭文寶、陳彭年所記參互核校,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參考資料 各書記載事實詳略皆與此書不類,蓋既名“野史”,自就其所聞見而件繫之。真按:詞無!待查! 如《彭昌傳》載入牛僧孺事,《尹琳傳》載尹氏女事,皆與正史傳體不同,而馬、陸二書編年之次第,則又非《野史》所能畫一也。近時厲鶚《詩集》自註謂“龍衮《江南野史》,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參考資料 今世所傳不全”,蓋已久無刻本

136

,而此鈔本十卷,與□□□《五代史》、《南唐書》均資考鏡,是宜刊刻以裨史學。原鈔本有紅筆增改處,今校其是者從之,疑者兩存之。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學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載記類”著錄。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錦里耆舊傳成都理亂記10/836

  謹按:《錦里耆舊傳》四卷,《文獻通考》作八卷。陳振孫曰:“前應靈縣令平陽勾延慶昌裔〔撰〕。開寶三年秘書丞劉蔚知榮州,得此傳,其詞蕪穢,請延慶修之,改曰‘成都理亂記’。天成之後別加編次,起咸通九載,迄乾德乙丑。……迄祥符己酉。眉注: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己酉。自 平蜀之後,朝廷命令、官僚姓名及政事因革,以至李順、王均、劉旴作亂之迹皆略載之。知新繁縣太常博士張約為之序。”今此鈔本仍稱“錦里耆舊傳”,而所載事 起唐僖宗中和五年乙巳,終宋太祖乾德四年丙寅,與陳振孫所謂“起咸通九載,迄祥符己酉”者不合,平蜀後事亦皆無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己酉又在平蜀之後四十 四年。蓋此書後經宋朝重修,張約所為序者是也。此本無張序,而勾延慶之修則在開實三年。其末段云“今日汙萊闢,萑苻除”者,是開寶三年之詞,所以卷次亦與 《通考》不合也。第其書既經勾延慶修改,即已非其蕪穢之舊,則當從其改名曰“成都理亂記”,而今仍從舊名,不可解也。其書實記成都理亂,與耆舊無涉。應鈔 錄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載記類”著錄。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燉煌新錄(15/1292

  謹按:《燉煌新錄》一卷,無撰人姓名。後有明嘉靖中姚咨跋,謂正德間邵寶鈔自吳門都穆者。其書記天成元年講信使張義潮使雲中事

137

, 而其後又有正隆二年事。正隆是金海陵王年號,而金無天成之號。《文獻通考》云:“《燉煌新錄》一卷,不著名氏。有序稱‘天成四年沙州傳舍集’,蓋當時奉使 者敍張義潮本末及彼土風物甚詳,涼武昭王時有劉昞著《燉煌實錄》二十卷,故此號‘新錄’。”天成四年是後唐明宗即位之四年己丑,沙州即古燉煌之地。張義潮 者,張掖人。唐時吐蕃陷涼州,義潮募兵擊走吐蕃,唐因以義潮為節度使,發鄆州兵二千五百人戍之。唐亡,涼州以東為突厥’党項所隔,鄆兵遂留不得返,今涼州 漢人皆其戍人子孫也。此張義潮本末之大略,見於《五代史》後唐明宗長興四年涼州留後孫超對明宗語中。長興與天成相去數歲耳,則天成四年之使於吐蕃者,敍此 事本末號曰《新錄》,猶之後人記馬殷、高季興等事號曰《三楚新錄》也。今此冊第一條敍天成元年張義潮係奉使之人,而所使者乃雲中,非沙州也。其所載時事, 則開首即張榮據通州,是金太宗天會九年之事,中間所載宇文虛中、蔡松年等皆金人,而余覩、高慶裔諸事前後亦多錯互,至海陵遷都於燕之事載於《金史》,而 “栽蓮”一條《大金國志》係右丞相梁漢臣對海陵之語,今則改為使者張義潮之語。諸如此類,皆取《大金國志》之事而稍改數字以就義潮之名者,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參考資料 不一而足。真按:翁方綱的辨偽學 且首敍張榮事在天會九年,後所紀事在正隆年,則前後幾三十年,而其末云“義潮在北邊凡九年”,其情事尤不合。總之,沙州既非金都,天成又非金號,是原書已不傳,而後人摭拾《大金國志》之事,強以張義潮為使人,偽託為此書耳。真按:翁方綱的辨偽學 且《文獻通考》所載事至嘉定末年而止,而《大金國志》則端平元年所上,在《通考》既成之後十年,其為非《通考》所載之書無疑也。既係偽作,毋庸存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真按:翁方綱纂四庫提要稿之價值-若非此稿猶存,則此書如何摒而未錄者,其間偽辨過程,竟付闕如矣.類此者必復不少! 真按:不擬存目而未存目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真按:翁方綱辦理四庫全書的成績 真按:翁方綱的辨偽學

138

地理類

嶺海輿圖(6/407

  謹按:《嶺海輿圖》一卷,明姚虞著。虞,莆田人。嘉靖間以監察御史巡按廣東,繪廣東全省十府及南夷諸國形勢,繫以敍紀,圖凡一十有二。前有嘉靖壬寅秋湛若水序。錢曾《讀書敏求記》稱其書簡而要。應存其目。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一”著錄。真按:擬存目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北河紀、紀餘(11/928

   謹按:《北河紀》八卷、《紀餘》四卷,明謝肇淛著。肇淛字在杭,福建長樂人。萬 歷壬辰進士,官工部郎中,管河張秋時作此書。首列河道諸圖,次自“河程”、“河源”分列諸門,詳疏北河源委及歷代治河利病,以河事為主而文附焉。至其山川 古蹟以及古今志詠之屬,則別為四卷附後,名曰《紀餘》,言河工者所必資也。《明史‧藝文志》卷數同。應鈔錄之。

  內所自作記有“萬歷癸丑”語,書成當即在此時。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二”著錄。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吳中水利全書(11/910

   謹按:《吳中水利全書》二十八卷,明崇禎九年應天巡撫東陽張國維纂輯。其自序 云:“蔡懋德上言水利,深切究心,實與國維共詮次此書。凡各郡州邑之水,繪之為圖,溯之為源,疏之為脈,縷之為名,度之為形。”首刊詔勅章奏,下逮論議序 記、祀祝歌謠。所記雖止明代事,然自是有用之書。應鈔存之。

139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二”著錄。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西湖遊覽志、志餘(16/1450

   謹按:《西湖遊覽志》二十四卷、《志餘》二十六卷,明田汝成撰。汝成字叔禾,錢 塘人。嘉靖丙戌進士,歷官廣西右參議。是書以“遊覽”名,意在闡湖山之勝,而實則關於宋史者為多。其於高宗而後偏安佚豫,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昔南宋孝宗 時,京尹周淙曾撰《乾道臨安志》十五卷,其書已亡。咸淳間,京尹潛說友續撰郡志,通一百卷。而後之作者,自湖壖市肆,以及艮嶽之記、潮候之圖,無不踵而詳 記。至於徵文考獻,可備故實,若田志者斯已勤矣。真按:翁方綱的方志學 雖所採書目未見表著,間有引事或闕或訛,而其大體則猶存史意,續修西湖志者猶得資而擇焉。應鈔錄以供考據。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三”著錄。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桂林風土記(2/28

   〔謹按〕:《桂林風土記》一卷,唐融州刺史莫休符撰。前有光化二年自序。融為桂 管十五州之一。此記《新唐書‧藝文志》作三卷,今止存一卷。多記桂管見聞,非盡關於風土矣。朱彝尊跋謂:“所載諸人詩,採唐音者均未著於錄。”然如少室山 人李渤之詩,則在當時最有名,而《全唐詩》所載篇題亦間與此小異。其云渤為太學博士,新、舊《書》渤本傳皆不載其為是官,而詩內云“自負心機四十年”。攷 渤卒於文宗太和五年辛亥,年五十九,其隱居少室在元和初年,韓詩云“少室山人索價高,兩以諫官徵不起”,此詩作於元和五、六年間,下距太和纔二十年許,則 其居廬山當在貞元時矣。又褚遂良於貞觀二十二年拜中書令,永徽元年貶同州刺史,三年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四年為尚書左僕射,六年貶潭州都督

140

,《唐書‧宰相表》與遂良本傳並同,惟《慈恩寺聖教序》是遂良永徽四年十月書,其結銜云“中書令”,世人率以為疑,王世貞則謂出後人附益。今此書云遂良歷官中書令,則不得信史而疑碑明矣。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凡此皆可與史傳相補證者。彝尊所跋徐惟起眉注:徐惟起應改稱名真按:徐▼火勃▲ 真按:火勃 家藏本,謝在杭小草齋所錄者,真按:謝肇淛 是洪武十五年鈔傳,已云止一卷,則三卷之不全已久,此蓋又就謝本鈔出者耳。應鈔存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三”著錄。真按:擬著錄而著錄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六朝事迹編類(2/14

   謹按:《六朝事迹編類》十四卷,宋紹興中左奉議郎充江南東路安撫司幹辦公事新安 張敦頤補金陵圖經而作。所謂“六朝”者,概指吳、晉、宋、齊、梁、陳,而併及於唐後之楊行密、李昇。其序云“三百餘年之迹”者,則專指自吳大帝孫權黃武初 迄陳後主,凡三百六十八年也。其所載事則取《吳志》、《晉書》、宋齊諸史與當時之碑記,自疆域、山川、宮室、祠宇,各以類從,分門編輯。末載“碑刻”一 門,尤有資於考據。應刊。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三”著錄。真按:擬刊刻者-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夢粱錄(5/317

  謹按:《夢粱錄》二十卷,宋錢塘吳自牧著。卷末有“正德甲戌三月安愚柳會鈔畢”十二字,則此書無刻本久矣。新城王士正云:真按:王士禛 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參考資料 “《夢粱錄》二十卷,不著名氏,是宋亡後追記臨安盛時風物,自郊廟宮殿下至百工雜戲之流皆具,似《東京夢華錄》而文不雅馴。”蓋此書但取紀實,不免雜以方言俚語,少文筆耳。但以為不著名氏,想亦別一鈔本,又併其前序失之者,蓋鈔本亦不多見也。真按:此謂王士禛也.恐其所見者別一抄本,故謂不著名氏也. 前題云“甲戌歲中秋日”,當是宋度宗咸淳十年子即位之歲耳真按:顯之左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