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June 30, 2008

151

六、雜著筆記的整理方法

  雜著筆記由於部帙繁夥,各書所載內容,天文、地理、人事、經籍、動植物、典章制度等,無所不包,且多隨筆記錄,沒有固定的編纂方式,讀者檢索其中文獻,每多不便。

  為使為數繁夥的雜著筆記,成為有系統的資料,方便學者運用,應積極予以整理。數年前,國立國家圖書館舉行館藏善本圖書整理座談會,真批:既名國家,應不必再國立累言矣. 會中筆者即建議積極整理雜著筆記。茲將管見,列舉如下:

  ㈠編纂雜著筆記的專門書目

   近世所編纂的特種書目及專科書目有多種,以善本舊籍方面來說,在臺灣有公藏善本 書目及普通舊籍的「聯合目錄」,如《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國立故宮博物院善本舊籍總目》、《國立臺灣大學善本書目》、《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善本書目》、《國立中央圖書館普通本線裝書目》等;在大陸則有《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北京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清華大學圖書館藏善本書目》等。在叢 書方面,有上海圖書館所編《中國叢書綜錄》、王寶先先生所編《臺灣各圖書館現存叢書子目索引》等。在類書方面,有鄧嗣禹所編《燕京大學圖書館目錄初稿—— 類書之部》﹝74﹞、莊芳榮先生所編《中國類書總目初稿》、王三慶先生所著《敦煌類書》等。在方志方面,有朱士嘉所編《中國地方志綜錄》、《(美國)國會圖書館藏中國方志目錄》(A Catalog of Chinese Local Histories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主編的《中國地方志聯合目錄》

73﹞ 詳見《書林清話》卷七〈明人刻書改換名目之謬〉條。

74﹞ 此書一九三五年由北平燕京大學圖書館印行。一九七○年,臺北古亭書屋影印,易名為《中國類書目錄初稿》。

152

、王德毅所編的《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公藏方志目錄》、崔建英所編《日本見藏稀見中國地方志目錄》等。惟迄今仍未有專為雜著筆記所編的專門書目。筆者建議應將海內外所見存的雜著筆記,彙為一目。每一書著錄書名、卷數、作者、版本、所藏地點,並編製書名及人名索引,俾便檢索。

  ㈡編纂雜著筆記的專門叢書

   前人已有為說部之書編纂叢書者,其中著稱者,如元代陶宗儀所編《說郛》、明代陸 楫所輯《古今說海》、清宣統年間國學扶輪社所輯《古今說部叢書》等。惟此等叢書所收,均屬廣義的說部著作,並不是專為雜著筆記而編纂的。以《說郛》為例, 所收如《洞冥記》、《搜神記》、《續搜神記》等,多記神仙事;《揚子》、《鬼谷子》、《顏子》、《老子》等,則屬諸子中的雜學之屬;《西域志》、《雞林 志》、《九域志》、《名山志》等,都是地理類圖書;《尚書璇璣鈐》、《孝經援神契》、《孝經緯》、《禮含文嘉》等,則為圖讖緯書之屬。至於《古今說海》收 書一百三十五種,〈序〉云:

凡古今野史外記、叢說脞語、藝書怪錄、虞初稗官之流,靡不品隲抉擇,區別彙分,勒成一書,刊為四部,總而名之曰《古今說海》,計一百四十二卷,凡一百三十五種。﹝75

卷首總目,分〈說選〉、〈說淵〉、〈說略〉、〈說纂〉四部,下又分〈小錄〉、〈偏記〉、〈別傳〉、〈雜記〉、〈逸事〉、〈散錄〉、〈雜纂〉等家。其中惟〈雜記家〉所收,多為雜著筆記之屬,其餘則為雜史、傳記類的圖書

 ﹝75﹞ 今所見明嘉靖二十三年(一五四四)雲間陸氏儼山書院刊本,收書實為一百三十八種。

153

。 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屈萬里(翼鵬)院士所主編的《雜著祕笈叢刊》,所收全為雜著筆記,可以說是真正的雜著筆記的專門叢書,所可惜者,收書僅十七種,篇 帙過小。今後如能編纂完整的雜著筆記類專門叢書,並注意慎擇善本,如能兼事校勘,則更佳矣。至於存世的稿本,亦當收錄。

  ㈢編纂雜著筆記綜合索引

  雜著筆記種類既多,所載內容又出經入史,兼及諸子百家、詩文及所見所聞,為方便檢索,編製綜合索引,有其必要。

  近世所編有關雜著筆記之索引,多以單種著作為主。所常見者有:

  《考古質疑引得》,梁佩貞編 《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第三號。

  《容齋隨筆五集綜合引得》,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編 《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第十三號。

  《封氏聞見記校證附引得》,趙貞信編,《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特刊第七號。

  《蘇氏演義引得》,侯毅編,《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第十四號。

  《崔東壁遺書引得》,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編,《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第五號。

  將多種雜著筆記彙編綜合索引的,主要有日本京都大學東洋史研究會所編《中國隨筆索引》﹝76﹞及日本學者佐伯富所編《中國隨筆雜著索引》﹝77﹞二書。前者收錄唐代至民國初年雜著筆記一百六十種;後者則補收前者所未收者四十六家。此二書的優點,在於將唐以來重要雜著筆記編成索引,然也有缺失:一是所收部分圖書,不屬於雜著筆記

76﹞ 一九五四年,日本京都思文閣印行。

77﹞ 一九六○年,日本京都大學文學史東洋史研究會印行。

154

,例如宋代徐鉉《稽神錄》(六卷)《拾遺》(一卷)《補遺》(一卷),所載多神仙怪異之事,無益於考證故實。二是收錄仍是不全,尤其是清代以來的稿本,多未及收錄。

  編纂雜著筆記的綜合索引,除了必須慎擇善本外,最困難的地方,在於雜著筆記大部分是隨筆錄記而來,起初多無標目;有些標目是由後人所為,因此常見同一書的同一條資料,而各傳本的標目有所不同。如何為每條標定正確、適當的子目,也是編纂綜合索引前的重要課題。

  綜合索引一旦編纂完成,不僅方便檢索,各雜著筆記輾轉因襲的現象,也得以一覽無遺。

  ㈣整理稿本

  今傳世的雜著筆記,頗有明清人所著稿本,以臺北國家圖書館所藏而言,如明代倪所撰《閒閒堂會心錄》(十六卷)真按:詞:湅1 lin ㄌ〡ㄢˋ〕〔《廣韻》郎甸切,去霰,來。〕1.煮絲絹使之軟熟。2.通“ ”。 無名氏 《鏡銘》:“湅治銀錫清而明。” , 為清初鈔校底稿本;清朱士端所撰《彊識篇》(八卷),為著者手定底稿本;清孫奇逢所撰《孫夏峰先生筆記》(不分卷),為著者手稿本;清半餘氏所撰《春雲館 讀書日記》(不分卷),為手稿本;清梁松年所撰《心遠論餘》(一四三卷),為清咸豐間著者手定底稿本;清童翼駒所撰《香葉山房讀餘志》(不分卷),為清稿 本;清蔣宗海所撰《蔣舍人隨筆》(不分卷),為著者手稿本;清不著撰人之《困學日錄》(不分卷),為著者手定底稿本;清童槐所撰《今白華堂筆記》(四 卷),為清稿本。這些稿本,都是足資稽考的雜著筆記。

  整理稿本,首重精確。稿本中尤多後人所寫的浮簽,需細心保存。

  上列四項,為目前亟需從事者。今日由於電子科技之進步,雜著筆記之整理,不論是目錄、索引的編製及稿本整理後之印行,均應與現代科技結合。以綜合索引為例,今日以電腦終端機檢索資料,任何資料庫儲存之資料,均可從線上索得

155

, 因此,可將索引的標目輸入檢索資料,即可索得。其他目錄之編製,甚至叢書之印行,亦可全文錄製於光碟上,則既輕便,又省空間。惟電腦為一電子器材,電腦本 身並不能產生任何記憶,更不會創造思考,電腦的記憶、思考功能,均有賴人們的設計。因此,如何將雜著筆記之繁夥文獻,設計完善的檢索程式,俾學者得正確而 迅速索得,為目前整理雜著筆記的重要課題。

第五節 域外漢籍刊本

  所謂域外漢籍刊本,指中國以外地區所印行的中國古籍。

  就目前所存的文獻觀察,域外漢籍刊本,以日本及韓國最多,其中又以日本刊本,不僅為數最多,且頗有罕見的傳本。這些日本刊本,也是從事學術研究時所需重視的圖書文獻。

  本節包括〈中國古籍日本刊本的價值〉及〈日本刊本《新編群書類要事林廣記》〉。前者綜論日本刊本在文獻上的價值;後者則以一書為對象,深入討論。《群書類要事林廣記》為宋代陳元靚所編類書,甚具文獻價值。

一、中國古籍日本刊本的價值

㈠前言

 中日兩國之交流,由來已久。《史記》有徐巿(即徐福)率童男女東渡,入海求僊之記載﹝78﹞,惟史事綿邈,不可詳考

78﹞ 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156

。惟自隋唐以降,日本僧人及留學生紛紛來中國求經讀書,我國古籍逐漸傳入日本,則是斑斑可考。宋代歐陽修曾撰〈日本刀歌〉古詩,詩云:

昆 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魚皮裝貼香木 鞘,黃白閑雜鍮與銅。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傳聞其國居大島,土壤沃饒風俗好。其先徐福詐秦民,採藥淹留丱童老。百工五種與之居,至今器玩皆精 巧。前朝貢獻屢往來,士人往往工詞藻。徐福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存。令嚴不許傳中國,舉世無人識古文。先王大典藏夷貊,蒼波浩蕩無通津。令人感激 生流涕,鏽澀短刀何足云。﹝79

歐公詩中所稱「徐福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存」云云,雖未必可盡據,但是,我國古籍佚存於日本者甚多,則是事實。

   日本不僅從中國大量輸入古籍,且自行大量刊印中國古籍。日本之版刻技術,或謂彼 邦自行創發,或謂傳自中國。主張後說者,以為日本於隋唐屢遣留學生來中國,當時中國已有簡單之印刷術,則日本留學生除學習儒家典籍外,雕版印刷術,當亦在 傳習之列。蔣復璁先生於〈中日書緣〉一文中,以為日本之雕版印刷術固傳自中國,活字印刷術亦傳自中國﹝80﹞。我國古籍在日本流傳之情形,前人時賢多所論及

79﹞ 此詩見《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五十四,即〈外集〉卷四。詩中「前朝貢獻屢往來」句中「往」字,《四部叢刊》本作「住」,此據《四部備要》本。

80﹞ 〈中日書緣〉,見《珍帚齋文集》,卷二(上),頁二九二—二九六。

157

,如清代楊守敬之《日本訪書志》,近人傅增湘之〈東游別記〉,董康之《書舶庸譚》,日本學者神田喜一郎與長澤規矩也兩氏合著之〈佚存書目〉等均多載留存目本之中國古籍。此外,蔣復璁先生之〈中日書緣〉,昌瑞卿(彼得)真按:昌彼得 先生之〈美日訪書記〉,亦足資參考﹝81﹞。惟關於日本刊本(包括活字本)之價值如何,專論之作則罕見。葉德輝《書林清話》中,與日本刊本相關者有兩則:一是〈日本朝鮮活字板〉﹝82﹞,一是〈日本宋刻書不可據〉﹝83﹞。 前者旨在列舉日本以銅活字本所刊印之重要中國古籍,有《蒙求補注》、《貞觀政要》、《七經》、《孟子》、《黃石公三略》、《武經》、《六臣文選注》、《白 氏文集》、《朱子小學書》、《事實類苑》、《太平御覽》、《釋藏》等十餘種,於此等活字本之價值得失,則未之及。後者旨在辨證楊守敬所輯刊《古逸叢書》中 如《太平寰宇記》殘本等書,頗有出自偽撰,不可盡據,也未論及日本刊本之優劣。

  筆者比年多閱國內所藏日本刊本,今就所見,列舉其中數種以論日本刊本之價值,以為研究文獻學者取資,並請方家指正。

  ㈡日本刊本價值之一——留存中國古籍之異本

  中國古籍流傳至日本,經日本書肆刊雕,每有與中國流傳者不同之異同真按:此不太通! 蓋日本刻本,頗有根據較早之刊本翻雕,能保有較原來之面目。或同一書在中國有多種刊本,而在日本所刊刻流傳者,在中國已罕見之現象

81﹞ 〈美日訪書記〉,載《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新三卷一期,頁一六—二二。

82﹞ 見《書林清話》,卷八。

83﹞ 見《書林清話》,卷十。

158

。茲舉金張天錫所撰《草書韻會》一書為例言之。

  按:清錢大昕《補元史藝文志》(金代部分)〈小學類〉著錄:「《草韻》十冊,張天錫、趙世昌撰。」孫德謙《金史藝文略》〈小學類〉著錄《草書韻會》,云:

張 天錫撰。明趙崎《石墨鐫華》載趙秉文〈序〉云:「徘徊閒雅之容,飛走流注之勢,驚 竦峭拔之氣,卓犖跌宕之志,矯若游龍,疾若驚蛇,似邪而復直,欲斷而還連,千態萬狀,不可端倪,亦閒中之一樂也。」其文不載《滏水集》,可錄以補遺。若 《補元史藝文志》著《草韻》十冊,題張天錫、趙世昌同撰,當別有依據矣。

   按:此書本題《草書韻會》,孫德謙《金史藝文略》所著錄者是也;錢大昕《補元史 藝文志》作《草韻》者,當是《草書集勻》之省稱。今國家圖書館藏有此書二部:一為日本據元刊本翻刻者,書名作《草書韻會》,五卷;一為明成化十年(一四七 四)蜀藩刊本,作《草書集勻》,亦五卷,可證。

  日本刊本,半葉板匡高二十一公分,寬十五‧四公分,四周單欄,無界格。前有趙秉文〈草書韻會引〉,云:

草書尚矣,由漢而下,崔(瑗)真按:崔瑗 張(藝)真按:疑為張芝之訛.芝芸形近也.芸乃日漢文藝字.○又簡字艺與芝亦形近也. 精其能;魏晉以來,鍾(繇)真按:鍾繇 王(羲之)真按:王羲之 擅其美。自茲以降,代不乏人。夫其徘徊閑雅之容,飛走流注之勢,驚竦峭拔之氣,卓犖跌宕之志,矯若游龍,疾若驚虵,似邪而復正,足斷而還連,千態萬狀,不可端倪,亦閑申之一樂也。初,明昌(一一九○—一一九五)間

159

, 翰林學士承旨党文獻公,始集數千條,修撰黃華王公又附益之,兵火散落,不復可見。今河中大慶關機察張公君用,類以成勻,捃拾殆盡,用意勤矣。將板行以與士 大夫共之。窃嘗以謂通經學道,本也;書,一藝耳。然非高人勝士,胸中度世有數百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亦不能造微入妙。君用素工書翰,故能成此。至大八年 (一三三一)二月四日,閑閑居士趙秉文為題其端。

末一行云:「見住燕京縣角頭鄭州主家彫印。」

  今就日本刊本與明成化十年(一四七四)蜀藩刊本做一比較,其不同處有左列幾項:

  1日本刊本書名題《草書韻會》;明刊本則題《草書集韻》。

  2.日本刊本每卷均著明編者,或題「錦谿老人張天錫輯」,或題「錦溪真逸張天錫集」,卷前並有金正大八年(一三三一)趙秉文〈序〉;明刊本則每卷不著編者,亦無趙序,而有成化十年(一四七四)不署撰人之〈草書集韻序〉。

  3兩本均以韻編輯,同為五卷,然每卷所收之韻目,日本刊本較多,明刊本則刪削甚多。以卷三上聲為例,日本刊本收錄二十九韻,即:一董、二腫、三講、四紙、五尾、六語、七真按:詞:麌1 y ㄩˇ〕〔《廣韻》虞矩切,上麌,疑。〕〔《廣韻》五乎切,平模,疑。〕群聚貌。 杜甫 《朝享太廟賦》:“熙事莽而充塞,群心麌以振蕩。”參見“ 麌麌 ”。【麌麌】群聚貌。《詩‧小雅‧吉日》:“獸之所同,麀鹿麌麌。” 傳:“麌麌,眾多也。”《藝文類聚》卷九八引 三國 何晏 《瑞頌》:“鹿之麌麌,載素其色。” 盧照鄰 《五悲‧悲今日》:“林麌麌兮多鹿,山蒼蒼兮少人。” 八薺、九蟹、十賄、十一軫、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銑、十七篠、十八巧、十九真按:unicode字元,國無!待查! 二十哿、二十一馬、二十二養、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寢、二十七感、二十八琰、二十九真按:詞:豏1 xin ㄒ〡ㄢˋ〕〔《集韻》乎韽切,去陷,曉。〕豆餡兒。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中元節》:“又賣轉明菜花、花油餅、餕豏、沙豏之類。” 而明刊本則僅收二十二韻,即:一董、二紙、三薺、四語、五姥、六解、七賄、八軫、九旱、十產、十一銑、

160

十 二篠、十三巧、十四哿、十五馬、十六者、十七養、十八梗、十九有、二十寢、二十一感、二十二琰。再以卷五入聲為例,日本刊本收十七韻,即一屋、二沃、三 覺、四質、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藥、十一陌、十二錫、十三職、十四緝、十五合、十六葉、十七洽。明刊本則僅收十韻,即:一屋、二質、三曷、四 轄、五屑、六藥、七陌、八緝、九合、十葉。

 4明刊本經趙世昌續輯,是以增入張天錫、鮮于樞兩家字體,而日本刊本則無。

 5日本刊本與明刊本所刊字體,頗有不同,可見兩本之來源不同。

明刊本末有近人袁克文手書〈題記〉一則,可藉以考見日本刊本之勝於明刊本。〈題記〉云:

《草書集韻》五真按:外弓內二 明蜀藩刊,不著輯者姓字。比獲倭島舊繙洪武本金錦溪老人張天錫集《草書韻會》五真按:外弓內二 真按:讀作金.錦溪老人.張天錫.謂金人也號錦溪老人. 即此書所自出。首有正大趙閑閑、樗軒兩〈序〉,刊刻較此為佳,無稍訛謬。此惟後增張天錫、鮮于樞兩家書法。二書皆不見著錄,深可寶也。

此日本刊本多存異本之一例也。

  ㈢日本刊本價值之二——留存中國已失傳之古籍

  此以國家圖書館所藏《毛詩蒙引》一書為例。

  《毛詩蒙引》二十卷,明陳子龍撰,日本寬文十二年(清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刊本。

  子龍(一六○八—一六四七),字人中,更字臥子,號大樽,松江華亭人。工舉子業,兼治詩賦古文,取法魏晉,駢體尤精妙。第崇禎十年(一六三七)進士,選紹興推官。以定亂功,擢兵科給事中,命甫下而京師陷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