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June 24, 2008

321

; 八碑帖。其中舊書部分,有宋元明的舊刊本和珍貴的抄本。這些善本書,一部分是購自書肆,一部分則向當 時著名的藏書家洽購,如以八萬元收購歸安陸氏「皕宋樓」的藏書,其他如會稽徐氏的「鎔經鑄史齋」、北京盛氏的「意園」、廣東丁日昌的「持靜齋」以及太倉顧 氏、浭陽端氏、江陰繆氏、巴陵方氏、荊川田氏、南海孔氏、海寧孫氏、烏程蔣氏、楊州何氏等藏書,都有一部分賣給了「涵芬樓」,藏書多達十多萬冊。後來「涵 芬樓」更名為「東方圖書館」,對外開放,但這些善本書,仍放在上海寶山路商務印書館的三樓「東方圖書館」的一角,仍名為「涵芬樓」。「涵芬樓」訂有「借閱 圖書規則」,一般的圖書,編譯所的同仁可以照規定的手續借閱參考,但對於善本書,則須經由「總編譯長特別認可」,才可借閱。可見張氏對這批善本書的珍愛。

   張元濟為了使這些珍貴的古籍,得以化為萬千書種流傳,好讓學術界人士運用研究,就以這些珍本為基 礎,再遍訪海內外公私藏書,包括日本岩崎氏的「靜嘉堂」和國內的「國立北京圖書館」等的藏書,輯印了大部頭的《涵芬樓祕笈》、《四部叢刊》、《續古逸叢 書》、《百衲本二十四史》、《道藏》、《續道藏》、

322

《道藏舉要》等。其中又以《四部叢刊》的篇幅最鉅,收錄的種類最多,也深受士林所重視,可以說是繼《四庫全書》後,最大的一部綜合性叢書。

   《四部叢刊》先後共輯印了三次,分別以《初編》、《續編》、《三編》為名。《初編》從民國八年開始 輯印,到民國十一年全部出版,共收書三百二十三種,八千五百四十四卷(其中三種不分卷)。所根據的底本,除「涵芬樓」的珍藏外,還遍訪海內外二十五家公私 藏書的珍本,像烏程劉氏的「嘉業堂」、常熟瞿氏的「鐵琴銅劍樓」、長沙葉氏的「觀古堂」、江陰繆氏的「藝風堂」、無錫孫氏的「小淥天」、江安傅氏的「雙鑑 樓」、烏程張氏的「適園」、烏程蔣氏的「密韻樓」、平湖葛氏的「傳樸堂」、上元鄧氏的「群碧樓」、南陵徐氏的「積學齋」、閩縣李氏的「觀槿齋」、秀水王氏 的「二十八宿研齋」、常塾歸氏的「鐵網珊瑚人家」、日本岩崎的「靜嘉堂」及「江南圖書館」(後改為「江蘇省立國學圖書館」)、「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的 善本書,都有一部分借給張氏影印。民國十五年重印《初編》,抽換了二十一種版本,仍是三百二十三種,卷數增加到八千五百七十三卷。

323

  民國二十三年,張氏又繼續蒐輯宋元精刊本,輯為《四部叢刊續編》,收書八十一種,一千四百三十八卷。民國二十五年,又輯印《四部叢刊三編》,收書七十三種,一千九百一十卷。《四部叢刊四編》,則只印行一小部分。

   《四部叢刊》印行的時候,張元濟寫了一篇〈印行四部叢刊啟〉,說明他編輯這套叢書的旨趣。他說: 「睹喬木而思故家,考文獻而愛舊邦,知新溫故,二者並重。自咸同以來,神州幾經多故,舊籍日就淪亡;蓋求書之難,國學之微,未有甚於此時者也。上海涵芬樓 留意收藏,多蓄善本,同人慫恿景印,以資津逮;間有未備,復各出公私所儲,恣其搜擥,得於風流闃寂之會,成此《四部叢刊》之刻,提挈宏綱,網羅巨帙,誠可 云學海之鉅觀,書林之創舉矣!」

   近年筆者二度到大陸訪書,買到一本北京王府井大街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商務印書館大事記》,其中摘錄 了茅盾〈商務印書館編譯所〉一文中評論張元濟的一段話:「在中國的新式出版事業中,張菊生確實是開闢草萊的人。他不但是個有遠見、有魄力的企業家,同時又 是一個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人。」的確,他是中國傳統的藏書家中,能以出版事業對國家做出具體貢獻的第一人。

324

  張氏的藏書章,有「張印」、「菊生」、「元濟」、「涉園」、「涉園主人」等。

【見原文】

〈說明文字〉 這是張元濟在宋紹熙建刊本《隋書》上所寫的題記。

325

蒐羅鄉邦文獻的王獻唐

  山東是孔子、孟子的家鄉,人才輩出,文物薈萃。曾任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的王獻唐先生,是近世蒐羅山東文獻最力的著名藏書家。

   王獻唐(西元一八九六年—西元一九六○年),山東日照人,初名家駒,後改名琯,字獻唐,以字行。號 鳳笙,也寫作鳳夫、鳳生、鳳南。家居大明湖畔,晚年自號「向湖老人」,取永遠心向大湖之意。他藏書、讀書的處所叫「雙行精舍」、「顧黃書寮」。民國八年 (西元一九一九年),獻唐先生二十三歲,那一年,他父親去世,頓悟死生無常,撰〈人生之疑問〉一文,並改治佛學,所以用「精舍」名讀書的地方。民國十九年 (西元一九三○年)八月,他得到黃丕烈手校的《穆天子傳》及顧廣圻手校的《說文繫傳》,這兩部書都是山東「海源閣」的故物,王氏視同珍寶,於是把書室取名 為「顧黃書寮」。對日抗戰時,他把圖書遷到四川

326

, 不畏空襲的危險,保護圖書,須臾不離,又把書齋取名「那羅延室」。「那羅延」是梵語,本來是佛經裡天 上力士之名,意為端正猛健、堅牢不破之意,王獻唐先生以之為室名,也就是要堅守齊魯文物,永不受損壞。此外,他還有幾個室名,如「五燈精舍」、「木石 盦」、「明廡」、「泮廬」、「虹月軒」等,大致都和所居環境有關,譬如「木石盦主」命名於民國四十年(西元一九五一年),時寓濟南鞍山,當地盛產木石,因 此取名「木石盦主」。

  王獻唐先生酷愛藏書,淵源於家學。他的父親王廷霖,精通歧黃之術,又酷愛金石圖書,王獻唐先生自幼耳濡目染,養成了蒐藏金石圖書的興趣。

   民國十八年,王氏僅三十三歲,就膺任山東省立圖書館館長。他銳意蒐羅鄉邦文獻,舉凡圖書、鐘鼎彝 器、泉幣、鉥印、封泥、甎瓦、石刻、書畫等,都廣為訪求。在館裡,闢設專室「羅泉樓」,陳列歷代錢幣;並建「奎虛書藏」,弆藏圖書。又傳佈館藏文物,山東 省立圖書館的名聲,為之大振。梁啟超曾譽之為除國立北京圖書館外,全國最佳的圖書館。

  為什麼把山東省立圖書館的藏書處所取名「奎虛書藏」呢?原來這和天文星座有關

327

。 古代認為天上可分為二十八個星宿,一個星宿,就是一個星空區域。這二十八個星宿的名稱是:角、亢、 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史記‧天官書》說:「天則有列宿,地則有 州域」。根據這個說法,古人又把二十八宿和地上的州域連繫起來,換句話說,如果要瞭解某個州域的情形,只要觀察分屬該州域(國)的星宿就可以了。根據《淮 南子‧天文訓》的說法,角、亢星宿的分野是鄭國,氐、房、心星宿的分野是宋國,尾、箕星宿的分野是燕國,斗、牛星宿的分野是越國,女星宿的分野是吳國, 虛、危星宿的分野是齊國,室、壁星宿的分野是衛國,奎、婁星宿的分野是魯國,胃、昴、畢星宿的分野是魏國,觜、參星宿的分野是趙國,井、鬼星宿的分野是秦 國,柳、星、張星宿的分野是周國,翼、軫星宿的分野是楚國。山東是古代齊、魯兩國的地區,屬於奎、虛星宿的分野,所以取名為「奎虛書藏」。

  王氏對山東文獻的另一貢獻,則是對「海源閣」藏書的搶救與整理。「海源閣」是清代道光年間山東聊城藏書家楊以增(西元一七八九年—一八五五年)的藏書樓

328

。 楊氏字益之,號至堂,別號東樵。道光二年(西元一八二二年)進士,為官重教化,人們稱譽他有「兩漢循 吏風」,官做到兩湖河道總督。取「涉學海而能得其源」之意,建「海源閣」以藏書。儲有十餘萬卷珍本。樓上藏宋元刊本之精者,樓下為較常見的宋、元、明版和 清初刊本、殿本、手抄本,拓片、古物、字畫等則貯於閣的後院,共五個房間。另闢「宋存書屋」,專儲宋元兩代刊本,其中藏有宋刊本《詩經》、《尚書》、《春 秋》、《儀禮》、《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所以又稱其室為「四經四史之齋」。民國十九年(西元一九三○年)被軍閥土匪搶掠,圖書流失 不少。王獻唐先生撰文呼籲搶救,並到聊城組「海源閣藏書清查委員會」,從事整理,這些圖書,遂得免於全部散亡,後歸濟南市圖書館典藏。王氏並撰成〈聊城楊 氏海源閣藏書之過去現在〉一文,詳記其事。

  民國二十六年(西元一九三七年),抗日戰事發生,濟南危在旦夕。王獻唐先生擬遷圖書文物於遠省,以維護文物的安全,可是當時館中同事多已請假,而且津浦火車日日遭敵機轟炸,非常危險。一天,王獻唐先生告訴當時任職編藏部主任的先師屈萬里(字翼鵬)先生說

329

: 「本館為吾山東文獻所薈萃,脫有不測,吾輩將何以對齊魯父老?擬就力之所及,將比較珍秘者十箱,移曲 阜至聖奉祀官府。顧此事重要,可以肩其任者,惟余與子耳。津浦車時遇敵機攻擊,往即冒險,然欲為吾魯存茲一脈文獻,又不容苟辭。子能往,固善,否則余當自 往」。屈先生聽了這番話,不計道途之艱險,慨然請行,願與此纍纍十箱文物共存亡。二十六年十月十二日晚出發,先是到曲阜,濟南緊張後,輾轉到了漢口,然後 再到四川,已是次年春天了。所遷運的文物,計有金石器物七三四品;圖書四三八種二六五九冊,又一八三卷;字畫一三八件。屈先生特地撰寫〈載書飄流記〉一 文,詳述其艱辛過程。王獻唐先生曾撰四首絕句冠諸篇端,並有一段〈跋〉。四首絕句是這樣的:「心力拋殘意漸狂,十年柱下詡多藏;可憐一炬奎樓火,不待銅駝 已斷腸」。「悞國十年是此君,倒行獨自說忠懃;華林玉軸干何事,一例樓頭哭降雲」。「故家喬木歎陵遲,文獻千秋苦自支;薪火三齊留一脈,抱殘忍死待明 夷」。「酒入愁腸日作芒,回頭忍淚說滄桑;夜來展讀西臺記,一覺閽浮夢已涼」。〈跋〉是這樣的:「去冬敵陷魯地,余與翼鵬道兄運圖書館文物入川,

330

辛 苦備嘗,所撰〈載書飄流記〉,皆實錄也。竭兩夜力籀讀一過,題四截句冊耑,亦長歌當哭之意。君在曲 阜,嚴稽文獻,旁及輿地,皆精确縝密,足備掌故,異日修志者當有取於斯,不祗作《金石錄‧後敘》觀也」。屈翼鵬先生來臺後,先後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並膺選中央研究院院士。這篇〈載書飄流記〉,於民國六十五年(西元一九七六年)十二月發表於《山東文獻》,成為我國 圖書館史的重要文獻。

  王氏的藏書章有「王獻唐」、「獻唐」、「獻唐題記」、「獻唐手校」、「敝帚自享」、「王獻唐讀書記」、「顧黃書寮」、「雙行精舍鑑藏」、「校經閣」、「三家邨人」、「百漢印齋」、「皕漢印齋」等。

  (後記)此文撰寫時,承東吳大學教授丁原基博士檢示資料,謹此致謝。丁博士游學於余多年,其博士論文為《王獻唐先生之學術》,由孔達生(德成)先生指導。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