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June 16, 2008

401

,其言雖正,疏揭雖多,然為神宗、熹宗所寓目者殆無幾,見而允行者尤少。世又言楊漣劾魏忠賢,向高頗不然之,因其門生繆昌期諫正,乃具揭請帝允忠賢辭去,及為忠賢所慍,則又歸過於昌期以自解。是以其疏揭之辭,大抵出於牽畏公議,真按:國無.詞:【牽畏】猶顧忌。 歐陽修 《尚書蔡公行狀》:“公在大位,臨事不回,無所牽畏。” 愛護名聲者為多,較之忠直出於至性者誠有閒矣。方退歸之日,遽取平生奏議序而刻行之,何其急欲自明也。然當時國事猶賴其少有維持,天下正人終以為倚賴,而羣小遂亦目為黨魁,其後向高去而清流之禍愈亟,是可悲也。真按:葉向高之為人 向高又有《綸扉尺牘》十卷,其有關當日時事者已於奏議見之,故不復錄云。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未著錄。又《違礙書目》列有此書。

伊雒淵源錄(子錄)

 朱子紀周子以下及程子門人為《伊雒淵源錄》。真按:周敦頤 其中道德言論之美,固皆具矣,若呂希哲之流晚而向佛,反疑程子所見太近,及當時行能無可紀,甚若邢恕之背負其師亦皆載其實,列其名氏。世嘗謂《宋史》作《道學傳》,進退殊不能當,若倣《史記》為“程朱弟子列傳”,不亦善乎。然則是編可以為實錄矣。真按:宋史之失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傳記類一”著錄《伊雒淵源錄》十四卷。

西使記(史錄)

  《西使記》一卷,元中統四年劉郁撰。郁字文季,渾源州人。中統元年嘗召赴闕。《元史‧憲宗紀》“二年壬子秋,遣旭烈征西域素丹諸國。是歲旭烈薨”,“三年 癸丑夏六月,命諸王旭烈兀及兀良合台帥師征西域哈里發、八哈塔等國”,“八年戊午,旭烈兀討囘囘哈里發,平之,禽其王,遣使來獻捷”。考《世系表》,睿宗 十一子,次六旭烈兀,而諸王中別無“旭烈

402

”, 《郭侃傳》“壬子,從旭烈兀西征”,此記亦云“壬子歲,皇弟旭烈統諸軍奉詔西征,凡六年,拓境幾萬里”,然則“旭烈”即“旭烈兀”。《憲宗紀》書“二年旭 烈薨”,及三年重書“命旭烈兀西征”者,皆誤也。記言“己未正月,常德馳驛西覲,往返凡十四月”,是在旭烈兀獻捷之明年,又明年戊申為世祖中統元年,常德 始得還也。記蓋劉郁轉得於常德所述,雖紀載疏略,不足以言翔實,然時有異聞可喜。《郭侃傳》所載旭烈兀平諸國,與此記略同,中如“木乃兮”作“木乃奚”之 類,皆譯文偶殊。惟《侃傳》言“乞石迷部忽里算灘降”,又言“合里法算灘降”,算灘真按:國無!待查!詞亦無! 夷言王也真按:算灘-的定義 若 其國有兩王。此記言有佛國名“乞石迷”,又言“取報達國,其王合法里”,又若乞石迷國有兩名。蓋“乞石迷”者,國名也,“忽里”或其城地之名,“忽里算 灘”當即“合里法”,《憲宗紀》謂之“哈里發”,記又倒為“合法里”,要皆一人也。記云“報達為諸胡之祖”,豈“報達”乃合里法之先世與。異域邈遠,語經 轉譯,往往若斯,不可定也。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傳記類二”著錄。

君臣相遇錄(史錄)

  《君臣相遇錄》十卷、《別錄》三卷,《遺事》一卷,共十四卷,皆載宋守司徒檢校太師兼侍中魏國公韓琦事真按:本書有跡又有迹! 馬 氏《通考》傳記類有《韓魏公語錄》一卷、《魏公別錄》四卷,陳氏云“二書小異而實同”。又《辨欺錄》一卷,陳氏云“韓忠彥記其父嘉祐末命事也”,而不載有 《君臣相遇錄》。今攷此書前十卷蓋南宋時其家子孫所為,合《辨欺錄》所載《別錄》採之為書,末載曾孫名十二人而無侂胄,蓋以侂胄被誅辱祖,故去之爾。真按:韓侂冑與韓琦 《別錄》當自為一書,首有王嵓叟序,云熙寧中在魏公幕府,悉所聞見,敘而次之。其謂之“別錄”者,言國史之別錄耳

403

,今刻本或題云“君臣相遇別錄”則非是。若嵓叟果已見此錄,豈有所載半與前錄重複之理真按:此句不太通! ?《遺事》一卷,未知誰記。馬氏本云《別錄》四卷,而今三卷,真按:本書有祇亦有衹! 或 當合入此卷也。琦為趙宋賢相,大人重德,嘉言懿行,史所不具者,此錄詳之,固為可尚,然其閒或亦有門人子弟過言失實者。《宋史‧張昇傳》言與韓琦同決策立 英宗,而此錄乃云昇聞立嗣,驚而厲聲曰“官家莫錯”,當時立英宗,人心所同願,昇亦忠清之臣也,何至若是。又言光獻皇后還政,英宗手書出,富公愕然,因此 不悅。夫韓、范論事利害,各持所見,無害也,若太后還政而弼不同心,何以為富弼哉。以琦之忠,豈欲專定策以為功者?其子孫寡識,欲夸其美,乃過為抑揚之 辭,是近誣也。真按:愛之適足以害之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傳記類存目一”著錄《君臣相遇錄》十卷。

景定嚴州續志(史錄)

   《新定續志》十卷,此度宗時所修《嚴州志》也,州學教授鄭珤、學錄方仁榮所纂。始於淳熙,訖於咸淳,蓋紹興以前自有舊志,茲特續其後耳。嚴州在宋為遂安 軍,度宗以遂安軍節度使為太子,即位升州為建德府,志載其詔及省劄皆甚詳。又載開禧元年盡免兩浙身丁錢,以中殿之請,蓋恭聖仁烈皇太后為嚴人,故有是請。 按《宋史》,寧宗恭聖仁烈楊皇后忘其姓氏,云為會稽人,時有楊次山者亦會稽人,后自謂其兄也,遂姓楊氏,未嘗以為嚴州人也。又此志載嚴州有鄉會,主集者新 安郡王、永寧郡王。新安王楊谷、永寧王楊石皆楊次山之子也,以此論之,豈次山誠家嚴州而史所云會稽者或誤邪。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地理類一”著錄《景定嚴州續志》十卷

404

漢制攷(史錄)

   《漢制攷》,宋禮部尚書王應麟取漢人經注、吳韋昭《國語注》及《說文》所載漢制,皆摘出之,以廣《兩漢》所未及,凡四卷。漢人最喜引本朝事以解經,唐時 為疏義者或又不識漢制,轉失其義。如《周禮疏》不知“步繇假紒”及“五夜”,《儀禮疏》不知“偃領”之類,應麟為引他書證明之,其說甚善。真按:姚鼐與王應麟 又 《周禮》太史職注云“太史抱式”,疏謂“占文為之式”,應麟別引《藝文志》有《羨門式法》。按,式者,候時之儀器。《史記‧日者傳》“旋式正綦”,《漢書 ‧王莽傳》“天文郎按式於前日時加某”,皆指此器。《羨門式法》書雖不傳,蓋亦指此,應麟所引為是,而疏乃謂為“占文”,非也。又士師職注云“三公出城, 郡督郵盜賊道”,蓋漢時郡掾分部屬縣為督郵,其分治各曹者亦名“督郵”,故《朱博傳》云“為督郵書掾”,此“督郵盜賊”蓋主捕盜賊之掾。賈復為光武破虜將 軍督盜賊,謂之“將軍督”。《巴郡太守張納碑陰》書“督盜賊枳李街”,真按:四庫提要與此處同.抄本作「督盜賊枳棘李衛」(衛字不清,疑即街字.唯多一棘字也! 是為郡督。此郡督又主為三公導行,疏乃謂“使舊為盜賊之人督察郵行往來”,是蓋誤解,而應麟顧循用其說,則爲失攷矣。真按:王應麟之誤 真按:姚鼐與王應麟 書前有自序云“辛巳夏五”者,元世祖之至元十七年也。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政書類一”著錄。

大元聖政典章(史錄)

   《大元聖政典章》前集所載,自世祖即位及延祐七年英宗初政,其綱凡十,曰詔令、曰聖政、曰朝綱、曰臺綱、曰吏部、曰戶部、曰禮部、曰兵部、曰刑部、曰工 部,其目自“世祖詔令”至“工部弓手”凡三百七十有三,其條格之細凡有數千。又新集條例,其綱目略倣前集,其條格亦幾及千

405

, 續載英宗至治元二年事也。前集六十卷,新集未分卷,今酌分為十二卷,合為七十二卷。史載“至治二年,金帶御史季端言,世祖以來所定制度宜著為令,使吏不得 為姦,治獄有所遵守。英宗從之。書成,名曰《大元通制》,頒行天下,凡二千五百三十九條”,計其時與此《元典章》之成正同時也。然此書條例較為繁多,意其 出於胥史所初輯,而《通制》稍加刪定歟。此書載案牘之文未免細碎猥雜,又元時陳奏詔令直用當時俗語,轉經鈔寫,或有舛誤,至今多有不可通曉者矣。然一朝制 度之詳,史所不書者,此略備之。又其書尤詳於刑律,世謂元時用法頗慈仁者,於此尤可見也。真按:元代法制史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政書類存目一”著錄《元典章》前集六十卷附新集。

通鑑問疑(史錄)

  《通鑑問疑》一卷,劉羲仲撰,次其父與司馬光答問之語。真按:劉恕 當 光修《資治通鑑》時,自請恕為局僚,遇史事紛錯難治者輒以委恕,其後《通鑑》成,恕已先沒,羲仲恐後人不知當日往來論說之詳,故以所知者記其言於此。後又 附羲仲自以書與范祖禹難《通鑑》八條,然不載祖禹答辭,豈羲仲之意猶以為未然耶?觀其所記云“道原在書局止類事跡,是非予奪之際,一出君實”,又謂“君實 不備知凡例”,蓋隱然謂其父所定例與光不合。恕所著書今傳《通鑑外記》,多採上古久遠難信之事,恕之學誠博矣,若其識要非光倫也。真按:劉恕與司馬光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史評類”著錄。

406

子部

上蔡語錄(子錄)真按:謝良佐

   程子門人謝良佐,字顯佐,上蔡人也,故學者以地稱之。胡安國不及程子之門,而以父執事良佐,故紀其說為《上蔡語錄》二篇,朱子於紹興閒嘗謂是二篇最善, 而疑世所傳《上蔡語錄》胡氏所不載者若非其真,乃削存之別為一卷。其後審知向所疑者,果出於江民表《辨道錄》,故乾道中再刪定為今本云。江民表者,徽宗時 左司員外郎,為蔡京謫之安南江公望者也,其學頗宗佛氏。上蔡之於程門,未必無過高之病,然不違乎儒者也,若公望則益遠矣。真按:謝良佐之學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二”著錄《上蔡語錄》三卷。

延平答問(子錄)

  李延平名侗,真按:李侗 字 愿中,南劍州人。受學於羅從彥,從彥學於楊時,時學於程子,侗於朱子,父執也。紹興二十三年,朱子年二十四,赴同安主簿任,見侗於延平,有得於其言,乃受 學焉,同安任滿,紹興三十年再往見侗,月餘而歸,又閱四年而侗沒矣。朱子見侗前後蓋不數月,故以書往來答問為多。朱子後編之為一卷,而附侗《與劉平甫書》 二則。平甫名坪,真按:劉坪 劉子翬之子也。朱子弟子後復取朱子論延平之說及祭文、行狀,別為一卷附之

407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二”著錄《延平答問》卷、附錄一卷。

雜學辨(子錄)

   朱子作《雜學辨》一卷,以斥陽為儒而陰附異端之說,若二蘇、呂希哲、張九成者是也。附錄一卷,蓋以程子之門,雖游、謝高弟,不能不流於異論,雖記程子之 辭而少參以己意,則大失其真,故又辨正為一編。前編有乾道丙戌何鎬跋,則乾道二年朱子差監嶽廟家居時也。其後十年當淳熙二年,朱子在婺源而作後編,朱子弟 子附而合之。何鎬字京叔,何兌子也。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儒家類二”著錄《雜學辨》一卷附《記疑》一卷。

難經本義(子錄)

   《難經本義》二卷,元滑壽著。壽字伯仁,襄城人,後居鄞縣。《難經》之書,《漢藝文志》不載,始見於《隋書‧經籍志》,託名扁鵲,雖未可信,然其辭甚 古,殆漢人所為也。元時有京口王居中,名醫也,客儀真,壽從之學,授以《素問》、《難經》,壽卒業,乃曰:“《難經》本《素問》、《靈樞》,其於榮衛藏府 與夫經絡腧穴辨之博矣,而缺誤或多,愚將本其義為注。”居中稱善,壽晨夕研究,所成蓋即此書。壽年七十餘,入明猶存,晚自號攖寧生。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醫家類一”著錄。

類證普濟本事方(子錄)

 《類證普濟本事方》十卷,宋許叔微撰。叔微字知可,紹興時進士,揚州人

408

。是書所載經驗藥方,兼記其醫舊事,故名“本事方”。所論病證醫理頗多精語,非常醫所能也。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醫家類一”著錄。真按:姚鼐與中醫

太玄目錄序(子錄)

   揚雄《太玄》,《漢藝文志》以為十九篇,今傳晉范望注本為十卷。蓋雄本書為八十一家,以擬《易》六十四卦;家有九贊,以擬《易》六爻;又為八十一首,以 擬象傳;為玄測,以擬爻傳;為玄衝、玄錯,以擬《雜卦傳》;玄攡、玄瑩、玄棿、玄圖、玄告,皆以擬《易繫辭傳》;玄數,以擬《說卦傳》;玄文,以擬《文言 傳》,惟無擬彖者耳。自范望分玄首冠贊之上,分玄測附贊之下,於是其本為十九篇者亂矣。昔侯芭、張衡之倫推《太玄》,比於聖經。然世或謂其非聖而作經,如 吳、楚之僭王。宋蘇軾尤詆之,至謂以艱深文其淺陋。竊以為是二者皆過也。蓋謂聖人之道原本盛大,以仁義中正順播於萬事,惟變所適而物得其理,於是作《易》 以教世,錯綜萬端,經緯人事,雖庸愚不肖,苟筮之而見,所以處事應物皆合乎聖人之道也。故曰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得義為吉,失義為凶,故《易》者導民於 義者也。真按:姚鼐的學術態度 真按:姚鼐之易學 真按:姚鼐與揚雄 自孔子之時,老耼之說興,真按:老子 其道以觀乎陰陽運行、屈伸循環,制為用舍進退之度,因時而為業,若有同於《易》者。然而古之聖人,當隆盛治平之世,居位則裁成輔相乎天地,而維天下萬世之安,非第不居盛滿,功成身退而已,《易》曰“勿憂宜日中”是也。當否遯之日,真按:國無.詞亦無.否、肥怕是同音字.故否遯=肥遯也.用肥不用否者,訛以傳訛也.○易既已有肥遯,則為叚借乎?子夏傳曰,疑亦亥豕之說爾.國:肥遯 注音一式 ㄈㄟˊ ㄉㄨㄣˋ隱居避世而自得其樂。文選˙桓溫˙薦譙元彥表:「抱德肥遯,揚清渭波。」亦作「肥遁」。【肥遯】《易‧遯》:“上九,肥遯,無不利。” 孔穎達 疏:“ 子夏 傳曰:‘肥,饒裕也。’……上九最在外極,無應於內,心無疑顧,是遯之最優,故曰肥遯。”後因稱退隱為“肥遯”。《三國志‧蜀志‧許靖等傳論》:“ 秦宓 始慕肥遯之高,而無若愚之實。然專對有餘,文藻壯美,可謂一時之才士矣。” 陶潛 《自祭文》:“壽涉百齡,身慕肥遯。” 曾鞏 《發松門寄介甫》詩:“況聞肥遯須山在,早時事力胡能謀。” 陶宗儀 《輟耕錄‧敘畫》:“武士多勇悍英烈之貌,隱逸識肥遯高世之節。” 李漁 《慎鸞交‧譎諷》:“貴治的風俗近來醇薄何如,山林之中可有抱才肥遯之士。” 柳亞子 《玉嬌曲為鈍根賦》:“失時豪俊仍肥遯,蛾眉別去餘長恨。” 有濟天下之心,有進德修業及時之志,又不幸所遭禍亂必不可避,則致命遂志,非第全身遠害之為善也,故有“休否幹蠱”者,又有“過涉滅頂凶无咎”者。真按:斷句不當!-當作過涉滅頂,凶.无咎!謂雖凶而无咎也. 以老子之懦弱謙下而終不涉乎世患,視世之騖於功利名譽之徒,其賢則多矣,及以聖人之道揆之,然後知老氏之為陋也。孔子沒,七十子之徒傳誦六藝,轉相爲說,或得或否,瞀亂本真

409

。 其時雜家並興,仁義蒙塞,而漢世尤重黃老之書。蓋至元成之間,蜀嚴君平以老子為教,揚雄少而學焉,故雄嘗美君平之湛冥。及自著書,覃思竭精,貫律曆之數, 究萬物之情,而旨不出乎老氏而已。蓋彼不備知聖人之道,而以所窺於老氏者為同乎《易》,於是作《太玄》以擬《易》而無慙也。真按:揚雄與老子 真按:姚鼐與揚雄 真按:揚雄之易學 其 晦家上九贊辭曰“晦冥冥利於不明之貞”,測曰“晦冥之利不得獨明也”,此特老氏之“和光同塵”,於《易》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之訓不亦遠乎。其他蓋多類 是。夫孔子之道及雄之世幾乎熄矣,求於道熄之後,得其髣髴而不盡通其旨,夫亦時使之然也。當時著書與雄先後者莫如劉向,向之為書,其精深或不逮雄,而平生 忠直之節則逾雄矣。夫雄非特始學不當於聖人,亦以其行不能自副其言,是以君子輕之也。真按:揚雄之過 真按:揚雄之為人 真按:揚雄與劉向 真按:作者品德的重要-四庫全書選書的標準 然 而雄為是書,亦可謂好學深思,言之近道者矣。孔子譏臧文仲不仁不知,而文仲卒以立言不朽。夫雄蓋亦其倫與。范望之注因漢末宋衷、吳陸績之解而損益之,然而 於雄之旨亦未能盡得也。又有《釋文》一卷,蓋范望之前已有為之者,其後遞相益,今其中有引及《唐韻》者。陳振孫云“司封郎吳祕有《太玄音義》”,此其祕之 為與。又按,《太玄》占法用贊不用家,非如《易》之占兼用彖也,故九贊有辭而家無辭。其八十一首乃擬象傳,非擬彖也。自司馬光誤謂“《易》有彖,《玄》有 首”,真按:司馬光之誤 政和中有許良肱者,遂別增《首測》一卷,以擬大象,既複而無謂矣。後人不悟其失,反以良肱《首測》雜入雄所作八十一首之中,則其謬益甚矣,故悉削去不錄。唐王涯有《說玄》五篇別一卷,今以附其末。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術數類一”著錄《太元經》十卷。

古畫品錄(子錄)真按:姚鼐的藝術修養

 《古畫品錄》,南齊謝赫撰,凡一卷。等差畫家之優劣,分為六品,晁氏謂“分為四品”者誤也真按:晁公武之誤

410

。大抵謂畫有六法,兼善者難,自陸探微以下以次品第,各為敘引,其意頗矜慎,得三十七人。陳姚最嘗譏其未允,謂:“如長康之美,擅高往策真按:國無!待查!詞亦無!疑往策猶邁步也.策以馬足,步以人足,皆謂超詣絕倫也.擅高,擅高妙也. 矯然獨步,終始無雙,列於下品,尤所未安。”然最又稱赫“寫貌人物,中興以來眾人莫及赫”,蓋專精於寫真者也。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藝術類一”著錄。

續畫品(子錄)

  《續畫品》一卷,陳姚最撰。始梁元帝,終解蒨,凡二十九人,皆謝赫《古畫品錄》之所遺者,人各為評語,不分品。首有自序,其稱元帝為“湘東殿下”,又謂“其畫在聽訟簿領之隙”,是其成書尚在江陵即位之前也。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藝術類一”著錄。

畫史(子錄)

  《畫史》,宋米芾撰。芾,吳人。《宋史》有傳,稱其妙於翰墨繪畫,自名一家,尤精鑒裁。此書輯本朝公卿士庶家藏名畫,一一論次其優劣,蓋舉其生平所覩者也。

  格按:《四庫全書總目》“子部藝術類一”著錄《畫史》一卷。

畫繼(子錄)

  《畫繼》,宋鄧椿撰。椿,雙流人。祖洵武真按:鄧洵武 政 和中知樞密院,其時最興畫學,椿家世聞見頗多,後避亂歸蜀,成此書。先是,唐張彥遠作《畫記》起軒轅、止唐會昌元年,宋郭若虛作《畫誌》起會昌元年、止宋 熙寧七年,椿作此繼之,起熙寧七年、止乾道三年。上而王侯,下而工技,九十四年之中凡二百一十九人。又列所見奇迹愛而不能忘者為“銘心絕品”,及凡繪事可 傳可載者,裒成此書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