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October 30, 2007

55

跋王稚子闕

  《王稚子闕》,拓本有二,此其東闕也,“故”字末腳、“史”字右半,皆視今拓多出寸半,以較明末所拓,惟“史”字末腳少寸許耳,蓋百餘年前拓本也。芝山得此於揚州,攜入都以見示,為識其概。真按:宋葆淳與王稚子闕 真按:宋葆淳的收藏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宋葆淳 乾隆五十九年秋九月朔,北平翁方綱。

  石蜀石墨,未有古於此者,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史 昔王漁洋使蜀,尚能詳記之,今日知者罕矣。乙卯七月四日識。

  注:見《蘇齋題跋》卷上(《叢書集成》1613)。

55

跋王稚子闕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35.JPG

  西漢循吏稱文翁,葬於成都,其石室在學宮。真按:標點不當-《西漢‧循吏》稱文翁,葬於成都,其石室在學宮。○又或者此""非引書謂,乃""之義也-著稱之稱也.謂西漢循吏屬文翁,東漢循吏以王稚子著稱.以覈之原文,似無此數句與意故也. 東漢循吏稱王稚子真按:標點不當-《東漢‧循吏》 真按:王渙 葬於郪縣,即今之新都。其石闕在道旁,然石室依古禮,殿得不磨滅,真按:疑有誤!-然原書已如此.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36.JPG 而石闕獨暴露,骨立可憐,歷兩漢千三百餘年間。二人為古今吏師,而遺跡亭亭,勢參峨嵋,氣凜雪山。蓋官學者,所當臣於下風,以幸教髣髴,而至有未及知者,其不韙如此。真按:疑有誤! 予訪古石類,得秦石犀、石真按:原書即作笋.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35.JPG 真按:unicode字元. 漢石室、石柱、石闕,凡物五。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成績 若犀、笋與柱,無甚損益事,而石闕不朽,真按:疑有誤!-疑為""之訛.然形音皆遠.義則所揣. 則實二人之甘棠也。真按:翁方綱的名利觀 真按:翁方綱重視地方行政 真按:翁方綱重視作者之品格 真按:身後名 于是新都令王君天常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 趣古甚力,得予說,因請大尹莆陽蔡公真按:國無.詞:【大尹】1. 春秋 戰國 官名。《左傳‧哀公二十六年》:“六卿三族降聽政,因大尹以達。” 杜預 注:“大尹,近官有寵者。六卿因之以自通達於君。”《戰國策‧宋策》:“謂大尹曰:‘君日長矣,自知政,則公無事。公不如令 賀君之孝,則君不奪太后之事矣,則公常用 矣。’”2. 新莽 時稱郡太守為大尹。《漢書‧王莽傳中》:“改郡太守曰大尹。”《後漢書‧劉盆子傳》:“ 赤眉 遂寇 東海 ,與 王莽 沂平 大尹戰,敗,死者數千人。”3.對府縣行政長官的稱呼。 韓愈 《唐故朝散大夫董府君墓志銘》:“﹝ 董溪 ﹞選參軍 京兆府 法曹,日伏階下,與大尹爭是非。大尹屢黜己見,歲中奏為司錄參軍。”《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大尹看了,大怒道:‘帝輦之下,有這般賊人!’”《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那 蘇雲 自小攻書,學業淹貫,二十四歲上,一舉登科,殿試二甲,除授 浙江 金華府 蘭溪縣 大尹。” 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俟考 為稚子作屋榜,真按:動詞. 以昭昏昏。真按:翁方綱與王稚子闕 按闕面有隸字三十一,法度勁古,過於鍾梁,闕上下有衣冠鳥獸等象,僅可辨,氣韻精簡,遇於顧、真按:顧愷之-應即此人 陸,并以告來者。真按:翁方綱的隸學 真按:翁方綱的隸書賞鑑學 真按:翁方綱的書畫鑑賞

  右《王稚子闕》之陰,予所見殘拓本,僅存前二行廿三字。今據《蜀都碎事》,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補臨全文於此,此文宋劉涇字巨濟所作,凡楷書十一行,行廿三字。

  “宛邱李昇符、季士宏、鄒詹、權眉、張剛,壬午歲季冬廿四日,龍舒陳公觀此。真按:原書作口不作□,然以義訂以□為是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36.JPG 建中靖國元年,洛陽張戭、岷山張剛、汴西馬中行,同迓大尹清源□□。”

  此在闕上之第三層,周遭行楷橫書,今石已不存。

  “唐安張察先至,□紹興八年秋八□,伯彊□漢同來。”

  此二段在闕上之第四層,今石已不存,一段直書,一段八分橫書。

  “建安吳栻□赴鎮,明年二月,□皆謁漢循吏王□,城東秉同之激□真按:疑有誤!-然原書已如此.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36.JPG

  右一段在闕上第五層之西面,直下行書,今石已不存。

  “若犀、與柱□也,真按:原書即作笋,然與前文不一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36.JPG 于是新都□大尹,莆陽□□。”

  右一段在第五層之北面,直下行楷書,今石已不存。

  以上凡五段,皆後人題字,今并未見拓本。據新城王文簡《秦蜀驛程後記》,真按:王士禛與王稚子闕 補錄於此。乾隆五十年,歲在乙巳,冬十月有五日,北平翁方綱。

注:《蘇齋題跋》卷上(《叢書集成》1613)。

55

跋王稚子闕真按:此篇原書在上一篇之前.沈津何故調動位置?或因資料庫排序然也?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34.JPG

  《王稚子闕》,洪氏《隸續》所錄凡三,真按:洪适 見其第五卷、第十三卷,皆各為之圖,一圖其闕式,一圖其畫像也。又其第二卷,別出洛陽稚子,一題云右“先置洛陽稚子”六字真按:標點不當-『一題云‘右“先置洛陽稚子”六字’』蓋原洪氏書於每條每項會有題名曰「右……」而先置六字,則其題名所指也.既稱洪氏書「一題云」,則「右」字自不應割去.此右字仍應在題中云.此殆不曉洪書著錄之式而但據「六字」二字標點故爾. 其大小與《王稚子闕》相若,而波磔不越乎規矩之外,亦刻於稚子闕上,但殘闕不具,無先後之序。按,真按:原書有偏右謙小.翁少言愚多言予. 此 六字即其額也,不應別出一題,其“置”字,蓋即“靈”字之誤耳。又新城王文簡《秦蜀驛程後記》,詳錄闕上題記之文。按文簡此記,作於康熙三十五年丙子,在 黃子羽為新都令倩工拓碑後之五十三年,而其時不但雙闕俱存,且闕上所刻人物、象、虎、海馬、獅子之形,及逐層後人題記之字皆無恙。真按:翁方綱與王士禛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目錄學 真按:翁方綱與王稚子闕 真按:王士禛與王稚子闕

56

則黃子羽作令時,其完好更可知已。此拓本漫滅太甚,蓋出于拓工之鹵莽,且其上數層之文皆不拓真按:此處與原書文字有異.其上原書有「若州字中直之岐出,河字下點,令字上半,皆屬描失。」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35.JPG 不知是叢書集成本與世界書局此本固有不同,抑沈氏別有所據也? 誠可憾也。真按:翁方綱的嚴謹 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學 然洪氏所得拓本,又在黃子羽之前五百年,而已誤“靈”為“置”,則其石泐已久,又可知也。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考證方法論 前年門人陳和軒燮觀察,真按:陳燮 以拓本相寄真按:世界書局本原書作「前人門人陳和軒觀察入蜀,以拓本見寄」蓋前人為前年之訛.而無燮字.要不叢書集成本有校正,即沈津別有所據矣..○其沈氏末注,非據集成本矣.然則是已經去取乎?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35.JPG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託門人採訪金石 則僅存雒陽令一闕,及陰之二半行耳。然其拓法清楚,轉勝於此本,以是嘆善本之難得,而此冊則雙闕具存,為尤可貴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待擇善本 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真按:翁方綱論善本 予既重感秋盦所獲之不偶,因為臨前人題字於後,而附系以詩。乾隆五十年,歲在乙巳冬十月廿有五日,北平翁方綱。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一卷第1頁。

56

跋三公山碑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142_復初齋文稿(二)\_000240.jpg

  丙申夏,錢塘黃君易以《三公山碑》拓本見寄。真按:黃易 真按:翁方綱與黃易的金石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黃易 按其文略云:“□初四年,常山相隴西馮君到官,承饑衰之後,吏民禱祀,興雲編雨,乃起堂立壇,薦牲納禮,國界大豐,穀升三錢,民無疾苦,長史魯國顏真按:氵□ 真按:□各 五官椽閻□、真按:應係五官掾之訛! 戶曹史紀受、將作掾王□、元氏令茅佳、丞吳音、徒掾□□、戶曹史翟福、工宋高等刊石紀焉。真按:要非工為王之訛,即謂工匠姓宋名高者也. ”與洪氏《隸釋》所載光和四年《三公山碑》不同。光和碑云,常山相南陽馮巡,字季祖。此則云隴西馮君。又其長史、令丞之名皆與此不同,知非一時所立也。黃君之友趙魏者,真按:黃易與趙魏 《通鑒》永初二年,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原稿作通鑑! 真按:資治通鑑 先 零羌寇河內,詔常山作塢堠以禦寇云云。羌傳之文在五年春,非二年也。“初”上一字,隱隱露其下半,諦審當是“元”字。馮君到官,承饑旱之後,乃是元初四年 丁巳之歲,下距光和辛酉乃有六十五年之遠,以此知隴西與南陽非一人也。趙君又謂《嵩山泰寶石闕銘》作於元初四年,此刻當與司篆同時。按《嵩山泰寶石闕銘》 乃元初五年,非四年,而此碑題乃是由篆入隸之漸,減篆之縈折,而為隸之逕直,是大不必以嵩山石闕為徵者也。真按:翁方綱對趙魏金石學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隸書與篆書 真按:翁方綱的隸學與篆學 真按:摘要 碑中有三條云云,與《白石神君碑》同,三條云者,當是茲山之事□,而今莫可考矣。趙明誠云,“三條莫曉何語”,此自是闕疑之義,而洪氏乃引《尚書正義》北條、南條、中條之說以實之,近人刻《金石錄》者,又以為蒙飾之辭,皆非也。真按:翁方綱對洪适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闕疑 真按:翁方綱對趙明誠金石學方法論的評價 觀此益知考古之不可臆斷矣。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有所不為 真按:摘要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闕疑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不妄作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方法-虛衷審定

  錢塘黃小松與予初未相識,乃以元氏《三公山碑》拓本郵書相贈,歐、趙、洪所未見也。賦詩謝之。真按:翁方綱與黃易初識 真按:黃易的交友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交友方法論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一冊第240頁。

56

又跋三公山碑

  小松以託葒谷農部笥河朱兄為題跋,真按:孔繼涵 真按:朱筠 往來數月。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友 真按:翁方綱與黃易.孔繼涵.朱筠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交友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與黃易的交情 今日笥河云,以待他日書跋寄之也。蓋此本留都門月餘,中間又為益都李南磵郡丞借閱旬日,真按:李文藻 真按:李文藻之仕履 凡得閱此者皆金石緣中,與千載上人歡然道舊者。六月朔日,方綱記。真按:翁方綱的緣 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樂趣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友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二冊第350頁。

56

跋嵩山三闕

  右《嵩山三闕銘》,“太室闕”失去後一行,“少室闕”失後三行,“開母闕”失後二行,又自第十一行以下每行失其上半,而裝潢者又誤以“太室”居最後,“少室”居次,“開母”居前,此須改裝作三冊以別之。真按:翁方綱的文獻裝潢學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保護學 然此本是數十年前舊拓本,今日所不可多得者。柏泉雅意篆隸,真按:吳柏泉-其名俟考 尚寶藏之。真按:翁方綱的交友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典藏學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五冊第1354頁。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