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
。」。又曰「漢興,真按:此應係前聞之師之又曰也. 閭里書師合倉頡、爰歷、博學三篇,斷六十字以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為倉頡篇。真按:瀚典作「蒼頡」/新校本漢書/志/卷三十 藝文志第十 - 1721 - 」 此卽所謂倉頡七章、爰歷六章、博學七章者,無所謂倉頡十五篇者也。且此圖於許慎下首列江式,則為《說文》之學者可信莫如式;式論書表曰:「倉頡覽二象之 爻,創文字,用書契,迄於三代,厥體頗異。及宣王太史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同或異,時謂之籀書。其後七國殊埶,文字乖別。秦相李斯作倉頡篇,中車府 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胡母敬作博學篇,真按:胡毌敬?續修四庫本作胡毋敬! 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式之此論亦不言倉頡十五篇也。且即吾衍自言亦曰籀文者,史籀取倉頡形意配合為之損益古文或同或異,則可見大篆與倉頡已異,何況小篆乎
458
?亦未明言所謂倉頡十五篇者何所本也。況許氏字目十四卷,從來著錄家皆謂許氏所撰,未有言其為倉頡者。史皇之時鳥跡初起,真按:國無.詞:【史皇】指 蒼頡 。傳說最早發明文字的人。《呂氏春秋‧勿躬》:“ 史皇 作圖。”《淮南子‧修務訓》:“ 史皇 產而能書。” 高誘 注:“ 史皇 , 蒼頡 。生而見鳥跡,知著書,故曰 史皇 、或曰 頡皇 。” 鄭觀應 《盛世危言‧西學》:“ 史皇 刱文字, 軒轅 製衣冠。” 古文尚始萌芽,何從而有一丄示三之部敘乎?無其部敘,何從而為十五篇乎?此明是誤讀漢志以十五篇妄屬之倉頡,又以倉頡妄屬之許慎,此誠紕謬之極者矣。而可以承許氏之統系乎?真按:翁方綱的文字學 真按:翁方綱對吾丘衍的批評 愚意初疑「統系」二字太大,未可據以摹印繆篆之法當之,然猶未大害也。既而取《學古編》核之,吾衍之言乃直誣許氏若此,則是圖之作,恐須更正。謹此奉覆,請詳擇焉。
459
吳興丁小山見予駮吾子行倉頡十五篇之說,真按:丁杰 真按:翁方綱對吾丘衍的批評 因附論一篇。今錄於此。真按:翁方綱與丁杰 真按:丁杰對吾丘衍的批評
或云《漢‧藝文志》及《說文‧敘》云周宣王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子行所云倉頡十五篇,乃誤記大篆為倉頡耳。真按:吾丘衍之誤 且以《說文》十五卷九千餘字為卽史籀十五篇九千字,乃唐張懷瓘《書斷》語,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是又子行之所本也。曰據《漢‧志》及《說文‧敘》則史籀篇者,周時史官教學童書也。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說文》作吏。漢興,太史試學童法也未嘗言史籀篇九千字也。且《說文》引史篇,如私、匋、奭,明著史篇,則不盡取史篇可知也。張氏誤矣。真按:張懷瓘之誤 況《漢‧志》明云建武時亡六篇矣,故唐元度十體書亦云王莽亂,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 此篇亡失
460
。建武中獲九篇。章帝時王育為作解說,真按:原文作異體【見原文】 所不通者十有二三,今《說文》引王育說者蓋出於此。然則許慎當和帝永元十二年作《說文》,豈得有史籀全書供其采取乎?《說文‧敘》云: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其為博采諸書可見即改倉頡為史籀以為其說本於唐人亦不可通也。真按:不解之處!真按-此處不解句讀. 又觀其建首也云云,其為創造而非因襲可知。又按《說文》皕部奭下注「史篇」。徐鍇曰:「謂史籀所作倉頡十五篇也。」《玉海》亦引之。《繫傳》又以倉頡、真按:說文繫傳 爰歷、博學為三倉,并訓纂為四篇,則益知倉頡無十五篇矣。真按:據原文校注插入.續修四庫本無.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161_復初齋文集\_000453.jpg 又按吾子行之說有數謬:《漢書‧藝文志》倉頡一篇。小注云云。又云倉頡七章者云云。然則倉頡、爰歷、真按:厯-不復一一出校. 博學文字多取史籀
此須全寫為妙。并及《說文》為妙。真按:批語-原在「頡右七章者云」右邊小注!○續修四庫本同.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