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uesday, October 16, 2007

19.方言。分娩。 歐陽山 《高干大》第八章:“ 高生亮 問:‘他那個四媽?是不是 羅志旺 的婆姨?那婆姨要坐了吧?’ 張四海 說:‘不是要坐,夜兒還請了 李向華 去看。聽說是病了。’”20.因為;由於。《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今空 秦國 甲士而專委於我,我不多請田宅為子孫業以自堅,顧令 秦王 坐而疑我邪?”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母好飲 水,嗜魚膾,常以雞鳴溯流汲 ,子坐取水溺死。” 杜牧 《山行》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嚴復 《主客平議》:“時至今日,世變亟矣,外侮深矣,而事之所以至此者,坐師不武、臣不力耳。”21.致;以致。 南朝 鮑照 《觀園人藝植》詩:“居無逸身伎,安得坐粱肉。” 李朝威 《柳毅傳》:“老父之罪,不能鑒聽,坐貽聾瞽,使閨窗孺弱,遠罹搆害。” 朱熹 《齋居感興》詩:“厚味紛朵頤,妍姿坐傾國。”22.無故;自然。《文選‧鮑照〈蕪城賦〉》:“孤蓬自振,驚砂坐飛。” 李善 注:“無故而飛曰坐。” 辛棄疾 《浣溪沙‧贈子文侍人名笑笑》詞:“儂是嶔崎可笑人,不妨開口笑時頻,有人一笑坐生春。”23.正;恰好。 南朝 王筠 《春日》詩:“幽閨多怨思,停織坐嬌春。” 杜甫 《答楊梓州》詩:“悶到 楊公池 水頭,坐逢 楊子 東州 。” 浦起龍 心解:“坐逢者,正值其為州長,非逢於池頭也。” 林逋 《易從師山亭》詩:“西村渡口人煙絕,坐見漁舟兩兩歸。”24.遂;乃。 陳子昂 《秋日遇荊州府崔兵曹使宴》詩:“江湖一相許,雲霧坐交歡。” 白居易 《別元九後詠所懷》:“同心一人去,坐覺 長安 空。” 黃庭堅 《次韻子瞻禱雪唱和》:“生鵝斬頸血未乾,風馬雲車坐相及。”25.漸;將。 南朝 謝朓 《冬緒羈懷示蕭咨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詩:“客念坐嬋媛,年華稍菴薆。” 沈佺期 《和杜麟臺元志春情》詩:“青春坐南移,白日忽西匿。” 陳與義 《游道林岳麓》詩:“山中日易晚,坐失群木陰。”26.聊;且。 孟浩然 《登安陽城樓》詩:“才子乘時來騁望,群公暇日坐銷憂。” 岑參 《使君席夜送嚴河南赴長水》詩:“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辭。”27.空;徒然。 南朝 王融 《和王友德元古意》:“坐銷芳草氣,空度明月輝。” 韋應物 《清明日憶諸弟》詩:“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劉基 《賣柑者言》:“盜起而不知禦,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廩粟而不知恥。”28.殊,非常。 南朝 何遜 《南還道中送贈劉咨議別》詩:“夫君日高興,為樂坐驕奢。” 張九齡 《感遇》詩:“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王安石 《書何氏宅壁》詩:“ 終身幽人約,空對湖山坐惘然。”○此則坐何罪、坐因之義也. 江式;立者,李陽冰;右則二徐、張有;而執卷傴僂於前者為吾衍真按:吾丘衍 豈非以衍作《學古編》溯篆書品目有功於許慎哉?顧有所未曉者。衍之言曰:「倉頡十五篇即是《說文》目錄五百四十字。許慎分為每部之首,人多不知,謂已久滅。又後人并字目為十四卷,以十五卷著序表,人益不意其存矣。僕聞之師云爾。真按:翁方綱之師-此愚誤讀也.詳下自校訂語. 真按:不解之處!真按-不知此師指何師? 真按:原誤讀作翁公自言也.今改斷句,則此僕為吾衍,非為翁矣.「按」以下乃翁公論也.于文義亦較合.則不知此吾丘衍之師為何人矣. 」按:《漢書‧藝文志》「史籀十五篇,倉頡一篇

457

。」。又曰「漢興,真按:此應係前聞之師之又曰也. 閭里書師合倉頡、爰歷、博學三篇,斷六十字以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為倉頡篇真按:瀚典作「蒼頡」/新校本漢書//卷三十 藝文志第十 - 1721 - 」 此卽所謂倉頡七章、爰歷六章、博學七章者,無所謂倉頡十五篇者也。且此圖於許慎下首列江式,則為《說文》之學者可信莫如式;式論書表曰:「倉頡覽二象之 爻,創文字,用書契,迄於三代,厥體頗異。及宣王太史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同或異,時謂之籀書。其後七國殊埶,文字乖別。秦相李斯作倉頡篇,中車府 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胡母敬作博學篇,真按:胡毌敬?續修四庫本作胡毋敬! 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式之此論亦不言倉頡十五篇也。且即吾衍自言亦曰籀文者,史籀取倉頡形意配合為之損益古文或同或異,則可見大篆與倉頡已異,何況小篆乎

458

?亦未明言所謂倉頡十五篇者何所本也。況許氏字目十四卷,從來著錄家皆謂許氏所撰,未有言其為倉頡者。史皇之時鳥跡初起,真按:國無.詞:【史皇】指 蒼頡 。傳說最早發明文字的人。《呂氏春秋‧勿躬》:“ 史皇 作圖。”《淮南子‧修務訓》:“ 史皇 產而能書。” 高誘 注:“ 史皇 蒼頡 。生而見鳥跡,知著書,故曰 史皇 、或曰 頡皇 。” 鄭觀應 《盛世危言‧西學》:“ 史皇 刱文字, 軒轅 製衣冠。” 古文尚始萌芽,何從而有一丄示三之部敘乎?無其部敘,何從而為十五篇乎?此明是誤讀漢志以十五篇妄屬之倉頡,又以倉頡妄屬之許慎,此誠紕謬之極者矣。而可以承許氏之統系乎?真按:翁方綱的文字學 真按:翁方綱對吾丘衍的批評 愚意初疑「統系」二字太大,未可據以摹印繆篆之法當之,然猶未大害也。既而取《學古編》核之,吾衍之言乃直誣許氏若此,則是圖之作,恐須更正。謹此奉覆,請詳擇焉。

459

  吳興丁小山見予駮吾子行倉頡十五篇之說,真按:丁杰 真按:翁方綱對吾丘衍的批評 因附論一篇。今錄於此。真按:翁方綱與丁杰 真按:丁杰對吾丘衍的批評

 或云《漢‧藝文志》及《說文‧敘》云周宣王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子行所云倉頡十五篇,乃誤記大篆為倉頡耳。真按:吾丘衍之誤 且以《說文》十五卷九千餘字為卽史籀十五篇九千字,乃唐張懷瓘《書斷》語,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是又子行之所本也。曰據《漢‧志》及《說文‧敘》則史籀篇者,周時史官教學童書也。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說文》作吏。漢興,太史試學童法也未嘗言史籀篇九千字也。且《說文》引史篇,如私、匋、奭,明著史篇,則不盡取史篇可知也。張氏誤矣。真按:張懷瓘之誤 況《漢‧志》明云建武時亡六篇矣,故唐元度十體書亦云王莽亂,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 此篇亡失

460

。建武中獲九篇。章帝時王育為作說,真按:原文作異體【見原文】 所不通者十有二三,今《說文》引王育說者蓋出於此。然則許慎當和帝永元十二年作《說文》,豈得有史籀全書供其采取乎?《說文‧敘》云:今敘篆文,合以古籀。其為博采諸書可見即改倉頡為史籀以為其說本於唐人亦不可通也。真按:不解之處!真按-此處不解句讀. 又觀其建首也云云,其為創造而非因襲可知。又按《說文》皕部奭下注「史篇」。徐鍇曰:「謂史籀所作倉頡十五篇也。」《玉海》亦引之。《繫傳》又以倉頡、真按:說文繫傳 爰歷、博學為三倉,并訓纂為四篇,則益知倉頡無十五篇真按:據原文校注插入.續修四庫本無.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161_復初齋文集\_000453.jpg 又按吾子行之說有數謬:《漢書‧藝文志》倉頡一篇。小注云云。又云倉頡七章者云云。然則倉頡、爰真按:厯-不復一一出校. 博學文字多取史籀

此須全寫為妙。并及《說文》為妙。真按:批語-原在「頡右七章者云」右邊小注!○續修四庫本同.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