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hursday, October 18, 2007

1007

,唐楷之足錄者。

1007

  跋董文敏臨實際寺碑墨迹

文敏自跋云:「唐時多集右軍書,此實際碑亦〈聖教〉之流韻也。真按:王羲之書法之影響 真按:唐人書法之淵源 」按實際寺碑,僧懷惲行書,真按:百度百科. 初不與懷仁集右軍相涉,真按:王羲之 不知文敏何由而發此論?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的批評 若然,則唐人行書多矣,皆可謂之集右軍乎?昔米海岳少時嘗取晉賢書及六朝書佳者,真按:米芾 翫其體勢,習而效之,謂之集古帖書;此在學人用功自有善為融貫之理。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學習理論 至於品隲碑帖,則言各有當,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思想方法論 不得澷以一語該盡唐人明矣。真按:翁方綱的語意學-戒含混 真按:翁方綱的嚴謹 唐人固無不學右軍者,真按:唐人書法之淵源 然其才力所至,亦各有及有不及,即集書亦豈易言哉真按: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 翁方綱的書學

1007

  跋王仲堪志銘石

1008

唐故監察御史裏行太原王公墓志銘并序,族弟盧龍節度掌書記、監察御史叔平述。真按:王叔平? 公諱仲堪字仲堪,真按:王仲堪 真按:名字同一者 幽州安次縣人。大歷七年進士擢第,充幽州節度參謀,拜監察御史。貞元十三年二月三日卒於使蒲旋役,葬於縣燕夏鄉甘棠原。真按:之異體. 字號 B04113 正字 【薊】艸-13-17 音讀ㄐ|ˋ 釋義 1.菊科薊屬植物的泛稱。大草本,有刺針,葉互生。花頂生,呈穗狀,紫紅或白色,小花圓形。約有一百五十種。  2.地名。唐玄宗開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漁陽,約當今河北省薊縣。  3.姓。如漢代有薊子訓。 尚未用系統字. 其云「我相國彭城郡王任以參佐」者,即幽州節度使,雲居寺碑所稱相國彭城劉濟也。其稱「奉使於蒲」者,河中節度使渾瑊也。碑字鐫勒艸艸。「銘曰」「」字猶見唐以前古意,真按:似作日,故意為使曰形若日也.參見前翁公說. 而著錄金石家無知者。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例 真按:翁方綱金石學的成就 今於京師外城東隅土人得之,石在翰林編修徐松齋真按: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冊)(353 / 966):丁澄、王誠、于安慶、李馥、梁鼎芬、梁巘、劉清.909 / 966)任基振. 無姓徐者也.

1008

  跋楊吳石刻

右楊吳乾貞三年危德興撰〈尋陽長公主墓誌銘并序〉。

1009

尋 陽公主者,楊行密之長女。稱彭城大卿劉公者,其夫也。稱太祖者,卽行密也。稱其母曰「太后王氏」,行密妻朱氏,又渥隆演同母史氏,而王氏不見於史。楊吳四 世凡四十六年,建號者十八年,其稱帝則自乾貞元年丁亥至天祚三年丁酉,僅十一年而已。乾貞之改元在十一月,故此序仍稱順義七年。其又改元太和亦在十一月, 故仍稱乾貞三年也。德興結銜云「將仕郎前福州閩縣丞」,福州保大三年始入南唐,楊氏二十八州內無之,此蓋非楊吳之官矣。行密五代史雖以盜書,然其文與書尚 有唐人遺意。揚州羅兩峰拓此為寄,真按:羅聘 跋而存諸篋。真按:翁方綱與羅聘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1009

  跋吳越鐵券

1010

唐昭宗賜吳越王錢鏐鐵券,二十六行,行十四字,計三百三十二字。後半多剝損。其字畫全者一百四十七耳。第十四字「社稷」自起一行書之,第十九行未足。「顧功」諸書皆作「顯功」,此字尚宜審定。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識字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是券之賜,以旌破董昌功。昌既敗,昭宗以宰相王溥鎮越州,溥請授鏐,乃改威勝軍為鎮東軍,拜鏐鎮海鎮東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尉中書令。券文所以首系新銜也。鏐景福二年拜潤州刺史,故云潤、越等州。《十國春秋》、《輟耕錄》諸書作閩越者誤也。真按:十國春秋之誤 真按:輟耕錄之誤 陶宗儀又謂鏐拜鎮海鎮東節度使在乾三年秋九月,真按:原文缺筆諱. 而以券詞四年秋八月為疑,然鏐拜爵之後,至次年乃被賜券,自是兩事,無足疑者。真按:陶宗儀之誤 鏐之稱天寶元年,在唐天祐五年戊辰,而《輟耕錄》亦未之詳考也真按:十國春秋之誤

1011

。券字以嵌金,故不可拓。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學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 第一行末「朔」字右半已闕,即明高帝以佩刀剔去者。海鹽張芑堂手摹其文見示,為書於後。真按:翁方綱與張燕昌

1011

  跋王審知碑

唐天祐三年以朱全忠奏,賜立王審知祠而勒之碑。為其文者,禮部侍郎于兢也。碑所稱「天下兵馬元帥太尉中書令梁王」即全忠也。其云「乾三年僕射遘疾,真按:原文有缺末筆諱. 且付公以戎旅。」吾友錢少詹大昕据此以正《舊唐書‧昭帝紀》乾寧四年四月加王潮檢校右僕射之誤。真按:翁方綱與錢大昕 真按:錢大昕 然《新唐書‧昭帝紀》乾寧四年十二月丁未,威武軍節度使王潮卒,正與潮傳、方鎮表合,而《通鑑》王潮之授節度亦在三年九月。此條當以史為正,不得概信金石文以史也真按:真按:本書有駁亦有駮.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史學 真按:錢大昕之誤 翁方綱與錢大昕

1012

。又吳任臣《十國春秋》載審知之立在光化元年三月,亦與史暨錢昱所撰廟碑合。錢昱碑云:公躬受遺言式俟朝命。明年春,帝恩遠降,人欲是從真按:謂眾望所歸也.從,歸也;人欲,眾望也.以人為民,唐諱也. 而少詹謂立於乾寧三年尤誤也。真按:錢大昕之誤 是碑自王象之外著錄金石家罕有及之者。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目錄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史學 象之碑目誤為乾寧三年。其敘審知德政頗翔實,真按:王審知 而審知不敢僭號,性儉約,嘗沮絕奇貴之獻,又取酒庫酢袋以補袴,此則與其忠戴唐室之意相表裏,而碑所載猶未之備也。歐史以盜賊目之,真按:新五代史 蓋與斥錢鏐盜販之意同,而如此豐碑至今完好,世竟罕有著其文者。真按:翁方綱對歐陽修的批評 乾隆四十三年八月七日,鉛山蔣翰林士銓真按:蔣士銓 光州吳太常玉綸真按:吳玉綸 商邱陳翰林崇本真按:陳崇本 錢塘吳翰林錫麒真按:吳錫麒 新安程翰林晉芳真按:程晉芳 集方綱齋,同觀拓本,賦詩紀之真按:真按:翁方綱作品編年 翁方綱交友資料

1013

,而方綱為考其槩云。真按:翁方綱的著作方法論-著作目的論

1013

  跋平百濟碑

平百濟國碑銘,唐顯慶五年庚申八月,陵州長史判兵曹賀遂亮撰,洛州河南權懷素書。蓋因百濟阻新羅貢道,唐遣左武大將軍蘇定方等討平之。真按:衞 刻石紀功建塔於白馬江上。碑高五尺二寸,闊四丈六尺二寸,文凡百十八行,今尚存千六百餘字。大楷。在唐初尚存古隸遺意,不落薛、鍾諸家以後。真按:薛稷、鍾紹京 海東石墨此為最近古者矣。真按:翁方綱的書法鑑賞

1013

  新羅藏寺碑殘本跋真按:國:鍪  部首 金 部首外筆畫 9 總筆畫 17 注音一式 ㄇㄡˊ 1. 古代的一種炊具。廣雅疏證˙卷七下˙釋器:「鍪,釜也。」 2. 古代士兵所戴的頭盔。戰國策˙韓策一:「甲﹑盾﹑鞮﹑鍪﹑鐵幕﹑……,無不畢具。」 詞:鍪1 mu ㄇㄡˊ〕 〔《廣韻》莫浮切,平尤,明。〕 亦作“ 2 ”。 1.古代炊器。似釜而反唇。流行於 代。《急就篇》卷三:“鐵鈇鑽錐釜鍑鍪。” 顏師古 注:“鍪,似釜而反脣。一曰鍪,小釜類,即今所謂鍋。”2.古代戰士戴的頭盔。《新唐書‧儀衛志上》:“次左右武衛白旗仗,居驍衛之次,鍪、甲、弓、箭、刀、楯皆白。” 趙雄 《韓蘄王碑》:“狻猊之鍪,連鎖之甲。”參見“ 鍪甲 ”。3.形似頭盔的帽子。《荀子‧禮論》:“薦器則冠有鍪而毋縱。” 楊倞 注:“鍪,冠,捲如兜鍪也。”《淮南子‧氾論訓》:“古者有鍪而綣領以王天下矣。” 高誘 注:“古者,蓋三皇以前也。鍪,頭著兜鍪帽,言未知制冠也。” 【鍪甲】盔甲。《隋書‧長孫平傳》:“會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戲,畫衣裳為鍪甲之象。”《花月痕》第五十回:“這日又是兩下酣戰,都脫了鍪甲,去了兵器,下馬較起拳來。”

右新羅鍪藏寺碑,其國臣金陸珍為中宮造像作碑。殘闕不具歲月

1014

。《舊唐書‧新羅傳》:「新羅王敬信貞元十四年卒,其子先敬信亡,立其孫俊邕為王。十六年,俊邕卒。永貞元年,冊其子重興為王。元和四年,遣使金陸珍來朝貢。」即此碑係銜者也。真按:前多作系銜. 鍾廣漢《建元考》證之,真按:鍾淵映 敬 信在位十三年,重興在位十二年,惟俊邕在位止二年,故此碑有「享國不永」之語,是此碑為俊邕立也。又按貞元十六年冊俊邕母申氏為太妃,妻叔氏為王妃,則此 碑所謂中宮者,即王妃叔氏也。元和三年,遣金力奇來朝,力奇上言「貞元十六年奉詔冊故主俊邕為新羅王,母申氏為太妃妻、叔氏為王妃冊,使韋丹,至中路,知 俊邕薨,其冊卻迴在中書省。今臣還國,伏請授臣以歸。」勅金俊邕等冊宜令鴻臚寺於中書省受領至寺,宣授與力奇,令奉歸國

1015

。是以明年即遣金陸珍入朝也。據此則此碑是俊邕卒後,其王妃為造佛像,資冥福者,當即此時所作也。碑行書,雜用右軍蘭亭及懷仁大雅所集字,蓋自咸亨、開元以來,唐人集右軍書,外國皆知服習,而所用蘭亭字皆與定武本合,乃知定武本實是唐時禁中所刻,真按:據原文右旁校注插入.續修四庫本無. 因流播於當時耳。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 真按:翁方綱的蘭亭學

1015

  新羅雙谿寺碑跋

新羅雙谿寺真鑒禪師碑銘,大中四年崔致遠撰并書。崔致遠字孤雲,登唐制科,官侍御史。後歸海東入伽山以終。真按:unicode字元.異體字字典人部九畫似無之. 真按:崔致遠-傳記資料 據鄭麟趾高廉史致遠入唐時年十二,此碑所記真鑒禪師俗姓崔氏

1016

,其入唐時亦年十二也。致遠於東國以文學著稱。真按:詞:【東國】1.東方之國。上古指 徐夷 等國。《國語‧吳語》:“昔 楚靈王 不君……踰諸 而圖東國。” 韋昭 注:“東國, 徐夷 。”《史記‧孟嘗君列傳》:“其攻 也,欲王之令 楚王 割東國以與 ,而 楚懷王 以為和。” 張守節 正義:“東國, 徐夷 。”《文選‧陸機〈演連珠〉》:“是以三卿世及,東國多衰弊之政;五侯並軌,西京有陵夷之運。” 李善 注:“東國,謂 也。”近代多指 中國 以東的 日本 朝鮮 等國。 王韜 《<三島中洲文集>序》:“東國於二十年間維新建治,政令一更。”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八‧朝鮮采風錄》:“命一等侍衛 狼曋 ,頒 孝昭皇后 尊謚于 朝鮮 ,因令采東國詩歸奏。”2.東部地區。 春秋 時指 楚國 東部的 鍾離 州來 等地。《左傳‧昭公四年》:“ 然丹 州來 。東國水,不可以城, 彭生 之師。” 楊伯峻 注:“ 以東部地區為東國, 鍾離 州來 以及 皆東國地邑。”3.指東都 洛陽 。國,都城。《書‧康誥》:“ 周公 初基,作新大邑於東國 。” 三國 曹植 《怨歌行》:“待罪居東國,泫涕常流連。” 盧照鄰 《秋霖賦》:“別有東國儒生,西都才客。” 何景明 《寡婦賦》:“從子遨遊,涉 兮;改轍東國,逾 梁兮。”4.猶東方。指 亞洲 。一說,指 中國 毛澤東 《念奴嬌‧崑侖》詞:“一截遺 ,一截贈 ,一截還東國。” 此碑「愍」、「」皆闕避唐諱,真按:冺 正楷在柳公權、裴休之間,亦略帶行押體。真按:國無.詞:【行押】書體名。行書的別稱。《魏書‧崔玄伯傳》:“尤善草隸行押之書,為世摹楷。” 曾慥 《類說》卷五八引《書法苑》:“ 鍾繇 有三體:一曰名石,謂正書;二曰章程,謂八分書;三曰行押,謂行書。”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小楷不易工,即 米元章 ,亦但能行押。” 真按:史諱-避諱學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