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Thursday, October 25, 2007

39

。一壺九華竟誰得,十年萬里非世緣。三兩黃鸝要領取,千峯陣馬紛洄沿。且來蘇齋鑒真面,嵩陽帖巳昬粉箋。今年謀作畫卷供,雲龍山下烹惠泉。真按:翁方綱向人求畫 真按:翁方綱與蘇軾 二鶴亭邊想醉筆,亦似醉吟姑孰篇。枯株蒼茫亘天地,此腕氣可迴山川。留影又著蘇齋壁,夜潮夢艤浮玉船。秋光八月蕩瑤海,雨餘叅透梅子禪。

39

   歐陽文忠手帖用李茶陵韻二首啟:真按:歐陽修的書法 真按:翁方綱與歐陽修 真按:翁方綱與李東陽 真按:歐陽修 多日不相見,誠以區區見發言曾灼艾,不知體中如何。來日脩偶在家,或能見過。此中醫者常有頗非俗工深可與之論搉也。真按:原愚誤讀作「此中醫者常有頗,非俗工深可與之論搉也。」。今正。亦有閑事思相見。不宣。脩再拜學正足下。廿八日。

圓整何如方闊難,且休擬泝急流灘。真按:翁方綱的書學 清眸豐頰人千載,漫作三公面首看。

巉天廬岳碧峯孤,揖讓商文見典謨。夢寐開筵當六月,篆煙得似此書無?予在江西三年,每於六月廿一日擬作公生日而未果也。真按:翁方綱幫歐陽修過生日 真按:翁方綱在江西學政 真按:歐陽修的生日

39

   蘆鴈圖為兩峯題所藏高麗人畫二首真按:真按:翁方綱與韓國人 真按:羅聘的收藏 真按:羅聘與韓國人 翁方綱與羅聘

雲影蒼茫極海東,秋生詩思淡空濛。無人態誰傳得,真按:原作似冣之異體. 真按:原作似冣之異體.蓋本卷皆將作此體矣. 只有昬陰襯蓼紅。

花之老衲墨叅禪,真按:羅聘 渚意料量接遠天。記取城南齋十笏,窻光對拭海苔箋。兩峯自號花之寺僧。真按:重出,重複,

39

   白庵石湖課耕圖真按:真按:吳照 翁方綱與吳照

范公昔築農圃堂真按:范成大- 石湖水遶楞伽房。千巖觀下秋雨白,迤三萬頃皆湖光。迢迢松陵接孤塔,一螺墨點崑峯蒼。後來借屋雅宜子真按:王寵-疑指此人.然前既指范石湖,此恐非也.或由後來而及明時事耶? 偕遊彭陸陳與湯。一翁二季文氏真按:文徵明-疑指此人.若係范成大事則前陸乃陸游耶?此則非徵仲矣!○下文茶磨峯可徵乃徵仲仲子文嘉也. 真按:原作似冣之異體. 茶磨峯頂招晚涼。真按:前有〈文文水石湖圖歌(并序)〉提及「休承畫時淚俱下,況展遺墨臨風前。茶磨峯影峭半幅,雅宜書屋留數椽。尚論吳門職風雅,締交文字惟山川。」則乃王雅宜無誤矣. 真按:文嘉 廿年先後富詶唱,幾箇農圃專江鄉。田歌知田蓋不偶,吳船吳錄所未詳。吳郎生長麻源谷,真按:吳照之家世 真按:吳照的家鄉 胷中梨棗日滌場。偶來湖山山寺下,溯洄憑弔范與王真按:范成大、王寵-以詩意觀之應即此二人也. 六年詩就一日畫,畫家元暉繼阿章。真按:米友仁與米芾 一揮尺幅出意表,灣渠煙柳曠渺茫。空光白鳥點下上,真按:不錯的構思! 澄虛一碧無四旁。卻將楞伽偈子,真按:眞 付與小筆題練塘。石圍湖水寺圍石,渾以雲氣為僧廊。衡山當日此題扁,真按:文徵明-此則徵仲明矣! 淳熙想像初上梁。指與吳郎課耕處,且問僧買漁家莊。但恐此計非一緒,耕耶漁耶何日償。真按:翁方綱的愛用句式 珍重羅家名父子真按:豈前一首之羅聘耶? 為爾淺暈皴丹黃。直欄橫彴不虛設,藥爐禪榻堪深藏。安置中間室十笏,可理六義窮三倉真按:國:三倉 注音一式 ㄙㄢ ㄘㄤ 書名:(1)漢併合李斯倉頡篇﹑趙高爰歷篇﹑胡母敬博學篇,所成的書。共三千三百字。(2)魏晉間併合李斯倉頡篇﹑揚雄訓纂篇﹑賈魴滂喜篇所成的書。共七千三百八十字。 詞:【三倉】1.古字書名。 初,合 李斯 《倉頡篇》、 趙高 《爰曆篇》和 胡母敬 《博學篇》為一書,稱“三倉”,亦統稱《倉頡篇》,凡三千三百字。 時,又以 李斯 《倉頡篇》為上卷, 揚雄 《訓纂篇》為中卷, 賈魴 《滂喜篇》為下卷,合為一部,參閱《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一》。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雜說》:“硯冰釋,命幼童入小學;學篇章……篇章謂六甲、九九、《急就》、《三倉》之屬。” 錢謙益 《識字行》:“人生識字只兩個,何用三倉四部盈箱笥。”2.指儲糧之太倉、 石頭 倉、常平倉。《梁書‧陳伯之傳》:“臺家府庫空竭,無復器仗,三倉無米,東境饑流,此萬代一時也,機不可失。”《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倉,太倉、 石頭 倉及常平倉。” 定許覃溪共分席,魯家仲叔皆聯牀。真按:魯肇光、魯嗣光-應指此二人. 真按:翁方綱與吳照 亦有君家蘭雪輩,晨夕所得盈奚囊真按:國無.詞:【奚囊】 李商隱 《李長吉小傳》:“每旦日出,與諸公游,恒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後因稱詩囊為“奚囊”。 樓鑰 《山陰道中》詩:“奚囊莫怪新篇少,應接山川不暇詩。” 柳貫 《夜行溪谷間梅花迎路》詩:“正為先生行役苦,故留皴玉薦奚囊。” 陳夢雷 《贈秘書覺道弘五十韻》:“彩句奚囊滿,牙籤鄴架盈。” 真按:吳照與吳嵩梁 禽魚煙月誰管束,籤玉軸非絲簧。真按:有異體. 借爾栖遲過十載,師友主都兩忘。真按:賔 如此課耕世亦少,致能雅宜讓未遑。真按:王寵 真按:范成大、王寵 他山攻錯石千仞,蒹葭白露水一方。真按:翁方綱交友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論學 但持此卷作息壤,青天明月對羽觴。空山雨雪感江海,黃昬浮動梅花香。

39

   黃文節二帖墨蹟一云:庭堅頓首承示諭,真按:黃庭堅交友資料 真按:黃庭堅的書法 數往助崇德姨母,此蓋公孝友之素,仕宦所得,惟此而已。其餘亦何足道耶?願數顧省,立則參於前,在輿則倚於衡也。庭堅頓首。五鼓起迎駕,作此書極草草也。真按:黃庭堅與皇室 一云:昨夕赴君宜家飲,為諸子虐酒真按:國無.詞無.按此應即今所謂灌酒者也. 大醉不能語。今日頭猶岑岑未醒。真按:國:岑岑 注音一式 ㄘㄣˊ ㄘㄣˊ 煩悶的意思。漢書˙卷九十七˙外戚傳上˙孝宣許皇后傳:「我頭岑岑也,藥中得無有毒?」 詞:【岑岑】1.脹痛貌。《漢書‧外戚傳上‧孝宣許皇后》:“我頭岑岑也,藥中得無有毒?” 顏師古 注:“岑岑,痺悶之意。” 劉禹錫 《鑒藥》:“逮再餌半旬,厥毒果肆,岑岑周體,如痁作焉。” 范成大 《初發桂林》詩:“我亦頭岑岑,中若磨蟻旋。” 葉聖陶 《隔膜‧小病》:“周身都像收縮攏來,腦子又岑岑地發脹。”2.高貌。 白居易 《池上作》詩:“ 華亭 雙鶴白矯矯, 太湖 四石青岑岑。” 歐陽修 《梅主簿》詩:“玉山高岑岑,映我覺形陋。” 劉基 《述志賦》:“山岑岑以蔽天兮,水淼淼而不可窺。”3.沉沉,深沉。 劉基 《蝶戀花》詞:“春夢岑岑呼不起,草綠庭空,日抱嬌鶯睡。” 夏言 《浣溪沙‧春暮》詞:“庭院沈沈白日斜,綠陰滿地又飛花,岑岑春夢繞天涯。” ○按:此即酲也! 淨人頗能道吾友過飲之詳,感愧感愧。經昔百福今早不須喫粥便告過此同一鉢飯,真按:火賛-以音辨,疑即爨之異體. 仍攜新斵七絃來一洗病真按:國:耳  部首 耳 部首外筆畫 0 總筆畫 6 注音一式 ㄦˇ 1. 人及動物的聽覺器官與平衡器官。可分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 2.凡器物兩旁附有以便於提攜的把手均稱為「耳」。易經˙鼎卦˙六五:「鼎,黃耳金鉉。」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有雉登鼎耳雊,武丁懼。」 3.形狀像耳朵的東西。如:「木耳」﹑「銀耳」。 4.姓。如明代有耳元明。 5.二一四部首之一。 6.聞﹑聽。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大夫,晉重列也。今無功而受,非晉臣之意,君其耳而未之目邪?」漢書˙卷九十七˙外戚傳上˙孝景王皇后傳:「又耳曩者所夢日符,計未有所定。」 7.位於句末,表決定的意思。相當於「矣」﹑「了」。史記˙卷一一○˙匈奴傳:「且所給備善則已;不備,苦惡,則候秋孰,以騎馳蹂而稼穡耳。」 8.位於句末,表限制的意思。相當於「而已」﹑「罷了」。論語˙陽貨:「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詞:耳1 〔r ㄦˇ〕 〔《廣韻》而止切,上止,日。〕 1.耳朵。人與哺乳動物的聽覺和平衡器官。《詩‧小雅‧無羊》:“爾牛來思,其耳濕濕。”《孟子‧梁惠王上》:“聲音不足聽於耳歟?” 蘇軾 《東坡志林‧龐安常耳聵》:“吾與君皆異人也,吾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非異人乎?” 田漢 《麗人行》第一場:“好,休息一會兒吧,這叫‘耳不聽為凈’。”2.像兩耳分列兩旁之物。3.指位置在兩旁者。如:耳房;耳門。4.指形狀如耳的食物。如:木耳;銀耳。參見“ 耳菜 ”。5.穀物經雨所生的芽。 張鷟 《朝野僉載》卷一:“秋甲子雨,禾頭生耳。” 五代 李建勛 《間出書懷》詩:“溪田雨漲禾生耳,原野鶯啼黍熟時。” 馮桂芬 《林文忠公祠記》:“癸巳秋冬之交,累月陰雨,禾不得刈,皆生耳。”6.聽到;聽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君其耳而未之目耶?” 歐陽修 《贈潘景溫叟》詩:“通宵耳高論,飲恨知何涯。” 蒲松齡 《聊齋志异‧阿寶》:“翁素耳其名,而貧之。” 魯迅 《墳‧人之歷史》:“則 中國 抱殘守闕之輩,耳新聲而疾走。”7.附耳而語。8.連詞。表示轉折,相當於“而”。 賈誼 《治安策》:“故化成俗定,則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9.語氣詞。表示限止語氣,與“而已”、“罷了”同義。《論語‧陽貨》:“子曰:‘二三子! 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柳宗元 《三戒‧黔之驢》:“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 沈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月本無光,猶銀丸,日耀之乃光耳。” 郭沫若 《游大理‧負石觀音》詩:“ 觀音 之說附會耳,只表人民愛國心。”10.語氣詞。表示肯定語氣或語句的停頓與結束。《荀子‧天論》:“君子小人之所以相縣者在此耳!”《史記‧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 者,國士無雙。” 南朝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 戴安道 年十餘歲,在 瓦官寺 畫, 王長史 見之,曰:‘此童非徒能畫,亦終當致名,恨吾老不見其盛時耳。’”11.姓。 洪熙 中有 耳元明 2 rn ㄖㄥˊ〕 〔《集韻》如蒸切,平蒸,日。〕 見“ 2 ”。 ○以翁詩觀之,此蓋作本義耳朵也. 如何如何。庭堅拜手德輿賢友足下。東坡諸書一借真按:原作重文符號(上下二點). 真按:黃庭堅與蘇軾

前帖錄卞後藏真按:卞永譽 真按:吳升-應即此人,見翁〈吳氏書畫記序〉. 吳真卞偽有是夫。卞錄之偽偽在印,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