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October 21, 2007

202

  《清和帖》。“適知”,“知”字頭出而腳輕,施釋作“知”是也。“復得南后問不想二庾速王”,此“王”字或作“至”,未必然也。“長就令人邑邑想無所至”,此是“至”字。此帖虛舟疑之,米云真。真按:王澍的碑帖鑑定學 真按:米芾的碑帖鑑定學

  《追尋傷悼帖》。米云:“此子敬代父書。”長睿云“非也”。真按:黃伯思對米芾的訂正 真按:米芾之誤 真按:米芾對王獻之書法的鑑定 字勢圓緊,既非獻之體,而中云“吾老矣,餘願未盡,惟在子輩耳”。大令壽四十三,無子,與此不合。按右軍七子,元之早卒,當是元之卒時語。真按:黃伯思對王羲之書法的鑑定 真按:黃伯思對王獻之書法的鑑定 “但有考塞”,劉、施作“毀”,顧、王作“酸”。真按:疑有誤! 虛舟云:“此帖雖稍縱,要與《旦極寒帖》皆是右軍極筆。”

  《追尋傷悼帖》“心”字不見左邊一點,非裝裱所失也。馮氏《快雪堂》所摹此帖,是即《大觀》真本,而此處泐勢宛然,足為左券矣。丁未春三月十九日,袁州試院識。真按:翁方綱在江西學政的日子

  《快雪》“心”字,左邊泐勢雖同,然以劉雨若之精心巧匠,力追古人,幾無毫髮差矣。真批:此句似不太通. 真按:翁方綱對劉光暘的評價 而今日細對《旦極寒》、《建安》、《追尋》三帖,乃覺《大觀》真本元氣渾淪,不可幾及也,何啻親遊山陰棐几間矣。癸亥秋七月四日,方綱識。

  王虛舟云:“《追尋傷悼帖》一旦‘尖’之是‘哭’字真按:標點疑有誤! 或作‘尖’,非。《快雪》作‘尖’字尤非。”今按《快雪》刻本,初未嘗作“尖”字,蓋中間穿上之長筆,上半微有斯□爾真按:疑有誤!-疑有識錯字. 今得此《大觀》原拓本,正與《快雪》足相印證,真按:翁方綱對馮銓快雪堂法書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的鑑定方法-不同帖間的比對 信知此為《快雪》所祖,而涿鹿馮氏所藏《大觀》初拓本與此本無二也。壬寅七月廿日,方綱識。真按:馮銓與大觀帖 真按:馮銓快雪堂法書與大觀帖的比對 真按:翁方綱論馮銓快雪堂法書之成書

  觀虛舟誤辨“尖”字,知虛舟未見《大觀》真本也。所稱華亭墨王之拓,則壇長固未推為至矣。甲辰午日。

  亦非也,無奈虛舟不細心耳,觀其誤認“亮”字,即知其不可信。秋八月廿九日。真按:翁方綱對王澍書學批評的修正 真按:翁方綱對自己說法的修正 真按:王澍治學的毛病 真按:王澍粗心大意

  山谷云:“《服散帖》省卿書,但有酸塞。”

  《不得臨川問帖》。姜白石云:真按:姜夔論王羲之書法 “右軍嘗為臨川,故其別帖云僕有至臨川意也。真按:王羲之之仕履 ”庾敳,字子嵩真按:庾敳 黃云與右軍不同時,真按:黃庭堅-應即此人 然此言其子耳。此帖,虛舟云偽,米云真。真按:王澍的碑帖鑑定學 真按:米芾的碑帖鑑定學

  《知庾丹陽帖》。此帖見張彥遠二王書語,《淳化》無之。“差”字首二點,《寶賢》作橫畫,真按:寶賢堂帖 真按:寶賢堂集古法帖 誤也。真按:寶賢堂帖之誤

  《袁生帖》。顧云“未”字,《閣》本不出頭,當是“樂”字。按《閣》本,此字出頭,顧誤也。此帖真跡相傳在錫山華氏,刻於《真賞齋帖》,虛舟極推之,以為模拓精良,在《淳化》上。又謂從儼齋司農借觀真跡,真按:王澍與王鴻緒-此可證前標點之誤也。「往見儼齋大司農家《大觀帖》數本」 與《真賞》不差毫髮,而《真賞》刻之火前本,真按:真賞齋帖 真按:真賞齋帖的版本 今未見也。白石云:“二謝安、真按:謝安.謝萬 真按:謝安.謝萬 袁或謂袁宏,或是陳郡袁嶠之,與右軍、謝萬同讌曲水者也真按:蘭亭集參與的人員 ”壬寅九日。真按:疑有誤! 米云真。

  《袁生帖》“吾”字,今以欽定本驗之,正與此合,足證《淳化》原本不誤。

  董氏《鴻堂》所摹《澄清》卷內《袁生帖》“重”字上筆連下處,尚與《大觀》相近,不甚離開,董摹雖不工,要見原本不誤也。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戲鴻堂法帖的批判 真按:董其昌治學的毛病

  明晉藩《寶賢堂帖》,亦從《大觀》摹出者,此“重”字亦是如此,總之起筆不斜注耳,極為可據。甲辰九月始以內府本對正,詳前一條矣。真按:翁方綱利用內府藏書的情形

  癸卯正月,始見真賞齋火前本,真按:翁方綱過眼錄-經眼錄 真按:翁方綱所見真賞齋帖的版本 真按:真賞齋帖的版本 虛舟推其所刻《袁生帖》勝《閣》本者也。今細校之,惟“江”字末筆有中斷痕,具頓挫之致,勝於《淳化》、《大觀》矣

203

。至“湯”字末筆大轉折處從左起筆,太露鋒穎,不及《大觀》之圓渾也。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渾圓 至於“孝”字之“子”,真賞齋火后本通作圓轉,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前作真賞齋火後本! 不 若火前本之清晰有力,然較之《大觀》本,終覺神理減削,且《大觀》此處雖若出於二筆,而神理不斷。《真賞》則竟似斷接另起者矣。此“洛”、“孝”二字,肅 府本雖亦近之,而皆不免稍弱耳。“為”字末筆迴扣向內,而《真賞》此處較之《大觀》,則神氣若不足者。“吾”字起筆,則惟《大觀》此處尚似,與中間直筆相 連屬,蓋墨跡此間褚色輕虛,微有似於斷續,而諸本皆沿摹致誤。《真賞》前後本皆不若《大觀》之得其真,以此推之,則所謂宣和泥金書簽之本,猶非真跡矣。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不同帖之間的比對 上元前二日晨起,天作輕陰,記此。真按:翁方綱早起 真按:翁方綱記天氣 真按:古代天氣資料

  《想小大皆佳帖》。“知”,真按:賔中从尸,無中豎也。下同. 劉、顧皆作“■”。

  《大觀》真本,每至石邊破損處尤可愛,新安汪氏本、涿鹿馮氏本皆是如此。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的鑑定方法-石邊破處 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勿以為殘拓而易視之也

  顧汝和惟記第二卷《宣示帖》耳。真按:顧從義-此前所謂顧者,應即此人也. 真按:顧從義與大觀帖 蓋《大觀》真本石邊皆有之,他卷此第三行右邊“臣張珪以二卷《郗愔帖》、五卷《宋儋帖》審對不差”,多磨去不見耳。真按:標點疑有誤!

  劉、顧作“然”,虛舟作“扶”。“嘔食不已至足言年衰疾久亦非可倉卒大都轉差為慰,以大近不復一服散常將陟厘也,此藥為益如君告。”真按:疑有誤!-亂七八糟,文不及義.「厘」疑又為簡化誤也.原豈作釐?

  虛舟云“示”字右點多一曲,“如”字亦有失筆,今《淳化》、《大觀》皆不若虛舟所言也。米云真。

  《太常帖》。“領軍”,顧作“領”是。

  司州比為《平復》真按:標點疑有誤!-“司州比為平復”. 顧作“以”,虛舟作“比”,“慶慶可言餘顏顏皆佳大奴以還吳也”,“以”一作“比”,虛舟作“以”。米云真。

  嘉禾周山茨前數日見退谷所跋《澄清堂帖》,真按:周升桓 真按:孫承澤 真按:周升桓與澄清堂帖 真按:孫承澤與澄清堂帖 嘆為天下法帖之冠,今午來吾齋,出此帖與之對看,乃咋舌嘆服世所希有云。癸卯十一月九日,張石公、江秋史、宋芝山來同賞。覃溪記。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周升桓 真按:翁方綱與澄清堂帖 真按:翁方綱與張塤.江德量.宋葆淳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友

  適《太常帖》在《澄清堂帖》第一卷甲一《大王帖》之第一帖。

  癸卯十一月,復借《澄清堂帖》來細對之,真按:翁方綱與澄清堂帖 真按:翁方綱向人借閱 如《建安》、《靈柩帖》“苦”字草頭下接橫畫,是逆折得勢,《聖教》可驗也。《澄清帖》失之已甚。真按:澄清堂帖 又《司州帖》“私福”二字摹失,與《淳化》同是《澄清》不得與《大觀》抗論明矣。真按:斷句之誤-又《司州帖》“私福”二字摹失,與《淳化》同,是《澄清》不得與《大觀》抗論明矣。 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與澄清堂帖.淳化閣帖的比較研究 真按:翁方綱對澄清堂帖的批評

  《澄清帖》三本,皆右軍書,鈎摹之妙,如頰上益三毫,真按:翁方綱的愛用典故-蘇軾畫像也.○讀下文,此應係孫承澤語也。 帖至此,天下之能事畢矣。真按:沈津斷句之是處 戊戌六月中伏退翁。真按:孫承澤與澄清堂帖 右吾鄉孫退谷跋《澄清堂帖》,此《澄清》三卷,予嘗獲觀,雖亦宋拓,然尚不及此《大觀》殘本,足當此評也。真按:翁方綱的碑帖鑑定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不耳食-不拿耳朵當眼睛 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與澄清堂帖.淳化閣帖的比較研究 真按:目驗-不耳食

  《司州帖》。去無期也。米云此帖真。虛舟云:“‘得犬等書’,古人書‘犬’字,多以右肩上點連畫并書。”真按:王澍的金石識字學

  《司州帖》“私福”二字,可據以辨驗《淳化》之真贗,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字體筆畫 真按:翁方綱對淳化閣帖的鑑定方法 不特《大觀》本也。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的鑑定方法-不同帖間的比對 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的鑑定方法-字體筆畫

  御府畢士安本《司州帖》“因書”字,書中間直畫,逆折相連,今肅府本竟成斷住另起之勢矣。此與畢士安本相合。

  虛舟云:帖末“太宰中郎”四字,當是署所與書人款,如山陰張侯、謝二侯之類,右軍帖多有之。真按:翁方綱的碑帖文例 真按:王澍的碑帖文例 真按:王澍的碑帖文例-王羲之帖例

  《得里人書帖》。“近因得里人書,想至知故面腫,耿耿,今差不?吾比日食意如差真按:沈津識字誤-疑此當作「吾比日食意始差」也,始如二字行草近。愚昔亦常誤判云. 而髀中故不差,以此為至患,至不可勞力數字令弟知問耳真按:疑有誤!

204

。”“髀”或作“骭”。米云真。

  《■患帖》。米云偽。虛舟云:“筆雖稍縱,然故清古,與卷前諸偽帖不同,殆亦唐人假筆臨仿者。”

  《想弟帖》。“想弟必有過,理得蹔寫懷,若此不果,復期欲難冀真按:疑有誤! 臨書多嘆,吾不復堪事比成。此書。便大頓。真按:疑有誤!-若字無誤,疑當讀作「吾不復堪事。比成此書,便大頓。」 ”“復”字、“便”字左半,《淳化》本皆太著跡,不若此之自然也。虛舟云偽,米云真。真按:王澍與米芾 真按:王澍與米芾鑑定碑帖真偽的不同

  《節日帖》。此與下一帖,長睿云:“二帖結體雖疎,詞筆皆有王氏風氣,殆是唐人縱筆臨仿,非模拓也。”米云:“已下三帖偽。”

  念君增傷災雨。

  《僕可帖》。

  《定聽帖》。第三字“他”,此拓人旁最分明,《淳化》、《肅》本幾成水旁矣。真按:翁方綱對人字旁字與水字旁字的識別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識字學方法-碑以證碑-不同碑帖間的比對

  《適重熙帖》。“悵平不立,向不說說重文若熙。得勉真按:疑有誤! ”虛舟作“得雲”。真按:簡化字之礙讀也!-疑為得云之訛! 此當是重熙假節鎮下邳後書。荀侯真按:荀羨 荀羡也。真按:荀羨 顧云:“重熙真按:郗曇 郗鑒子。曇,字也。真按:斷句之誤-重熙,郗鑒子曇字也。乃下文有『重熙,郗曇字。』也未對照? 羲之妻鑒女,重熙之姐也。真按:王羲之之家世 時北中郎將荀羡有疾,朝廷以曇為羡軍司加散騎常侍真按:疑有誤! 頃之羡徵還,除曇北中郎將,都督徐兗青揚諸軍事鎮下邳右軍意不欲之故”云云也。真按:斷句可議者-未斷句,是有疑乎?寧其闕疑,不忍厚責也。愚意以為『都督徐、兗、青、揚諸軍事,鎮下邳,右軍意不欲之,故云云也。』故云云者,謂所以如此如此說也,指代所論帖之本文,非…刪節號之云云也。 米云真。白石云:“右軍暮年筆。”

  “說”下復有“說”字,此紙邊二小點尚隱隱可見。真按:重文符號

  岳倦翁跋云:真按:岳珂論王羲之書法 “此帖當在升平二年之秋,真按:國:升平 注音一式 ㄕㄥ ㄆ|ㄥˊ 相似詞  太平 相反詞  1.治平、太平。漢書˙卷六十七˙梅福傳:「使孝武皇帝聽用其計,升平可致。」文選˙曹植˙求自試表:「正值陛下升平之際,沐浴聖澤,潛潤德教,可謂厚幸矣。」 2.晉朝穆帝的年號(西元357361)。 詞:【升平】太平。《漢書‧梅福傳》:“使 孝武帝 聽用其計,升平可致。”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民有三年之儲曰升平。” 南朝 沈約 《南郊恩詔》之二:“仰尋先烈,思致升平。” 朱淑真 《元夜》詩之一:“一片笑聲連鼓吹,六街燈火麗升平。” 楊朔 《生命泉》:“這許多野物雜居一起,熙熙攘攘,和和睦睦,活現出一派升平景象。” 重熙,郗曇字。荀侯,荀羡也。”詳具於《寶真齋法書贊》卷七之第十葉。

  《二謝帖》。“同之”,虛舟作“同之”。《寶賢》刻竟作“之奇是爽”。虛舟云:“方回,郗愔字。‘知爽’,亦必人名,今不可考矣。”米云真。顧云“‘近’字有飛白。”方綱按,《淳化帖》摹刻“近”字飛白太有跡,不若此之自然。

  《大觀帖》第六卷末有《鶻不佳帖》第七卷,七有《裹鮓帖》者真按:疑有誤!-「七有」應係誤字. 皆明晉藩所刻,《寶賢堂帖》於此二卷卷尾增入,非《大觀》原本所有也。按《宣和書譜》有《裹鮓》,而無《鶻不佳》。《鶻不佳帖》,米元章始得之,真按:米芾的文獻採訪學成績 真按:米芾與鶻不佳帖 真按:米芾的收藏 先是濮中李少師家物,為元章之父奕勝所獲,乃為米氏物。詳見王元美《弇州續稿》,真按:王世貞與米芾 其不得刻於大觀時明矣真批:米芾在大觀前,何故云不得刻于其時也? 真按:米芾之父 真按:重出,重複,-見前194. 今日行世之《大觀帖》有此二帖者,皆是從《寶賢帖》重摹耳。

  《石刻鋪敘》云真按:今據迪志版四庫本書原文錄于此參校: 『大 觀初徽宗視淳化帖石已皴裂,且王著標題多誤,詔出墨蹟,更定彚次,較淳化所刻,非若絳帖,它有去取増減,祇併武帝一帖合於西晉武帝帖後,擇七卷右軍帖内誤 入智永書列在第五卷,合首卷古帖三段併而歸一,及躋晉宣於晉武上之類,使先後次序不紊。迨名臣帖亦然。俾蔡京書(闕)及卷首末刋石太清樓下,此正國朝盛 時,典章文物燦然備具,百工技藝咸精其能,視淳化草創之始,自然不同。且當時盡出元藏真帖臨摹,定其舛誤,非若外方但因石刻翻刋。京雖驕吝,字學恐出王著 右,是大觀之本愈於淳化明矣。經靖康之禍,新、舊二刻莫知存亡。』 ○蓋「王著」者人名也.疑即淳化閣帖之主事者。其字學不及蔡京,則曾宏父云. “大觀初,徽宗視《淳化帖》石已皴裂,且王著標題多誤真按:不解之處!真按-錢泳履園叢話亦作『且王著標題率多舛錯』(新漢籍:子/筆記/履園叢話/叢話九 碑帖/宋刻(P.251 )○下文可知王著乃主淳化閣帖事者。而此標題,則可作動詞,或見省略「之」字讀. 詔出墨跡,更定彙次,俾蔡京書題及卷首末,刻石太清樓下真按:太清樓與大觀帖 真按:標點疑有誤!-此當作。”蓋下似翁斷語矣.非也.詳愚「《石刻鋪敘》云」札箋. 此正盛時,百工技藝,咸精其能,視《淳化》草創之始,自然不同,是《大觀》之本,愈於《淳化》明矣。真按:翁方綱論大觀帖之成書 真按:翁方綱對大觀帖與淳化閣帖的比較研究 靖康亂,莫知存亡。”《法帖譜系》云:真按:沈津標點之佳處 “ 大觀中奉旨出內府真跡,命龍大淵等更定位次,刻石太清樓,字行稍高,標題皆蔡京所書。”《輟耕錄》云:“大觀中摹拓歷代真跡,刻石於太清樓,字行稍高,各 卷末題年月,蔡京書也。”《法帖譜系》云:“《大觀帖》用皂鸞鵲錦裱褫裝。”《廣州書跋》云:“淳化中,詔以秘閣所藏書入石,翰林待詔王著摹字,真按:王著與淳化閣帖 真按:淳化閣帖之成書 然波磔鉤剔,更無前人意,皆著之書也。其後得秘閣墨書,校其字畫,皆硬黃摹書,至有墨色真按:烟 真按:國無.詞無. 或以重墨添暈,當奉詔時,真按:王著 其所模拓皆略仿其大體,而私以筆畫成之,宜其用筆略無古人遺意,不足異也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