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
送羅兩峰南歸序真按:真按:沈津翁譜嘉慶3年戊午(1798)66歲:「本年有文:撰〈送羅兩峰南歸序〉(影13/3652、《文集》12/8B)」按:此文集頁碼亦誤,當作14A非8A也!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3_復初齋文稿(十七)\_003652.jpg 翁方綱與羅聘
兩峰羅子三至京師,先後二十餘年。真按:羅聘之行程 今其嗣君自揚州來奉親南返,真按:續修四庫本無此來字也.且此處有擠壓之痕跡,蓋補入來字故也. 同人多為詩以贈其行。憶壬辰春予初識兩峰於籜石同年之木雞軒,真按:翁方綱的同年 真按:翁方綱與羅聘 真按:錢載與羅聘 真按:翁方綱與錢載 蘀石指目之曰「見此君如見壽門也。真按:金農-應即此人.國:聘 注音一式 ㄌㄨㄛˊ ㄆ|ㄣˋ 1. 人名。(西元1733~1799)字遯夫,號兩峰,別號花之寺僧,清安徽歙縣人。為揚州八怪之一。自題所居為「朱草詩林」。為金農弟子,畫人物、佛像、花果、梅竹、山水,自成風格。王昶稱其畫羅漢,足與陳洪綬、崔丹頡頏。尤喜畫鬼,有鬼趣圖,以諷刺當世,為時所重。兼能詩,有香葉草堂集。 2.網羅聘請。如:「如果都能將這些名家羅聘來,還怕學術水準不能提高?」 金農 注音一式 ㄐ|ㄣ ㄋㄨㄥˊ 人名。(西元1687~1764)字壽門,又字司農、吉金,號冬心,清浙江錢塘人。詩文書畫俱佳,隸書古樸,楷書自創一格,號稱「漆書」。擅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格調拙厚淳樸,為揚州八怪之一。著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雜著。 」蓋壽門孤孑性成,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 於詩不作長篇,亦不作一近人語,真按:金農之為人 獨兩峰學其詩書畫,抱其前後遺集,欲并梓之,是可感也真按:羅聘與金農
521
。既而兩峰南歸又再北上,所居邗江遊集之區,昔人所謂煙月文章者,兩峰顧不甚泥之,而於杭人丁敬身、真按:丁敬 金壽門諸人吉金貞石摩挲攷訂之癖,真按:金農 若針芥,若膠漆。其來都門嘗一寓竹井之獨往園,真按:國無.詞:【針芥】亦作“鍼芥”。 1.喻極細微之處或極細小的事物。 清 張岱 《陶庵夢憶‧虎丘中秋夜》:“聽者尋入鍼芥,心血為枯,不敢擊節,惟有點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异‧促織》:“遂於蒿萊之中,側聽徐行,似尋針芥。”2.被磁石吸引的針和被琥珀吸引的芥。 清 龔自珍 《阮尚書年譜第一序》:“公知人若水鏡,受善若鍼芥。”參見“ 針芥相投 ”。 國:針芥相投 注音一式 ㄓㄣ ㄐ|ㄝˋ ㄒ|ㄤ ㄊㄡˊ 磁石吸鐵針,琥珀能黏芥子。比喻雙方言語、性情、意見等相投合。元˙馬臻˙送僧山雲上人詩:「錢塘煙草無心遇,針芥相投杜德機。」亦作「針鋒相投」。 詞:【針芥相投】亦作“鍼芥相投”。 《三國志‧吳志‧虞翻傳》“ 虞翻 字 仲翔 , 會稽 餘姚 人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鍼。”磁石引針,琥珀拾芥,因以“針芥相投”謂相投契。《續傳燈錄‧紹燈禪師》:“受具之後,瓶錫遊方,造 玉泉芳禪師 法席,一見針芥相投,筌蹄頓忘。” 元 馬臻 《送僧山雲上人》詩:“鍼芥相投杜德機,山雲無侶又思歸。”《好逑傳》第八回:“其機鋒作用真可與姪女針芥相投,只怕這樣人一時也尋不出來。” 真按:google有!-竹井之獨往園 蕭然淡對若退院老衲者。真按:國無!待查!詞亦無!續修四庫本亦作淡對.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3_復初齋文稿(十七)\_003652.jpg淡字可疑也. 真按:丁敬-國無.詞:【退院】1.指僧人脫離寺院。 宋 無名氏 《道山清話》:“長老遂退院而去。” 宋 陸游 《初夜》詩:“身似遊邊客,心如退院僧。” 清 趙翼 《歸田即事》詩:“署門客散無投刺,退院僧高自掩關。” 郁達夫 《沉淪》六:“他近來只同退院的閑僧一樣,除了怨人罵己之外,更沒有別的事了。”2.離院;出院。 魯迅 《書信集‧致謝敦南》:“本人大約兩三星期後即可退院。” 或與予商確一二舊銘欵識,冷僻寂寥,求無味中之味,又非詩書畫之所得而盡也。真按:此數字原文有紙摺皺痕,而續修四庫本則無也. 今一旦襆被策蹇而去,而竹井、蘀石諸人皆已不可作,真按:翁方綱作品編年 真按:錢載之生卒 真按:英廉之生卒 惟余與味辛、真按:趙懷玉之生卒 真按:羅聘與趙懷玉 真按:翁方綱與趙懷玉 梧門二三淡交出貧苦語以充其行橐,真按:羅聘與法式善 真按:翁方綱與法式善 真按:法式善之生卒 是又贈行中之無可著筆者。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 真按:翁方綱的家境 善尋筆意者,其在此無可著筆處耶!兩峰笑曰: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善學者 真按:翁方綱的人生觀 「此禪偈也。」遂書以為序。真按:翁方綱的友情 真按:翁方綱的藝術理論 真按:翁方綱的畫學 真按:翁方綱與羅聘
521
送伊墨卿郡守之官江南序真按:真按:翁方綱與伊秉綬 翁方綱作品編年-沈津翁譜:「嘉慶十年乙丑(一八○五)七十三歲…四月十日,作〈送伊墨卿郡守之官江南序〉。(影14/4041、《文集》12/8B)」此文集又誤矣,當作12/15A)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34_復初齋文稿(十九)\_004041.jpg 文稿末有「嘉慶(三)十年夏四月北平翁△△序」.三字在慶字右旁.沈津先生殆以此編年也.
522
墨卿之再領郡也,天子灼見其前日之用心矣,真按:原文有平抬. 而此後所以力圖報稱者,方於是益深也。出都之日,同人皆擬作贈言,而江城視膳之圖適成,真按:國無.詞:【視膳】古代臣下侍奉君主或子女侍奉雙親進餐的一種禮節。語本《禮記‧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天子巡狩,諸侯辟舍,納筦籥,攝衽抱機,視膳於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聽朝也。” 唐 元稹 《祭禮部庾侍郎太夫人文》:“孝女視膳,令婦執笄。”《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至此吉禮告成,他三人從此問安視膳,弋雁聽雞,卿繡儂吟,婦隨夫唱。” 【問安視膳】《禮記‧文王世子》:“ 文王 之為世子,朝於 王季 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內豎曰:‘安。’ 文王 乃喜。乃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節,則內豎以告 文王 。 文王 色憂,行不能正履, 王季 復膳,然後亦復初。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食下,問所膳。”後因以“問安視膳”為兒子侍奉父母的禮法,即每日必問安,每食必在側。《資治通鑒‧唐文宗開成二年》:“太子當雞鳴而起,問安視膳。”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孝親》:“后喜居 暢春園 ,上於冬季入宮之後,遲數日必往問安視膳,以盡子職。”亦作“ 問寢視膳 ”、“ 問安視寢 ”。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尊敬師傅》:“ 綱 為太子陳君臣父子之道,問寢視膳之方,理順辭直,聽者忘倦。” 宋 陳亮 《廷對策》:“而問安視寢之餘,所以察詞而觀色,因此而得彼者,其端甚眾,亦既得其機要而見諸施行矣。” 【問寢視膳】見“ 問安視膳 ”。 將何以摹揣而曲傳之歟?真按:沈津翁譜:「嘉慶十年乙丑(一八○五)七十三歲…本年有詩:…、〈送墨卿太守之江南,即題其「江城視膳圖」二首〉」. 墨卿帀歲寓京師,與吾輩談藝題襟,真按:國無.詞:【題襟】抒寫胸懷。 唐 溫庭筠 、 段成式 , 余知古 常題詩唱和,有《漢上題襟集》十卷。見《新唐書‧藝文志四》、 宋 計有功 《唐詩紀事‧段成式》。後遂以“題襟”謂詩文唱和抒懷。 清 錢謙益 《和東坡西臺詩韻》之二:“肝腸迸裂題襟友,血淚模糊織錦妻。”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下》:“既而用宏於題襟,途廣於贈答,語妙書工,旁開藻飾,鐫崖鋟木,渙衍寰區,巨可及於江山,瑣亦周於廁溷。” 無一夕不寤結趨庭之樂也。真按:國無!待查!詞亦無! 真按:國:趨庭 注音一式 ㄑㄩ ㄊ|ㄥˊ 指孔子之子伯魚趨而過庭,並聞孔子言詩禮事。見論語˙季氏。後引申為晚輩接受長輩的教誨。唐˙王勃˙滕王閣序:「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辰捧袂,喜托龍門。」 詞:【趨庭】亦作“趍庭”。 《論語‧季氏》:“﹝ 孔子 ﹞嘗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 鯉 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 鯉 退而學禮。” 鯉 , 孔子 之子 伯魚 。後因以“趨庭”謂子承父教。 唐 王勃 《滕王閣序》:“他日趨庭,叨陪 鯉 對;今晨捧袂,喜託龍門。” 宋 王禹偁 《恩賜宰臣一子可尚書水部員外郎制》:“惟爾嚴父,為予大臣。嘉其調鼎之功,命及趨庭之子,俾升華省,仍列清曹。” 清 顧炎武 《與李霖瞻書》:“趍庭變學,既已引置 莊 嶽 之間;挾策讀書,亦都從遊舞雩之下。” 今得江郭名區,日承溫凊,則比年來見於酬唱者,胥歸實際,庶幾於此圖也該此日贈言之要義乎!然仍有未盡者,光祿公之來就養也,真按:不解之處!真按-疑稱伊秉綬之父也.貽贈光祿故乎? 非其地勝之謂,謂其驅馳夙夜足以自效者,且自茲始也。江城河堧皆財賦要區,民之利病、吏之臧否、風俗之淳澆,視乎守土者精心毅力以整飭之,一平反之當,則為之加餐;一舉劾之公,則為之伸眉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