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October 22, 2007

101

。昔宋鄱陽洪氏續急就、類滂喜真按:詞無.國:滂喜篇 注音一式 ㄆㄤ ㄒ|ˇ ㄆ|ㄢ為東漢和帝永元年間賈魴所著的古字書。因揚雄訓纂篇終於滂喜二字,故引為篇名。後人以蒼頡篇﹑訓纂篇﹑滂喜篇合稱為「三蒼」。 自以為博識矣,其究也徒啟濫觴之弊,於復古乎何有?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真按:翁方綱的經學態度 然平心論之,學者鑒彼兔園冊子局束見聞,則又不得不引伸類長,旁極而摹据之。夫學問之實惟在識力正定而已。苟其識力之不正也,務博之失與苟簡之弊均也。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方法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 如其氣足以內養,力足以自充,則與其陋也寧博;與其臆斷也,無寧稽古矣。曩在館下,每以此事諗吾謝子真按:謝啟昆 今三十餘年而謝子從政之餘,果克裒輯成書。真按:翁方綱在四庫全書館任職情形考 是其養氣有餘而識力正定之騐也。讀是編者幸勿忘其為解經而作,則得之矣。真按:翁方綱的經學詮釋學 真按:翁方綱的讀書方法

102

  秦篆殘字記序

岱頂秦篆,宋汶陽劉斯立作譜,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 至明吳同春所記,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 真按:中國古籍善本目錄導航系統有! 云僅存劉譜之半矣。其後北平許名闕半字。於榛莽中僅得廿九字殘石,嵌置碧霞元君廟東廡之壁。至乾隆五年庚申六月燃於火,今此廿九字原拓本藏者罕矣。今又七十餘年,知泰安縣事常熟蔣君於岱頂廢池址剔得此殘石二片,尚存十字,仍以嵌於廟壁。蓋二千年以前之篆蹟,自周石鼓外,惟此與琅邪臺是其真刻之僅存者。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考辨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琅邪臺篆石刻在海上,拓者罕至。而此刻尚賸存十字,往者黃岳張君著雲谷編僅据廟中道士錄本以校史記與石刻之同異,真按:張淏-有雲谷雜記,疑即此人. 則以今日遙想宋莒公真按:宋庠 歐陽文忠真按:歐陽修 廣川往復致慨者,真按:董逌 後先有同情也

103

。諸君子為之詩若跋積成帙,將並梓以傳之,而予適為漢陽葉子東卿重摹勒劉譜於石,真按:翁方綱與葉志詵-關鍵字 真按:謂前文之「宋汶陽劉斯立作譜」也. 又改正甲秀堂帖行次之誤,故樂為書其卷端。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 嘉慶二十二年丁丑春正月。北平翁方綱。

 原石四面環刻,此廿九字在其南鄉二段之西一段。此一段凡四行。斯臣去疾四字在第一行後六字。是其後三行之首二字。真按:不解之處!真按-原文排列作(如末錄)想必有深意也,豈為與原刻位置對應乎?不詳,俟考.「原石四面環刻,此廿九字在其南鄉二段之西一段。此一段凡四行。斯臣去疾四字在第一行後六字。是其後三行之首二字。」

103

  惠氏後漢書補注序真按:真按:惠棟 中研院線上目有!

元和惠君補後漢書注二十四卷,顧復初氏序之,真按:中國古籍善本目錄導航系統有!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謂此其少作也。然此注內時時自言所著經說,則非僅惠君少時筆矣

104

。顧序又稱其据義門所攷校,真按:何焯 然此內於何氏校語亦間有論正者。又稱是書仿裴松之注三國志之例,是固然已然,而劉珍、楊彪諸帙世已罕傳,即此內所据補者惟循吏卷末數人而已。世遠籍闕,焉能復以裴注例之?而予則竊喜其補注八志為不苟也。八志併入范書久矣。真按:翁方綱的史學 近日義門何氏頗糾北海劄記稱范志之陋,真按:疑指孔承澤. 然其說實祖陳直齋真按:陳振孫 直齋之說則援孫奭乾興初校本,真按:國無!待查!詞亦無!維基百科「乾興(1022年)是宋真宗趙恆的年號」不著紹統之名,真按:國無.詞:【紹統】繼承統緒。《晉書‧姚泓載記》:“自陛下龍飛紹統,未有殊賞以答其意。”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仁宗 晚年,京師染紫變其色而加重,先染作青,徐以紫草加染,謂之油紫。後人指為 英宗 紹統之讖。” 張居正 《謝召見疏》:“茲遇皇上紹統凝基,更新理化,自揣位高才薄,方欲以不能而止。” 真按:司馬彪-紹統 而館閣書目已失之矣。然竊案劉氏總敘云:借舊志注以補之。又云:分為三十卷以合范史。則後來板本律候氣以下列入紀後傳前者,真按:凖-不復一一出校! 姑勿過繩焉可矣。真按:翁方綱的版本學 況於百官通稱本注,是劉昭所述,雖具紹統舊文,而景祐中余靖、王洙參校以補系劉,以注系章懷,未為忘其本也

105

。今惠氏次志於紀傳後,且不曰補後漢書志注而曰續漢志補注,無併入之嫌而還舊題之義,庶幾乎其無失矣!吾友海門李子將鋟諸家塾,真按:翁方綱的學術態度 真按:翁方綱的史學 真按:翁方綱的治經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交友資料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或該斷讀作「吾友海門李子,將鋟諸家塾」 故為質言其最有裨益者。真按:國:質言 注音一式 ㄓˊ |ㄢˊ實言,以實情相告。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問釋之秦之敝,具以質言。」詞:【質言】1.如實而言;直言。《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上就車,召 釋之 參乘,徐行,問 釋之 之弊,具以質言。”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質,誠也。”《清史稿‧允祀傳》:“上召諸大臣,問倡舉 允祀 為太子者,諸臣不敢質言。” 白蕉 《袁世凱與中華民國》:“吾國實業尚在幼稚時代,質言之, 中華 實農業國也。”2.質樸的言語。 陸贄 《奉天請數對群臣兼許令論事狀》:“侈言無驗不必用,質言當理不必違。” 章炳麟 《文學說例》:“然賦頌之文,聲對之體,或反以代表為工,質言為拙。”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八節:“散文分質言文言兩體,質言如《周書‧大誥》、《康誥》、《酒誥》等篇,直錄 周公 口語,辭句質樸,不加文飾。凡朝廷誥誓、鐘鼎銘文多屬質言體。”

105

  集古欵識序真按:中研院線上目作『王復齋鍾鼎欵識 一卷 / (宋)王厚之撰』!

書無古今,一也。今彙刻行草者,董與文、祝不同,米與蘇、黃不同,正楷則歐、虞與顏、柳不同,即獻與已自不同。真按:疑當作羲,謂王羲之(與王獻之「獻」也) 又上而分隸則瘦肥闊狹長短之勢又各不同。然則夏后氏至周末千年矣,其間乂百官、察萬民者,豈能聽其上下左右之移易、形聲同異之通轉,竟無定制以畫一之耶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