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October 21, 2007

529

, 蔣君湘帆為編錄而藏之,俟其孤之長而授焉者是也。君為人性嚴毅方直,非義不取,而好推獎士類。其行誼足為世則,不僅以書。而早歲出居庸、渡滹沱,詣曲阜、 謁孔林、周公墓。中年往會稽,謁禹陵,汎富春江,題詩釣臺。復遊中州,歷嵩少、涉鄱陽,道荊楚,過庾嶺,登白鶴峰,抵瓊海,觀扶桑日,真按:國:扶桑 注音一式 ㄈㄨˊ ㄙㄤ 1.朱槿的別名。見「朱槿」條。 2.古代相傳東海外有神木叫扶桑,是日出的地方。楚辭˙屈原˙離騷:「飲余馬於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後為太陽的代稱。晉˙陶淵明˙閒情賦:「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 3.日本的別名。見「日本」條。 詞:【扶桑】1.神話中的樹名。《山海經‧海外東經》:“ 湯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齒 北。” 郭璞 注:“扶桑,木也。”《海內十洲記‧帶洲》:“多生林木,葉如桑。又有椹,樹長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也。”《太平御覽》卷九五五引舊題 郭璞 《玄中記》:“天下之高者,扶桑無枝木焉,上至天,盤蜿而下屈,通三泉。” 李白 《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將欲倚劍天外,挂弓扶桑。”2.傳說日出於扶桑之下,拂其樹杪而升,因謂為日出處。亦代指太陽。《楚辭‧九歌‧東君》:“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 王逸 注:“日出,下浴於 湯谷 ,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照曜四方。” 陶潛 《閑情賦》:“悲扶桑之舒光,奄滅景而藏明。” 逯欽立 校注:“扶桑,傳說日出的地方。這裏代指太陽。” 凌雲翰 《關山雪霽圖》詩:“扶桑飛上金畢逋,暗水流澌度空谷。” 顏光敏 《望華山》詩:“天雞曉徹扶桑湧,石馬宵鳴翠輦過。”3.東方古國名。後亦代稱 日本 。《南齊書‧東南夷傳贊》:“東夷海外, 碣石 扶桑 。”《梁書‧諸夷傳‧扶桑國》:“ 扶桑 大漢國 東二萬餘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 王安石 《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飄然欲作乘桴計,一到 扶桑 恨未能。” 王冕 《送頤上人歸日本》詩:“上人住近 扶桑國 ,我家亦在 蓬萊 丘。” 魯迅 《集外集拾遺‧<送增田涉君歸國>詩》:“ 扶桑 正是秋光好,楓葉如丹照嫩寒。”4.植物名。灌木。葉卵形。花冠大型,有紅、白等色。多栽於我國南方。全年開花,為著名的觀賞植物。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扶桑》:“扶桑產南方,乃木槿別種。其枝柯柔弱,葉深綠,微澀如桑。其花有紅黃白三色,紅者尤貴,呼為朱槿。” 徐渭《聞里中有買得扶桑花者》詩之一:“憶別 湯江 五十霜,蠻花長憶爛扶桑。” 吳震方 《嶺南雜記》卷下:“扶桑花, 中處處有之,葉似桑而略小,有大紅、淺紅、黃三色,大者開泛如芍藥,朝開暮落,落已復開,自三月至十月不絕。”5.樂名。《續資治通鑒‧宋徽宗崇寧三年》:“ 伏羲 以一寸之器名為含微,其樂曰扶桑。”參見“ 扶來 ”。 ○按此似在南方,然扶桑在東,何哉? 厓門山弔文、真按:據原文校注插入.續修四庫本無此校也. 真按:原誤連讀作日至故也.○國:日至 注音一式 ㄖˋ ㄓˋ 1. 冬至與夏至。禮記˙雜記下:「正月日至,可以有事於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於祖。」管子˙侈靡:「是故王者謹於日至,故知虛滿之所在以為政令。」 2. 每天到來。墨子˙尚賢中:「夫治之法將日至者也,日以治之。」 詞:【日至】1.指夏至或冬至。古人認為,天行赤道(天球赤道),日行赤道南北,於夏至運行到極北之處,於冬至運行到極南之處,故稱日至。夏至日照最長,稱長至;冬至日照最短,稱短至。《左傳‧莊公二十九年》:“凡土功……日至而畢。” 楊伯峻 注:“日至,冬至。”《孟子‧告子上》:“今夫麰麥,播種而耰之……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時,皆熟矣。” 楊伯峻 譯注:“日至,此指夏至。”2.天天來到。《墨子‧尚賢中》:“夫治之法將日至者也。日以治之,日不什脩。”《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居三月,諸侯攻 軍急, 軍數卻,使者日至。” ○按此乃南方地名也. 遍查似無日至此地名也.怪哉.以前記得讀歷史時有,好像是漢設諸郡近交阯(越南)者;難不成是日南? 果然係愚誤也.此乃當讀作「觀扶桑出日」也! 諸公之蹟,真按:文天祥、陸秀夫 又為終南華嶽之遊。晚宿玉句洞天。真按:國無.詞亦無. 皆借山川以發其奇氣;即以書論,亦非區區鉤摹擫押所能盡者。而所著周易私箋真按:中研院線上目無!有「易卦私箋 二卷 . 毛詩箋、禮記補注、莊騷注、杜詩駮注諸條目,予皆未得一讀,時以為憾。至其前後勒石諸種為拙存續帖者又其餘也。拙存,別號也。君名振生真按:蔣衡

530

,字新真按: 字號 C00514 正字 【】-02-04 音讀 ㄡˇ 釋義 山名。 山有二:一在今江蘇省宜興縣及溧陽縣之間,一在安徽省桐城縣。見康熙字典.刀部. 字下引楊慎.丹鉛錄。 下同. 亦字■潭;原名真按:蔣衡 字湘帆云。

530

  曹慕堂小傳真按:真按:翁方綱與曹學閔 真按:沈津翁譜.乾隆56年辛亥(179159.「六月朔,先生撰〈曹慕堂小傳〉。慕堂諱學閔,字孝如,號慕堂,山西汾陽人。乾隆辛酉舉於鄉,甲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檢討。(影9/2565)」蓋沈津漏此文集一筆注腳.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9_復初齋文稿(十二)\_002565.jpg 末行有署曰「乹隆五十六年夏六月朔文渊閣直閣事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大興翁方綱撰并書」.沈氏蓋據此繫年也. 曹學閔-傳記資料

先生姓曹氏諱學閔,字孝如,號慕堂,山西汾陽人。乾隆辛酉舉於鄉,甲戌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檢討、監察御史、給事中、通政參議、太僕少卿、內閣侍讀學士、宗人府丞。告致仕卒。真按:原文有挪抬. 年六十有九。真按:曹學閔之生卒 先生官於朝三十年,居諫垣八年,兩充史館纂修,三巡城真按:國無.詞:【巡城】1.巡視城防、街市。《左傳‧僖公二十五年》:“二十五年春, 人伐 ,二 國子 巡城。”《南史‧賊臣傳‧侯景》:“ 簡文 慮人情有變,乃請上輿駕巡城。” 湯顯祖 《牡丹亭‧御淮》:“巡城徹昏曉,這軍民苦勞。”2.御史職名之一。職掌京城治安。 陸噓雲 《世事通考‧文職公署類》:“巡城、巡關……俱正七品。”《西湖二集‧周城隍辨冤斷案》:“次日巡城御史拘左右鄰里審問夫婦被殺之故。” 【巡2城】沿城,靠城。《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巡城三面不堪居,長者煩怨心猶預。” 2 yn 〡ㄢˊ〕 〔《集韻》余專切,平仙,以。〕 再充同考官,皆以樸誠勤慎受知上。真按:原文有平抬. 官御史時疏請立辟雍,部議未准行,及官侍讀學士時有 真按:原文有平抬.  真按:原文空二格(下同),續修四庫本同.以文義審之,當係挪抬.然本書挪抬均一字爾.此特二作二格留空,何哉? 辟雍舉行  臨雍禮以前疏  特擢宗人府丞,稽古之榮也

531

。先生為人敦本行篤於友愛,在京師捐俸葺山西三忠祠、三晉會館義園并宣武門外楊忠愍公故宅,又於永定門外舉掩骼之會,真按:國無.國:掩骼埋胔 注音一式 |ㄢˇ ㄍㄜˊ ㄇㄞˊ ㄗˋ 掩埋腐爛的屍體。禮記˙月令:「毋聚大眾,毋置城郭,掩骼埋胔。」三國志˙卷十二˙魏書˙崔琰傳:「今道路暴骨,民未見德,宜敕郡縣掩骼埋胔,示憯怛之愛。」 詞:【掩骼】掩埋暴露的屍骨。 陳子昂 《窅冥君古墳記銘序》:“陽和掩骼,既服國典;至德埋胔,又在 令。” 陳子龍 《封給諫歙姚公八十壽序》:“先生雖以魁壘聞天下,而好行其德,修掩骼之令,廣祝網仁。” 偕同志春、秋集,訂規條,以垂久遠。其好義多此類也。先生為學以養性為功,精導養之術。蚤歲歷遊東南山水,居京師,每以暇日尋勝西山、戒壇、香界諸寺。晚益專功靜攝,僦道院以課孫。有詩集若干卷,體格在香山、放翁間。真按:白居易、陸游 嘗手自核定河汾諸老詩集刻之。自古詩人在中條王官谷,若李義山、真按:李商隱 司空表聖、真按:司空圖 元裕之及近日吳蓮洋皆以才力跨越前後,真按:元好問 真按:吳雯 而先生獨以性情澹與道大適,真按:冲-不復一一出校. 脫然於名譽之外,此則三十年同館相知中先生獨許方綱為能窺見一二者真按:真按:翁方綱的同事 翁方綱與曹學閔

532

,故述其略為之傳。

532

  丁小疋傳真按:真按:丁杰傳記資料 :真按

丁杰字陞衢,號小山,又號小疋,浙江歸安人。乾隆辛卯舉人,辛丑進士,官寧波府學教授。嘉慶十二年二月卒。真按:丁杰之生卒 年七十。子授經真按:丁授經 傳經皆能世其家學。真按:丁傳經 真按:丁杰之家世 傳經述其狀略俾予為之傳。君為人純孝誠篤,於滇南迎父柩以歸,真按:丁杰之家世 葬於郡,真按:原文有缺末筆諱!前同. 捐貲監脩聖廟真按:原文有挪抬. 尤其足記者。而以方綱知君,則北學齋晨夕商訂之益為多也。予為君題北學齋扁,在京師宣南坊金氏家,與予對門而居。真按:翁方綱的鄰居 乾隆戊戌真按:乾隆43.1778.先生年46. 己亥數年間無日不相過從,共几展卷,審正罅漏,如對古人。嘗相約補正秀水朱氏《經義攷》序尾年月。真按:翁方綱與經義考 真按:翁方綱與丁杰 竹垞此書綱領閎富,有資援据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