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October 19, 2007

142

   戴本孝畫用自題韻真按:真按:翁方綱論畫 真按:翁方綱題戴本孝的畫 真按:戴本孝的畫 翁方綱論元明畫

畫派元明末,多趨渴筆乾。真按:翁方綱的畫史 皴深尖石筍,骨立瘦琅玕。樵路貪煙重,林居耐雪寒。鷹山頂望,真按:國:阿  部首 阜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8 注音一式  1. 置於語尾。通「啊」。如:「做人阿!要腳踏實地才是。」 2.表示疑問、驚訝等語氣。如:「阿!你怎麼啦?為什麼血流滿面?」 3.詞頭:(1 加在稱謂上。如:「阿姨」、「阿婆」、「阿兄」、「阿爹」。南朝梁˙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2 加在名字上。如漢代曹操的小字稱為「阿瞞」、三國時蜀漢後主劉禪人稱「阿斗」。 ㄜ e(10235 (之又音)ㄚˋ (10227 阿  部首 阜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8 注音一式  (又音)ㄚˋ 之又音。 ㄜ e(10235 ㄚ a(10222 阿  部首 阜 部首外筆畫 5 總筆畫 8 注音一式  1. 大陵、大土丘。唐˙王勃˙滕王閣序:「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 2.轉折、彎曲的地方。文選˙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漢書˙卷二十二˙禮樂志:「沛施祐,汾之阿,揚金光,橫泰河。」 3.屋宇、屋檐。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堂崇三尺,四阿重屋。」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4.姓。如唐代有阿光進。 5. 迎合、偏袒。如:「阿附」、「阿私」、「諂媚阿諛」。孟子˙公孫丑上:「智足以知聖人,汙不至阿其所好。」呂氏春秋˙離俗覽˙高義:「阿有罪,廢國法,不可。」 2.倚靠。見「阿衡」條。 ㄚ a(10222 (之又音)ㄚˋ  詞:阿1 〔 ㄜ〕 〔《廣韻》烏何切,平歌,影。〕 1.大的丘陵。《詩‧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傳:“中阿,阿中也。大陵曰阿。” 司馬相如 《上林賦》:“汩乎混流,順阿而下。” 何景明 《渡瀘賦》:“艤彼清潯,陟彼中阿。”2.泛指山。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3.山坡。《詩‧衛風‧考槃》:“考槃在阿,碩人之薖。” 高亨 注:“阿,山坡。”《穆天子傳》卷一:“天子獵于 鈃山 之西阿。” 王安石 《示道光及安大師》詩:“陟則在巘,或降于阿。”4.謂山下。《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北逐 葷粥 ,合符 釜山 ,而邑下 涿鹿 之阿。” 張守節 正義:“廣平曰阿。 涿鹿 ,山名…… 涿鹿 故城在山下,即 黃帝 所都之邑於山下平地。”5.水邊。《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人不討,必受其辜。濟澤之阿,行潦之蘋藻,寘諸宗室, 季蘭 尸之,敬也。”《穆天子傳》卷一:“丙午,天子飲于 水之阿。” 郭璞 注:“阿,水崖也。”6.近旁。《漢書‧賈山傳》:“又為 阿房 之殿,殿高數十仞,東西五里,南北千步。” 顏師古 注:“ 阿房 者,言殿之四阿皆為房也……房字或作旁,說云 始皇 作此殿,未有名,以其去 咸陽 近,且號 阿旁 。阿,近也。” 王安石 《南澗樓》詩:“撲撲煙嵐繞四阿,物華終恨未能多。” 姚鼐 《副都統朱公墓志銘》:“作銘幽室埋其阿,此石可泐名不磨。”7.(山、水或其他的)彎曲處,曲隅。《楚辭‧九歌‧少司命》:“與女沐兮 咸池 ,晞女髮兮 之阿。” 王逸 注:“阿,曲隅,日所行也。”《漢書‧禮樂志》:“沛施祐, 之阿。” 顏師古 注:“阿,水之曲隅。”《資治通鑒‧晉惠帝元康九年》:“五年二月有大風,蘭臺主者懲懼前事,求索阿棟之間,得瓦小邪十五處,遂禁止太常,復興刑獄。” 胡三省 注:“阿,屋之隈曲。” 戴名世 《孫宜人墓志銘》:“有高其墳,群山之阿。”8.曲從;迎合。《管子‧君臣下》:“明君之道,能據法而不阿。”《漢書‧季布傳》:“諸將皆阿 呂太后 ,以 言為然。” 顏師古 注:“阿,曲也,曲從其意。” 俞樾 《茶香室三鈔‧梓潼文君》:“其人秉正不阿,故有忠義之目。”9.徇私,偏袒。《墨子‧兼愛下》:“古者文武為正,均分。賞賢罰暴,勿有親戚弟兄之所阿。即此文武兼也。” 荀悅 《漢紀‧宣帝紀一》:“ 坐毀謗詔書,毀先帝,不道,及丞相長史 黃霸 阿不舉劾,皆下獄,久繫。”《新唐書‧戴胄傳》:“法為天下公,朕安得阿親戚!” 葉適 《袁聲史墓志銘》:“ 上虞 建安 能以潔易汙, 滄州 兄弟再死節, 武進 不阿所欲於故舊。”10.倚靠。《書‧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 傳:“阿,倚。” 孔穎達 疏:“古人所讀阿倚同音,故阿亦倚也。” 劉向 《列女傳‧魏節乳母》:“禮為孺子室於宮,擇諸母及阿者,必求其寬仁慈惠,溫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次為慈母,次為保母,皆居子室,以養全之。” 王照圓 補注:“阿,倚也,言可倚托也。”11.屋棟,正梁。《儀禮‧士昏禮》:“賓升西階,當阿,東面致命。” 鄭玄 注:“阿,棟也。入堂深,示親親。今文阿為庪。”12.屋角處翹起來的檐。《莊子‧外物》:“ 宋元君 夜半而夢人被髮闚阿門。”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阿,屋曲簷也。” 陸機 《吳趨行》:“重欒承游極,回軒啟曲阿。” 陶宗儀 《輟耕錄‧宮闕制度》:“ 延華閣 五間,方七十九尺二寸,重阿,十字脊,白琉璃瓦覆,青琉璃瓦飾其簷。”13.細繒。古代一種輕細的絲織品。《楚辭‧招魂》:“蒻阿拂壁,羅幬張些。”參見“ 阿錫 ”。14.象聲詞。應諾聲。 陸容 《菽園雜記》卷五:“諸司官御前承旨,皆曰阿,其聲引長。” 全祖望 《經史問答‧三傳問目答蔣學鏞》:“假如 亭林 之言,必使 之臣,皆如 季孫行父 叔孫得臣 ,俛首唯阿,往來奔走,以成 襄仲 之事,而後謂之識時務。” 翟灝 《通俗編‧語辭》:“阿,音倭,應辭……應之速曰唯,緩曰阿。”15.通“ ”。柔美貌。《詩‧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葉有難。” 傳:“阿然,美貌。”16.通“ ”。斥責。《老子》:“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劉師培 斠補:“阿當作訶。《說文》:‘訶,大言而怒也。’《廣雅‧釋詁》:‘訶,怒也。’‘訶’俗作‘呵’……‘唯之與阿’,猶言從之與違也。”按 馬王堆 墓帛書甲本《老子》作“訶”,乙本作“呵”。《荀子‧君道》:“其於人也,寡怨寬裕而無阿。”《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花關索認父傳》:“言道太子多上伏,要娶三娘子一人,要去寨中為寨主,大王不可阿來人。”17.用同“ ”。方言。排泄(大小便)。《朱子語類》卷一二一:“ 古山和尚 自言:‘喫 古山 飯,阿 古山 矢,只是看得一頭白水牯。’” 楊暹 《西游記》第四本第十四齣:“好高山,好明月,我且阿一堆尿。”18.地名。即今 山東省 東阿縣 。《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齊景公 時, 阿甄 。” 司馬貞 索隱引《晉太康地記》:“ 東阿 也。” 桓寬 《鹽鐵論‧本議》:“吏之所入,非獨 之縑, 之布也,亦民間之所為耳。” 王利器 校注:“‘阿’原作‘陶’……今據 洪頤煖 說校改。 云:‘ 定陶 ,不聞出縑。陶當是阿字之訛。’” 2 〔 ㄚ〕 1.名詞前綴。用在人名、或姓的前面,有親昵的意味。《南齊書‧周盤龍傳》:“ 盤龍 愛妾 杜氏 ,上送金釵鑷二十枚,手敕曰‘餉 周公 阿杜 ’。”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四:“古人多言阿字,如…… 漢武 阿嬌 金屋。 尤甚, 阿戎 阿連 等語極多。 人號 武后 阿武婆 。婦人無名,第以姓加阿字。今之官府婦人供狀,皆云 阿王 阿張 ,蓋是承襲之舊云。” 顧炎武 《日知錄‧阿》:“《隸釋‧漢殽阬碑陰》云:其間四十人,皆字其名,而繫以阿字,如 劉興 阿興 潘京 阿京 之類。” 茅盾 《賽會》二:“喂, 阿虎 弟!辛苦你照管一會兒。我到茶館去找 阿金 的爺去!”2.名詞前綴。用在排行次第的前面,有親昵或輕視的意味。《南史‧蕭曄傳》:“ 阿五 常日不爾,今可謂仰藉天威。” 趙翼 《陔餘叢考‧阿》:“亦有不連其名,而直以次第呼之者。《魏略》:散騎皆以高才充選,獨 孟康 以外戚得之,人共輕之,呼為 阿九 。” 茅盾 《賽會》二:“喂,喂, 和尚阿八 !生意好嗎?”3.名詞前綴。用在稱謂之前。 翟灝 《通俗編‧語辭》:“古《為焦仲卿妻詩》‘上堂啟阿母’,《木蘭詩》‘阿爺無大兒’,雖父母亦絜以阿字,蓋阿者發語辭,語未出口,自然有此一音。古人以誰為阿誰,亦猶此也。”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