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unday, June 7, 2009

  新安吳氏餘清齋刻之《樂毅論》,真按:吳廷 乃南宋重翻之第三傳矣,而邢、董、真按:疑有誤!-未詳其人,俟考! 真按:國:吳  部首 口 部首外筆畫 4 總筆畫 7 注音一式 ㄨˊ 1. 大聲說話﹑喧譁。說文解字:「吳,大言也。」段玉裁˙注:「大言即謂譁也。」詩經˙魯頌˙泮水:「烝烝皇皇,不吳不揚。」 2. 國名。周代諸侯國。泰伯封於吳地,故址在今江蘇省無錫縣。傳到夫差,為越王句踐所滅。 3.朝代名:(1 (西元222280)三國之一。三國時期孫權所建。故址據有江、浙、湘﹑鄂﹑閩﹑粵﹑安南等地。後為晉朝所滅。(2 (西元902937)十國之一。五代時期楊行密所建。故址據有淮南﹑江西等地。後為南唐徐知誥所篡。 4.地名。即蘇州。又江蘇省春秋時為吳國地,故亦稱為「吳」。 5.姓。如清代有吳敬梓。 詞:吳1 w ㄨˊ〕 1.大聲說話;喧嘩。《詩‧周頌‧絲衣》:“不吳不敖,胡考之休。” 傳:“吳,譁也。”《史記‧孝武本紀》引作“不虞不驁”。 元稹 《于季友授右羽林將軍制》:“不吳不揚,不掉不挫,皆將軍之命也。”2.大。《方言》第十三:“吳,大也。”3.古國名。也稱為 勾吳 攻吳 姓,始祖為 周太王 之子 太伯 ,至十九世孫 壽夢 稱王,據有今 江蘇 上海 大部和 安徽 浙江 的一部分,建都於 (今 江蘇 蘇州市 )。傳至 夫差 ,於公元前473年為 所滅。4.古國名。 三國 時三國之一。公元222 孫權 吳王 ,都 建業 (今 江蘇 南京市 )。公元229年稱帝。占有今之 長江 中下游,南至 福建 、兩 以及 越南 北部和中部。280年為 所滅。5.古國名。 五代 時十國之一。公元892 楊行密 淮南 節度使,據 揚州 902年受 封為 吳王 ,有今 江蘇 安徽 江西 湖北 等省的一部分。937年為 南唐 所代。6.地名。泛指我國東南( 江蘇 南部和 浙江 北部)一帶。參見“ 吳牛喘月、“ 吳歌7.姓。 周太伯 封於 ,其後因以為氏。見《通志‧氏族四》。 2 y ㄩˊ〕 通“ 1 ” 地名用字。參見“ 2、“ 2 ○真按:虞即从吳也.字形結構加部首-有無部首爾. . 王皆詫為梁、唐摹本,豈知書者所宜出此真按:翁方綱對王澍書學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書學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書法家的要求 真按:翁方綱對邢侗書學的批評 真按:標點不當-當作。號! 宋刻前有題目,三字一行。真按:謂宋刻前有樂毅論此三字一行之篇題也。

270

  南宋初翻本,即墨下亦闕。

  三行“先之必迂迴”,字間泐痕,是其墨跡如此,後泐亦然,皆宋刻所無。

  王篛林極推此刻,竟不知其從宋刻本來也。真按:王澍對餘清齋法帖所收樂毅論版本的無知 真按:翁方綱對王澍書學的批評

  清河張氏《真跡日錄》云:真按:張丑 “吳能遠氏示余梁臨《樂毅論》,真按:俟考! 後有邢侗再跋,細辨之,是宋人筆,尚未及韓太史家唐初臨本。真按:韓世能-疑指此人. 真按:沈津取捨失當-此下尚有小注,今補錄于此: 何消細辨哉?原本筆勢全失,直是一手另寫耳。張米庵辨是宋人筆,尚非難事。獨恠王良常之謬贊耳。邢文不足言也。

  按張米庵《清河書畫舫》自序在萬曆四十三年丙辰,而所著《真跡日錄》又在其後,則此條云:“於吳氏見邢跋《樂毅論》者,又在其後矣。吳氏此刻《樂毅論》及邢跋,皆不同年月,明朝人不知考據,凡刻帖皆不同年月。真按:翁方綱對明朝學術的批判-不講考證 而 其卷內之《黃庭》有戊戌己亥,則是萬曆廿七年己亥也。”以此考之,則張米庵見此跡,又在吳氏此刻之後廿餘年,蓋即吳用卿此卷上石之跡矣。王篛林所稱柔閑蕭 散,逸態橫出,不言是墨跡,則即據此石本言之,篛林竟未知張米庵是宋人筆之語,而竟以為梁摹耳。鄙見宋人之語,果非妄也。真按:翁方綱對張丑書學的肯定 真按:翁方綱對王澍書學的批評 嘉慶乙丑十月,以元祐《秘閣帖》之本考《停雲》、《餘清》二刻,因識。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不同版本間的比對

  《鬱岡》亦從此跡出,非從宋刻出。

  此直是宋朝一書手另自寫之,非臨也,但是影照古本之行次位置寫之。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出版學 真按:翁方綱的臨摹學-對臨摹的定義 張米庵曾見吳氏此跡,以為出宋人筆,信不誣也。然所影亦非古本,乃是影照宋刻,而宋刻疑古本耳。

  十四行第九字真按:原書作「癈」也.-十四行第九字“癈”.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85.JPG 真按:國:廢  部首   部首外筆畫 12 總筆畫 15 注音一式 ㄈㄟˋ 1. 停止、捨棄。如:「廢除」、「廢止」、「半途而廢」。論語˙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廢。」孟子˙梁惠王上:「對曰:『然則廢釁鐘與?』」 2.衰敗、毀壞。孟子˙離婁上:「其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 3.敗壞的。如:「廢屋」、「廢車」。 4.無用的。如:「廢物」、「廢水」。 5.身體殘缺的。如:「殘廢」。莊子˙讓王:「左手攫之,則右手廢。」 6.已停止或衰落的事物。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詞:廢1 fI ㄈㄟˋ〕 〔《廣韻》方肺切,去廢,非。〕 1.房屋傾圮無用。《說文‧廣部》:“廢,屋頓也。” 朱駿聲 通訓:“廢,屋頓……傾圮無用之意。”2.泛指傾圮,倒塌。《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 高誘 注:“廢,頓也。”3.荒蕪;荒廢。 白居易 《東南行》:“ 北田園廢, 西歲月徂。” 李格非 《書〈洛陽名園記〉後》:“其池塘竹樹,兵車蹂蹴,廢而為丘墟;高亭大榭,煙火焚燎,化而為灰燼,與 共滅而俱亡,無餘處矣。”4.敗壞,衰敗。《易‧繫辭下》:“其道甚大,百物不廢。” 孔穎達 疏:“言《易》道功用甚大,百種之物賴之,不有休廢也。”《孟子‧離婁下》:“國之所以廢興存亡者亦然。”5.曠廢,懈怠。《書‧胤征》:“ 廢厥職,酒荒于厥邑, 胤侯 承王命徂征。”《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木門 大夫勸之仕,不可,曰:‘仕而廢其事,罪也。’從之。”6.拋棄;廢棄。《書‧大禹謨》:“不虐無告,不廢困窮。”《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賈誼 《過秦論》:“於是廢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陸機 《吊魏武帝文》:“若乃繫情累於外物,留曲念於閨房,亦賢俊之所宜廢乎?”7.引申為多餘無用。如:廢物;廢人。8.黜免;放逐。《書‧康誥》:“弘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廢,在王命。”《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群臣……七曰廢,以馭其罪。” 賈公彥 疏:“廢,放也。謂臣有大罪,若不忍刑殺,放之以遠。” 劉向 《九嘆‧愍命》:“戚 宋萬 於兩楹兮,廢 於遐夷。”9.停止,中止。《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後漢書‧伏湛傳》:“時倉卒兵起,天下驚擾,而 獨晏然,教授不廢。”10.疲不能起或因傷殘而失去作用。《戰國策‧齊策三》:“ 韓子盧 東郭逡 ,環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於前,犬廢於後,犬兔俱罷,各死其處。”《莊子‧讓王》:“左手攫之,則右手廢;右手攫之,則左手廢。”《淮南子‧覽冥訓》:“飛鳥鎩翼,走獸廢腳。”11.器物無足。《儀禮‧士喪禮》:“新盆、槃、瓶、廢敦、重鬲,皆濯造于西階下。” 鄭玄 注:“廢敦,敦無足者,所以盛米也。” 賈公彥 疏:“凡物無足稱廢。是以《士虞禮》云:‘主人洗廢爵,主婦洗足爵。’‘廢爵’注云‘爵無足’是也。”12.墜,跌。《左傳‧定公三年》:“﹝ 邾子 ﹞滋怒,自投於床,廢於鑪炭,爛,遂卒。” 杜預 注:“廢,隋也。” 劉向 《新序‧義勇》:“比至公門,三廢車中。”13.偃伏。《史記‧淮陰侯列傳》:“ 項王 暗噁叱吒,千人皆廢。” 司馬貞 索隱:“ 孟康 曰:‘廢,伏也。’ 張晏 曰:‘廢,偃也。’”14.留置,放置。《公羊傳‧宣公八年》:“其言萬入去籥何?去其有聲者,廢其無聲者,存其心焉爾。” 何休 注:“廢,置也。置者,不去也。 人語。”《莊子‧徐無鬼》:“於是為之調瑟,廢一於堂,廢一於室。”15.出賣。參見“ 廢居 ”。16.失望。參見“ 廢然 ”。17.大。形容程度深。《詩‧小雅‧四月》:“廢為殘賊,莫知其尤。” 傳:“廢,大也。” 陳奐 傳疏:“‘廢,大。’…… 本作‘忕’者乃涉《箋》而誤。”《列子‧楊朱》:“凡此諸閼,廢虐之主。” 張湛 注:“廢,大也。”18.大。誇大。《逸周書‧官人》:“華廢而誣,巧言令色,皆以無為有者也。” 朱右曾 校釋:“廢,大也。”19.殺,殺死。《元朝秘史》卷四:“ 太祖 說:在前 塔塔兒 將我祖宗父親廢了的冤仇有麼道。”《元朝秘史》卷十:“你父,我跟前謹慎。於 答闌巴勒主惕 地面裏廝殺,被 扎木合 廢了。” 李文田 注:“《秘史》凡言廢者,皆殺之詞。”20.《紅樓夢》第八回:“恐字跡過于微細,使觀者大廢眼光。”21.通“ ”。精神煥發。《管子‧內業》:“飢不廣思,飽而不廢。”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張佩綸 云:“‘不廢’,當作‘不發’……言其思不曠則傷神,雖飽而不發揚也。”22.通“ ”。行,實施。《墨子‧非命上》:“於何用之?廢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孫詒讓 間詁引 王念孫 云:“廢讀為‘發’。故《中篇》作‘發而為刑政’。” . 此頂點彎,自南宋初翻本來。

  戲鴻堂刻宋《樂毅論》,即明人所妄傳貞觀六年褚銜者,而其後乃有董跋,竟目為唐摹六本之一。似此,則董文敏之為書家也,何以為後人作師法乎?真按:翁方綱的批評方法論-不迷信權威 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的批評 真按:這就是所謂的大家麼? 真按:董其昌的荒謬 真按:翁方綱對書法家的要求 真按:摘要 真按:傳後人 真按:翁方綱著作的原則-傳後示人 真按:翁方綱創作的原則 真按:示後人

  注:《蘇齋題跋》卷下(《叢書集成》1613)。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83.JPG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