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Saturday, June 20, 2009

321

跋趙文敏飛英塔詩墨跡

  右趙文敏《登飛英塔詩》真跡,第五句“危”字,一本作“扶”,集作“危”,“危”字為是。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校勘學 真按:翁方綱的校勘學與碑帖學 真按:翁方綱的校勘學與版本學 飛英塔在湖州府治東北二里。飛英教寺建于唐咸通中,至宋紹興庚午塔毀。迨元延祐六年十一月始重修訖工。文敏以是年己未夏得請南歸,時年六十七。越三年,為至治二年壬戌,六月公卒。真按:趙孟頫之生卒 則此詩言秋日者,在庚申、辛酉間,六十七八歲時,為公最晚年之筆矣。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作品的編年 真按:翁方綱對作品編年的方法-生卒年歲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三十卷第3頁。真按:翁方綱:〈跋趙文敏飛英塔詩墨蹟〉,《復初齋文集(三)》(臺北縣:文海出版社,民國5811月,初版),卷30,頁1208

321

跋趙文敏送張夢符詩墨跡

  右文敏行書六行:“侍從班行近,咨謀出使頻。乘軺山水國,把酒浙江春。驄馬歌仍在,祥麟德自馴。大 書真有法,妙句不無神。愛士容疏放,忘羊接隱淪。回轅瞻斗極,聽履上星辰。此別真堪惜,茲情未易陳。數公如見問,為說混風塵。夢符郎中還朝,作此送之。後 二月,夢符求書,重錄以奉之,九月廿六日也。”子昂此詩,《松雪集》題云:“送張夢符郎中還朝。”《元史》張孔孫,字夢符真按:張孔孫-傳記資料 真按:趙孟頫送張孔孫手書 其先出遼之烏若部,遷居隆安,父夢謁孔子廟。得賜嘉果真按:標點不當-父夢謁孔子廟,得賜嘉果 而孔孫生,故以為名。世祖時為浙西提刑,按察副使,俄拜侍御史,行御史臺事。至元二十二年除禮部侍郎,終集賢大學士。孔孫以文學名,善琴工畫,尤精騎射。立朝讜言嘉論有可觀者,真按:張孔孫之為人 真按:翁方綱考訂人物 真按:翁方綱重視作者之品格 真按:翁方綱重視人物品格 陶宗儀《書史會要》云:“孔孫,濟南人,書宗王黃華,故曰大書真有法”真按:標點可議者-陶宗儀《書史會要》云:“孔孫,濟南人,書宗王黃華”,故曰“大書真有法”-故曰以下當係翁斷語也.豈陶亦同評趙詩耶? 又曰:“驄馬歌仍在,蓋其由提刑副使拜侍御史時也。”趙文敏應召入都,真按:沈津的國學程度有問題-此以恆情斷亦當讀作「又曰:“驄馬歌仍在”,蓋其由提刑副使拜侍御史時也。」何沈氏之不能也?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作品的解讀 在至元二十三年丙戌,此詩當作於其前二年,文敏年三十一。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作品的編年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作品的編年 而其書法深穩,應規入矩,奄有《聖教》、《蘭亭》義法。真按:翁方綱論趙孟頫書法的淵源-王羲之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的評價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批評方法論-衷諸王羲之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楷則 真按:翁方綱的論書宗旨 真按:摘要 後來僅以姿媚目文敏者,未之或知也。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方法-不人云亦云,不扣槃捫籥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的批評方法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的批評-姿媚 真按:翁方綱對當時書學時尚的批判 夢符長文敏二十一歲,是年夢符年五十二,故有“忘羊接隱淪”之句,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作品的解讀 時文敏尚未應召,故有“隱淪風塵”之語,其以“忘年”為“忘羊”者,偶然筆誤,不必致疑也。真按:翁方綱的辨偽方法論-有所不辨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採信的原則 真按:趙孟頫的筆誤 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作品的解讀 癸卯正月一日,安邑宋芝山持此卷來,因識其後。真按:文末交代藏家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宋葆淳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五冊第1347頁。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5_復初齋文稿(六)\_001347.jpg

321

跋洛神賦(趙文敏書)

  趙文敏書《洛神賦》流傳真跡非一,蓋亦若柳誠懸所云:“子敬好寫《洛神賦》,人間合有數本者耶?”此本書於辛丑之冬,文敏年四十八歲。自前二歲己亥,公以集賢直學士行江浙儒學提舉,至是歲行部過會稽,此書於提舉官廨之松雪齋也。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作品的編年 嘉慶十年乙丑夏四月廿七日。荷屋侍御屬書於後。方綱。真按:吳榮光求翁方綱題字 真按:吳榮光與趙孟頫書法

  題此之後二年丁卯冬十月廿有五日,荷屋復持來蘇齋南窗下再觀題記。

  注:見《松雪洛神賦》珂羅版印本。

321

跋趙文敏先侍郎阡表墨跡真按:真按:趙孟頫之家世 原稿題云〈跋趙文敏先侍郎阡表墨蹟(二則)〉下又有注云「亦非二則也。是題卷時只用前半耳。劉文正手●跋一篇亦同。自存稿內應全存之。」

  右《阡表》,文敏自撰并書,有塗乙處,以集本校之,詳略多不同,真按:翁方綱的碑帖校勘學方法論-以集本校之 蓋為其先人勒文,斟酌謄寫,非一本也。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採信的原則 真按:翁方綱的辨偽方法論-人情世理 是為成宗再改元丁酉之歲,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曆算 文敏年四十四矣。文敏自濟南召赴史館,以病歸吳興,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作品的編年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職官履歷 在元貞元年乙未,至是除太原路汾州知州兼管本州諸軍奧魯勸農事。真按:國:奧  部首 大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ㄠˋ 1. 房室的西南隅。說文解字:「奧,宛也。室之西南隅。」儀禮˙士喪禮:「乃奠燭,升自阼階,祝執巾席從,設于奧,東面。」論語˙八佾:「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   2.泛指室內深處。淮南子˙時則:「涼風始至,蟋蟀居奧。」          3.幽深的地方。文選˙張協˙七命:「絕景乎大荒之遐阻,吞響乎幽山之窮奧。」      4.主事者。禮記˙禮運:「人情以為田,故人以為奧也。」鄭玄˙注:「奧,猶主也。田無主則荒。」      5.豬圈。莊子˙徐鬼:「吾未嘗為牧,而牂生於奧。」         6.奧地利的簡稱。          7.幽祕、精深的。文選˙孔安國˙尚書序:「至于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唐˙王勃˙益州綿竹縣武都山淨慧寺碑:「武都仙鎮,龍墟奧域。」        ㄩˋ y(11707     奧  部首 大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3    注音一式  ㄩˋ 1. 岸邊水流彎曲的地方。通「澳」、「隩」。詩經˙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2. 溫暖。同「燠」。詩經˙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奧。」漢書˙卷七十五˙李尋傳:「其月土濕奧,恐後有雷雹之變。」 ㄠˋ o(10383                               詞:奧1 〔o ㄠˋ〕 1.室 內西南隅。古時祭祀設神主或尊長居坐之處。《儀禮‧少牢饋食禮》:“司宮筵於奧,祝設几於筵上,右之。” 鄭玄 注:“室中西南隅謂之奧。”《韓非子‧說林下》:“ 衛 將軍 文子 見 曾子 , 曾子 不起而延於坐席,正身於奧。” 王先慎 集解:“謂藏室之尊處也。”2.泛指內室。 漢 孔融 《薦禰衡表》:“初涉藝文,升堂睹奧。”3.泛指室內深處。《淮南子‧時則訓》:“涼風始至,蟋蟀居奧。”4.指隱秘處。 漢 揚雄 《太玄‧文》:“酋考其親,冥反其奧。” 范望 注:“奧,秘也。物反於其秘奧之中,在黃泉也。”《文選‧張協〈七命〉》:“絕景乎大荒之遐阻,吞響乎幽山之窮奧。” 李善 注:“奧,隱處也。”5.深。《文選‧蔡邕〈郭有道碑〉》:“浩浩焉,汪汪焉,奧乎不可測已。” 李善 注:“深不可測。” 晉 陸機 《塘上行》:“霑潤既已渥,結根奧且堅。” 南朝 劉勰 《文心雕龍‧隱秀》:“源奧而派生,根盛而穎峻。”《明史‧廣西土司傳一‧潯州》:“又南則為府江,其中多冥巖奧谷,絕壁層崖。”6.奧妙;微妙。《〈書〉序》:“至於 夏 、 商 、 周 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 晉 成公綏 《嘯賦》:“精性命之至機,研道德之玄奧。” 宋 沈作哲 《寓簡》卷二:“二子( 列子 、 莊子 )可謂妙矣,然未若 瞿曇 氏之奧也。” 清 戴名世 《吳他山詩序》:“余曰:‘君之詩宗何代乎?’曰:‘否。’‘僻事以為奧,奇字以為古乎?’曰:‘否’。”7.猶內。參見“ 奧內 ”。8.猶主,主事人。《禮記‧禮運》:“人情以為田,故人以為奧也。” 鄭玄 注:“奧猶主也。田無主則荒。”9.指主管的職事。 南朝 謝朓 《忝役湘州與宣城吏民別》詩:“弱齡倦簪履,薄晚忝華奧。”10.豬圈。《莊子‧徐無鬼》:“吾未嘗為牧,而牂生於奧。” 陸德明 釋文:“奧,豕牢也。”11.灶神。《禮記‧禮器》:“燔柴於奧。夫奧者,老婦之祭也。” 孔穎達 疏:“奧者,正是灶神,常祀在夏,以老婦配之,有俎及籩豆設於灶陘,又延戶入奧。”12.山坳近水的地方。 明 方孝孺 《娛靜樓記》:“ 台 人謂山川環複之地為奧。去 寧海 西北五十里曰 理奧 。” 清 黃宗羲 《澤望黃君壙志》:“山奧江村,枯槁憔悴。”13.姓。14.奧斯忒的省稱。磁場強度單位。為紀念 丹麥 物理學家 奧斯忒 (HansChristianOersted)而命名。 2 y ㄩˋ〕       1.後作“燠”。暖。《詩‧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奧。” 朱熹 集傳:“奧,於六反。煖。”《史記‧宋微子世家》:“庶徵:曰雨,曰陽,曰奧,曰寒,曰風,曰時。”《書‧洪範》作“燠”。2.通“ 澳 ”。水邊深曲之處。《詩‧衛風‧淇奧》:“瞻彼 淇 奧,綠竹猗猗。” 朱熹 集傳:“於六反。奧,隈也。”《禮記‧大學》引作“澳”。3.通“ 澳 ”。污濁。《文選‧班固〈典引〉》:“太極之元,兩儀始分,煙煙熅熅,有沈而奧,有浮而清。” 李善 注:“奧,濁也。”4.後作“墺”、“隩”。謂可以定居的地方。《漢書‧地理志上》:“ 九州 逌同,四奧既宅。” 顏師古 注:“奧,讀曰墺,謂土之可居者也。奧,音於六反。”《書‧禹貢》作“四隩既宅。” 孔 傳:“四方之宅已可居。”5.腌製。6.見“ 奧2李 ”。              . 真按:奥 真按:國無.詞:【奧魯】1.古 代 蒙古 人出征時,留在後方的家屬、輜重。又寫作“阿兀魯黑”,複數為“阿兀魯兀惕”。譯作“家小”、“老營”或“老小營”。亦為 元 代官名,專管輜重後勤事務。《元經世大典‧軍制》:“軍出征戍,家在鄉里曰奧魯。”《元史‧世祖紀十三》:“詔各路府、州、司、縣長次官兼管諸軍奧魯。” 《元典章新集‧國典‧詔令》:“遠近諸軍征行戍守,終歲勞苦,實可矜憫,其陣亡之家常例存恤限外更展一年,本管翼衛及奧魯等官毋得非理科斂。”2.複姓。 元 有 奧魯赤 。見《元史》本傳。 未上,又赴召,將留之入翰苑,力請歸。此《阡表》即書於其時也。《戲鴻堂》刻本前有“趙”字印,後有“松雪齋”印,此本無之。文敏當日為其先人作文,何暇多印,且末行“抆”字誤刻作“收”,信知《戲鴻堂》是摹本也真按:真按:翁方綱對趙孟頫書法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戲鴻堂法帖的批評 翁方綱的碑帖版本鑑定學方法論-字體筆畫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