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Monday, June 1, 2009

22.眾多。《孟子‧滕文公下》:“園囿汙池沛澤多而禽獸至。” 趙岐 注:“至,眾也。田疇不墾,故禽獸眾多。”23.副詞。極;最。《荀子‧正論》:“罪至重而罰至輕,庸人不知惡矣。” 枚乘 《七發》:“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彊起嘗之乎?” 李密 《陳情事表》:“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岳伯川 《鐵拐李》第一摺:“我要禁持你至容易,只消得二指闊紙提條。”24.副詞。止;僅。《韓非子‧初見秦》:“其頓首戴羽為將軍斷死於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白刃在前,斧鑕在後,而卻走不能死也。” 高亨 《諸子新箋‧韓非子》:“至,止也。”《史記‧禮書》:“社至乎諸侯。”至,《荀子‧禮論》、《大戴禮記‧禮三本》均作“止”。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上:“ 貞觀 四載,天下康安,斷死刑至二十九人而已。”25.副詞。一定;必。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春秋》紀纖芥之失,反之王道,追古貴信,結言而已,不至用牲盟而後成約。” 桓寬 《鹽鐵論‧水旱》:“議者貴其辭約而指明,可於眾人之聽,不至繁文稠辭多言,害有司化俗之計。”《漢書‧匡衡傳》:“ 曰:‘顧當得不耳,何至上書?’”26.副詞。表示出乎意料。猶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鳶飛。”27.連詞。提出突出事例,表示達到某種程度。猶甚至,竟至。《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每覽前代外戚賓客,假借威權,輕薄謥詷,至有濁亂奉公,為人患苦。” 王守仁 《大學問》:“及其動於欲,蔽於私,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則將戕物圮類,無所不為其甚,至有骨肉相殘者。”28.連詞。表示另提一事。《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眾聞則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雞豚者,其不義又甚入人園圃竊桃李。”《淮南子‧說山訓》:“刀便剃毛,至伐大木,非斧不剋。”《史記‧淮陰侯列傳》:“ 項王 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29.連詞。承接上文,表示下文是上文引出的結果。猶以至,以至於。 三國 嵇康 《與山巨源絕交書》:“至性過人,與物無傷,唯飲酒過差耳,至為禮法之士所繩,疾之如讎。”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勉學》:“明《史記》者,專 而廢篆籀;學《漢書》者,悅 應蘇 而略《蒼》《雅》。不知書音是其枝葉,小學乃其宗系,至見 服虔 張揖 音義則貴之,得《通俗》《廣雅》而不屑。”30.通“ ”。想念,念及。《論語‧泰伯》:“子曰:‘三年學,不至於穀,不易得也。’” 朱熹 集注:“穀,祿也。至,疑當作志。” 劉寶楠 正義:“疑古志至二文通也。”31.通“ ”。意志;心意。《荀子‧儒效》:“行法至堅,不以私欲亂所聞,如是則可謂勁士矣。” 王先謙 集解:“ 書至志通借。”《韓詩外傳》卷三引此作“志”。 王念孫 《讀書雜志‧荀子二》:“法者,正也。言其行正,其志堅。” 鄒陽 《上書吳王》:“故願大王無忽,察聽其至。”至,《漢書‧鄒陽傳》作“志”。32.通“ ”。制度。《荀子‧正論》:“夫是之謂視形埶而制械用,稱遠近而等貢獻。是王者之至也。” 王念孫 《讀書雜志‧荀子六》:“至,當為制。上文云:‘彼王者之制也,視形埶而制械用,稱遠邇而等貢獻。’下文云:‘則未足與及王者之制也。’皆其證。 說非。”33.通“ ”。給予;加給。《墨子‧明鬼下》:“昔者 夏王 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上詬天侮鬼,下殃傲天下之萬民……故於此乎天乃使 至明罰焉。” 畢沅 校注:“至,同致。”34.通“ ”。表達。參見“ 至敬 ”。35.通“ ”。得到;求得。《呂氏春秋‧當染》:“不知要故,則所染不當;所染不當,理奚由至?” 高誘 注:“至,猶得也。” 桓寬 《鹽鐵論‧貧富》:“夫 白圭 之廢著, 子貢 之三至千金,豈必賴之民哉!”36.通“ ”。致使;引起。《公羊傳‧莊公十二年》:“ 閔公 矜此婦人,妒其言,顧曰:‘此虜也。爾虜,焉故 魯侯 之美惡乎!’至 怒,搏 閔公 ,絕其脰。”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引此文,故作“知”,至作“致”。37.通“ ”。一說通“ ”。實質;真實。《莊子‧天道》:“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郭慶藩 集釋:“至,與質同。至,實也……《刻意》篇正作‘道德之質’。”《戰國策‧齊策一》:“大王覽其說而不察其至實。” 王念孫 《讀書雜志‧戰國策一》:“至字古讀若質,故聲與實相近……不察其至,即不察其實也。今本作‘不察其至實’者,一本作‘至’,一本作‘實’,而後人誤合之耳。《史記‧張儀傳》作‘大王賢其說而不計其實’是其明證矣。”38.通“ ”。謂充當人質。《戰國策‧燕策二》:“ 得講於 ,至 公子延 ,因 犀首 屬行而攻 。”按,一本作“ ”。《史記‧蘇秦列傳》:“至 公子延 。” 司馬貞 索隱:“至當為質,謂以 公子延 為質也。”39.通“ ”。阻塞。《韓非子‧制分》:“實故有所至,而理失其量。” 于省吾 《雙劍誃諸子新證‧韓非子四》:“按:作‘故實有所至’,與下句‘而理失其量’相對。至,應讀作窒……此言故實有所窒塞,而理亦失其程量也。”40.中醫術語。指脈搏跳動。《素問‧平人氣象論》:“人一呼脈四動以上曰死。脈絕不至曰死。”亦用為表示脈搏次數的量詞。《難經‧十四難》:“一呼六至,一吸六至,為死脈也。”亦指脈搏增多的現象。《難經‧第十四難》:“脈有損至,何謂也?” 徐靈胎 經釋:“少曰損,多曰至。” . 真按:原書此字不清也.又似王、主字.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962_緣督廬日記鈔\_000712.tif 獨孤、松雪恐尚未及見耶?丁丑三月十日,雲谷農部二兄屬題。真按:葉夢龍求翁方綱題字 北平翁方綱。

  是本一一均與姜考、真按:姜夔與定武本蘭亭 俞考悉合,真按:俞松與蘭亭 實無可疑,不意雲谷竟多方宛轉得之,可見天下奇物儘有,能用心者自能羅致耳。真按:葉夢龍的文獻採訪學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葉夢龍 真按:用心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方法論-用心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典藏學 真按:摘要

249

  今得揚州鮑氏寄來內府石刻落水《蘭亭》,是從此卷雙鈎鎸石者。行間位置、題詠、印記皆無異也,然細對帖中之字,則鎸工笨鈍,遠不若東陽、國學之得神。真按:翁方綱對蘭亭集序版本的評比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複製學 真按:翁方綱的搨碑學-搨碑技術 真按:翁方綱論蘭亭集序流傳的版本 然其中卻有一二處稍勝後來之翻刻定武本者,實亦可以資互證,真按:翁方綱論善本 真按:翻本的價值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不同版本間的比對 如“抱”字,尚知開口,“亦”字尚知是四點,“嵗”字山下則不知有點,因紙墨昏暗,無足怪也。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批評方法論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版本賞鑑學 書此使後之覽者亦可以知研究《稧帖》之真品矣。真按:翁方綱對蘭亭集序真本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對蘭亭集序的研究 并質諸雲谷農部二兄真鑒。真按:葉夢龍 方綱。

  此卷在元時已甚貴重,足知世傳《定武蘭亭》無出其右,真按:翁方綱對蘭亭集序版本的評比 真按:翁方綱對定武本蘭亭集序版本的評比 是此卷已著名久矣。雲谷得此珍藏極秘密,獨余得常觀之。真按:翁方綱的特權-看來連皇帝老子也不知也.. 真按:翁方綱的私心 真按:葉夢龍的私心 真按:葉夢龍的典藏學 真按:翁方綱與葉夢龍的交情 覺此北宋拓定武舊本《蘭亭》,右軍真氣凜然。真按:翁方綱論蘭亭集序流傳的版本

  世以《蘭亭》難辨,而不知真定武無有相類之者,如東陽、國學乃翻刻定武最精者,然較此真刻相去甚遠,此不待剖析而觀者極易明白也。真按:翁方綱對定武本蘭亭集序版本的評比 真按:翁方綱論蘭亭集序流傳的版本

注:見葉昌熾《緣督廬日記抄》十二乙巳,第40頁。真按:至42.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962_緣督廬日記鈔\_000712.tif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962_緣督廬日記鈔\_000713.tif

249

跋蘭亭(四明范氏天一閣本)真按:原書題云〈四明范氏天一閣蘭亭〉.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81.JPG

  予所見神龍本,皆有貞觀、神龍、開元、大觀諸印。惟王秋坪所藏本致佳真按:王祿朋的收藏 真按:王祿朋與蘭亭 真按:疑有誤!-原書亦同. 而無前後諸印,予既為手摹入石矣。真按:翁方綱的臨摹學 真按:翁方綱的碑刻學 四明范氏此石本,即豐南禺刻於烏鎮王氏者,真按:豐坊與蘭亭 亦有神龍諸印,而筆法勝諸本,不啻倍蓰矣。冶亭宗伯,得一舊拓,真按:鐵保的收藏 真按:鐵保的金石採訪學 真按:鐵保與蘭亭 乃無諸印,而圓潤又在范氏石本之上,蓋宋刻宋拓耳。附記於此。“斯文”下亦無褚氏印。王秋坪本尚有褚氏印。

  頤園通政,真按:翁方綱的金石採訪學-初彭齡 持所藏《星鳳樓帖》十二冊來看,真按:初彭齡的收藏 此褚臨《蘭亭》,在申集之首,即冶亭所得本也。戊午六月二十六日。

  此所謂《星鳳樓帖》者,真按:曹彥約-曹彥約輯. 真按:中研院線上目有! 內有以泐後之《汝帖》摹入者,其非《星鳳》審矣。然此褚臨《蘭亭》,實在豐南禺未勒石之前,真按:豐坊 足見世所傳神龍本者,特出宋朝雜帖內之一種,而後人增入神龍書府諸印,以炫人耳。真按:翁方綱論作偽心理學 真按:翁方綱對神龍本蘭亭集序版本的考訂 曹氏南宋人,真按:曹彥約 而此每卷後,題紹聖三年上石。褚本畢竟神龍有墻壁可尋真按:疑有誤!-豈「褚本畢竟有神龍墻壁可尋」之倒文? 而潁井本,及張金界奴本,即使超入神品,尚不能免微有一毫英雄欺人之意。今日合諸家所勒諸本細對,識此。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不同版本間的比對 戊午六月廿六日,是日立秋。真按:清時曆法資料

  張金界奴本,尾後有紹興印,即一末尾,而上下鈐“紹興”連珠印者三焉,若誠恐人疑其非出紹興內府藏者。真按:翁方綱論作偽心理學 以其筆妙之飛動,則愚見恐與潁井本皆出米老耳。真按:米芾與蘭亭集序流傳的版本 真按:米芾與蘭亭

  所謂神龍本,即未必果是褚公墨跡,要之必是褚臨,後人上石者矣真批:又曰非褚,又曰必褚.蓋意謂即其非肖褚真跡,而畢竟是依褚真蹟上石(上石後乃失真)者乎? 所以有神龍諸印,又不及其無印者也。是日又識。真按:翁方綱對神龍本蘭亭集序版本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對神龍本蘭亭集序的版本評比 真按:翁方綱對神龍本蘭亭集序的鑑定方法

  頤園所收,蓋雜取宋人《秘閣》諸刻摹成者,即以此本褚臨《蘭亭》細對,視四明本,無一處不相同,而神理圓渾淵雅,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畫痕厚實有神-筆意筆畫字體結構 勝四明遠矣。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渾圓

  第六行“弦”之腳底,四明本縮上二分許。可見《天際烏雲帖》本之失。真按:翁方綱論天際烏雲帖的版本 真按:不解之處!真按-何故論蘭亭王書又扯到蘇帖?

  十一行末“仰”字,針眼尚同,四明本無之。

  此本即文休承所謂豐道生刻於烏鎮者,真按:文嘉與豐坊 高出世所行神龍諸本,神氣迥出矣。而以宋人雜帖內之翻本對之,已覺帶有傖氣。右軍清真格韻,豈容貌得耶?真按:翁方綱對王羲之書法的鑑定方法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畫痕厚實有神-筆意筆畫字體結構 真按:翁方綱的形意論/形神論

  第廿三行“知”字,矢中撇勢真按:標點可議者-第廿三行“知”字“矢”中撇勢 竟斜側而下耶?雖褚公自運己思,真按:褚遂良臨蘭亭集序 真按:褚遂良臨蘭亭集序的方法 恐未必然也。張金界奴三本,則余清善矣真按:簡化字之餘孽-原書作餘.-張金界奴三本,則餘清善矣。則蓋謂吳廷餘清本(餘清齋法帖)善矣. 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58_蘇齋題跋\_000382.JPG 真按:疑有誤! 若神龍本,能謀重入石時,此等處更當精研也。真按:翁方綱的文獻複製學原則 真按:翁方綱的文獻保護學

  “暢”左起處,似以天一閣此拓為是,頤園本已塗失矣。再借冶亭本核之。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不同版本間的比對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