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2.0

Friday, June 12, 2009

288

。”愚意正書,未有不先講結者,真按:國:構  部首 木 部首外筆畫 10 總筆畫 14 注音一式 ㄍㄡˋ 1. 搭蓋、建築。如:「構築」、「構屋結舍」。淮南子˙氾論:「築土構木,以為宮室」。 2.結集、造成。如:「構怨」。詩經˙小雅˙四月:「我日構禍,曷云能穀!」荀子˙勸學:「邪穢在身,怨之所構。」 3.策畫﹑運用。如:「構思」。 4.設計陷害。如:「構陷」。淮南子˙說林:「紂醢梅伯,文王與諸侯構之。」 5.挑撥離間。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彼實構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文選˙李康˙運命論:「得失不能疑其志,讒構不能離其交。」 6.建築物。晉˙陸雲˙歲暮賦:「悲山林之杳藹兮,痛華構之丘荒。」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六下˙滇遊日記五:「此古迦葉殿近因頂有新構,遂稱此為寺云。」 7.組織。如:「結構」、「架構」、「機構」。 詞:構1 〔u ㄍㄡˋ〕 〔《廣韻》古候切,去候,見。〕 亦作“ 2 ”。“ 1 ”的今字。 1.架木造屋。《書‧大誥》:“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 蔡沈 集傳:“其子不肯為之堂基,況肯為之造屋乎。” 柳宗元 《凌助教蓬屋題詩序》:“家本 地,欲歸而不可得,遂構蓬室,以備揖讓之位。”《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湯鎮臺 也不到城裏去,也不會官府,只在臨河上構了幾間別墅。”2.房屋,屋宇。 陸雲 《祖考頌》:“公堂峻趾,華構重屋。”《陳書‧宣帝紀》:“ 氏之季,兵火薦臻, 承華 焚蕩,頓無遺構。” 黃鷟來 《雨晴游弘濟寺訪蒲庵和尚》詩:“殿古鐘磬寂,懸崖厭聳構。”3.基業,業績。《南齊書‧明帝紀》:“顧臨兆民,永懷先構。”《新唐書‧陸象先傳》:“子能紹先構,是謂象賢者。”4.締造,建立。 干寶 《晉紀總論》:“ 世宗 承基, 太祖 繼業……於是百姓與能,大象始構矣。”《梁書‧蔡道恭傳》:“王業肇構,致力 陝西 。”5.連結,交合。《韓非子‧說疑》:“故為人臣者破家殘賥,內構黨與,外接巷族以為譽,從陰約結以相固也,虛相與爵祿以相勸也。”《史記‧春申君列傳》:“ 之兵構而不離。”《資治通鑒‧晉武帝太元七年》:“且東南卑濕,沴氣易構。”6.擬定,創作。多指詩文寫作而言。《三國志‧魏志‧王粲傳》:“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 南朝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王褒 構采,以密巧為致。”《舊唐書‧文苑傳中‧閻朝隱》:“文章雖無《風》《雅》之體,善構奇,甚為時人所賞。”7.指文學藝術作品。《杜詩詳注》附編引 柴紹炳 《論杜詩》:“或遒麗精深,或沈雄悲壯,或真至雋永,或曠逸清疏,咸稱傑構。” 包世臣 《藝舟雙楫‧錢東湖詩序》:“又言詩人有佳構二三十首,足自雄。” 方薰 《山靜居畫論》上:“畫家一丘一壑,一草一花,使望者息心,攬者動色,乃為極構。”8.圖謀。《淮南子‧說林訓》:“ 梅伯 文王 與諸侯構之。 辜諫者, 使人哭之。” 高誘 注:“構,謀也。”9.誣陷,陷害。《左傳‧桓公十六年》:“ 宣姜 公子朔 急子 。”《舊唐書‧代宗紀》:“ 同華 節度使 李懷讓 自殺,為 程元振 所構。” 曾鞏 《撫州顏魯公祠堂記》:“在 肅宗 時,數正言,宰相不悅,斥去之;又為御史 唐旻 所構,連輒斥。”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四部正訛下》:“ 牛僧孺 )撰《玄怪》等錄,亡隻詞構 李德裕 )。”10.挑撥離間。《詩‧小雅‧青蠅》:“讒人罔極,構我二人。” 孔穎達 疏:“構者,構合兩端,令二人彼此相嫌。”《左傳‧昭公十二年》:“ 叔仲子 欲構二家。” 杜預 注:“欲構使相憎。” 楊伯峻 注:“構乃離間義。”11.木名。即楮樹。落葉喬木,葉似桑,皮可造紙。參見“ ”。12.通“ ”。懸賞。《墨子‧號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構之。” 孫詒讓 間詁:“ 顧千里 )云:‘構讀為購,《說文》購,以財有所求也。’ 蘇時學 )云:‘構與購同,謂賞也。’”13.通“ ”。參見“ 構火 ”。14.通“ ”。相遇。參見“ 構禍 ”。 . 真按:文海本作搆.下同. 自宋四家後,多趨行草,於正楷。真按:文海本作疎. 是以能手往往故示縱橫,而不能於筆畫間細意結構,至明董文敏,而尤甚矣。真按:翁方綱對董其昌書法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楷書與行書草書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楷書 唐人正書,則筆筆精意結構,如魯公書,雖小至《宋廣平碑》側,而圓瑩如珠,猶晉人遺矩也。此《聯句》書,其大字雖近於《家廟》諸碑之樣,而波磔間,已用古藤、古釵之腳,則是精熟。《爭坐》行書,而用於正楷,無是理也。真按:斷句可議者-愚初讀文海本作『則是精熟〈爭坐〉行書而用於正楷無是理也。』然細味下文『其為宋以後學顏行書者偽作無疑』,則此當讀作『則是精熟〈爭坐〉行書而用,於正楷無是理也。』而用仍怪,或「作」之識誤所訛。或仍有訛敓。 至於句中注人姓氏,則一味欹傾,全無結構,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平正不欹側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楷則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審美觀-體格 乃宋以後不講正楷者之所為,必非魯公書也。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用筆結體-字體結構-代表作 真按:語言時代的觀點與書勢時代的觀點 況考《魯公年譜》,是時公在湖州,日與潘述諸人賡詠。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字體筆畫 真按:翁方綱的書學批評方法論-筆法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賞鑑學方法論-畫痕厚實有神-筆意筆畫字體結構 真按:翁方綱對顏真卿書法的鑑定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職官履歷 以《吳興掌故》及《全唐詩》驗之,并作“裴循”,而此獨書為“裴脩”,蓋古人書“循”“脩”二字相似,故重錄者訛“循”為“脩”。真按:古人也識字誤 即以此內陸士修“修”字對看,知其原是“循”字,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勤驗上下文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識字學方法-上下文對看 即此一條,其為宋以後學顏行書者偽作無疑。真按:翁方綱撰寫提要之方法-一語定江山 真按:一例定江山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字體筆畫 真按:翁方綱對顏真卿書法的鑑定 梁、安二家鑒已不精,今則更何庸置論乎?真按:梁清標之誤 真按:安岐之誤 真按:翁方綱對梁清標書學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對安岐的批評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四卷第3頁。真按:翁方綱:〈跋竹山聯句〉,《復初齋文集(三)》(臺北縣:文海出版社,民國5811月,初版),卷24,頁988

288

跋唐雲居寺詩石刻

  右唐人題《雲居上寺詩》六首,前有范陽縣丞《吉逾序》,曰:真按:標點之荒唐者-前有范陽縣丞吉逾《序》曰:or 前有范陽縣丞吉逾序曰: “辛酉秋八月,僕與節度都巡使王潛、墨客軒轅偉、猶子騊、駼、潛、息、益同躋攀於此,勒四韻。又有播一首,不知何氏。又有‘元和四年四月八日范惟清、呂延一行’,則後人所題也。”詩序不著時世,真按:標點之荒唐者-文義怎會是序文?自序集詩乃有不知何氏者耶?謬誤如此,必視而不見、讀而未讀者也。真直徒遮眼之謂者矣。--。”又有播一首,不知何氏。又有“元和四年四月八日范惟清、呂延一行”,則後人所題也。 按《舊唐書‧地理志》,隋涿縣,武德七年改范陽縣,大四年復於縣置涿州。真按:沈津擅改原文-文海本文集作歷. 《職官志》,節度使,天寶後置此稱。范陽縣尉,又稱節度都巡使。則此辛酉,當是德宗建中二年。真按:斷句之誤-《職官志》,節度使,天寶後置。此稱范陽縣尉,又稱節度都巡使,則此辛酉,當是德宗建中二年。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職官履歷 范陽之縣,雖初置涿州,而尉猶在也。都巡之名,則史志所不載,不獨此六詩可以補唐矣。真按:簡化字之餘孽-文海本文集作籤-不獨此六詩可以補唐籤矣. 真按:翁方綱的金石學與史學 真按:翁方綱與胡震亨唐音統籤 真按:翁方綱的文學與史學

  注:見《文集》石印本第二十四卷第6頁。真按:翁方綱:〈跋唐雲居寺詩石刻〉,《復初齋文集(三)》(臺北縣:文海出版社,民國5811月,初版),卷24,頁1000

288

跋唐人書藏經

  梓州惠義寺,今為琴泉寺,有唐人書《藏經》,乾隆庚午塔圯於火,土人往往得其殘葉,予曩曾數見之,然未有如武林徐袖東通守所藏此冊之妙者。真按:徐觀海 真按:徐觀海的收藏 丁未四月八日,借臨於臨江試院。真按:翁方綱在江西學政的日子-金石採訪

  是經筆法雖從褚出,然實兼有歐、虞之妙,吾於此悟《化度碑》法。真按:翁方綱的碑帖學歷 真按:翁方綱的書法教學-歐陽詢書 真按:翁方綱對化度寺碑的理解 董文敏云:假如我得《西昇經》,真按:前有『昔文衡山贈友人云,此行得見褚書《西昇經》,其樂何減於登第耶?』可注. 未必能追若此也。真按:重出,重複,-前 有『臨江通守徐君以所藏唐人書藏經墨跡來求題,因借臨之,與此“化度帖”真本并置几右,靜悟古人用筆之妙。董文敏云:“使我真得西昇經,未必能追想若此 耳。”四月十二日研經堂東齋識。』可證此為想字也!○原稿實不難辨也!記得此體沈津前亦有識出者。疑乃有二眼讀此也,或一時識不出也. 四月八日。

  秋室跋以此冊“世”字不避唐太宗諱為疑,此說必宜辨正者。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避諱 真按:翁方綱對余集的批評 真按:翁方綱所以重視考證的原因 真按:翁方綱的治學態度-不得不 唐 人固重廟諱,然卻有不諱之時,姑毋論行書草體也,即以目前人所常習之正書言之,如褚書《聖教序》“遷儀越世”等句并不缺筆,且以歐陽率更於貞觀五年書《化 度寺碑》云,“實命世之異人”。又於貞觀十一年書《溫彥博碑》云,“詔民部尚書”。此“世”字、“民”字,予皆得見宋拓原石真本,無一畫之闕者,此可為明 證矣。真按:翁方綱論唐人的避諱 真按:目驗-不耳食 真按:翁方綱的考證方法論-親臨其地-田野調查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七冊第1890~1891頁。真按:出處註明不一-前罕有註其末頁者也. 真按:D:\千慮一得齋\資料庫\掃描資料庫\書館\5327_復初齋文稿(九)\_001890.jpg 今錄愚所讀者如下: 梓州惠義寺今為琴泉寺,有唐人書藏經,乾隆庚午塔圯於火,土人往往得其殘葉,予曩曾數見之,然未有如武林徐袖東通守所藏此冊之妙者,其用筆能用褚法,而上通虞、歐,下通顏、柳,無法不備矣。丁未四月八日借臨於臨江試院。 是經筆法雖從褚出,然實兼有歐、虞之妙,吾於此悟化度碑法焉。董文敏云「假如我得西昇經,未必能追想若此也。」四月八日。 六百四十字 二百五十六 搃八百九十六字。 十四葉 唐人書藏經墨迹計存一十四葉 揔八百九十六字。[1890]秋 室跋以此冊「世」字不避唐太宗諱為疑,此說必宜辨正者。唐人固重廟諱,然卻有不諱之時,姑毋論行書艸體也,即以目前人所常習之正書言之,如褚書〈聖教序〉 「遷儀越世」等句並不缺筆;且以歐陽率更於貞觀五年書〈化度寺碑〉云「實命世之異人」,又於貞觀十一年書〈溫彥博碑〉云「詔民部尚書」,此「世」字、 「民」字予皆得見宋搨原石真本,無一畫之闕者,此可為明証矣。 盱眙第一山在宋紀事第二函之 冊卷四十五之二頁上。 宋人題寶晉帖一詩在此函卷六十六之九上。   又一条卷六十六之四下。[1891](翁方綱:《復初齋文稿(九)》(臺北縣:文海出版社,民國638月,初版),卷,頁1891。)

288

跋唐釋玄奘求序疏

  《聖教序》是唐太宗作,其後記是高宗作,乃作偽者妄集懷仁帖內之字,偽為《玄奘求序疏》。既偽作此疏,則其用懷仁帖內之字,自應用帖內貞觀年矣,而卻用帖尾“咸亨三年十二月”字系於尾。其文內凡遇懷仁所無之字,輒益形其謬,此必明朝不知考訂之人為之耳。真按:翁方綱論作偽心理學 真按:翁方綱論古人碑帖造偽的技術 真按:翁方綱的碑帖辨偽方法論-字體筆畫 真按:翁方綱對明朝學術的批判-不講考證

  注:見《文集》影印本第十五冊第4216頁。

0 comments: